林业生态建设调研报告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26470264 上传时间:2017-12-2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林业生态建设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林业生态建设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林业生态建设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林业生态建设调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林业生态建设调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林业生态建设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林业生态建设调研报告(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林业生态建设调研报告一、林业生态建设的主要成效改革开放三十年是林业发展最快最好的三十年,全县上下以工程和西部大开发为契机,高举生态与产业两面大旗,以林业重点工程项目为依托,以发展保护为中心,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为重点,以加强林业自身建设为突破口,全力服务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均取得辉煌成绩。三十年来,全县林业用地面积由 78 年的176.1 万亩上升到现在的 262 万亩,净增 85.9 万亩;有林地面积由78 年的 88.3 万亩上升到现在的 178.4 万亩,净增 90.1 万亩;活立木蓄积由 78 年的 97.38 万立方米上升到现在的 418.8 万立方米,净增 321

2、.4 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由 78 年的 25%上升到现在的49.6%,净增 23.7 个百分点;林业系统建筑总面积由 78 年 1037 平方米上升到现在 104229 平方米,净增 10.3 万平方米;国家对林业的投入由 78 年的不足 50 万元增加到现在的近 1 个亿;全县林果收入由 78 年的 20*万元增加到现在的近 6 个亿。经过三十年的发展,全县林业实现了四大转变,即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转变;由纯发展型向发展与保护并重型转变;由速度型向速度效益型转变;由林业部门单打独斗向全社会齐抓共管转变。一个山清水秀、民富林强的新屈乡正展现在世人面前。(一)工程建设成果丰硕。近二

3、十年,全县先后启动实施了防护林、德援造林、世行贷款造林、生态环境保护、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库区湿地等一批重点工程,各项工程建设任务全面完成。- 2 -防护林从 89 年开始启动,十年完成重点人工造林 30.9 万亩,封山育林 3.65 万亩,低效林改造 15.1 万亩,幼林抚育 5.3 万亩;德援项目从 95 年开始启动,六年完成人工造林 13.94 万亩,封山育林9.71 万亩,灌草种植 0.2 万亩;世行贷款造林由 95 年开始启动,三年完成人工造林 1.58 万亩,封山育林 1.41 万亩;退耕还林从20*年开始启动,截止 20*年全县共完成坡耕地造林 22.3 万亩,荒山造林 12.

4、7 万亩;天保工程从 20*年开始启动,截止目前,全县落实森林管护面积 181 万亩,完成公益林人工造林 4.17 万亩,封山育林 17.9 万亩,飞播补植管理 5 万亩,安置森工企业富余人员333 人。德援项目从建设初期到终期评估验收,一直被誉为全省的样板。退耕还林工程从 04 年开始连续三年被授予全省退耕还林先进单位,07 年被国家林业局授予全国退耕还林先进县。(二)三防工作全面加强。一是森林防火工作得到加强。县乡两级防火机构进一步健全,防火设施进一步完善,防火措施进一步扎实,火警次数由 70 年代的每年 20 余起下降到现在的不足 10 起,实现连续 31 年无重大森林火灾的好成绩, ;

5、二是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得到加强。通过加强检疫与防治,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率由 78 年的 30%上升到现在的 85%以上,林木种苗及种子花卉检疫率由 60%上升到 95%以上,组建了市第一个县级森林病虫害检疫检验室和林业生物标本室;三是限额采伐管理工作得到加强。天保工程启动后,全县取消了商品材采伐计划,调减了农民自用材指标,农民自用材由 20*年前的 7 万立方米/年下降到现在的 3.6 万立方米/年,调减- 3 -了 35%,与此同时,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了林木采伐、运输、经营、加工、检疫“五证”管理办法,全面推行林木采伐许可证服务代理制,极大地方便了群众,提高了办事效率;四是林地管理工作得到加强

