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的艺术贡献

上传人:li45****605 文档编号:26455053 上传时间:2017-12-27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445.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的艺术贡献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的艺术贡献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的艺术贡献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的艺术贡献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的艺术贡献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的艺术贡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的艺术贡献(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6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10盆 长篇历史小说李白成的艺术贡献 严家炎 (北京大学,北京100871) 在20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的长篇历史小说中, 写得最为厚重、扎实,艺术成就也最为杰出的,当推姚 雪垠的多卷本历史小说李自成。这部大河小说在 历史科学与小说艺术的结合上,悲剧艺术的运用上, 长篇小说结构美学的探索上,都作出了贡献。七十年 代末小说前两卷出版时,就曾引发过“李自成热”, 各省市争相印刷,发行量达到240万套以上。当时已 有作家赞誉李白成“可以和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 平媲美”。 五卷本李自成共约320万字,是姚雪垠历经近 半个世纪辛勤劳作的成果。其中第一卷(上、下)出 版于1963年,

2、第二卷(上、中、下)出版于1976年,第 三卷(上、中、下)出版于1981年,第四、五卷出版于 作者逝世的1999年。到2008年,还出版了由其助手 俞汝捷按姚雪垠生前意愿作了简缩又作了增补的精 补本李白成四大册。 李白成反映的是明崇祯十一年(1638)至清顺 治二年(1645)农民起义的悲剧历程,同时也在广阔的 背景上“全景”式地再现了明末社会各阶层的生活场 景与精神风貌。全书结构宏伟,情节大起大伏,塑造 人物众多(仅前两卷提到的有名姓者已达293个,认 真刻画的近60人)。从崇祯皇帝到文武大臣,从皇后 嫔妃到太监宫女,从地方官吏到商贾游侠,从义军将 领到军师策士,从随军马夫到中原百姓,从和

3、尚巫婆 到妓女乞丐,几乎无所不包,而且各有性格,栩栩如 生。这些人物仿佛都带着明代历史的原生态,在作品 里出现。李自成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就因为作 家姚雪垠对晚明的社会历史状况乃至官场礼俗、典章 制度、风土人情等都相当熟悉,并且采取了真正严格 的写实主义态度来写作的缘故。他非常注意处理好 历史科学与小说艺术的关系,主张在认真研究历史的 基础上以史实为骨架进行艺术虚构,使小说人物血肉 丰满,故事色彩斑斓,合情合理。大到政治、军事的一 些重大事件,小到明代北京城戒严由哪个衙门出布 告,崇祯年间北京何时发生过地震,明末银价和制钱 的比价变化,作者对这些问题都认真做了查考。姚雪 垠不但熟读明史,而且阅

4、读了明末清初许多文人 写的野史笔记,还读了大量地方志,他做的卡片摘记 就有近两万张,光是卡片所记的史料就有一两百万 字。早在1948年,姚雪垠就发表过研究明末东厂和 锦衣卫两个特务机构的学术文章,因而他能在李自 成里写到卢象升这个兵部尚书兼各路勤王军总督身 边居然就有皇帝派的特务在日夜监视这种情况 确实体现了明代的“绝对军权”真到了无孔不入的程 度,也说明了明朝君臣关系已到了多么可怕的地步! 明朝处于中国封建社会的晚期,封建专制主义发展到 了极端,大权完全集中在皇帝一人手里,大臣被视为 君主的奴仆。明朝统治的办法主要依靠厂、卫特务机 关来监视和处置臣民,刑部、大理院、都察院等专政机 构反而不为

5、皇帝所重视。到天启皇帝长期不理朝政, 大权终于旁落到太监手里。崇祯十七岁“登基”,初 人宫时不敢吃太监送来的食物,只吃周后为他烙制的 饼充饥;为了从魏忠贤手里夺回权力,便依靠一些人 果断地诛杀了“阉党”,此事史称“刚毅有为”,但从此 也增强了崇祯专断自信和猜忌多疑的变态心理。他 在位十七年中,更换了五十个宰相(内阁大学士),处 死了两个首相(首辅)、七个总督、十三个巡抚。小说 中的黄道周,因弹劾杨嗣昌而违背崇祯心意,就遭庭 杖。崇祯并且给锦衣卫头目下达“即予毕命,只云病 故”的密旨。仅此一节,就人木三分地显示了这位以 “仁德”自我标榜的“英主”的真面日。崇祯确实不是 那种荒淫无度的末代皇帝,他

