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研究生经济学前沿讲座20110922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26458060 上传时间:2017-12-27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3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科院研究生经济学前沿讲座20110922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社科院研究生经济学前沿讲座20110922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社科院研究生经济学前沿讲座20110922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社科院研究生经济学前沿讲座20110922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社科院研究生经济学前沿讲座20110922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科院研究生经济学前沿讲座2011092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科院研究生经济学前沿讲座20110922(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经济统计的发展及对我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推动作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研究生讲座 2011年9月22日,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 赵彦云,讲座提纲,经济统计的价值经济统计学产生发展过程经济统计学内核SNA经济统计学发展经济统计学应用,经济统计的价值,研究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增长、经济发展、收入分配、通货膨胀问题、货币政策与宏观经济调控、国际收支与国际竞争力等方面的客观依据和科学分析的方法。研究企业经营、生产率与创新能力、市场需求、产业组织、竞争关系等的分析方法。,宏观经济,微观中观经济,经济活动系统的科学测度与监测,经济活动系统的关系及发展科学分析,经济政策科学制定经济管理科学决策,测度经济活动的核心

2、点和变迁的点越来越重要,经济学与统计测度方法相结合追求横向、动态可比,概念最优,经济统计的价值,经济统计的价值,民生指数指标体系共分4个一级指标,包括居民生活、生态环境、社会环境和公共服务。该体系由客观指标和主观指标两部分组成,客观指标使用政府统计系统数据,占民生指数的70,主观指标通过问卷调查获得,占指数的30。两者组合得出一个反映地方民生发展状况的民生指数。 “十二五”规划强化了结构优化、民生改善、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六项目标 。,经济统计学产生发展过程(1),经济统计学是从国民收入统计开始的,最早是威廉配弟1665年建立了英国国民收入估算方法,他采用从收入和支出方面进行

3、复式核算的方法,但是在核算项目和平衡关系上尚不够成熟。法国AL拉瓦锡1791年估算当时法国国民收入时,为了避免重复计算,首次提出了最终产品的概念。澳大利亚统计学家T柯格兰在1886年对国民收入统计研究时,提出了从国民收入的生产、分配和使用(或消费)三个方面进行反映,即从生产方面反映国民收入来自何种产业,也就是制造业、农业、商业等等各生产了多少国民收入;从分配方面反映支付各生产要素的报酬,也就是工资、租金、利息、利润等等的份额;从使用方面反映国民收入用于消费、私人投资、政府支出和出口的数量。法国经济学家F魁奈1759年编制的经济表理论,反映了从再生产过程和部门投入产出角度描述经济运行过程的学术思

4、想。,经济统计学产生发展过程(2),经济统计学经过长期的演化,到20世纪40年代初形成国民账户体系( SNA ),国民经济核算理论在凯恩斯经济学的指导下,形成了当今经济统计学的基本框架体系。英国经济学家R斯通和美国经济学家S库兹涅茨在国民经济核算发展史上做出了重要贡献,前者主要领导了联合国国民经济核算的研究和统计制度制定工作;后者以美国全国经济研究所(NBER)为基础创立和发展了美国国民经济核算理论方法和实际统计工作。联合国1947年公布的国民收入的计量和社会核算表的编制和1953年公布的国民核算表及补充表体系(称旧SNA),是以国民收入生产、分配和使用过程为基础来描述国民经济运行的国民经济核

5、算体系成熟发展的重要标志。联合国1968年公布了国民经济核算体系(The 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缩写SNA),简称新SNA,并于1970年在世界各国推行实施,1990年代发展到170多个国家采用推行。,经济统计学产生发展过程(3),1993年联合国第27届统计委员会会议又通过了关于SNA的修改方案,在总结各国SNA实践和应用基础上,迸一步改进和完善了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此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实现了全球一体化。SNA的最新修订是2008年。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发展过程中,曾出现过与之平行存在的国民经济平衡表体系或称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英文缩写MPS)。当时

6、称为世界两大核算体系即SNA和MPS。,经济统计学产生发展过程(4),我国原来实行的基本上是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国民经济平衡表体系(MPS)。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与发展,原来的核算体系已极不适应,必须实行根本的改革。1984年底在国务院领导下开始了建立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各项工作。组织专门机构,从事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理论研究、方案设计和试点试算等工作。经过数年的努力,于1992年提出了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试行方案,并确定在1992一1995年期间分两步实施。这标志着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工作正式步入国际一体化的SNA体系行列。1998年国家统计局在总结多年实践的

