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系统科学发展观报告会讲话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26462752 上传时间:2017-12-2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系统科学发展观报告会讲话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教育系统科学发展观报告会讲话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教育系统科学发展观报告会讲话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教育系统科学发展观报告会讲话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教育系统科学发展观报告会讲话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系统科学发展观报告会讲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系统科学发展观报告会讲话(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教育系统科学发展观报告会讲话一、全面领会科学发展观,增强又好又快发展教育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长期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它不仅是我们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战略,推进改革开放事业的理论依据和思想指南,也是我们做好具体工作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推动各领域改革创新的战略性思维。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加深对国内外形势,经济社会发展阶段以及教育使命、任务、目标的认识,进一步把握“怎样办教育,办怎样的教育”等本源性问题,增强干好事业谋求发展的信心和勇气。大力发展教育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为根结底是人的发展。是通

2、过人们思维的进步和变革社会能力的增强来实现的,而教育是实现人的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教育在增进知识、培育能力、健全人格、传承文明中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教育改变人生,教育使人成为推动社会变革的核心生产力。实现科学发展,建设和谐社会首先要提高人科学和谐发展意识和能力,重视教育才能兴国、兴省、兴市。大力发展教育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发展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范畴,教育属于精神文明范畴,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居基础性、全局性、先导性地位,只有全社会科学文化素质、道德文明素养全面提高,才能实现经济社会始终朝着科学和谐目标发展,才能实现民族复兴。大力发展教育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保障

3、和基- 2 -础。当今时代,国与国之间竞争,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应对环境制约趋紧,金融危机挑战加剧,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经济转型升级,靠科技支撑,靠人才资源带动,教育事业必须担当社会“发动机、智力库、动力源泉”的使命。放眼国内外形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增强发展教育的使命感和紧迫感。历史和现实一再证明,投资知识、推动创新、发展教育正成为国家和城市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战略举措。放眼世界,围绕教育改革与创新,世界各国的竞争日趋激烈,发展教育的自觉意识愈益鲜明。欧盟近几年提出要重组欧洲优势,成为世界最具活动和竞争力的知识社会,到 20*年,把欧盟的教育培训体系建成

4、全世界优质教育的样板,成为世界其它地区学生和研究人员深造的首选目标。面对挑战,美国把教育创新视为 21 世纪成功的唯一因素,以确保“继续领导新世界” 。日本确立了教育立国意志,呼吁发起第二轮“教育振兴改革” ,推动第二次“经济崛起” 。韩国提出建设“教育福利国家”的构想,要把长期维持于国民生产总值 4%的公共教育政财投入提高到 5%。了解世界教育改革的大势,要求我们增强发展教育的责任感、使命感,增强发展教育的信心和勇气。考察我市教育发展现实,实践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增强发展教育的责任意识和进取意识。教育的发展轨迹告诉我们,什么时候教育改革充满活力,什么时候就是国民经济蓬勃发展之时;另一方面,越

5、是经济社会发展迅速的阶段,对教育的要求越高。- 3 -改革开放以来,教育一直扮演着改革者、领跑者的角色,汲取着市场经济大潮激扬而起的改革智慧和勇气,教育一路小跑发展至今。从率先创建教育强市,率先研究流动人口子女教育和启动素质教育实验,到在浙中地区率先完整提出“均衡、协调、优质、高效”八字发展策略,开展全国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特色示范市创建,教育始终奔驰在科学和谐发展轨道。这一阶段特别是“十五” 、 “十一五”时期,是我市由传统农业县向国际商贸城市转化的快速发展阶段。为加快城乡同步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教育需求,提升人力资源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今,城市发展处于转型升级的新阶段,日益雄厚的经济实力基础,

