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章---第1讲 区域的含义课件 湘教版必修3

上传人:琴**** 文档编号:26457194 上传时间:2017-12-27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4.5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章---第1讲 区域的含义课件 湘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201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章---第1讲 区域的含义课件 湘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201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章---第1讲 区域的含义课件 湘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201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章---第1讲 区域的含义课件 湘教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201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章---第1讲 区域的含义课件 湘教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章---第1讲 区域的含义课件 湘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章---第1讲 区域的含义课件 湘教版必修3(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编 必修三 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一、区域的主要特征1含义:通常是指一定的地域空间。,重点提示区域差异性的表现(1)区域之间具有显著的差异性;(2)区域内部也存在差异性。区域内部具有相对一致性,并非内部地理要素的绝对一致性,如我国南方水田区也存在旱地,即区域内部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只是求大同而存小异。,2.区域产业结构(1)概念:指区域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2)影响因素: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 、劳动力素质等。(3)区域差异的表现:三次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三次产业的就业比重和三次产业的内部构成。,资源配置状况,重点提示根据区域产业结构三次产业的比重关系

2、,可以推断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一般而言,当区域内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较大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产业结构不合理;当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较大时,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当第二、三产业所占比重较大,且第三产业比重大于第二产业比重时,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产业结构更合理。,三、区域发展阶段1衡量标志(1)常用指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 比重等。(2)综合指标:如 指数(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和国内生产总值)。2区域各发展阶段的特征,三次产业产值,人文发展,区域的内涵及主要特征,1区域内涵的剖析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其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2)区域具有一定的范围和界线。(3)区域的划分体现了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统一。(4)区域的划分具有层次性。,2以同心圆状城市空间结构模式为例,分析区域的主要特征,(1)图形归纳法认识区域的主要特征,(2)用歌诀法记忆区域特征:区域有界线,内部似相连,优势特色显,区间互相连。,1(2012年烟台模拟)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据此完成(1)(2)题。(1)下列关于区域类型划分的叙述,正确的是()A区域都是按单一指标来划分的B区域划分是在地理整体性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的C区域是人为划分的,客观上并

4、不存在D由于人们的目的不同,所用的指标和方法不同,划分出的区域类型也不同(2)下列关于区域主要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A区域之间都有明确的界线B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则具有显著的差异C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D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相关的地区解析:第(1)题,区域的划分有的是单一指标,有的是综合指标,但都是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划分出来的,在客观上也的确存在。第(2)题,区域的界线有的是明确的,如行政区;有的界线则具有过渡性质,如干湿地区。答案:(1)D(2)A,区域发展阶段,以美国东北部工业区为例分析区域发展阶段区域发展阶段,是随着社会经

5、济水平的发展而演变的不同阶段。其发展的区位条件不同,因而发展特点和发展趋势亦不同,下面以美国东北部工业区为例进行具体分析:,特点提示区域发展过程中,由于资源枯竭、设备老化、污染严重、地价上涨等造成区域经济整体衰退,区域必须寻找新的发展,才能实现区域高效益综合发展。其措施如下:(1)调整区域产业结构,改造传统工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促进经济结构多元化。(2)治理环境污染,改善区域环境。,2(2012年百校联盟模拟)读欧洲西部工业区分布图(甲)和我国东北地区工业分布图(乙),回答下列问题。,(1)甲图中A、B两处的矿产资源分别是什么?(2)欧洲西部A工业区和我国东北地区都有钢铁工业布

6、局,影响两个地区钢铁工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什么?(3)乙图中著名汽车工业基地的名称是什么?这里布局汽车工业的优势是什么?(4)比较甲图中A工业区和我国东北工业区,简述两大工业区共同的区位优势。(5)与A工业区相同,我国东北工业区也面临传统工业衰落的问题。试分析两工业区传统工业衰落的共同原因。,解析: 第(1)题,图中A为德国鲁尔区,区内有丰富的煤炭资源;B为法国洛林高原,该地有丰富的铁矿资源。第(2)题,鲁尔区和我国东北地区的钢铁工业都属于“资源型”。第(3)题,长春是我国的“一汽”中心,该地区工业发展迅速,协作条件优越。第(4)题,两者共同的区位优势可以从经济基础、市场、交通、资源等方面思

7、考。第(5)题,竞争力下降、产业结构老化、资源枯竭往往是传统工业区衰落的重要原因。答案:(1)煤炭、铁矿。(2)靠近原料、燃料产区。(3)长春。钢铁工业发达,制造业基础好,市场需求量大,协作条件好。(4)工业起步较早,技术力量雄厚;有丰富的煤炭和铁矿资源;周围地区的农业基础好;水陆交通便利。(5)煤、铁等矿产资源逐渐枯竭;生产结构单一;环境污染严重;不能适应市场变化;新技术的冲击。,例1(2010年高考课标全国卷)下图所示区域内自南向北年降水量由约200 mm增至500 mm左右,沙漠地区年降水量仅50 mm左右。据此完成(1)(3)题。,(1)图中甲地区夏季降水量最接近()A50 mm B1

8、50 mmC200 mm D250 mm(2)解决该区域农业用水紧缺的可行措施有()引湖水灌溉海水淡化改进灌溉技术建水库调节径流A BC D(3)甲地区农业发达,其成功之处在于()A提高了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B调节了降水的季节分配C调节了降水的年际变化D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命题立意本组题以死海附近的区域图为命题背景,隐含了两个热点,一是西亚是动荡不安、民族矛盾日趋尖锐的地区,是一个传统的热点地区;二是我国北方目前发展农业必须要立足发展节水农业,而以色列的农业恰好是这方面的典范。在反映热点的同时,注重考查读图、析图的能力。该组题的难度较小,只有第(1)题对降水量的判断思维量稍大。,解析第(1)题,

