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才之路】高考语文二轮 专题十八 实用类文本阅读课件

上传人:琴**** 文档编号:26458694 上传时间:2017-12-27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4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才之路】高考语文二轮 专题十八 实用类文本阅读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成才之路】高考语文二轮 专题十八 实用类文本阅读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成才之路】高考语文二轮 专题十八 实用类文本阅读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成才之路】高考语文二轮 专题十八 实用类文本阅读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成才之路】高考语文二轮 专题十八 实用类文本阅读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成才之路】高考语文二轮 专题十八 实用类文本阅读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才之路】高考语文二轮 专题十八 实用类文本阅读课件(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用类文本主要包括传记、新闻、报告、科普文章等。从近几年高考题看,有如下特点:1选文体裁以人物传记为主,新闻、科普文章也有所涉及。2011年高考中,新课标卷、广东卷、辽宁卷、福建卷都考查的是人物传记,涉及的人物包括潜心钻研的学问家,见识卓越的教育家,追求卓越的科学家,体现时代精神、传承爱国情怀的人物。2011年山东卷考查的是科普类文章,2010年考查的是新闻。,2考查题型大多采用主观题和客观题相结合的形式。2011年高考中,除山东卷、广东卷采用主观题的形式外,新课标卷、福建卷、辽宁卷都是采用主客观混合的形式,是1道多选客观题加上23道主观题的形式。3考查重点突出。考试大纲对实用类文本阅读的整体

2、要求是了解传记、新闻、报告、科普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从近几年高考看,主要注重对分析综合、鉴赏评价、探究等能力的考查。,【例】(2011福建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朱启钤:“被抹掉的奠基人”林天宏2006年6月13日下午,一场大雨过后,正阳门箭楼被带着水雾的脚手架包裹得严严实实。北京旧城中轴线上的这座标志性建筑,正经历着新中国成立后规模最大的一次修缮。由正阳门箭楼北望,长安街车水马龙,它与城楼左右两侧的南北长街、南北池街,一同构成了北京旧城东西、南北走向

3、的交通要道。,我问同行的一个记者:“你知道改造北京旧城,使其具有现代城市雏形的第一人是谁?”“梁思成?”她答道。这个答案是错误的,却并不让人意外。随着北京旧城改造不断进入媒体视野,梁思成等一批建筑学家已被大众熟知。但少有人知晓的是,从1915年起,北京已开始有计划地进行市政工程建设,正阳门箭楼、东西长安街、南北长街与南北池街,都是在时任内务部总长朱启钤的主持之下改造与打通的。,同样少有人知晓的是,1925年,25岁的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留学生梁思成,收到父亲梁启超从国内寄来北宋匠人李诚撰写的营造法式一书,兴趣大增,由此走上中国古代建筑研究之路。1930年,梁思成加入中国营造学社,在那里撰写了中国

4、建筑史,成为建筑学一代宗师。而营造法式一书的发现者与中国营造学社的创始人,正是朱启钤。,“朱启钤是中国古建筑研究工作的开拓者与奠基人,没有他,就不可能在上个世纪30年代出现像梁思成这样的建筑学领军人物,我们读到中国建筑史的年份,还不知要推迟多少年。”中国文物研究所某研究人员曾这样评价。但是,“由于历史原因,他被研究者们有意无意地抹掉了”。,朱启钤于1930年创办的中国营造学社,将他的筹划与组织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他为学社请来当时最为优秀的学术精英:东北大学建筑系主任梁思成,中央大学建筑系教授刘敦祯,著名建筑师杨廷宝、赵深,史学家陈垣,地质学家李四光,考古学家李济他还以其社会人脉,动员许多财

5、界和政界人士加入学社,直接从经费上支持营造学社的研究工作。曾有建筑史家这样评价朱启钤:“人力、物力、财力,这些都是研究工作所必不可少的条件,能把这方方面面的人事统筹起来,是需要非凡之才能的。朱启钤以一己之力,做了今天需要整个研究所行政部门做的事。”,有数据显示,截至1937年,营造学社野外实地测绘重要古建筑达206组,因此探索出一整套研究中国古建筑的科学方法,为撰写中国建筑史构建了扎实的科学体系。假若没有朱启钤,中国的古建筑研究,又会是怎样的图景?如今,斯人已逝,营造学社停办也已整整60周年。6月13日的那场大雨,将故宫端门外西朝房冲洗得干干净净。游人如织,屋宇间却依旧透着落寞,此处正是营造学