6、。全县上下严格实行林地用途管制,从 20*年起,平均每年查处非法征占用林地案件近 20 起,收取森林植被恢复费 500 万元以上;五是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得到加强。成立了县野生动植物保护站,建成省级自然保护小区 5 个,保护面积 68610 亩,对全县 402 株古大珍稀树木进行普查登记,并对其中 45 种特别珍贵的树木和 18 各珍稀植物进行了挂牌保护;六是林业执法工作得到加强。林业执法机构由 70 年代的 1 个增加到现在的 17 个,林业专业执法人员由 70年代的不足 10 人增加到现在的近 100 人,林业案件的查处量由 70年代的平均每年 10 余起上升到现在的 200 余起,林业执法

7、和资源保护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三)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通过大规模开展飞播造林、人工造林、退耕还林、封山管护和节能保林,全县森林植被迅速得到恢复,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全县森林资源分三个阶段实现了由少到多、由慢到快、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1980 年至 1992 为第一阶段,以飞播造林为主,12 年间共进行飞播 8 次,21 个播区总面积达 90 万亩,使 65 万亩荒山秃岭披上了绿妆;1993 年至 1999 年为第二阶段,全县以消灭荒山和绿化达标为中心,93 年消灭了宜林荒山,95 年实现了绿化达标,被省政府授予绿化达标先进县;20*年起截止 20*年为第三阶段,全县以退耕还林和天保工程为依托

8、,7 年间完成坡- 4 -耕地及荒山造林 30 多万亩,封山育林 17.9 万亩。30 年来,全县新增林业用地 86 万亩、有林地 90 多万亩、活立木蓄积 320 多万立方米。全县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据统计,30年来全县水土流失面积由 78 年的 2030 平方公里下降到 1075.86 平方公里,土壤侵蚀模数由治理前的 4194.2 吨/平方公里.年下降到现在的 1170 吨/平方公里.年,土壤流失量由 78 年的 851.42 万吨/年下降到时现在的 125.88 万吨/年,各种自然灾害明显减少,各种野生动物和野生禽类明显增多。(四)林业产业发展壮大。全县按照稳步发展

9、第一产业、大力发展第二产业、突破性发展第三产业的总体思路,林业产业板块不断发展壮大,结构更加合理,门类更加齐全,林果产值由 78 年的20*多万元增加到现在的近 6 亿元。一是一批以消耗森林资源为主体的木材经营加工企业被关闭,从 20*年开始全县共关停木材经营加工企业 40 多家;二是以柑桔、茶叶、板栗、核桃为主的多经基地快速发展,全县多经林面积由 78 年的 18 万亩上升到 38 万亩,增加了 20 万亩;三是以森林旅游和特种养殖为主体的新型林业产业蓬勃兴起。九畹溪漂流、链子崖探险等一批特色生态旅游项目和特种养殖业已在库区崭露头角,成为拉动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五)林业科技卓有成

10、效。一是科技队伍建设卓有成效。林业科技人员由 78 年的 15 人增加到现在的 98 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达90%以上,中级职称达 80%以上;二是技术培训工作卓有成效。近十- 5 -年来,全县围绕板栗、核桃等农村支柱产业,大力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和技术培训,每年开展技术培训不少于 50 场次,培训农民达 1万多人;三是科技创新工作卓有成效。广大科技人员立足本职,大力开展林业科技创新,林业科研项目取得了丰硕成果。据不完全统计,全县林业系统在国家、省、市林业科研院所的支持和配合下,完成林业科研项目 20 多个,其中获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 1 项、三等奖 2 项、市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 1 项、二等奖

11、 2 项、县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 1 项、二等奖 3 项,生物篱防止水土流失、农林复合模式、板栗丰产栽培、管氏肿腿蜂防治马尾松毛虫、空心李选育等技术在全省、全市均处于领先水平。二、当前林业生态建设的主要问题(一)森林资源总量严重不足。在库区,是森林资源相对贫乏的县、市之一,全县林地面积、森林面积、活立木蓄积和森林覆盖率在山区县、市中均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人均森林面积和蓄积更少,森林资源的匮乏已成为制约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二)土地退化和湿地污染现象比较突出。由于我县人多地少,加上耕作方式落后,全县土地退化的现象比较突出,部分地区已出现沙化现象,如杨林赵家山、郭家坝五龙等地已出现