7、基础上,制定了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并于1998年在中国统计年鉴中正式定期公布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统计数据。2002年国家统计局进一步完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方案,追求新的发展。经过2004年和2008年经济普查,已经按照联合国的2008年SNA做出了新的修订。,经济统计学内核体系SNA,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基本关系,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总收入GNI国民可支配收入,国民收入最终使用最终产品,2008年联合国SNA,联合国1947年公布的国民收入的计量和社会核算表的编制和1953年公布的国民核算表及补充表体系(称旧SNA),是以国民收入生产、分配和使用过程为基础来描述国民经济运行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成熟发

8、展的重要标志。联合国1968年公布了国民经济核算体系(UN,SNA1968),简称新SNA。1993年联合国第27届统计委员会会议又通过了关于SNA的修改方案,迸一步改进和完善了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的信息技术、高新技术产业的高速发展,以及全球化的影响,世界经济环境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创新从技术到产品,从产品营销到国际市场,随之而来的服务业创新,尤其是金融创新加速了资本深化和国际间的要素流动,面对这种现实巨变的情况,联合国统计委员会组织有关主要国际机构组织,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UNDP、OECD、欧洲统计局等成立国民经济核算修订工作委员会,建立各种研究、交流和总结修

9、改建议的机制,经过5年若干阶段的过程,2008年3月完成了联合国1993年SNA的修订,向各国推广参考试用。,2008年完成新修订的联合国SNA,针对提出的44个主要解决的统计问题作出了理论方法上的全面修订,其中提出的一多半修订问题与金融活动交易或资本、价格及收益等的处理有关,也涉及到研究开发、专利权、数据库、无形资产等创新活动有关的统计问题处理,还有对资源资产统计处理、标准分类、单位和常住性等基本问题。一览所有问题,基本上还是延续了西方经济学家关心的统计变量内涵的界定,以及适应测度现实经济活动本质特征的要求(这些内容在国内基本上转化为国民经济核算的统计指标研究)等研究。总体上看联合国2008

10、年新修订的SNA,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增加值及宏观经济总量的GDP,其核算方法和统计口径范围等原则并没有什么改变,许多经济活动细节包括经济活动交易内容特别是金融交易的渗透与多样化,以及产权、股权、期权等的重要作用和影响,需要统计上界定清楚,以便有效地纳入增加值和GDP的统计体系,以及如何准确地反映到国民经济循环过程的各个账户指标之中。国民经济核算是一个复杂的体系,从个个经济活动,分门别类,按照经济过程,同时体现机构单位、机构部门和产业单位和产业部门的系统核算,增加值和GDP是核心指标。,国民经济核算发展的国际动态及其对中国影响研究,在由SNA1993过渡到SNA2008的15年间,世界经济发

11、生重大变化。20世纪90年代之初,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经济全球化进程刚刚开始起步,而在其后十余年间,这一进程势如破竹,对世界各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集中表现在:科学技术进步成为一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推动力;受跨公司直接投资迅猛发展的驱动,世界各国在经济上越来越呈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WTO顺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要求各国实行经济自由化;金融创新层出不穷,金融业在全球经济生活中的作用举足轻重;资源环境以及气候问题日益尖锐,低碳经济和绿色经济成为全球性的发展主题;与此同时,经济全球化也加快了经济风险的跨国传播速度,如何有效地防范全球金融和经济危机成为经济全球化时代的重大挑战。,在SN

12、A2008版中,这些在新的经济环境中正在出现的重要问题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例如,为了反映技术创新在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性,SNA2008首次将研究与开发(R&D)活动视为独立的生产活动,其产出被作为非金融资产(知识产权产品)记录;为了反映近年来在经济增长和生产率研究领域的新进展,SNA2008中首次引进了资本服务的概念;为了反映日新月异的金融创新的影响,SNA2008首次将金融衍生产品作为金融资产的一类进行全面核算;为了防范和预警金融风险,SNA2008对于不良贷款和担保都给出了详细的核算指导;为了更好地体现可持续发展理念,SNA2008加强了对资源环境的核算;为了充分揭示经济自由化趋势下政府部

