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老模范乡镇创建先进事迹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26462775 上传时间:2017-12-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敬老模范乡镇创建先进事迹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敬老模范乡镇创建先进事迹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敬老模范乡镇创建先进事迹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敬老模范乡镇创建先进事迹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敬老模范乡镇创建先进事迹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敬老模范乡镇创建先进事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敬老模范乡镇创建先进事迹(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敬老模范乡镇创建先进事迹我镇幅员面积 47.3 平方公里,现辖 22 个行政村,1 个社区,总人口 3.5 万。全区现有 60 岁以上老年人口 6553 人,占总人口18.7%。我镇在创建省级第三轮敬老模范乡镇工作中,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始终坚持“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老龄工作方针,以贯彻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为切入点,统筹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引导社会力量参与老龄事业,推动了老龄工作的快速发展,现将镇创建市级敬老模范乡镇工作总结如下:一、加强老年人组织领导、能力建设,让老年人“老有所学”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队伍建设。三年来,我镇始终把市级敬老模范创建摆在重要议事日程,

2、作为一项重要任务,与业务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严格实行“一把手”负责制,主要领导牵头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成立敬老模范乡镇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由人大主席蒲鹏程主任,分管领导副镇长吴忠富任副主任,民政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落实专兼职工作人员 5 名。各村(社区)也相应成立了以村支部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创建领导小组,在村、社区组建老龄协会 23 个,形成了一个上联党委、政府,下接社区、村社的三级老龄工作网络和社会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二)加强宣传引导,强化普法教育。一是召开动员大会。每年年初,全镇组织召开工作干部、村官大学生和村三职干部宣传发动创建敬老模范镇动员大会,村、社区召开退休干

3、部和德高望重的老人大会进行宣传动员,镇、村利用广播、宣传栏、标语等多种途径,- 2 -广泛宣传创建活动目的、意义,积极宣传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性、紧迫性,宣传老龄工作的有关法规政策和老龄工作先进典型,让社会各界和群众主动参与,形成人人关心创建、人人参与创建工作浓厚氛围。二是开展普法宣传。镇政府将老年法纳入普法宣传重点,组织宣讲团深入各村、社区进行宣传,累计开展法律知识宣传50 余次,群众教育普及率达到 95%,老年人接受法律教育普及率达到 90%。三是开展德育教育宣传。在全镇所有中小学校中开办了敬老、爱老、护老德育课程,定期组织中小学生为老人开展义务服务,与空巢老人、孤寡老人结对活动。四是社会

4、教育宣传。通过开展孝亲敬老好媳妇及先进单位评选活动、敬老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宣传老年法和爱老护老先进典型,激发了全社会共同关注老年人、参与老龄事业的意识。五是领导示范宣传。在重大节假日,镇领导班子都要亲自慰问老干部、老党员、老职工、百岁老人和贫困老年人等,开展帮扶活动,推动了尊老敬老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在高龄老人满百岁寿辰之际,镇委、镇政府、镇社事办、镇老龄办领导都要送去生日的祝福和慰问金。(三)加强学习培训,提升能力素质。一是整合资源,提供学习场所。结合各村实际,将农家书屋学习资源进行整合,对全镇各村老年人进行开放,同时,征订了日报 、 日报 等报刊杂志,为老年人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二是坚持创

5、新学习方式。根据老年人居住分散、高龄多病和行动不便的特点,我们提出了“移动式”集中学习的新思路,即:以移动的方式轮流组织到老年任家中开展- 3 -集中学习。一方面,做到该传达的文件及时传达,该通报的情况及时通报,让老年人了解、掌握党和国家的政策要求。另一方面,达到老年人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关心、取长补短、增进感情的目的,使他们紧跟时代“不落伍” 、思想认识“不掉队” 、政治学习“不误点” ,做到“政治坚定、思想常新、理想永存、素质提升” 。二、健全老年人保障机制、服体系,让老年人“老有所依” 。(一)建立健全养老保障体系。一是全面落实农村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 2650 人,确保了基本养

6、老金按时足额发放,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稳步提高。二是全力做好老年人医疗保障工作。坚持城乡医疗保险制度向老年人倾斜的原则,不断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到目前为止,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退休人员达5051 人,占参保总数的 34%;农村老年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达 95%。三是落实高龄老人生活保障制度。严格落实老年法各项优待规定,对全镇 9094 周岁、9599 周岁、100 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分别按每人每月 50 元、100、200 元标准给予高龄补贴,并实行了银行打卡直发。(二)建立健全养老救助体系。一是完善“五保”供养制度。加强敬老院建设,逐步推进五保老人入住敬老院,提高集中供养率。目前,

