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地认识和改正学生在语言习得中所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26457850 上传时间:2017-12-27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1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地认识和改正学生在语言习得中所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科学地认识和改正学生在语言习得中所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科学地认识和改正学生在语言习得中所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科学地认识和改正学生在语言习得中所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科学地认识和改正学生在语言习得中所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科学地认识和改正学生在语言习得中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地认识和改正学生在语言习得中所(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科学地认识和改正学生在语言习得中所出现的错误,袁京震,颜耀良(国防语言学院),介绍(Introduction)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这一题目进行讨论:1. 前言 (forward)2. 错误分析(Error Analysis)3. 语言迁移 (Language Transfer)4. 化石化 (Fossilization)5. 错误处理 (Error Treatment)6. 一些纠错的技巧(Some techniques of error correction)7. 结语 (Conclusion),一、前言作为语言教师,我们常常有这样的经验:在学生短期或漫长的第二语言学习中,总会出现这样或那

2、样的错误。这些错误有时候是不标准的发音,有时候是不合规范的语法,有时候是不正确的使用。而不管我们怎么指出和纠正这些错误,学生在某一阶段总是坚持或不能马上改掉这些错误的发音,不规范的语法和不正确的使用。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有时候会感到束手无策,有时候会感到沮丧,有时候还会抱怨学生;为什么简单的问题总是不能理解?为什么这么简单的用法总是不能掌握?为什么同样的错误老师指出以后不能马上改正,却一而再,再而三的缕缕再犯。而当我们发现学生把我们花了很多时间辛辛苦苦地改完的作文,日记和周记连看也不看就放在一边的时候,我们有时候甚至会感到恼火和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感觉。那么如何认识、理解和纠正学生在第二语言学习中

3、所出现的错误,则是我们在这里所讨论的内容。,二、错误分析(Error Analysis)语言学家把学生在语言习得中所出现的错误分为两种。一种是错误(error,which is systematic),另一种是失误 (mistake, which is not systematic).我们在这里讨论的主要是学生的错误(errors)。 2.1. 行为主义和结构主义语言学 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前,行为主义的语言学家认为语言习得是一个习惯形成的过程。他们的理论基础是基于刺激-反映-再刺激-再反映这样一个心理学的理论。在这种理论的指导下,语言教师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形成一种语言习惯,而且不断地用重复和

4、模仿的方法强化这种语言习惯。在自然科学界,人们发现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 而物质又包含不同的结构,人的语言也是由不同的结构组成的。因此,语言教师的任务就是要把这些结构完整的教给学生,通过不断的强化与练习使学生掌握语言的结构,然后在交际中使用。这样语言教学就变成了一个以结构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而达到掌握和运用语言结构的方法也是通过不断的摹仿和重复。行为主义和结构主义语言教学认为学生出错是一个“坏”的习惯,教师应马上加以纠正以避免“坏”习惯的养成。,2.2. 对比分析(contrastive analysis) 行为主义和结构主义的语言教学在第一语言习得上似乎没有很大问题,因为我们所作的就是要帮助学生

5、建立一套新的习惯。然而在第二语言习得中却出现了很大的问题。这是因为通过第一语言习得学生已经建立起了一套语言习惯,那么第二语言教学该如何理解学生已经建立起来的这套习惯?在课堂教学中又应该怎样处理和对待这套习惯?行为主义语言学认为第二语言的习得是第一语言对第二语言的迁移过程。在这种迁移过程中,如果第二语言和第一语言的结构相似,就会帮助学生的语言习得,使第二语言学习变得容易一些。如果第二语言的结构和第一语言的结构相差很大,就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困难。因此语言学家的任务就是找出第二语言和第一语言结构之间的相同和不同,从而发现学生在语言学习中的难点,因此对比分析的方法便应运而生。正如Lado所说:We k

6、now from the observation of many cases that grammatical structure of the native language tends to be transferred to the foreign language we have here the major source of difficulty or ease in learning the foreign languageThose structures that are different will be difficult(Lado 1957, pp. 58-59),2.3

7、. 行为主义和结构主义语言学受到批判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后,行为主义和结构主义的语言教学受到了批判。这种批判来自认知主义的心理学和乔姆斯基的生成语法。认知主义认为人们并不是单纯的对外界事物进行刺激-反映式的认识,而是主观能动地去认识世界。生成语法认为孩子在语言习得中也不是简单地重复和模仿所接触的结构,而是主动的创造和生成语言结构。比如没有人教给孩子It breaked。Mummy goed. 这样的句子,孩子们却创造出了这样的结构,说明孩子们把规则动词和不规则动词主动的,有联系的,逻辑性的结合在了一起。另外在语法结构方面,虽然 John is easy to please. 和 John is