13、门与私人部门之间的关系,SNA2008对于公私合伙以及政府与公营公司之间的经济交易进行了详细的解释;诸如此类,不一而足。,SNA2008集目前对SNA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的所有成果之大成,其对核算概念、分类和核算原则的重构必将深刻地影响对国民经济运行过程的刻画,而其刻画的经济图景则会改变人们对经济运行的认识,影响经济决策,进而重塑经济运行过程。以R&D活动的核算变化为例,在SNA1993中,R&D活动被视为辅助活动,其产出作为中间消耗被扣除,因此难以直接观测R&D活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而科技统计则主要针对R&D的一些投入指标和产出指标进行统计,没有形成对R&D活动的系统反映;SNA2008将R

14、&D活动作为独立的活动,从而会系统记录R&D活动的投入、产出和增加值,涉及的收入分配,产出的使用以及存量水平等,这样的核算方法及其核算结果可以为R&D活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R&D活动的效率、经济主体的资产结构以及国民财富结构等问题的分析和研究提供更为丰富和有用的信息。显然,如果采用SNA2008的核算方法,能够更为清晰准确地勾勒出一国R&D活动的成果和问题,从而更好地引导R&D活动的开展,为经济增长注入更为强大的动力。,进一步改革与完善我国国民经济核算实践中的理论和方法,在联合国SNA的4个版本(1953,1968,1993,2008)方案中,许多在中国涉及的众多具体问题并没有给出具体的讨论和

15、方法处理参考意见。例如有一些文献讨论国民经济核算资料的来源问题,但是从SNA的发明和发展等一系列话语权均在市场经济的发达国家掌控之下,所以,主要研究和讨论的问题也是从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具体制度和国家统计体系出发的,他们强调政府行政数据与企业报告数据或抽样调查样本数据相结合,数据处理的思路是会计核算的加减或比例调整,对于历史数据的修正和调整,也引入一些简单的统计模型,总体上,针对中国的复杂具体背景情况,以及信息支持的不完备、低质量等情况,运用统计模型来解决统计核算目标的估计和推算的研究基本是没有的。,关于GDP统计的发展研究,2008年2月,由于对现有的有关经济和社会的统计信息的不满,法国总统尼

16、古拉斯萨科奇聘请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Joseph Stiglitz 任委员会主席,哈佛大学教授Amartya Sen 任顾问组织一个专门研究组织,命名为“经济进步和社会发展评定委员会”(CMEPSP)。此委员会的研究目标主要是四个方面:(1)鉴定GDP作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指标的局限性。(2)研究开发与社会进步更相关的其他指标。(3)研究其他测量工具的可行性。(4)讨论如何以适当的方式展示统计数据,以便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要。实际上,这是对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基础理论方法发展的一项最新研究,反映了发达国家对于以GDP为核心指标的理论新发展。从研究报告的几个立足点看,改革与完善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研

17、究,也需要在基础理论方法上提出清晰地研究结论。联系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实际,借鉴国外最新研究成果,在理论方法上重点研究以下几个理论方法问题:,(1)GDP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指标的局限性。从发达国家的实际情况看,对重大社会经济变量如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等的标准评定和广泛的认知之间已经存在明显的差异。例如,标准评定的通货膨胀会低于个人感觉到的水平,经济增长则会偏高。这样之间的鸿沟已经非常普遍,无论是货币幻觉或是人类心理学都不能解释。事实表明,这道鸿沟已经破坏了某些国家政府统计的威信力,例如,在法国和英国,只有三分之一的市民相信官方数据,这绝不是例外现象,它对人们判别经济状况和必要政策的方法

18、具有显著的影响。同时也应看到,在过去的20年中,统计指标的作用有了显著的提高,这主要是人口文化教育水平及素质能力的普遍提升,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导致获得数据信息,包括统计数据,不仅变得容易多了,而且为了满足这些信息需求的日益增长,数据信息的供给也有了相当的增长,涵盖了新的现象和新的发展领域。因此,作为国民经济活动总体测度的综合指标GDP,面对经济社会多方面的使用目标,就必然产生不同程度的局限性。我们必须要从理论和方法内涵上研究这种局限性,解决人们感觉经济增长偏高、通货膨胀、失业率等偏低的理论认识问题;研究针对不同的政策目标如发展绿色经济、改进收入分配差距、提升居民财富水平等与GDP使用局限性的理论方法问题;研究探索改进GDP局限性的有关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