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是过时的精品

上传人:li45****605 文档编号:26426945 上传时间:2017-12-26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133.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荷塘月色》是过时的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荷塘月色》是过时的精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荷塘月色》是过时的精品(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础知识出发,把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符合学生实际的基础知识 之中,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之中,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求知欲。 (2)教师引导,学生试图提出问题,自主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学生在尝 试进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常常难以把握问题解决的思维方向,难以建立起新 旧知识间的联系,难以判断知识运用是否正确、方法选择是否有效、问题的解 是否准确等,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启发引导。 (3)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又是将数学知识应用其实践的过程。让学生学 会并形成问题解决的思维方法,需要让学生反复经历多次的“自主解决”过程, 这就需要教师把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作为长期的任务,在课堂教学中加强这方 面

2、的培养意识。 (4)练习总结,把知识梳理作为教学的基本要求。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 合理选择和设计例题与练习,培养主动梳理、运用知识的意识和数学语言表达 能力,达到更好地掌握知识及其相互关系和数学思想方法的目的 总结是把数学知识与技能通过“同化”或“顺应”的机能“平衡”认知 结构的必要步骤。适时组织和指导学生归纳知识和技能的一般规律,有助于学 生更好地学习、记忆和应用。 五、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澡堂教学评价标准: (1)教学目标的确定:1知识目标的确定应重视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能力目标的确定应强调数学思想方法的揭示和培养;3情感目标的确定应注 意学习兴趣的激发、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科学

3、态度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等等。 (2)教学方法的选择:采用探究式、启发式教学方法,通过问题激发学 生求知欲,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实践活动,以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 教师的指导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掌握数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数 学思想方法,培养积极探索和团结协作的科学精神。 (3)问题的选择:合适的问题至少应有如下特点之一:1重视情景应用, 即给出一种实际情景和需求,以解决现实困难为标志。2具有探究性,即问题 不一定有解,答案不必唯一,条件可以变化,试验方案可以自己设计,允许与 别人讨论等等。3非形式化,即不是教材内容的简单模仿,不是靠熟练操作就 能完成的,需要较多的创造性。 (4)师生

4、双主体意识的体现:1在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主动参与 学习意识强,能主动发现和分析问题,能联系新旧知识,能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 与同伴开展交流、讨论,能提出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并努力进行验证 2在 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能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洞察课堂中发生地各种 问题, 并准确地判断发生问题的原因,能动地、有效地处理这种问题,把握教 学活动地主动权。 (5)教学策略的运用: 主体发展策略在课堂教学中,强调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充分体 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组 织并落实多种形式的课堂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活动的参与过程中,提高认识能 力和增强情感体验

5、、情感控制能力,发展个性特长。 动机激发策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把学生吸引到有兴趣的、有 挑战性的学习活动中,让学生体验成功所产生的愉悦和成就感,学会正确地对 待挫折,从正、反两方面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层次设计策略在课堂教学中,应该从“自主、合作、体验、发展” 等层次为学生提供概念、定理的实际背景,设计定理、公式的发现过程,让学 生体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领悟寻找真理、发现规律的方法和思想。 探究创新策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 和探究的时问,指导学生大胆质疑,鼓励学生敢于发表不同意见和独特见解。 六、数学问墨解决能力的评价标准与方法 (1)数学问题

6、解决能力的评价标准:1能否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2能否应用各种策略或思想方法去解决问题;3能否有效地解决问题;4能否证 明和解释结果;5能否概括和推广解法。 (2)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评价方法:1观察学生解题过程的细节;2聆 听学生对解题方法的讨论;3批改学生的作业、测验和考试卷;4分析学生的 学习体会或考试心得;5阅读学生的数学小论文。 七、研究的成效 (1)青年教师的课堂教育思想和观念从“灌输型”向“启发探究型”转化。(2) 学生的学习方式从“接受性学习”向“研究性学习”转化。(3)师生关系从“从属型” 向“平等型”转化。 (4)基础性的数学知识体系的构建可以通过“发现问题一 分析问题

7、一一解决问题”的研究性学习方式来实现。“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 成为“基础型课程”与“研究型课程”有机结合的一种尝试。 参考文献: 1】汪秉彝,吕传汉创新与中小学数学教育【J】数学教育学报, 2000,9(4):3436 2】祝玉兰,曾小平中小学数学创设情境与提出问题的策略【J】数学 教育学报,2004,1 3(4):9 3-94 3】姚静,吕传汉走进“情境一问题” 教学(SPBI)一一从两则案 例谈起J】数学教育学报,2 005,14(4):86-90 4】吕传汉,汪秉彝论中小学“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的数学学习 数学教育学报,2002,11(4):7276 荷塘月色 是过时的精品 25702