6、日益优厚的教育发展环境、日益提升的百姓对新时期教育的期待,日益深化的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形势,为教育科学发展提出更多的时代性课题。教育势必要在国际商贸名城建设过程中奋发进取、有所作为。二、全面总结教育发展成果,增强教育发展的信心与勇气。近十五年来,教育围绕“构建国民教育体系,让青少年有书读,让百姓受教育”的核心,深化改革,推进创新,以科学的策略推动了教育资源的大拓展,教育质量的大提高,社会效益的大提升。以满足青少年有书读,百姓受教育需求的国民教育体系日臻完善。继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率先完成“两基普九”任务后,我市以高标准普及九年教育乃至普及十五年教育为目标,不断规划,建- 4 -设和发展各级各类教育

7、。启动了三轮教育布局调整,特别是以标准化学校建设为底线,以推进教育现代化为核心的第三轮布局调整,更是全面提升了城郊、镇街和农村山区教育条件。基础教育条件全面优化, “读书难,受教育难”已成为历史。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健康迅速。自 1999 年适时启动城镇职校搬迁建设以来,我市合理设置职校定位,规划建设布局,发展品牌特色,构建起职业教育规模适当、专业合理、学校发展科学协调的“一强多优”职教格局,几所职校全部布局在城区和中心镇,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富有内涵的教育成果,逐步改变社会“重普教、轻职教”的传统观念,为青少年成长提供了广阔、多样的舞台。学前教育坚持科学的发展道路,不断推进创新和发展。组建了三元教

8、育发展有限公司,以政府主导,事业化运营的方式,保持了学前教育旺盛的生机和活力。学前教育公益性性质不断加强,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拓展。城乡一体、公办民办协调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积极推动“学习型社会”创建,成人教育渗透到市民生活的每一环节,丰富了市民生活,提升了城市品位。回顾历史,可以充满自豪地说,教育时刻紧跟着时代发展步伐,应和着城市发展的脉搏,满足着城市提升壮大的需要。以提升现代教育品质,提高群众满意程度的教育内涵发展卓有成效。以“均衡、协调、优质、高效”八字方针为指针,启动了全国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特色示范市创建工作,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机制日臻完善,城乡教育二元割裂,差距明显的现状已根本改变。教育发展

9、方式日益科学,素质教育内涵不断得到深化,基础教育课改实- 5 -验,农村学校课外艺术活动研究与实践、体育艺术“2+1”活动等不断丰富着学校教育的内涵,一大批学校从构建与城市精神相一致的教育文化中,挖掘品质提升的动力与活力,学校文化建设蔚然成风。教育正迎来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条件最为优越、发展活力最为充沛、发展势头最快最好的黄金时期。总结教育改革发展的经验,最重要的是我们贯彻落实了科学发展观。一是贯彻“以人为本”理念,充分考虑群众期盼,满足群众不断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教育需求,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致力构建现代化国民教育体系;二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统筹兼顾”的要求,努力推进城乡教育、各类教育均衡发展

10、;三是着眼人的全面发展,深化素质教育实践,为每位受教育者终身长远发展和提高创新实践能力、竞争能力提供高质量的服务。这些经验同样是指导今后教育改革、发展的思想武器。但面对国际商贸名城建设对教育的新需求,面对百姓的新期待,我们工作和事业上还存在着许多突出的问题:(一)教育与经济社会结合还不紧密。面向经济发展办学,面向社会治教的意识还不浓厚。评价教育自身的标准比较单一,较多地偏重在普通教学的升学效果上。特别是职业教育在推动经济转型,提供人才支撑,培养创新人才方面研究还不够,计划经济色彩比较浓厚。社会急需的人才培养不出,培养出的人才还不能适应市场发展需要,很难进入经济建设主战场。教育服务社会能力还不强

11、。(二)发展还不平衡。显性的城乡发展不平衡在不断得到化解,- 6 -隐性的学校间差距仍非常突出, “择校热”仍一定程度存在,学校硬件均衡基础上的软件优质、均衡尚未破题。学校文化建设任重道远。(三)教育结构还不尽完善、合理。学前教育体系还未建成,公民办教育和谐发展的格局没有形成;民办教育发展不够理想。高等教育与中等教育,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配合衔接还不尽合理。(四)模式转化不理想。素质教育主题地位还远未落实,推进素质教育已有好的环境,但“课业负担过重” 、 “片面强调升学”等实质性问题还未根本触及,推进素质教育的考试评价、质量监测、学校发展制度有待完善。质量提高不快,富有特色的教育创新发展方式还