9、根据经纬线和湖泊、海洋等信息,可以判断图示地区是位于地中海沿岸的中东地区(一部分)。甲地位于沙漠地区以东,远离海洋,还有季节性河流,夏季降水量应在50 mm左右。第(2)题,甲地区的湖泊为咸水湖,不能用作灌溉水源,发展农业主要的矛盾是水源不足,不是降水量季节分配不均,因此不能用建水库的方法解决。临近海洋、极度缺水的地区可以采取海水淡化的方法获得一定的淡水。除了开源措施以外,节流也是关键措施,因此改进灌溉技术,如变大水漫灌为滴灌是解决水源不足的重要措施。第(3)题,从上题的分析中可以知道,甲地区发展农业主要是采取喷灌和滴灌技术,把水资源由“少”变“多”的,节约了水资源,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答案

10、(1)A(2)B(3)D,例2(2011年高考江苏地理)根据中央的战略部署,江苏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确立了对口支援关系。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图1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图,图2为江苏省简图。,材料二图3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江苏省三次产业比例统计图。,(1)试比较新疆和江苏两省区的自然特征。,(2)新疆和江苏都有丰富的风能资源,简述两省区风能资源空间分布的特点。(3)比较两省区三次产业比例的差异。(4)简述江苏和新疆相互协作对两省区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对新疆的影响:_。对江苏的影响:_。 (5)2011年,新疆正式启动了霍尔果斯国家级特殊经济开发区的建设。试分析霍尔果斯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

11、,命题立意本题通过我国的区域比较,考查考生读图、析图、提取信息的能力和运用系统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解析第(1)题,结合图1和图2,可以清楚地比较两省区的地形、气候、河流、矿产资源的不同特征。第(2)题,由材料一中的“有效风能密度”信息,分析两省区的风能资源空间分布特点。第(3)题,由材料二,分析两省区的三次产业比例的差异。第(4)题,江苏位于东部沿海,经济发达,技术力量强,但矿产资源缺乏;而新疆位于我国西部,矿产资源丰富。新疆、江苏的相互协作可以实现优势互补。第(5)题,霍尔果斯地理位置优越,便利交通,资源丰富,加上国家的特殊政策,都是有利的发展条件。,答案(1),(2)新疆风能

12、资源主要分布在天山及其以北地区和昆仑山区。江苏省风能资源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3)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新疆大于江苏;第二、三产业比重江苏大于新疆。(4)对新疆的影响:获得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利于产业升级,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对江苏的影响:缓解资源紧张局面;扩大市场。(5)是通向中亚的重要门户;交通便利;政策支持;自然资源丰富。,2010年9月1日5日为上海世博会西藏活动周。西藏馆的外立面是一幅高7米、长63米的三面整体的拉萨城市画卷。展馆中的主体影片“天上西藏”紧扣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紧贴鲜明的西藏特点。,1西藏的自然地理特征。2西藏人口和城市的分布及成因。3拉

13、萨太阳能丰富的原因。4西藏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及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阅读上面的材料并结合甲、乙两图,回答以下问题。(1)西藏馆的主体影片为“天上西藏”,下列对西藏的自然环境特点的叙述不能反映“天上西藏”特征的是()A位于世界平均海拔最高的高原上B地势高,空气稀薄C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D气候高寒,气温日较差较大(2)西藏的人口及城市的分布特征是什么?原因是什么?(3)拉萨号称“日光城”,说明太阳能资源丰富,试分析其原因。(4)制约西藏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应如何促进其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分析的相关内容,解答此题应准确理解青藏高原对西藏自然环境及人

14、类活动的影响。西藏地处青藏高原,因地势高,空气稀薄,形成高寒的气候,对西藏的植被、土壤、农业活动、人口城市分布等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答案】(1)C(2)西藏的人口及城市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带,因为青藏高原地势高,气候高寒,而河谷地带地势相对较低,气温、降水相对适宜。(3)因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多,太阳能资源丰富。(4)西藏所处地区的自然环境恶劣,生态脆弱,交通不便,科教落后,经济基础薄弱,这一切都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在今后的发展中,应首先发展科教事业,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加强与我国内地的经济文化交往,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地开发利用自

15、然资源,发展特色旅游,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经济,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一、选择题读下图,回答12题。,1有关图中各地农业发展的描述,正确的是()Aa地农业发展最大的限制性因素是光照不足Bb地农业发展引河流水灌溉最容易导致水土流失问题Cc地发展河谷农业是因该地热量相对充足D相比d地,e地农业发展的优势为土壤肥沃、光热充足2图中耕作方式产生的原因是该地区()A水利设施不足 B环境污染严重C人口密度过大 D干旱少雨解析:第1题,图中a、b两地位于我国干旱半干旱区,光照充足;由于降水较少,b地区水土流失不突出;c地位于河谷地带,海拔相对较低,热量较为充足,故河谷农业发展较好;e地位于东北地区,土壤肥沃,但纬度比d地高,光热条件没有优势。第2题,由图可知,该耕作方式出现在华北地区,灌溉是农业生产重要的影响因素,该地水利设施不足,垄槽可起到完善水利设施的作用。答案:1.C2.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