6、社旧址。而位于东城区赵堂子胡同3号的朱启钤故居,住着数十户人家,杂乱之中,依稀可辨当年气魄。(摘自2006年6月21日中国青年报,有删改),注朱启钤(18721962),曾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文史馆馆员。1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文章叙述了朱启钤在古建筑研究方面几件鲜为人知的事,从正面肯定了他的历史地位。B文章提到朱启钤1915年就开始主持北京市政工程建设工作,意在说明他才是改造北京旧城的“第一人”。C文章写朱启钤为营造学社请来当时优秀的学术界精英,体现了他的“筹划与组织”才能。,D朱启钤完全以一己之力,直接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支持了营造学社的筹建和创办。E朱启钤

7、带领中国营造学社实地测绘我国重要的古建筑,探索出修缮北京正阳门箭楼的科学方法。,解析细读原文第段可发现“朱启钤直接从经费上支持营造学社”错误,建筑史家说的是他把人力、物力、财力等方方面面的事统筹起来,而不是选项D中说的“完全以一己之力,直接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支持了营造学社的筹建和创办”,故D错。由原文第段可知营造学社实地测绘重要古建筑,“探索出一整套研究中国古建筑的科学方法”,并不像E项所说的仅仅“探索出修缮北京正阳门箭楼的科学方法”,故E错。答案DE,2文章多处提到梁思成,这对写朱启钤有什么作用?请选一例作简要分析。答:_ 解析文章的叙述对象是朱启钤,写梁思成很明显是为了突出朱启钤对中

8、国古建筑的重要贡献,只要明白了这一点就不难对的具体事例进行分析。答案文章通过对梁思成有关事迹的叙述,或直接或间接地写出了朱启钤对我国古建筑研究的重要贡献。,所选事例及分析:第段,文章写记者认为改造北京旧城第一人是梁思成,间接说明朱启钤不为人所熟知,点明题意,引出下文。第段,梁思成因营造法式一书而走上中国古代建筑研究之路,加入中国营造学社,在中国建筑学界有很高的地位;而营造法式一书的发现者与中国营造学社的创始人就是朱启钤,这间接反映出朱启钤鲜为人知的贡献,照应题目。第段,点明如果没有朱启钤,就不可能在上个世纪30年代出现像梁思成这样的建筑学领军人物,直接突出朱启钤的贡献。,3作者为什么两次提到6

9、月13日那场大雨?请谈谈你的看法。答:_,解析两次提到大雨是在开头和结尾两处,很明显在结构上首尾呼应,结构完整,再从表现人物和主题思想的角度考虑,也就是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去考虑其作用,答案才全面。本文标题是“被抹掉的奠基人”可见写作目的是为了记念朱启钤,把握这一原则答题就不会有偏差。,答案文章开头写雨中正阳门箭楼的修缮,引出朱启钤1915年就开始有计划地进行北京市政工程建设(或,现代北京的旧城仍保留了朱启钤当年规模的格局);结尾写了营造学社旧址的落寞和朱启钤故居成为大杂院的情况,照应文题,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感慨;首尾呼应,结构完整。开头写正阳门箭楼的修缮,结尾写营造学社旧址故宫端门外西朝房的落寞

10、、朱启钤故居的杂乱,二者通过“雨”联系在一起,抚今追昔,深化了“不要忘记这位奠基人”的主题。,该考点重点考查学生辨别、筛选并整合文章的基本观点以及归纳概括最能表达文章主旨和作者写作意图的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抓住“三个阶段”,全面筛选,准确整合。(1)通读全文。只有在整体认识文本的基础上,把握住了全文的主要内容以及行文思路,才能对题目涉及的内容有更清晰的认识。,(2)探寻圈画。根据题目要求,带着具体的阅读目标,对文章进行第二次仔细的阅读,从与题目紧密相关的文字中圈画出需要的信息。(3)归纳整理。准确分析圈画出的信息,将其或合并,或分解,或补充,或概括,并按照题目的要求,有条理地表述出来。