7、全镇农村五保户 185 人,集中供养 73 人,集中供养率达 39.4%;按月足额兑现了五保供养金。二是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将全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的老年人全部纳入城镇低保,做到了应保尽保,农村家庭年人均收入低于 2220 元以下的老人全部纳入农村低- 4 -保。三是建立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对城乡高龄老人、农村五保、城镇低保、优抚全部资助参合,由县民政局统一支付参合费用,发生的住院费用全部纳入了农村医疗救助范围,实行二次救助。(三)建立健全养老服务体系。一是积极探索养老服务模式。通过以居家养老为基础,以社会养老为依托,以机构养老,按照签订、兑现、检查、调整、推广的“五步工作法” ,推行家庭

8、协议养老,出现赡养纠纷的家庭帮助老人与子女签订了家庭赡养协议书 ,兑现率超过 90%。二是探索建立社会化服务平台。发挥社区服务的依托作用,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依托老年协会的志愿者服务队为居家的老人提供文化娱乐、医疗保健、教育、咨询、住养等服务。三是建立健康档案。镇卫生院为五保老人和 60 岁以上老年人健康档案名册,各村老年协会的志愿者服务队按社别结对帮扶、遇到老年人身体健康出现问题能及时帮助老年人就医,有效缓解了老年人就医难问题。四是建立“爱心敲门”结队帮扶服务制度。成立志愿者队伍23 个,志愿者 400 余人,积极开展敬老、爱老、助老活动,确保了老年人老有所依。三、保障老年人活动阵地、活动经

9、费,让老年人“老有所乐” 。(一)加大资金投入,强化阵地建设。一是建立了镇财政投入机制。镇政府每年将涉老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定期拨付,支持老龄事业的发展,并逐年加大投入。二是建立了养老服务设施投入机制。采取上争、镇投、社会捐助等形式,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快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目前,镇中心敬老院运行进入正轨;新建 2 所日间照料- 5 -中心,改善了我镇养老基础设施条件。(二)成立老年队伍,开展文娱活动。我镇按照因时因地制宜、就地就近、小型多样、文体结合、坚持经常、科学健身的原则,积极开展老年人喜闻乐见的活动,尤其发挥老年协会的作用;镇老年协会晚上组织了健身操、健身秧歌、交谊舞等。中老年人经常性坚持锻

10、炼,吸引了广大老年朋友的积极参与,对推动全民健身活动中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同时,通过晚练,逐步形成了健身风气,增进了人们的身体健康,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成立了老年人秧歌队、锣鼓队、川剧座唱队、歌舞队,购买了服装、道具,每年的“三八妇女节” 、 “五一”国际劳动节、国庆节,老年协会都组织开展健身秧歌、腰鼓、舞蹈等表演,烘托节日气氛;参加各类重大节日和开工仪式。每年参与各类开业、庆祝等活动庆典 30 余场次,丰富老年人的健身内容,努力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让老年人“老有所乐” 。四、引导老年人发挥余热、再做贡献,让老年人“老有所为” 。为老年人搭建发挥余热的平台,引导老年人继续为建设“和

11、谐社会”做出贡献。一是开展结对共建。定期不定期组织老年人到社区开展活动,关心、参与、帮助社区建设,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优良传统,展示新时期老年人形象风采。二是开展青少年教育。积极主动协助街道关工委、工青妇组织开展工作,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老年人政治理想坚定,有说服力和感召力,坚持定期不定期组织老年人到社区、学校向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帮助- 6 -他们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三是展开扶贫帮困。组织老年人参加各类公益捐赠活动,重点做了大量的留守子女教育工作。四是调解矛盾纠纷。组织广大老年协会会员积极参加社区的民事纠纷调解工作,帮助各村社区调解矛盾纠纷 54 起,解决问题 78 条。五是参加城市创建。在全县争创国家卫生城市当中,广大老年人一马当先,各房前屋后自觉实行门前三包,协助社区铲除“牛皮癣” ,特别是义务创办监督员中有老年人,冒着酷暑和严寒,行走大街小巷里进行劝导、督查、宣传创卫政策、纠正不卫生行为,坚持长效管理,真正让老年人晚年不寂寞,老年有所为。我镇创建市级敬老模范乡镇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县老龄部门的悉心指导和关怀下,老龄事业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需要不断的加以完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深入分析差距,总结工作经验,不断提高创建水平,以创建工作推动老龄工作大发展,扎实有力的促进全镇社会经济和老龄事业的和谐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