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想北平》的情感分析

li45****605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147.64KB
约2页
文档ID:26425652
《想北平》的情感分析_第1页
1/2

《想北平》的情感分析 ◆浙江省金华第一中学 余 芳 《想北平》是老舍散文的经典之作该散文贵以情 动人,真情正在细节涵泳之中,文中的细节设置看似不 经意之笔,实则匠心所在从文本的细节描写处人手, 走近作家,挖掘老舍内心深处的心结,才能深层解读文 章情感主旨 文章第四段描写北平之景,并没有选取故宫、颐和 园、王府井等著名的景点,而特别提及城墙——那长着 红酸枣的老城墙,这是为何?老舍是地地道道的老北京 人,土城一带的京郊乡间,是老舍姥姥家和舒家祖坟所 在地,作者心中的北平与纯粹的景观无关 老舍之子舒乙回忆说:“在这里诞生了他可爱的母 亲,又象征性地埋葬着他的死于八国联军炮火之下的 父亲对老舍而言,北京城墙尤其是北京城西北角德 胜门一带的城墙,是他人生的起点,也是人生的终点 文革期间老舍受到污辱、攻击,作为一个有气节的知识 分子,他不堪其辱,在德胜门外城墙附近的太平湖,坐 了一天又大半晚,最后慢慢步人湖中投水自尽 本文情感分析的第一层次:天涯流浪,备受流离之 苦的老舍想北平,更多的是想念带给他家园之感的那 份自在悠闲,那份踏踏实实的归属感 文章还提到家乡的花多、菜多、果子多,有各种各 样的青菜。

特别写到一处细节,雨后的韭菜“叶上还往 往带着雨时溅起的泥点”看似最世俗的柴米油盐酱醋 茶,却充满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诗情画意这里的瓜 果蔬菜弥漫着故乡的味道,那是朱元璋当上皇帝后想 念的当年逃难时喝过的“珍珠翡翠白玉汤”,那是西晋 张季鹰在洛阳做官,见秋风起,想起的家乡的莼菜羹和 鲈鱼脍,那熟悉而独特的味道老舍心中的北平是由四 合院、五月槐花、六必居酱菜、全聚德烤鸭、月盛斋羊 肉、小肠陈卤煮、王致和臭豆腐组合成的整个记忆而 今天,当一个青年自称北京人时,他指的是户籍和身份 证,联想的也不外乎“房屋”“产权”“住址”等信息,两者 有全然不同的内涵 一 l 54l 2014年第1期(总第287期) 老舍采撷贴近普通百姓的凡人琐事,譬如家家都 有的院子,什刹海的蜻蜓,各种刚上市的新鲜蔬菜瓜果 等等,这些片段正是当时北平的生动写照,是对深烙在 他脑海中的北平的真实反映老舍从一些小物件、小人 物和小事情中让你体味北京人那种特殊的文化心态, 触摸到有着古老积淀的真实的北平 本文情感分析的第二层次:作者想念的是世俗却 最具诗意的生活,是永恒的精神家园,它直指心灵,与 金钱、权势无关 老舍一生长达十年一直漂泊国外,游子悲故乡,他 对故乡的思念中带着深深的痛。

为什么我的眼里满含 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的诗句是最好 的诠释 树高千丈,落叶归根,鸟恋旧林,鱼思故渊,胡马依 北风,狐死必首丘思归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但更大的 悲剧在于即便还了家,内心却并无着落,依然还在无家 的感觉之中回家不过是满足游子精神追求和释放羁 旅愁思的过程而已时光流转,一切都在悄然改变回 到故乡,已物是人非事事休,“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 肠”,暗含想还乡却不得还乡的苦衷,饱含对故乡欲归 不得的盘旋郁结的感情,裹挟着极其深婉而沉痛的情 意 “一个士兵要么战死沙场,要么回到故乡”,中国乡 土文学之父沈从文如是说 “我回到故乡即胜利”,俄罗斯田园派诗人叶赛宁 在这场人生的较量中终其短暂的一生也无法获胜 故乡是用温馨、温暖与安宁和着时间的汤汁共同 煎煮出来的一种抽象的感觉,是人类的精神家园,心灵 港湾 文章题目看似简单的三个字,却寓意丰富,引人无 限遐想它不是简单地介绍家乡北平,也不只是思念北 平的思归之情想”可以是想念,也可以理解为“回忆、 回想”等意思,还可以是“思考”,留给读者的想象空间 唐诗中“置问’’的艺术 ◆江苏省南通第一中学 华 荣 陶晓跃 所谓的“置问”,就是诗歌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有 意地设置问句,从而产生富有韵味的艺术效果。

