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科技规划发展报告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26464425 上传时间:2017-12-27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型科技规划发展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新型科技规划发展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新型科技规划发展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新型科技规划发展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新型科技规划发展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型科技规划发展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型科技规划发展报告(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新型科技规划发展报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是引领未来发展的主导力量。为切实将科技融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满足我县“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和重大建设项目对科学技术的需求,制定本规划。一、 “十一五”科学技术发展回顾(一) “十一五”科学技术发展取得的成就“十一五”期间,我县科技事业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国家关于加强自主创新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大力实施科教兴县、人才强县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有效促进了 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连续两次通

2、过全国科技进步考核,获“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县” 、 “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 、 “国家科技富民强县试点县” 、 “中国农村科技扶贫创新与长效机制探索示范县” 、 “十一五”国家科技计划组织管理优秀组织奖。连续 5 年荣获 市政府“ 市科技工作先进区县” ,在近两年 市考核中连续荣获第三考核组第一名,成功创建“ 市科技特派员工作重点县” 。荣获 市委科工委、市委宣传部“ 年度科技宣传工作先进集体” 。1.科技环境明显改善。 “十一五”期间,各级党委政府坚持把科技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不断健全领导体制,完善工作机制,大力实施科技工作“一把手”工程,全社会科技意识普遍增强,形成了党- 2 -政重视、部

3、门配合、企业支持、社会参与的科技工作格局,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学科学、用科学正逐步成为风尚。进一步落实并先后出台了关于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的意见 、 县专利资助奖励办法、 县杰出科技创新人才评选办法 、 县青少年科技创新县长奖评选办法 、 县科学技术进步奖励办法 、 县镇乡科技工作目标考核办法和关于实施人才强县战略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严格实行科技进步目标考核责任制,积极营造科技创新环境。2.科技实力逐步增强。 “十一五”期间,全县评定奖励科技成果18 项,引进运用科技成果 86 项,有效地促进了特色产业的持续、快速、协调发展。一是工业科技发展势头良好。初步形成了能源工业、轻纺工业、机械电子工

4、业、化工工业、建材工业五大行业工业和能源工业、轻纺工业两大产业集群。二是农业科技成效明显。以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围绕水禽、 柚、笋竹三大特色产业链和优质粮油、生猪、蚕桑、蔬菜、水产五大传统产业,加强了产业链关键技术转化与示范推广。三是项目争取工作成效显著。全县先后承担实施国际合作项目、国家、市级、县级科技计划项目 142 项。其中国际合作项目 1 项、国家级 5 项、市级 8 项,共争取无偿科技拨款 786 万元,其中承担实施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实现零的突破,国家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项目得到后续工作项目奖励资助。通过项目实施,一批拥有自主创新的新产品、重点新产品

5、、新技术得到推广应用,市场竞争能力进一步增强。- 3 -3.科技投入大幅增长。 “十一五”期间,我县持续加大了财政科技经费的投入力度,有效地发挥了政府科技投入的引导作用,通过科技计划项目方式支持特色产业的发展和企业新产品新技术研发。全县本级应用研发资金由 年的 20 万元,增加到 年的 1022.8 万元,占当年本级财政预算支出的 1.57%。同时,积极探索多元化投资机制,通过政策引导企业对技改、节能减排等方面的投入, 年全社会科技经费投入 1.4 亿元。4.科技服务体系日趋健全。一是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年,全县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才 20792 人(其中具有副高职以上职称728 人,中级职

6、称 5319 人,初级职称及其他 14745 人) ,占全县人口总数 91 万的 2.28%,副高职以上占专业技术人员的 3.51%。二是科技合作向纵深发展。突出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12 家企事业单位先后与西南大学、 邮电大学、 文理学院、解放军后工学院、南京林业大学、 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国林业科学院、 市中药研究院、 市农业科学院、 市畜牧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等近 20 所高校院所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聘请专家、教授和技术人员 30 多名,深入企业传授科技知识,解决技术难题,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 124 个,转化创新成果 104 项。三是创新型科技服务网络体系不断

7、完善。通过开展产学研合作,积极推进科技特派员创业,全县选聘国家级产业发展首席专家 9 名、市级科技特派员 15 名、选派县级科技特派员 1000 名,成立了“1 团 6 队 34组”的科技服务组织网络;已建立国家级农业科技专家大院 1 个,- 4 -市级农业科技专家大院 2 个、科技特派员工作站 1 个、生产力促进中心 1 个。5.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自 年以来,我县以制度创新为突破口,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为鼓励自主创新,加快科技人才培养,进一步加大科技奖励力度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县政府出台了关于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的意见 、 县专利资助奖励办法 ,通过实施科技计划项目,进一步明确企业创新

8、主体地位,加快我县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高校院校为依托、市场为导向、政府引导、产学研结合的新型区域创新体系的步伐。截至 年末,全县共扶持培育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1 家、市级创新性试点企业 2 家、市级生产力促进中心 1 家,其它研发机构 1 家; 年至 年,预计全县累计申请专利 237 件,授权 108 件,与“十五”期比较,分别增长 134%和148%。6.科学普及成效显著:“十一五”期间,以“科技活动周” 、“全国科普日” 、 “保护知识产权宣传周”和“建国 60 周年科技成就展”等科技活动为重点,积极开展科技进村入户工作。深入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 ,围绕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方法、

