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结构与性质》教学中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上传人:li45****605 文档编号:26427090 上传时间:2017-12-26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93.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质结构与性质》教学中应关注的几个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物质结构与性质》教学中应关注的几个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物质结构与性质》教学中应关注的几个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物质结构与性质》教学中应关注的几个问题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物质结构与性质》教学中应关注的几个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质结构与性质》教学中应关注的几个问题(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暖教学jiao xue 物质结构与性质教学中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三明市第一中学严业安 在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教学中,笔者注意 到:课标中新增加的内容,由于考虑到中学生的知 识水平和认知程度,在教材中有些往往只是含糊地 叙述,但化学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准确地理解和把 握。于是笔者选取了一些教学相关的问题,查阅有 关文献并结合自己的理解,提出一些不成熟的解答, 供广大中学化学教师在平时备课、研讨时参考。 问题1:为什么多电子原子的原子轨道能量高 低次序为nsE轨道2,但是E电子】E电子2,结 果E轨道lEg:f-1 轨道2Eg:-2,即E体系1E体系2。 这就是第4周期前面几种元素的电子先填4s轨道 后

2、填3d轨道的原因。 问题3:为什么第4周期Ca以后的过渡元素 首先失去的是4s电子而不是3d电子? 解答:在问题2的讨论中,我们得出这样一个 结论,决定电子填充次序的不是轨道的能量而是体 系的总能量。因此,原子先失去哪个电子也应取决 于体系的总能量,而不是只看轨道能。第4周期的 sc、Ti等元素核外电子的构型依次为fAr3d-4s:和 ad3d24s 。从这些电子构型可以看出,尽管4s轨 教学jleo XUe一 道能高于3d轨道能,但这些元素中性原子的电子 还是先填满4s轨道。这就是说,在这些中性原子 中,电子填在4s轨道比3d轨道可使体系获得较低 的总能量。但是我们不能类推得出Sc、Ti等元

3、素失 去3d电子比失去48电子使体系获得较低的总能 量,因为这里涉及两种完全不同的体系中性原 子体系和离子体系。 以Ti原子为例。Ti原子失去两个电子变成 Ti ,是失3d电子还是4s电子,实质就是要解决 Ti: 具有Ar4sz构型还是Ar3dz构型使体系总能 量较低的问题。1ri: 的有效核电荷Z 比Ti高得多, 因此Tiz+的4s轨道能与3d轨道能之差比中性Ti原 子相应两轨道能之差大得多。另外,Tiz+的电子相 互作用能却因电子数目的;NO-而变J、。这样,在 Ti2+中4s与3d轨道能的差超过了电子相互作用能的 差,轨道能的顺序就决定了体系总能量的顺序。所 以对Ti 来说,arl3dz

4、构型的体系总能量比Arl4s 的 低。因此,Ti先失去的是4s电子而非3d电子。 问题4:为什么原子轨道在形成4L学键时要进 行杂化? 解答:对这个问题,可以从轨道杂化的可能性 和必要性这两个方面加以说明: (1)为什么原子 轨道可能进行杂化?因为电子具有波动性,不同的 波在一定条件下有相互叠加而形成新的波的性质。 因此,原子在化合过程中,受其他原子的作用,同 一原子的不同原子轨道(即不同的波函数)就可能 进一步线性组合而成新的原子轨道,即所谓杂化轨 道。 (2)为什么原子轨道需要进行杂化呢?原子 的核外电子运动状态(即电子构型)处于基态的情 况是不常见的,只有孤立原子这种电子构型才是最 稳定

5、的。如果原子处于化合状态,这种基态的电子 构型就不是最稳定的了。物质都有使自身能量降低 的趋势,因此原子相互成键时,为了使形成的化学 键更加稳定,放出更多的能量,原子的外层轨道就 要发生变化。 原子成键时为了放出更多的能量,一般采取两 种方式改变电子构型:由基态变激发态。激发态 的单电子数比基态多,就可多形成化学键,g-管激 发电子需要能量,但体系总能量却更低了;轨道 杂化。轨道杂化后能使体系能量降低。因为杂化轨 道的显著特点之一是具有强烈的方向性,轨道形状 与原来轨道大不相同,变成一头大一头小了。例 如,碳原子用sp杂化轨道(大的一头)与其他原 子成键,重叠部分就比纯s或P轨道大得多,故成