8、eager to please.两个句子的结构一模一样,而所表达的深层意思却完全不一样。因此句子除了他们的表面结构以外,还有它们深层的意思。与此同时,对比分析法(contrastive analysis)也受到了批判,因为人们发现学生的难点和所出现的错误并不是都在不同的语言结构上。比如英国人见面说“hello!”,而中国人见面说“你好!” (you good!)。这是两个结构完全不同的句子,而在使用中却不会有人出现错误。再比如:“谢谢!”在汉语中是一个动词重叠的复杂句式(动词重叠现象我们会很晚地教给学生),但在使用中学生也不会出现任何错误。因此学生学习中的错误和难点来自不同的语言结构的理论是站

9、不住脚的。,2.4. 错误分析(error analysis)因为对比分析法(contrastive analysis) 未能就学生在学习中产生难点和错误的现象找出其本质的原因和机制,因此人们重新开始对学生出错的现象加以分析。现在语言学界普遍认为Corder的“The Significance of Learners Errors”一文揭示了学生在学习中出现错误的真正意义和实质。在这篇文章中,Corder 指出了学生错误的三重意义:First to the teacher: in that they tell him, if he undertakes a systematic analysi

10、s, how far towards the goal the learner has progressed and consequently, what remains for him to learn.Second, they provide to the researcher the evidence of how language is learned acquired, what strategies or procedures the learner is employing in his discovery of the language.Thirdly (and in sens

11、e this is their most important aspect) they are indispensible to the learner himself, because we can regard the making of errors as a device the learner uses in order to learn.(Corder, 1967) 1.(错误)对于教师来说,它能系统地告诉老师学生已经取得了多大的进步,离学习目标相差还有多远。 2. 对于研究人员来说,(错误)提供了语言习得的证据。它告诉研究者学生用什么样的方法和步骤进行语言学习。3. 对于学习者来

12、说,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因为从错误中学习和吸取教训也是人们的一种学习方法。Selinker (1992) 认为Corder 的文章为Corder的文章有两个重要的贡献:1. 学习者的错误(不管是成年人还是孩子),错误都不是随机的,而是有系统的,因此我们可以从这些系统中分析出错误的本质。2. 错误不再是负面性的东西,也不是对语言学习的干扰, 而是一个积极的因素,因为它表明学习者在积极的使用和探索所学过的语言现象。从这些语言学家的研究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在学习中出现错误,是一个正常的现象。错误也不是一个负面的东西,而是一个积极和有意义的事情。,三、语言迁移(LanguageTransfer) 虽然

13、对比分析(contrastive analysis)没有能就学生出错的机制作出准确的预测和解释,但它对两种语言的比较方法却对语言学习和研究有着积极的意义。其中一项就是语言迁移。早在1950年左右,Lado 就已经注意到了语言迁移现象。 他说: “individuals tend to transfer the forms and meanings, and distribution of forms and meanings of their native language and culture to foreign language and culture.” (Lado, 1957.p.

14、2) 语言学家和心理学家把语言的迁移分为两类(1)正迁移,(2)负迁移。正迁移指第一语言的知识和能力对第二语言的学习具有帮助作用,而负迁移指第一语言的知识和能力对第二语言的学习具有抑制作用,其中一个现象就是学生出错(errors). 在我们的教学中,我们的确能够看到学生因为负迁移而产生的错误,比如: 我是很高。(Im very tall.) ,他是很矮。(He is very short.) 我起床在六点。(I get up at six.), 他看书在图书馆。(He reads in the library.) 我吃饭了很多。(I ate a lot.) 我睡觉了很多。(I slept a

15、lot). 不真的。(Not true),四、化石化(Fossilization) 我们学习第二语言的目的之一是想达到持第一语言人的水平和流利度。但是一些学者认为,不管我们多么用功和努力,成年人的第二语言学习也不会达到第一语言人的水平和流利度。这是因为我们学习中的化石化现象(fossilization)。 Selinker 对化石化作出如下定义:Fossilization is the process whereby the learner creates a cessation of interlanguage learning, thus stopping the interlanguag

16、e from developing, it is hypothesized, in a permanent wayThe argument is that no adult can hope to ever speak a second language in such a way that s/he is indistinguishable from native speaker of that language. (Selinker, 1990) 在我们的语言学习中,我们也会看到一些化石化的现象。比如中国人学英语的时候常常说: Because I have no money, so I c

17、an not buy that car. Although I love her very much, but I can not marry her.另外中国人也常常不能精确地使用英语的定冠词the和不定冠词a, an 和英语里的一些介词。此外,我们还曾看到学习英语时间很长的人有时候也会说:He go to the library. 外国人在学习汉语中也常常拿不准汉语的声调以及 j. q. x. z. c. s. zhi. chi. shi. r.几个音, 他们常常把“去” 说成“qiu”, 把 “我”说成 “w ”。在词汇上,有的DLI同学总是说:空军人、海军人、高中学等。在句子方面,他们也说:我和我的孩子在床上玩儿一玩儿。我(有)一点儿累。我到佛罗里达州搬家了。我和我的朋友们旅游一下,游泳一下,冲浪一下。我现在的房子比以前的非常好。这些错误,如果长期得不到改正的话,我们便可以把它们和化石化的现象联系在一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