9、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广泛深入开展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的科普活动,努力提升全社会科学文化素质。通过各种大众传媒向公众宣传科技知识,加强对科学发展的理解,深入各乡(镇)宣传科普法律法规、科学技术知识以及我县近年来所取得的科技成果。全县举办各种科技宣传培训近 20*余场次,宣传印发各类科技资料近 20- 5 -万份,接受群众咨询 20 余万人次,不断增强了全社会的科学意识。7.科技推广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全县共研发、引进、示范、推广、运用各类科技成果 104 项。农业科技累计新增经济效益 10 亿元;鼓励工业科技创新,助推以天然气开采和供应、煤炭采选为主导产业的能源工业产业集群近年来加快提升,产值

10、已经超过 30 亿元,以食品、纺织、造纸为主导产品的轻纺工业加工集群集聚发展,产值已经超过 20 亿元,机械装备工业、化学医药工业、建材工业、信息产业呈现稳步发展态势。8.社会事业科技发展迅速。在医药保健、文化教育、卫生防疫、城市建设、环境保护、交通运输、邮电 、通讯广播电视等方面大力推广使用了一大批科技含量高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特别是以光纤传输技术、数字移动通讯技术、计算机网络系统等为代表的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大力实施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有力地促进了科教与经济的结合,为全县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二) “十一五”科学技术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1.科

11、技投入严重不足。我县科技经费总体投入较少,全县本级应用研发资金投入不足,成果转化资金缺乏,多元化科技投融资体系尚未形成,不能适应科技发展的实际需求。2.科技基础条件先天不足。 没有高校、科研院所,企业方面高水平科研人才少,技术工人数量少,生产一线高级技工几乎为零,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偏低,硕士、博士等高层次人才严重匮乏。农- 6 -业科技人才多以推广类型为主,创新型科技专家少,现有农业科技人才的工作条件差、生活待遇较低,也造成一些水平较高的农业科技人才的转行流失。全县科技人员思想不够解放,创新意识、机遇意识、危机意识还不强,不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3.科技能力建设相对滞后。科技管理硬件设施差,科技

12、服务体系还不完善,县域科技信息综合服务平台有待整合,科技能力建设相对滞后,涉科部门编制和分工都有必要作一定的调整,科技面向基层、服务企业、服务农民的能力亟待加强。4.龙头企业创新能力不足。我县规模以上大中型企业少,且高新技术企业仅有一家,需扶持的成长型科技企业较多。这些成长型企业虽然有一定科技含量,但规模太小,对提升全县企业产值效果并不明显。全县高新技术、高附加值项目太少、产业层次较低、产业拉动作用差,产业结构的矛盾比较突出。特别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成果的企业太少,产业组织内生性和自主性科技创新意愿与需求不足。5.体制机制尚不完善。我县企业主要以传统产业为主,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差,需利用

13、高新技术嫁接改造的空白还很多。全县特色产业的产业链条太短,科技在其间的优势作用发挥不突出。虽然全县已建成了果树专家大院、水禽专家大院、水禽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生产力促进中心、竹子研究所等科研及转化推广平台,对产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能培养人才、留住人才的太少,绝大多数职能仅限于技术推广,开展新产品、新工艺研发的不多,急需建- 7 -立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平台,进一步完善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机制和体制。二、 “十二五”环境分析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从战略全局出发,对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14、 “十二五”时期我国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攻坚阶段。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看,突破资源环境的瓶颈制约,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让科技创新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对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提出更高的要求。从世界科技发展趋势看,科技知识创新、传播、应用的规模和速度前所未有,国际经融危机催生重大科技变革,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产业发展、社会进步相互促进和一体化发展的趋势更加明显,全球已进入空前的创新密集和产业变革时代。世界各国纷纷把科技创新作为发展的核心战略和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导力量

15、,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新一轮经济科技发展制高点和国际竞争力焦点。从 发展实际看,中央为 提出“率先”和“加快”发展的要求, 有建设市级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示范县、承接产业转移和国家、市级科技资源“下沉”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等重大历史机遇,县委、县政府作出实施“四大战略” 、建设“五个 ”的部署和“扩城、强业、富民”基本方略,为我县科技事业发展提供- 8 -了有利条件和更广阔的需求和舞台。(一)有利条件1.政策环境支撑。国家和市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社会和中央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十二五”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

16、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走民生导向之路等大政方针的贯彻落实,为推动我县科技事业快速发展奠定了有利的宏观政策环境,提供了难得的政策和机遇。2.物质基础保障。 “十一五”期间 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十二五”科技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年,全县经济总量显著增加,全县 GDP达到 111 亿元,人均 GDP 迈过 20*美元台阶,达到 2370 美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达到 84.6 亿元,全县工业总产值达到 113 亿元,工业增加值 45 亿元。财政实力明显增强,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0.17 亿元。 年全县本级应用研发资金达到 1022.8 万元,占当年本级财政预算支出的 1.57%,全社会科技经费投入 1.4 亿元。这些均为“十二五”全县科技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条件保障。3.创新成果基础。 “十一五”全县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取得的成就以及技术创新能力的不断增强,为“十二五”科技快速发展奠定了必要的技术支撑基础。 “十一五”期间,全县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