11、,该考点重点考查学生把握段落内部层次以及段与段之间层次关系的能力以及准确归纳概括某一段落的思想内容或整篇文章的中心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按照“三种方法”,准确概括文章中心。(1)提取精要法。即紧扣材料中的关键语句,重点理解关键词、中心句、重要段落,由点带面地进行分析。,(2)综合句意法。即对于那些没有明显中心句、关键句的文段,考生必须对文中相对重要的句子的意思进行综合归纳。(3)整体透视法。对于那些既不能通过关键语句又不能通过归纳句子意思进行概括的文章,考生要通过对文章的整体感知来归纳中心。,该考点重点考查学生对表现文中人物或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语句的辨析、筛选并加以分析概括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

12、,要掌握“四种策略”,准确概括作者观点态度。(1)准确判断。文章的主要观点是隐藏在材料之中的,基本倾向则隐含在作者对材料的处理和评说之中,对材料的准确解读是获取文章主要观点、基本倾向的基础。,(2)独立思考。对文章的主要观点、基本倾向有了正确的认识之后,再参照自己平素对真善美的评判标准,同时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和生活积累进行分析,这样就很容易作出具有个性色彩的评价。(3)尊重事实。在强调个性的同时,绝对不可以纯粹从自身的兴趣爱好出发对文章的主要观点倾向进行评价。个性化评价必须建立在对文章充分认识的基础之上,要充分尊重文章所述事实。(4)拓展思路,追求深刻。可以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把文章观点和基本

13、倾向的形成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考虑,从而对其作出客观的评价。,该考点重点考查学生对文本中的某种特色(如语言、结构等)进行分析鉴赏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遵循“两个步骤”,深度思考文章某种特色。(1)确认“特色”。选定文章的某一特色,必须结合文章对自己所选的某一点“特色”进行必要的分析阐述。,(2)深度思考。一是把文章的某种特色与文章的其他方面联系起来分析,文章的各个方面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这一特色必然会为其他特色的形成带来影响;二是借助于一些文艺学、哲学等方面的理论进行思考。,该考点重点考查学生对作者经历、所处时代、创作动机及作品影响进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按照“三个步骤”

14、,深入探讨作者写作意图和写作背景。(1)审清题干。即明确命题意图,从题干中辨明该题的具体指向。(2)紧扣文章。在明确了题目的具体所指之后,考生要尽可能地用发散思维的方法进行思考,但同时也要紧扣文章,切不可脱离文章,使答案离题万里。,(3)规范答题。解答此类题目时,般要先表达自己的观点,然后再引用文章中的材料证明自己的观点,注意作答时观点要鲜明,思路要清晰,语言要规范。,常用实用类文本的阅读和答题方法(一)传记1传记的阅读方法(1)阅读传记作品必须懂得传记作品与其他文学作品的区别。,传记属于纪实性作品,纪实性要求传记记述的事实是客观存在的、准确的、真实的,不允许有任何夸张与虚构。但历史的真实,只

15、能是相对的真实,任何已经成为过去的历史是不可能全面复现的,任何对历史的叙述,也只能是相对真实的描述。因此,传记允许作者对个别细节、某些场景进行符合时代环境的合理有限度的想象,以便丰富、生动地描绘人物、凸现人物特性。了解了传记作品的这些特点,就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欣赏、品味传记作品真实性与文学性相结合、哲理性与形象性相结合、思辨性与审美性相结合所产生的魅力,赏析传记中的想象艺术,多角度地培养鉴赏能力。,(2)阅读传记作品必须联系传主生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一个人的个性、思想的形成必定会受到所处的特定时代及其成长环境等外因的影响,了解这些重要事实可以使我们对传主成长的各种因素作出符合实际的分析,以

16、便更立体地了解人物,对其思想、品格及功过作出客观公允的评价。,(3)阅读传记作品必须认识到传主的成长经历并感悟传主的心路历程。只有深刻地认识传主的成长经历并感受其心路历程,注重分析传主的先天禀赋和后天环境、志向和命运、奋斗和机遇、挫折和成功、事业和爱情等诸多因素对其人生发展的重要意义,才能在评价传主的思想、感情、品格、气质、成就等方面的同时,从中汲取精神养料,获得有益的启示,丰富自己的人生经验,形成主动规划人生的意识和能力。,(4)阅读传记作品还要关注传主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和细节。典型事件往往是传主一生的关键所在,能反映他一生中的主要功过,而且可以显示有关的历史进程及特点,有利于读者把握文章的重点,理清其人生发展的脉络;富有特性的细节描写犹如人体之血肉,能使传主的形象更加丰满,能帮助读者更准确地了解传主的性格、理想。同时,关注这些还可以引发读者的思索,使之从中获得更多的人生教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