12、未形成,教育教学改革还有待深化。高质量发展教育,靠老思路、老经验、老办法无疑不行,要求我们必须用新的眼光,新的思维,新的标准来衡量、规划和发展,需要我们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确立优先发展、科学发展、内涵发展、全面发展理念,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未来的教育要讲究科学定位。必须站在建设“三中心、两高地”国际商贸名城和宜创宜居的现代化城市的大局来思考,具有立足、引领浙中、放眼全国的意识和魄力。要坚持解放思想、大胆突破,把教育置于城市发展的远景来前瞻考虑,确定教育发展的方向、规模、结构和特色。教育未来发展,应坚持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高品位,与国际商贸名城相匹配,主动服务-

13、7 -经济社会和城市发展战略,促进区域和谐发展。未来的教育要强化改革创新。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冲破传统观念和体制的束缚,克服躺在功劳薄上睡大觉的怠惰思想、消极思维,在办学体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育成效等方面进行一系列大胆探索。以创新推动教育新转型、新跨越。未来教育要追求科学发展。要努力把握教育发展规律,努力适应百姓多方面需求,努力顺应青少年成长规律。按照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完善教育规模、结构、体制,创新发展模式,充实发展内涵,提高教育发展的质量效益和品位。要时刻从群众利益、需求出发,找思路,找重点,找方向,深化教育改革与发展。三、放眼未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迎接教育新一轮

14、跃升。当前我市教育已到了高位跃升的关键阶段,一方面教育自身的发展要由外延发展向内涵发展转变,教育重点要由侧重“均衡协调”向侧重“优质高效“转变,另一方面,城市发展也要求教育在发展目标、发展方式、内容等方面作出调整和变革。(一)坚持解放思想,明确发展定位。最近教育部正着手制定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 ,并就一些百姓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公开征求意见,温家宝总理提出:发展教育,规划先行,要努力使规划的制定的过程成为集思广益、凝聚智慧、科学决策的过程。就而言,教育“十一五”规划的实施已过半。- 8 -在制定“十二五”规划之前,我们要对未来若干年的发展作前瞻思考,以国内教育发展先进水平为参照,以社会发展水平城市

15、发展特点为基础,理清未来发展的脉络。力争通过三五年努力,由教育基本现代发展到教育现代化,教育发展主要指标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平均水平。各级各类教育均达到较高水平。教育发展总体水平位列全省县市区前茅。0-3 岁婴幼儿受教育率实现较大增长,小学、初中入学率、巩固率、残障儿童入学率保持 100%,4-6 岁幼儿入园率、高中阶段入学率保持 99%以上。实现基础教育均衡和谐发展,职业教育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结合更加紧密,教育供给服务能力、人才支持能力、知识贡献能力显著增强,全面建立高标准、高质量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以学习型城市为支撑的终身教育体系。(二)坚持全面协调,统筹兼顾,实现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

16、,表现在教育事业上,一是满足百姓要求教育公平的愿望,统筹城乡教育,推进城乡融合,加快均衡发展。结合市委市政府推进综合城乡配套改革机遇,以完善制度科学、特色鲜明、机会均等、资源共享的教育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为重点,努力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推进同步融合、协调发展。当前要深化全国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特色示范市创建,顺应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深入实施教育布局调整,加快教育现代化装备,推进“标准化、法人化”建设,推进城市优质教育资源引领、反哺农村教育,加强教育资源的科学配置,提高城乡教育均衡程度。- 9 -到 20*年,通过扩建、改造、新建,使全市公办初中调整到 21 所,基本形成农村每个镇街设置初中 1-2 所的格局;公办小学调整到 70所,满足百姓就近入学意愿。特别要借助推行教育段绩效工资的机会,进一步完善城乡教师待遇保障机制、教师交流机制、区域教教研协作机制、城乡学校协同发展机制。同时完善招生、质量监测、学校评价等有关制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