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才之路】高中语文 6自主赏析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上传人:琴**** 文档编号:26458599 上传时间:2017-12-27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7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才之路】高中语文 6自主赏析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成才之路】高中语文 6自主赏析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成才之路】高中语文 6自主赏析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成才之路】高中语文 6自主赏析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成才之路】高中语文 6自主赏析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成才之路】高中语文 6自主赏析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才之路】高中语文 6自主赏析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宋苏轼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简介】蝶恋花,词牌名。同前。【注解】褪:颜色变淡或消失。这里指花儿萎谢,衰败。柳绵:即柳絮。,【故事】这首词,写的是一个多情的人独立暮春时节的所见所想。有欣喜,有怅惆;有感伤,有向往;还有自笑自己,自嘲自解。情感曲折而丰富,真切而动人。红艳艳的花儿已经褪色萎谢,杏子刚结出的小果子又青又小。燕子盘旋飞来,在傍着绿水人家的屋上绕来又绕去。枝头上的柳絮被清风吹拂,已飘落殆尽,越来越少了。天涯海角,哪里不生长着青青的茂密的芳草啊!墙里人

2、在摇荡着秋千,墙外是一条小小的路道。墙外走着行人,墙内响起佳人银铃般清脆的笑声,行人一时听痴了。笑声慢慢听不见,渐渐消失了。他心里十分惆怅,心想:这不是枉自多情,却被无情惹来这些烦恼吗?,【命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解析】A介词,在/介词,和、同。B.连词,表修饰/连词,表承接。C连词,表顺承,那么,就。D.助词,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结构助词“的”。【答案】C,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体现以民为本思想的一组是()必知其疾,而忧之以德人甚忧饥而税敛重,人甚惧死而刑政险省刑罚,薄赋敛皆朝于太庙之门,朝定令于百吏齐国百姓,公之本也近者示之

3、以忠信,远者示之以礼义ABC D,【命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析】是不以民为本的表现。是桓公确立法令的做法。说明这样的君主是高尚道德的楷模。【答案】A,1了解本文的思想内容,儒家以礼乐治国的政治主张。2学习本文以人物的动作神态来刻画人物的思想性格的写法。3掌握有关的文言词语、句式。,4词类活用端章甫:端,古人用整幅布做的礼服,又叫玄端。章甫,古代一种礼帽的名称。端和章甫这里都用作动词,即穿着礼服,戴着礼帽。风:名词用作动词,吹风、乘凉。后:名词用作动词,走在后面。小:形容词用作名词,小相。“大”的用法与之同。,5特殊句式毋吾以也。宾语前置,没有人用我了。毋,同“无”。不吾

4、知也!宾语前置,没人知道我呀!则何以哉?宾语前置,那么你们做些什么?何伤乎?宾语前置,又有什么关系呢?,6走近作者孔子,西周后期的公元前551年出生于鲁国的昌平乡(今山东曲阜),祖上是宋国贵族,父亲孔纥60多岁时才有了他。传说孔子的母亲颜氏遵照山神的降谕,在离家不远的一座名叫尼丘山的山洞里生下了他,所以父亲给他起名叫丘,儿子中他排行第二,又称仲尼。孔子三岁时父亲亡故,少时“贫且贱”,不得不为生存奔忙,他放过牛羊,看管过仓库,当过丧事吹鼓手,但他智慧过人,胸怀大志,身处逆境,仍发奋苦学,很快就成为远近闻名的博学之士。孔子学无常师,相传曾问礼于老聘,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30多岁时首创私学,聚

5、徒讲学,毕生不辍。相传有弟子三千,其中名字可考的有七十二人。壮年时期从事政治活动,但一直不受重用。想用自己以“仁”为核心的治国方策,来济世救民。当过几年鲁国的小官,鲁定公时,50多岁的孔子曾升任“大司寇”,56岁时曾摄行相事,今天的意思就是代理国家总理的工作,但实际上仍无法施展抱负。后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终不见用。晚年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礼、春秋等古代文献。,1侍坐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本文记叙了孔子和四个弟子谈论人生志趣的一次谈话,反映了儒家礼乐治国的政治理想,以及孔子诲人不倦、循循善诱、因材施教的教育态度和方法。文章重在记言,但也记叙了人物的神态动作,刻画了子路、曾晳等人的不同性

6、格。标题就是文章开头的第一句话。2全文可分为几段?简述各部分内容。全文可以分为三段:第一段(从开头到“则何以哉”)孔子问志。第二段(从“子路率尔而对曰”到“吾与点也”)弟子言志。第三段(从“三子者出”到结尾)孔子评志。,3子路等四人各有什么志向?从他们的言谈、动作和神态中,可以看出他们各自有怎样的性格特点?从四位学生的回答来看,他们的志向虽有区别,但其核心只有一个:“礼治。”礼治是他们实施各自理想的出发点。子路是四人中的年长者,他最先回答:“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用礼治教育百姓,整顿军队,使国家强大,是子路的政治志向。从子路“率尔”回答的态度来推断,他有巨大抱负、坚强信念,但说话口气