唐诗中 的“置问”应用广泛,其类型、方式以及作用也多样梳 理这些“置问”,对深入理解诗的内涵诗人的情感,不无 裨益 一、问句的类型 就问句的内容和形式而言,大致包括反问、设问、 拟问三种类型 (1)反问,也叫反诘是借助于诘问的语气、表达与 辞面相反意思的修辞手法反问的形式是疑问的,内涵 却是肯定的,即所谓明知故问问的目的在于加重语 气,强化感情比如: ①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 大》其一) ②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韦应物《寄全椒山中 道士》) ③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李白《妾薄命》) 例①以反问作结,语气不容置疑,既是一种慰藉, 又是一种希望,借此避开了送别诗中的凄清缠绵的情 愫,从而铸出别样的、豪爽激扬的诗情例②用反问语 气,寄寓“寻”而无果的深度失望,强化了冷清的意境, 诗的余味不断苏东坡曾用其韵写有“寄语庵中人,飞 空本无迹”的诗句,二者比较由于所用的句式不同,其 意韵也迥异此非才不逮,盖绝唱不当和也”(《许彦周 诗话》)例③的反问,更是意味悠长,发人深省它既是 SHIWENS ANGXI 9l H I—'■■I 对以色取人者的辛辣讽刺,又是对“以色事人”而暂且 得宠者的冷然警告。

全诗以此点睛结穴,气势极为峭 劲 反问句的运用,在唐诗中极为多见又如: ④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杜牧《九日 齐山登高》) ⑤君去试看汾水上,白云犹似汉时秋?(岑参《虢州 后亭送李判官使赴晋绛得秋字》) ⑥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骆宾王《咏蝉》) 反问句语气强烈,感情色彩鲜明,它不仅能使重要 的内容得以强调,感染读者,还能激发读者作进一步的 思考 (2)设问先提出问题,然后再进行解答的修辞方 法设问的形式是无疑而问、自问自答其目的是为了 引起别人注意,强调某种感情而作为“诗家语”的设 问,其形式又不尽相同 比如钱起的《归雁》:“潇湘何事等闲回?水碧沙明 两岸苔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起笔便突 发奇问:潇湘的大雁因何事回来了呢?--句没有就提出 来的疑问解答,而是宕开一笔,写潇湘的风景秀丽,水 草丰美,强化首句的疑问三句写湘江女神夜月下鼓 瑟;而正是女神凄清哀怨的瑟音,使得大雁不忍,只好 放弃了美丽的潇湘飞回北方设问的答案也就自现诗 的首句设问,结句回答结构上浑然一体,笔法上舒缓 空灵,而意蕴又极为丰满,不愧为唐诗中的佳作 又如: 很大老舍心中有个北平,这北平只属于他它不是高 楼林立的都市,而是沧桑古老的历史积淀;不是静止的 大院胡同的布局规格,而是与亲情相联结,散发着浓浓 的生活气息;它毫无高贵富态的珠光宝气,却闪耀着最 朴实无华的精神光芒。

它扎根于心灵,是最真实的生 活,深深刻着一个人这辈子的人生体验的烙印,它像文 身终生附在身上,像蚕茧紧紧包裹着自己 从细节处着眼,通过抽丝剥茧式的分析,渐渐走进 作者细腻的情感世界,愈细致人微,愈见其真情细细 品味,历久弥香 r————一 2014年第1期(总第287期)I55 I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