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邮阅读网:创新报刊发行商业模式

上传人:li45****605 文档编号:26430408 上传时间:2017-12-26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87.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邮阅读网:创新报刊发行商业模式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中邮阅读网:创新报刊发行商业模式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邮阅读网:创新报刊发行商业模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邮阅读网:创新报刊发行商业模式(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理论前沿 中邮阅读网 创新报刊发行商业模式 数字出版引发传统阅读市场新变革 我国数字出版发行始于上世纪 9O年代,在技术创新背景下,互联 网、通信网、终端阅读设备的快速发 展和日益增长的网络文化市场需求, 在国家政策推动下,出版行业实现 了向数字出版发行的战略转型,使 数字出版发行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从国内出版市场来看,2009年 数字出版业收入为7994亿元,产值 已超过传统出版业,增幅达50。新 闻出版总署官方预测,未来几年数 字出版用户每年将增长3O,收入 每年将增长5O。中国出版集团公 司等多家大中型出版机构全力推动 开发全媒体出版项目,全方位打造 数字出版。目前,国内电子版与纸介 质

2、同步出版、同步上市发行的报刊 已达800余种,电子书每年新增超过 12万种、总量达97万种,年增幅近 20。 第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 显示,2O09年国民综合阅读率为 72,呈增长态势。手机、电子书等 手持终端阅读活跃用户已近15 5 亿,但传统纸质版报刊阅读率均不 同程度下降,网民上网看新闻的时间 已经超过了看报纸和看新闻联播的 时间。 再从国际出版市场来看,全球 数字化信息总量增长势头强劲,美 国、日本、英国等数字出版大国均以 超过50的速度迅猛发展,瑞德-艾 斯维尔、汤姆森、培生教育等国际出 24中国邮政 翻北京市邮政公司报刊发行局 张继志 版巨头50以上的收入来自于数字 出版和其他收入

3、,传统的出版发行 格局发生了深刻变革。2009年,电 子书阅读器全球总销量超过5O0万 台,2010年预计将超过1200万台; 国内销量从2008年不足10万台骤增 至2009年的40余万台,20lO年预 计超过35O万台。 从出版业的发行方式看,数字 出版所引发的变革将对传统发行方 式带来革命性的挑战。2009年底,国 内首次出现了“手机书+电纸书+纸 质书”同步上市的全新出版模式,是 国内出版业界发行方式的创新,标 志着国内传统发行业的变革已经到 来。据悉,今年5月中国移动推出手 机阅读仅2个月时间,就实现销售收 入4000多万元,预计l0年内,手持 终端阅读将达到1 00亿以上的市场 规

4、模。在数字出版发行和网络文化 快速发展的趋势下,邮政报刊发行 商业模式受到来自数字出版发行和 网络阅读市场的挑战。 进军数字出版发行初试牛刀 为应对新的市场挑戗,北京市 邮政公司部署北京报刊发行局,从 2007年开始调研数字出版发行。在 经过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反复 论证了中邮阅读网的建设方案,采 取优势互补的建设方针,自主设计 和集成社会优质资源相结合,初步 建成了中邮阅读网,并于2009年11 月完成了在北京通信管理局的注册, 取得了互联网信息业务经营许可证 (ICP)、工商注册、网上支付注册 等,具备22家银行、67种银行卡支 付功能,拥有“l83readcom”、“中 邮阅读”等域名

5、的所有权、注册权、 运营权等全部资质。 中邮阅读网一期在内容建设上, 已初步搭建起集电子期刊、图书、有 声阅读于一体的专业阅读平台,目 前巳开通了三大阅读频道:期刊频 道,包括(青年文 摘 、(故事会等 l 0O0余种期刊;图 书频道,包括人民 出版社、作家出版 社等数百家知名出 版机构的1万余册 精品图书;有声阅 读,包括侯宝林、马 三立、刘兰芳等全 本相声、评书,以及 (蜗居、(金庸传 小说播讲等6 3 0O余小时的有声读 物。目前,网站的周点击量最高已超 过2O万次,累计访问量超500万次。 访问用户遍布全国30个省(区、市) 和港、澳、台地区,以及加拿大、新 加坡、澳大利亚等数十个国家

6、。 中邮阅读网的上线推出,是邮 务类业务应用电子商务开拓未来新 兴市场的有益尝试,是对邮政报刊 发行原有商业模式的创新和发展, 也是邮务类业务在技术创新基础上 实现二次创业的成功案例,它为邮 务类业务转变增长方式提供了新的 发展思路。 中邮阅读网推出后,之所以能 够在很短的时间内立足电子阅读市 场,首先是借助了邮政品牌、资源优 势。它利用中国邮政报刊发行的影 响力,联合众多的出版企业和电子 阅读产品提供商,打造出中国邮政 在数字发行市场的新品牌、新形象, 向网络读者提供质优价廉的精品在 线网阅读产品,得到了同行业的支 持和读者的好评。 其次是创新商业模式。在中邮 阅读网产品设计上,我们采取了期