6、20141、2福屯赦 107 匮教学jia0 xue 键能力增强了。 概括地说,原子轨道具有波的性质,同一原子 的几种不同的原子轨道可以通过线性组合而形成杂 化轨道。杂化轨道具有强烈的方向性,从而增强成 键能力。但是,孤立原子本身并不会杂化,因为杂 化往往导致孤立原子的能量升高。只有当原子间相 互键合时才形成杂化轨道,因为这时杂化轨道强的 成键能力才会发挥作用。 问题5:已知氢键强度 一HF大于0一HO, 为什么H:O的熔沸点比HF高? 解答:与同族元素氢化物相比,H o和HF的 熔沸点特别高,这是由于这些分子间存在着氢键的 缘故。冰中()_一H0氢键的作用能为188 kJtool , 而(H

7、F) 中卜HF氢键的作用能为281kJmol。 就氢键强度而言,FHF大于()_一HO,那么又 该如何解释H20的熔点、沸点(分别为0和100C) 比HF(分别为一831oC和195)高的事实呢? 共价键 氢键 HF 、HFH 图2 HF分子间的氢键 H H H H 图3水分子的氢键 H,0的熔沸点比HF高的主要原因有: (1)两 者形成的氢键数目不同。在液态HF中(见图2), 一个HF分子只能用头尾与另外两个HF分子形成 两个氢键,折合每摩尔HF分子只分享到一摩尔氢 键;而在H2()中(见图3),每个H20分子中有可 能形成4个氢键,每个氢原子分享到一个氢键,折 合每摩尔H 0中有两摩尔氢键

8、。因此每摩尔H:0形 成氢键的总数比每摩尔液态HF来得多。 (2)熔化 或沸腾时两者破坏氢键的程度不同。物质的熔化或 沸腾并不意味着它一定要变成单个分子。液态HF 沸腾并不需要破坏所有的氢键,而只需破坏其中的 一部分。红9t-及电子衍射等研究表明,气态HF是 单体和环状六聚体(HF 6的一种平衡混合物,在一 定的温度和压力下链状二聚体(HF 2也可能存在。 与此不同,在固态水(冰)中,水分子大范围地以 氢键互相联结成晶体,在液态水中多个水分子通过 氢键结合在一起形成(H O) ,而在水蒸气中并不 存在缔合分子,它是由单个H2()分子所组成,所以 水沸腾要破坏全部的氢键。也就是说,就单个氢键 而

9、言,键能F_-HF大于0一HO,但就固态变 108籀 教 2014,、: 成液态或液态变成气态所需消耗的能量来说,H 0 却大干HF,这就是H O的熔沸点比HF高的主要 原因。 问题6:为什么NH 的熔沸点比H20的熔沸点 低得多? 一些氢化物的熔点、沸点数据表 氢化物 H2O NH3 PH3 AsH3 SbH3 熔点K 273 1953 1405 1561 185 沸点K 373 2396 1856 21O5 2546 解答:水和氮族元素氢化物的熔点、沸点数据 见上表。由表可知:NH 的熔点和沸点大大高于从 同族元素氢化物序列外推得到的数值。这是由于 NH 分子间存在着氢键的缘故。但是,NH

10、 的熔沸 点却比H O的熔沸点低得多。一般认为,和H 0相 比,氢键对NH 的影响要来得弱些。相关数据表明, 冰中()_一H0氢键的作用能为188 kJtool,固体氨 中NHN氢键的作用能为54 kJtool。据此可以 认为,氢键对NH 的影响减弱很大程度上可归结于 NH,分子间形成氢键的能力弱于H:0分子。 为什么固体氦和液态氨中的氢键比冰和水中的 氢键弱呢?原因有两点:一是由于N的电负性( = 30)比。的电负性(x=35)j、,故NH键的极 性比0一H键的极性小,因此只有较小的生成氢键 的能力;二是因为NH 分子中只有一对孤对电子, 在与其他分子的NH基生成氢键时,这对孤对电 子必须是

