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如何发展循环经济

上传人:li45****605 文档编号:26429550 上传时间:2017-12-26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62.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如何发展循环经济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如何发展循环经济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如何发展循环经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如何发展循环经济(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论SpeciaI Report 【l】小企业产业集群如何 发展循环经言斋 口徐晓玲 浙江经济发展中一个引人注目的重要现象,就是某种 产业在一个地区的集聚发展,形成一个个在企业规模结构、 市场结构和产品结构等方面具有鲜明特色的专业化产业 区,即产业集群。如浙江温州鞋业、宁波服装、永嘉钮扣、柳 市低压电器、大唐袜业、永康五金、海宁皮革、绍兴轻纺等。 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 作用,但部分中小企业产业集群仍然维持着以“高投入、高 消耗、高污染”为特征的粗放型生产方式,给社会、环境带 来了巨大的隐患。 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发展面临的困境 在产业集群蓬勃发展的同时,浙江以“块状经济

2、”为代 表的传统内生式产业集群面临着资源紧缺、环境恶化给 集群进一步升级扩张带来的瓶颈问题。 环境问题 据统计,浙江省拥有800多个中小企业产业集群,覆 盖了大部分传统行业,分布于纺织、制衣、制笔、制鞋、电 子、信息、电器、机械制造、医药、塑料等180多个大小行 业。在满足人们物质生活需要的同时,也不断消耗着人们 赖以生存的基础资源和环境资源,并对环境造成一定的 破坏。如浙江印染企业主要集中在萧绍地区,仅绍兴县就 有印染企业180多家,印染布总量为全国印染总量的14 强。但印染行业同时也是“高能耗、高排放”的行业,印染过 程中产生的废水量很大,一般可达印染企业用水量的 70一90,目前平均每染

3、100米布产生的废水为4吨。印 染废水污染较重,经二级处理后仍难达到一级排放标准。 而中小企业产业集群由于大量企业的集中,对于环境的 影响更大,所以环境的治理也成为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发 展的一个制约因素。 资源问题 首先,从资源拥有角度看,浙江资源总量和人均资源 拥有量都严重不足。浙江是资源小省,各种原材料、能源 几乎都要从外省购入。浙江陆域的自然资源丰裕度指数 列全国第26位,一次能源省外调入比例在95以上基 础原材料大都依赖省外供应。浙江是全国缺电的省份之, 2008年全年从外省净调入电量192亿千瓦时,比上年增 长655。其次,从资源消耗的角度看,增长速度惊人。在 重化工业这样的背景下,能

4、源的消费将快速增长。2008 年,全省能源消费总量15117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 40。其中,煤炭消费13028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石油 及制品消费2066万吨。浙江制造业中高耗能行业以非金 属矿物制品业(主要是水泥、建材等)、化学原料和化学制 品业、造纸及金属冶炼、加工业为主。2001年以来,高耗能 行业快速发展,产品产量增速超过20,导致能源消耗快 速增长。如印染行业生产加工中的电、煤、油、汽等其他能 源的消耗非常高,万元产值综合能耗平均达086吨标准 煤,比其它行业平均042吨标准煤高出一倍多。同时,土 地、水资源的供需矛盾也非常突出。近年来,浙江的经济发 展越来越受制于土地瓶颈。随

5、着全省建设用地的迅速扩 张,耕地面积逐年减少。浙江人均耕地055亩,不到全国 平均水平二分之,且土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工业用地 紧张、土地成本呈上升之势,造成近年来浙江制造业企业 较大规模的资金外流。目前工业用水、城市用水和生态环 境用水都比较大,部分区域工业用水缺水情况比较严重, 直接影响且制约当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例如号称“中国 针织名城”的宁波市象山县,由于严重的缺水而使集群内 的许多企业陷入了生存困境 传统产业集群由于进入门槛很低,大多数集群都是以 。rmat-on r Entrepreneurs z0 s 专论Special Report 同类种群同向增长以及低水平、平面式的数量扩张

6、,而这些 集群如纺织业、制革业等产业都是水资源高消耗的部门,这 就必然加重对当地资源的消耗和掠夺。集群拥挤效应导致的 恶性竞争使得群内企业没有多余的资本和精力进行品牌的 维护和生产技术、手段的改进,势必仍延续以前的高投入、高 消耗的传统经济增长模式,因此进一步加重了资源的消耗。 发展循环经济是必然选择 循环经济不同于传统的线性经济发展模式,它是以经 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为目标,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 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以资源的 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的各种方法来推动经济发展 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 首先,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可摆脱资源的“瓶颈”制约。 循环经济的本质是