8、7山东省东营胜利第一中学高2011级06班名淑媛 朱自清是以语言代丹青的高手,他创作的荷塘月色等风景名篇自问 世起即成为脍炙人口的佳作。几十年来,朱自清的作品一再入选大、中、小学 的教材并非偶然,他那委婉细腻、诚挚醇厚的抒情风格,吸引了一代又一代学 子。可以说先生那有娴熟技巧的散文是我国现代文学中的瑰宝。 然而朱自清的散文自问世以来也一直伴随着非议之声。我们抛弃那些概 念化、人身攻击式的指摘不论,仍然会有一些值得我们汲取的逆耳忠言。比如 同先生长期患难与共的叶圣陶在朱佩弘先生1一文中说:“他早期的散 文如匆匆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都有点儿做作,太过于注 重修辞,见得不怎么自然。到了写欧游杂

9、记伦敦杂记的时候就不然了, 全写口语念起来上口,有现代口语的韵昧近年来他的文字越见得周密 妥帖,可是平淡质朴,读下去真个像跟他面对面坐着,听他亲亲切切的谈话。” 应该说叶圣陶的这段话是比较中肯的,我们不应忘记荷塘月色毕竟是先生 早期的作品,而且白话文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缺憾毕竟是难免的。 叶圣陶对荷塘月色的指摘只短短几句,这在作为悼念好友的文章中 也是可以理解的,余光中在1977年写的论朱自清的散文2一文中较详 尽地论述了其散文的不足,其分析之深刻、论证之严谨、文笔之犀利,令人大 为折服。他认为荷塘月色的第三段文字“无论在文字上或思想上都平庸无 趣。删去这一段,于荷塘月色并无损失。”在文中,他

10、还一一分析了 原文中的十四个譬喻,认为多数譬喻浮泛、轻易、阴柔、草率,“未见如何出 色”。对采莲引用过多、对文中句子欧味较浓的批评,文中也有全面论述。特 别是朱自清文中的好用女性意象,余光中认为:“这种肤浅的而天真的女性拟 人格笔法,在2O年代中国作家之间曾经流行一时都有这种 装小的味 道。早期新文学有异于5O年代以来的现代文学,这也是一大原因。前者爱装 小,作品近于做作的童话诗,后者的心态近于成人,不再那么满足于卡通文艺 了。在意象上,也可以说是视觉经验上,早期的新文学是软性的,爱用女性的 拟人格来形容田园景色。现代文学最忌讳的正是这种软性、女性的田园风格, 纯情路线。到了7O年代,一位读者

11、如果仍然沉迷于冰心与朱自清的世界, 就意味着他的心态仍停留在农业时代,以为只有田园经验才是美的,所以始终 不能接受工业时代。” 我们说荷塘月色有这么多缺憾并非否定它在我国新文学史上的地位。 在白话文刚刚起步的二十年代,写作上“有的掺杂上过去的语录与白话小 说的白话,有的揉合了外国的语法与学术上的名词。”3在不文不白、不 南不北、不中不西的文章中,朱自清那生动活泼的、富有创新特色的语言 当之无愧地成为当时的精品之作。正如余光中在文中所说的:“朱自 清仍是一位重要的作家但事过境迁,他的历史意义已经重于艺术价值 了。他的神龛,无论多高多低,都应该设在二三十年代,且留在那里。今 日的文坛上,仍有不少新

12、文学的老信徒,数十年如一日那样在追着他自尊背影, 那真是认庙不认神了。” 所以我们的观点是:荷塘月色是精品,但是过时了的精品。当然说 它过时这并不影响它入选中学教材,港台的中学教材对该文也有入选,关键在 于编者(或教者)让学生从中学到什么 这篇不到一千六百字的文章,我们从 中看不到什么宏伟的结构和华赡的文字,也体会不到什么平白如话、毫无雕饰 的感觉,但作者用他那朴素、平淡的语言,凭着一时的感受委婉细致地写来, 把一个月夜死荷塘写得那样饶有生意,把空灵无形的月色描绘得那么具体,这 种写景抒情的独特魅力应是我们同学们学习的重点。至于作者清晰的文笔理路, 严谨的写作态度,也是我们应该明白的。 注: 1原载 中学生1948年9月号总第203期,后收入朱自清研究资料*,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年8月; 2余光中选集语文及翻译论集,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年2月; 3】杨振声朱自清先生与现代散文,原载文讯第9卷第3期,后 收入 朱自清研究资料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年8月。 201310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 409 _ _-_ _ _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期刊/会议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