6、“宵衣旰食,事必躬 亲”,真想励精图治,但他越认真危机却越严重。大臣 此为香港著 作家刘以鬯对李白成的评语,见杜渐姚雪垠先生谈历史小说(李自成)的创作,原载香港开卷杂志1979年1 月 ,收人卜海文艺出版社关于长篇历史小说(李白成)一书,1979年9月出版。 中笫四卷作家未能按(李自成)内容概要的原计划全部完成。 第4期 严家炎: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的艺术贡献 17 们动辄得咎,见了他腿就打颤,当然更不敢同他讲真 心话,这反过来又使他在内外交迫、极端困难的局面 中感到无比孤独、焦躁和空虚,重新走上依靠宦官的 道路。正是这样的具体历史条件,既形成了崇祯专断 猜忌、迷信自我,又形成了他懦弱寡断、易变

7、易怒。直 到临死,他还把明朝亡国的责任推给大臣,说是“皆诸 臣误朕”。小说作者对历史上的崇祯有精到的研究, 对他的思想性格及其形成的历史条件有深刻的了解, 因而得心应手地塑造了这个极成功的典型形象,深刻 揭示了他性格的复杂方面,连下棋这类生活上的细小 情节,也成为作者从政治思想上揭示崇祯内心的有力 手段。尽管崇祯棋艺低劣,同他对弈的袁、田二妃却 不敢赢他的棋,连从旁指点插半句嘴都不敢。因为 “崇祯下棋正如他处理军国大事一样”,“最忌别人提 出与他不同的高见”。妃子们让他赢了棋,不但不能 丝毫流露出自己故意让棋的真情,还必须对崇祯恭维 说:“陛下是中兴圣主”,“胸富韬略,谋虑深远,步步 有法,臣

8、妾望尘莫及”。这不是对崇祯性格与“绝对 君权”所作的绝妙讽刺吗!小说不仅写到明代藩王 “庄田侵夺民业”的严重状况,更写到了崇祯自十二 年起决定全国除正赋之外,还征收额外的“练饷”,连 同原有的“辽饷”、“剿饷”,三项总计每年竞达1 670 万两白银之多,用书中人物黄道周的话来说,“今日百 姓负担之重为祖宗列朝的数倍”!崇祯这个蛮横无 比、完全不顾百姓死活的决定,无异于给农民起义火 上浇油,也正是让许多地方都出现“赤地千里,炊烟断 绝”,百姓“易子而食”惨状的根由。小说通过直接间 接方式所作的这些描述,为明末农民大起义勾画出了 真实而广阔的历史背景。作家这种深入研究历史,充 分尊重历史,而不是仅

9、仅借史“写意”,更不是“戏说” 的态度,应该说正是现实主义在历史小说创作中的胜 利! 李白成中悲剧艺术的出色运用,也是作品具 有鲜明独创性的显著标志。 李白成一书写了许许多多悲剧,它们大小不 同,性质类型也极为多样。“大人物”演着悲剧,“小 人物”也演着悲剧。农民英雄的起义失败固然是悲 剧,抗清将领兵权被削、血洒沙场更是悲剧。真实的 历史人物在演出悲剧,虚构的人物也同样扮演了有声 有色、深沉悲壮的悲剧角色。作者从明末的社会现实 出发,忠实于历史的本来面目,为读者描绘出一幅幅 色彩斑斓的历史大 剧的壮丽图画。不但主人公李 白成扮演着大悲剧的主要角色,连他于下的一 人 物,像世家子弟、颇有战略眼光

10、的李信(李岩)、李侔 兄弟,起着重要作用的军师宋献策,平时以忠厚长者 著称的田见秀等,实际上也都演着悲剧,他们的最后 结局都有着很深的悲剧意味。至于女英雄慧梅,她在 第三卷中则已经完成了一出义薄云天、感人肺腑的动 人悲剧。此外,开封城内以张存仁全家为代表的普通 百姓,他们的遭遇更是明末战乱中令人心碎的悲 剧甚至是一幕幕惨剧。确实可以这样说:整部 李自成,就是由大大小小许多历史悲剧组成的。 这部小说之所以具有深刻丰富的社会内容和震撼人 心的感染力量,主要原因也在这里。 小说中的李自成是个悲剧人物,是个大悲剧中的 英雄。作者无意于把李自成单纯作为英雄人物来歌 颂。适应于作品的这一主题需要,小说以李

11、自成及其 起义部队由困厄转到兴盛、复由胜利走向失败这一悲 剧过程作为全书情节的主干。作者透过历史表象,通 过农民军中众多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深刻地揭示了 李白成及其起义部队何以有此悲剧性发展的内在原 因。有点历史知识的人都会知道:李自成是明末农民 大起义中一个少有的杰出人物。明史和野史几乎 一致记载,李白成具备一般人难以具备的了不起的品 性。专记崇祯年间农民起义史料的怀陵流寇始终 录,曾这样介绍“闯王”李白成的为人: 闯性淡泊,不好酒色,鄙曹、献(按, “曹”指外号“曹操”的罗汝才,“献”指张献 忠引者)多欲,谓非丈夫。粗粝与众共 之。妻妾各一,皆老丑。不蓄奴仆(原书批 注:此三十三字士大夫不