11、对质子的引力的来源。而H20分子中的每 一个氢键都有一对孤对电子(见图3)。 另有文献表明,固体氨的结构比冰的结构更复 杂。在氨的晶体中,每个氮原子周围有6个最邻近 的氮原子,与它各相距338埃,这个距离表明N HN是一个弱的氢键(NH N 中较强的NHN 键的键长是294299埃),这种“结构单元”通过 不对称的、非线形的氢键连接起来。和中心氮原子 键合的3个氢原子分别和另外3个氨分子形成氢 键。中心氨分子的氮原子又通过氢键和其他3个氨 分子结合,实际上每个氮原子和6个氢原子连接, 其中3个为正常的共价键,3个相当于氢键的距离 (见图4)。在固体氨中,HNH的键角和气态氨 接近,但NH键的键

12、长却比气态氨中明显地增 长。资料显示:氨分子能形成聚合体,通式为 (NH,) (n=l6)。其中(NH。):呈极性,其结构中仅 。 L |l 0士 0 变式教学要讲求艺术 福州市第三中学金山校区 叶东福 所谓变式,指教师在引导学生认识事物属性的 过程中,不断变更所提供材料或事物的呈现形式, 使本质属性保持稳定而非本质属性不断变化。更广 义地讲,变式可被认为是对一切常规方式的改变。 变式教学,要求教师不断变更教学材料或事例 的呈现形式,使学生经常处于新情境中,它对激发 学生思考的热情、改善学生思维的品质大有裨益。 利用变式教学,教师可以展示知识的发生过 程,沟通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促进知识网络的

13、形 成,强化定理、定律公式的条件和适用范围,培养 学生思维的严谨性。但变式教学中的“变”,不是 随心所欲的“变”,它要讲求艺术。下文,笔者以 高中物理教学为例谈变式教学要讲求的艺术,以期 抛砖引玉。 一、概念变式教学讲究拾级而上 有经验的教师都有体会,让学生完全接受一个 新的物理概念是一个极其艰难的过程,而运用变式 教学则有助于缩短这过程。教师在概念教学中恰 当地运用变式,能揭示概念的本质特征,破除学生 大脑中已有的片面或错误的前概念,进而促使学生 建立正确的物理观,实现认识上的飞跃。 如讲完鲁科版高中物理教材必修2“功”的概 含一个氢键;n3的聚合体则为非极性,此与环状 的氢键结构相符 (见

14、图5)。当固态氨熔化时,NH, 中只有26的氢键断裂;从熔点加热到沸点的过程 中,只有7的氢键断裂。 图4 团体氨结构示意图 H H t-lJ14 H “ 图5氨分子的二聚体(a) 与三聚体(b)的结构 综上所述,和H20相比,NH。有较低的熔点和 慝教学jiao xue 念,学生多已知道力对物体做功包含了两个必要因 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物体在力方向上通过 的位移。用定义式表示就是W=FScosot。那么,学 生是否真正掌握了功的概念的本质呢?笔者曾设计 如下变式教学进行检验。 例题:一个重为20N的物体置于倾角为30。光 滑斜面上,从静止开始下滑6ITI,问下滑过程中重 力做了多少功 变式

15、一:光滑斜面一粗糙斜面( =01)。 变式二:光滑斜面一粗糙斜面 ( =02),物体 以初速度(vo=3 rrds)开始下滑。 变式三:光滑斜面 粗糙斜面( =03),物体 以初速度( 。=5 rrds)开始下滑,同时受水平推力 F=I N作用。 在上述变式中,重力和位移这两个问题的本质 因素没有变化,而外力、压力、摩擦力、初速度等 问题的非本质因素在各变式中是变化的。通过变式 的引申、分析和讨论,学生对“力做功”这一过程 理解得更为深刻,也更好地掌握了功的概念。 上述变式教学过程中,4个非本质因素的出现 遵循依次递增、拾级而上的规律,这使得学生的思 考类似于物理的“单因子”实验,难度不大且目标 明确。 沸点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在氨的晶体中,虽然 每个氨分子可以参与形成6个氢键(每个氨分子分 享到3个氢键),但N的电负性 较0的小,形成的 NHN氢键较弱;二是每个氨分子中只有一对孤 对电子,不能形成交联网络;三是固态氨熔化、沸 腾时只有部分氢键断裂,液氨和氨气中还存在部分 氢键。 笔者对以上几个问题的解答,定有不周之处, 望化学同仁不吝赐教。 注:本文系福建省新课程背景下的化学教师人 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阶段性实践成果,课题编 号:ZL1102RM fsj)。 20141、2福止教 10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期刊/会议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