7、资源最大限度的利用,主旨就是尽 可能少地投入自然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并将资源循 环再利用,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是有利于 资源节约和合理利用的重要形式,很多资源可在集群内部 彻底消化,减轻了资源的供给压力。同时,发展循环经济要 求尽可能利用可再生资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能和 潮汐能等以替代不可再生资源,如利用太阳能替代石油、 利用地表水替代深层地下水。因此,资源极度短缺和大量 消耗两者之间的矛盾,使得发展循环经济成为中小企业 产业集群摆脱对资源依存度过大的必然选择。 其次,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可应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中小企业在强大的环保约束面前,大都把注意力集中 在已经产

8、生的污染物,采取“末端治理”的方式来处理“三 废”问题,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环保效果,但环保设施初始投 资大,运行治理成本高,给一些中小企业带来沉重的经济 负担,或者治理技术难度大,很多中小企业无力实施。循 环经济的目标是减少废弃物的产生,从源头削减污染。循 环经济倡导的“资源产品再生资源”模式,则把环 保与经济行为科学地构建成一个严密和封闭的循环体 系,在这个体系中,资源与产品之间是种相互派生、相互 依存和相互支持的关系。在这种符合生态规律的关系支 配下,实现了生产废物的最大减量、最大利用、最大资源 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可将经济社会活动 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和生态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

9、程度, 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第三,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可应对新贸易保护主义、参 与国际竞争。 浙江不少劳动密集型产业近年来不断遭遇绿色壁垒 的限制。如皮革的P C P残留量、包装物的可回收性指标、 纺织品染料指标等。近几年,一些发达国家在资源环境方 面,不仅要求末端产品符合环保要求,而且规定从产品的研 制、开发、生产到包装、运输、使用、循环利用等各环节都要 符合环保要求,对本地发展对外贸易特别是扩大出13产生 了日益严重的影响。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 济,能够逐步使产品符合资源、环保等方面的国际标准。 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 首先,加强政府职能,促进循

10、环经济发展。 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大量 的基础性工作支持,各级政府要充分发挥其规划设计、协 调与指导作用和服务功能。一要加强政府对中小企业产 业集群发展循环经济的宏观政策指导,提供相应的政策 支持体系。二要充分发挥政府的管理职能,要在集群企业 中大力落实节约能源法、清洁生产法等,针对产业集 群内某些污染型企业,政府要制定必要的强制性法规,促 进其建立必要的生态工业链条,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并 采取强制措施禁止一些污染严重的企业进入,促进集群 内企业节能降耗、减少环境污染。三要充分发挥政府的服 务职能。政府应借鉴高新科技园的做法,完善水、电、气、路 等基础设施:发展中介服务

11、组织,协调、指导产业集群内 部、集群之间的信息、技术、物资的交流,提升产业集群整 体的生态经济效益。四要做好宣传普及工作。政府应当广 泛宣传普及生态知识、循环经济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引 导社会公众树立科学价值观,倡导绿色消费观念,增强公 众参与、监督环境保护的自觉性和积极性,鼓励公众参与 资源循环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使整个城市乃至全社会都 纳入循环经济圈中,形成个可持续发展的大循环。 其次,推进生态化改造,创建循环型生态产业园区。 浙江的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大都属于传统的工业园,要 积极推进老工业园区的生态化改造,对能耗高的企业,坚 决淘汰浪费资源的落后工艺、设备和产品。通过技术创新, 使老工业企

12、业的资源消耗与废弃物排放降低。根据园区 经济发展规划和产业导向,采取分期分批的方式,加快现 有传统产业的升级与生态化改造,整合资源,促进高新技 术产业发展。积极引进配套互补型企业,构建生态产业链 和生态网,推动现有园区向生态产业园区转型,从而促进 循环经济的形成,建立新型产业集群。 第三,加强生态技术的研发与弓I进。 通过增加科技投入,提高园区内企业的生产技术水 平,这不仅可以有效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而且可以 大幅度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实现产业由资源依附 型向科技主导型转变。要加强科技园区生态技术的研发 与引进。构筑多层次、多元化、多形式,同时面向园区特色 经济的生态技术创新体系。紧紧围绕“资源与环境可持续 利用”这一核心进行技术攻关,积极引进国内外生态建设 的先进技术、产品和工艺,加快园区生态建设的技术创新。 基金项目:2008年度浙江省教育厅课题(编号 Y200803690)1 (作者单位: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1 (摘自经济导刊20l03) nformation For Entrepreneurs 2010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期刊/会议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