12、沙化迹象。工程新建后,我县人地将矛盾更加突出,干流及八大支流被污染的现象时有发生。土地退化和湿地污染已成为我县生态建设面临的最严重问题之一。- 6 -(三)林业生产经营管理集约化程度不高,效益较低。一是经营手段滞后。与发达地区相比,我县林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还有较大的差距,森林单位面积和蓄积也比较低,林地资源亩均产出水平只有 200 元左右,森林单位平均蓄积只有 3 立方米左右;二是科技含量不高,现代科技成果在林业生产经营中的普及率及成果转化率约 30%左右;三是林业机构不够稳定,林业队伍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长期以来,林业机构和管理体制变来变去,林业力量薄弱,干部职工教育和知识更新的步伐远远跟

13、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严重制约了林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四)森林防火及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形势越来越严峻。我国是世界上森林火灾发生最频繁和受外来有害生物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据调查,全国平均每年发生森林火灾 1 万余起,受害森林面积 900 多万亩,现有林业有害生物 8000 余种,造成严重危害的达292 种,其中外来林业有害生物达 32 种,有害生物发生面积达 1.6亿多亩,已超过年人工造林面积,给我国带来国土生态、物种、能源、粮食、木材和气候等多方面的安全隐患。我县地处工程坝上库首,随着工程新建后所带来的人流、物流和森林植被的恢复和工程新建后所带来的人流、物流,我县森林防火和森林病虫害防

14、治形势也将更加严竣。(五)林业产业体系不健全,投入严重不足。林业产业作为现代林业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支柱。当前林业产业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 7 -题:一是林业产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比重较小,就全县而言林业产值仅占农业产值的 30%左右,全县山地面积占整个国土面积的 80%左右,林业产业的潜能和优势远远没有发挥出来;二是林业产业门类不齐全,发展不平衡。林业产业仅局限在简单的培育用材林、发展经济林、培育花卉种苗和开发森林旅游上,而对生物质能源、生物质材料、特种养殖和林下资源开发等新型产业重视不够;三是投入严重不足资金。相对而言,国家对生态

15、建设的投入较大,而对林业产业的投入较少。三、采取的主要对策在当今全社会高度重视林业的大环境下,如何抓住当前西安部大开发和林业工程众多的大好机遇,推动我县林业工作又好又快发展,是一项十分重要而又紧迫的工作,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应着重抓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一)加强林业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全民对林业工作的认识。林业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承担着生态建设和生态产品供给的双重使命。20*年 6 月党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指出:必须把林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要赋予林业以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要赋予林业以首要地位,在西部大开发中要赋予林业以基础地位。全县上

16、下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宣传教育,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转变观念。一是要充分认识新时期林业巨大的生态功能,努力加强生态建设和保护,切实担负起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历史使命;二- 8 -是要充分认识林业巨大的经济功能,努力保障木材供给和发展林业产业,切实担负起促进农民增收、新农村建设和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光荣任务;三是要充分认识林业的巨大社会功能,努力增加就业和建设生态文明,切实担负起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职责,不断提高新时期全社会对林业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二)加强林业重点工程建设,以大工程推动林业大发展。一是继续抓好退耕还林。全县要抓住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大好机遇,重点抓好树种置换、确权发证、政策兑现、信访查处、成果巩固等工作;二是继续抓好天然林保护和生态公益林补偿。要进一步完善天然林管护体制,强化乡镇、村管护职责,努力探索生态公益林补偿的形式和办法,提高管护成效;三是继续抓好库区湿地保护。尽早启动库区湿地保护项目,切实加强库区湿地监测与保护;四是继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