12、及)。暇则令儒生 讲经史。 第十六卷 可见他是一个胸怀大志、政治上富有朝气的人 物。在当时的农民军领导人中,李白成是最成熟、最 受群众拥戴的一位;在众多起义队伍中,李白成所领 导的队伍纪律最为严明,影响最为深远。小说写lr李 自成和他的队伍即使在漳关南原大战那样受官军重 重包围的险恶情势下,他们也上下一心,奋力苦战,杀 出重围,决不投降。在商洛Ill中,更通过李白成不带 军队单骑平定石门谷杆子叛乱和义“送”郝摇旗离队 等几个典型情节,精彩地写出了李白成的凛然正气、 沉着应变和严于责己、知人善任的品性才能。白崇祯 十三年冬进入河南后,李白成及时提出“随闯王,不纳 粮”和“三年免征”等口号,赢得了

13、广大农民和饥民的 热烈欢迎,起义军队一个月内迅速发展到十多万人, 18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10矩 不久攻下洛阳,声威大振。以后两年又攻占开封、长 安等地,十七年三月进入北京,取得推翻明王朝的历 史性胜利。 与此同时,小说也写出李自成的思想局限及其悲 剧性后果。首先,他既然允许农民“不纳粮”、“三年 免征”,又怎能解决越来越庞大的起义军饷呢?作者 姚雪垠对此作了十分中肯的论析:李自成“军饷来源 全靠向各地豪绅大户强迫征发并攻破富裕山寨,镇压 豪绅恶霸和大地主,抄没他们的财产。到北京后向明 臣严刑追赃,是这一政策的继续。这一政策既为财政 来源所依靠,也体现了农民革命的矛头所指和阶级斗 争的大方向

14、。长久依靠这一政策去解决财政来 源,必然会疏忽积极地建立稳固的地方政权,恢复生 产,以便迅速建立军事活动的经济基础,将财政来源 的重点有计划、有步骤转向比较合理的田赋征收”。 明末清初史家和文人都称李自成、张献忠为“流寇”, 正是指的这种状况。小说所写李信、李侔兄弟在投奔 李自成途中,就以书信提出“据宛、洛以扫荡中原,据 中原以夺取天下”的主张,实际上就是要纠正闯王单 纯“打富豪、吃大户”的政策。但闯王农民阶级的局 限以及部下大量是陕西流民、边民的状况,却束缚、限 制他去接受这一正确主张。其结果,正像小说中李侔 所说:“万一将来受挫,便要退无所据。”这就不可避 免地最终要带来悲剧。其次一个悲剧

15、因素,是李自成 随着军事形势的发展和个人威望的提高,逐渐发生着 某种不易察觉的变化:开始习惯于听奉承话,头脑变 得不那么清醒,有时对某些重大隐患麻痹大意,丧失 警觉。史载李自成进北京之后,明朝大臣梁兆阳、杨 观光之流肉麻地称颂他为“圣主”,说他“比尧舜而多 武功,迈汤武而无惭德”,李自成听得飘飘然,将一个 封为兵政府侍郎,另一个封为礼政府侍郎(平寇志 卷九)。这种情况当然不是入京后才有的,而是在此 之前就慢慢出现了。小说写道:“自从牛、宋等人 来到身边,宋献策献了那个谶记,他又正式称为奉 天昌义文武大元帅后,随着军事形势的发展和义军 队伍的壮大,那些天命所归、救世之主一类的颂 扬话渐渐地听得多

16、了,认为理所当然。”(三卷807 808页)投而复叛的袁时中,正是钻了李自成这个空 子。应该说,这个作伪到了家、显得非常“真诚”的人 物,实在是小说中的一个出色创造。他第一次见面, 姚雪垠:李冉成第一卷前言。 即“十八子,主神器”这一说法。 就以非常得体的吹捧博得李自成的好感,使李自成 “颇为满意”(三卷808页)。就在他决定率众叛逃 前,还把李自成大大歌颂了一番。正因为李自成本身 的这种弱点,才会幻想将对方收为心腹,拆散了慧梅 与张鼐的姻缘,强制慧梅嫁给袁时中,以致造成慧梅 的终身遗憾,最后被逼得自尽,并给李自成本身带来 “赔了义女又折兵”的尴尬局面。可以预计,到农民 军进入北京前后,李白成身上更会滋长“天命所归”、 唯我独尊、听不得不同意见的骄傲自满情绪和麻痹轻 敌思想。再加上对清军的强劲力量和入关所构成的 巨大威胁严重低估,这就铸成他致命的大错,终于使 江山得而复失!小说第五卷正是用了相当集中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期刊/会议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