7、大,个性刚直、鲁莽。冉求的志向是:在一个小国里,“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他能在三年的时间里,治理国家,国强民富;但用礼教感化人民,还得等待有德之人协助才能办到。这就反映了冉求长于政事,重视礼治而又虚怀若谷的特点。公西华年纪最小,述叙志向语气委婉,他想当一个主持赞礼和司仪的“小相”,学习“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在学习中了解礼治,实践礼治。态度谦恭,措辞得当。曾晳的志向不是做官治理国家,而是“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做一个用礼治去教化人民、陶冶性情的人,他的“澡身而浴德”的志向自然得到了孔子的赞赏。文章从动作、语言两方面描述了曾晳从容镇定的性格。,曾晳在孔子发问时,

8、“鼓瑟希,铿尔”地停下手中的乐器,又“舍瑟而作”,挺直了身体,表现了他既从容又有修养,既有礼貌又谦逊的性格特点。在孔子的鼓励下,曾晳娓娓而谈,语气平和而轻松地叙述了自己对培养人才的想法,这和孔子实行礼治的观点是完全一致的,难怪孔子要赞扬“吾与点也”了。,4孔子对四个弟子的谈话作了怎样的评价?由于四个弟子的志向同中有异,也就是说在实施礼治的做法上停留在不同的层面,因此,孔子对他们的志向在肯定的同时有所差异:对子路的志向“哂之”,因为“其言不让”,太不谦让了,这是不足;对冉求的志向加以鼓励,因为小国也是国家;对公西华的志向作了分析并增加他的信心,连续三个反问句,说明公西华说的是礼制、仪式的小事,其

9、实就是国家大事,他能够通晓礼乐,就能够管理国家,增强他的信心,要勇于承担重任;对曾晳的志向则是大力肯定,因为用礼教去感化百姓,高洁志趣,是治理国家的根本措施啊。孔子评志,既肯定了大家的志向,又指出不足之处,具有朴素辩证思想。,【答案】B(A项,“摄”应读“sh”;C项,“为”应读“wi”;D项,“冠”应读“un”。),【答案】B(方圆,A方形,C正道,指是非准则,D副词,正),【答案】A(A是连词,因为;其它的都是介词,用。),【答案】C(C项,面:名词作状语,当面。A、B、D三项均为名词活用为动词。),5下面对文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A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

10、陪(孔子)坐着。开头一句简明扼要地写出四个学生的姓名,并交代了一个典型的探究学习的场景。,B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孔子说:“不要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你们不要认为这样就不说了。”孔子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了学生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孔子一出场,就给人以态度和蔼、思想明智、胸襟开阔的印象,可见孔子确实是一位高明的老师。,C夫子哂之。孔子听了,微微一笑。孔子哂笑子路,是因为他不谦让,遇事爱抢先。由此可见儒家的谦恭和道家老子主张的“不敢为天下先”是完全相同的。,D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曾点)说:“暮春时节(天

11、气和暖),春天的衣服已经穿上了,(我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到沂河里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唱着歌走回家。”曾皙描绘的师生暮春郊游的美好图景,正是儒家所向往的“礼治”社会的景象,是“礼治”的最高境界,集中而形象地体现了儒家的政治思想。【答案】C(儒家的谦恭和道家的“不敢为天下先”不同。),阅读文本选段,完成68题。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

12、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晳后。曾晳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答案】A(A项,比:

13、等到。),7下列省略内容补充及其注释不当的一项是()A可使(之,千乘之国的百姓)有勇,且知方也B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之,纵横五十或六十的小国)足民C(我,公西华)非曰能之,愿学焉D如或知尔,则(之,他们)何以哉【答案】D(D项,之:你们。),8根据课文内容,回答下列各题。(1)下列对孔子言行的概括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对弟子言志的启发雍容谦逊,亲切诚恳。B鼓励曾晳发表不同意见深明事理,循循善诱。C讥诮子路不谦虚不隐褒贬,切中肯綮。D最后评述弟子志向含蓄隐讳,不露山水。,(2)下列对子路“率尔而对曰”的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急不可待,不假思索B胸无城府,急躁自负C刚直爽快,

14、不说假话 D缺少思想,鲁莽草率,(3)下列对相关人物言行的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冉有先说“六七十”,转而改口“五六十”优柔寡断,缺乏果决。B冉有说“礼乐”大事“以俟君子”谦虚谨慎,敦厚礼让。C公西华在孔子的催促下说“非曰能之,愿学焉”忍让谦恭,隐藏锋芒。D曾晳“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放达洒脱,从容自得。,(4)下列对曾晳所描绘的春景图的评语,不正确的一项是()A移情于景,以景抒情 B春光明媚,惠风和畅C治世风景,康乐蓝图 D大国风情,盛世缩影【答案】(1)D(D项,运用了反问,直接说出自己的看法,不含蓄。)(2)D(D项,子路有理想,当然有思想。)(3)A(A项“优柔寡断,缺乏果决”错,冉有这里表现的应该是“谦虚谨慎”。)(4)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