7、 刊、图书和有声阅读集成的产品组 合,利用网络存储的海量空间,实现 产品品种的多样化和读者群的广覆 盖。在赢利模式上重点推广年卡用 户,即每月10元即可无限阅读全部 内容,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更重要 的是,中邮阅读实现了内容与技术、 品牌与渠道,运营与用户的完美结 合,是区别于同类阅读网站的最大 优势。目前,我国互联网宽带用户巳 达到14亿户,手机上网用户2亿, 手机阅读用户达到9000万,显示出 电子阅读市场的巨大发展空间。中 邮阅读网的营销则必须借助邮政全 网优势,利用邮政独有的营销网络 和各专业的客户资源,实施有效的 市场开发,才能快速地做大做强。 对于网站内容的规划,我们采 取集成社会

8、优质电子阅读资源与自 主签约出版企业相结合的建设思路, 力争在3年内,签约电子期刊品种达 到3000种以上,电子图书达到20万 册,有声小说达到10000小时,电子 报纸达到300种以上,实现在线和离 线阅读、手机阅读、手持终端阅读, 发展阅读会员1 000万,注册会员 600万以上。 同时,我们还要不断加强产品 创新,延伸阅读产品产业链,将陆续 开发手机阅读、电恼阅读、出版社专 卖店、网上书店、驻站作家文学、文 章数据营销、中邮阅读终端、植入广 告、会员深度服务等系列阅读产品 和增值业务,向电子阅读产业链的 上下游扩展。在逐步使阅读服务和 增值业务的收入形成规模的同时, 带动其他邮务类业务的

9、增长。我们 的目标是,把中邮阅读平台打造成 为既可以提供网上阅读、离线阅读, 又可以实现在线订阅、宣传和推广 邮务类业务的综合数字媒体平台。 数字发行与实物发行相融共生 当数字出版发行以超常规速度 发展时,有些人不免对传统发行企 业的未来表示担忧。他们认为,数字 出版发行会影响实物发行业务的发 展,实物发行市场的增长放缓似乎 也印证了这一点。实际上,数字出版 发行已经开展了十几年,而这十几 年邮政报刊发行非但没有受到影响, 还实现了快速发展。这说明网络阅 读、电子阅读有其特定的读者群。现 在全国有3亿以上的读者每天上网, 有2亿手机上网,有9000万人实现 手机阅读,如果忽视这样大的群体, 将

10、使邮政失去数字出版发行领域巨 大的消费市场和用户资源。 还有些人担心,采取集成社会 资源建设,会影响邮政对中邮阅读 网的掌控力。实际上,中邮阅读网就 好比一个电子阅读产品超市,加盟 商越多,产品品种越丰富,我们的竞 争力就越强,抵御风险的能力就越 理论前沿 强。至今还有很多电子阅读产品供 应商与我们联系,要求成为中邮阅 读平台的供应商。在自主版权建设 方面,我们已经与数百家出版商达 成版权合作意向,2010年将有1000 种自签版权电子期刊进入平台,使 中邮阅读平台产品的安全性和影响 力得到进一步加强。 当前,数字出版领域电子报刊 和电子阅读终端的发展趋势,要弓I 起我们足够的重视。目前,国内

11、电子 报纸的出版已达到400多家,说明出 版单位在逐步转型,其电子报刊已 成为各出版单位新的发展方向。在 数字出版发行领域,终端为王是数 字出版发行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 目前国内著名厂商,如联想、大唐、 中兴通信、海尔、长虹等,都在研发 生产电子阅读终端设备。可以预见, 未来电子阅读终端会快速普及,每 年都将有百万用户的发展。中国移 动、汉王科技已经与多家出版企业 签订电子报刊版权使用合同,其阅 读终端每日可以下载当日的电子报 刊图书,而3G用户可及时收到订阅 的电子报纸,电信运营企业也将成 为电子报纸发行商,这个趋势对今 后的纸媒发行将是很大的挑战。为 此,我们要尽早研究邮政阅读终端 和用户开发策略,采取市场化手段 快速发展手持终端用户,使邮政数 字发行在个人终端用户市场占有较 大的市场份额。 总之,数字出版发行,涉及传统 发行资源和互联网、通信网的虚拟 应用,是全新的邮务类业务,市场开 发前景广阔。集邮政全网力量,做大 做强数字发行,我们是有能力、有基 础、有优势的。为此,我们要以刨新 的思维和积极态度,在集团公司的 领导下,采取更为有效的推进措施, 大胆创新,勇于实践,在邮政各专业 的通力合作下,使邮政数字发行实 现跨越式发展,使邮务类业务的增 长方式实现新突破。霉 China Post 2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期刊/会议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