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学设计

上传人:li45****605 文档编号:26425303 上传时间:2017-12-26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28.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学设计(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学设计 谢李陈 教学分析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一课主要通过“使物体发出 声音”、“观察发声的物体”和“观察音叉的振动”三个 活动来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从教材编排来看,首先 是让学生想办法让各种物体发出声音,同时思考:物 体怎样能发出声音,怎样不能发出声音?在学生知道 了怎样让物体发出声音之后,通过观察、比较一组发 声和不发声的物体,找出发声物体有什么共同点,让 学生感受到物体的发声与物体的振动有关。最后,通 过观察音叉的振动,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声音是由物 体振动而产生的,当物体的振动停止时,声音也就消 失了。” 学习本课时,学生具有的前概念:很多学生认为 声音是拨、弹、敲物体产生

2、的。有些学生预习过教材, 或从课外书中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但不明 白什么是物体振动。 以往常态课,上完课后问学生:“声音是怎样产生 的?”他们都会说:“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然而,接 下去你敲击桌子发出声音,问桌子怎么会发出声音? 学生会回答,因为你敲击了,他们还是只关注到表面 的原因击打。这说明他们只是背出了这一概念, 并没有建构起这个概念。当听到声音时,他们脑中出 现的表象,不是这个物体振动的图像,而是“击打”的 动作,概念水平依然停留在前概念状态:“撞击使物体 发出了声音”。而概念建构的标志之一就是能用概念 科学地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因此,帮助孩子们建立振 动的模型,认识振动是怎

3、样一种运动很有必要。 脚踏的声音是怎么发出来的?地面没有振动 哦。上完课,经常有学生这样问。当我们观察一个发 声物体时,常常看不到这个物体的振动,生活中许多 发声物体的振动是不明显的。观察不到振动就等于 没有振动吗?因此,让孩子们设计实验,想办法借助 错误前概念,我们称它为高层次错误前概念。学生完 全排除自己错误的可能,一致拒绝对立的观点,因此 扭转难度就更大了。扭转中只有设置脚手架“,提供 更多的具有冲突的感性认知,使他们的思维逐步深 人,才能最终形成科学概念。如水和水蒸气一课, 学生最难建构的不是“蒸发”和“凝结”的概念,而是 “水蒸气是看不见的气体”这一概念,几乎所有学生都 认为加热热水

4、时看到的“白汽”就是水蒸气。 研究“白气是什么”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比较难, 但是让他们用手电简光观察“白气”则可以很轻易地 看到。观察中,学生惊奇地发现“白气是一粒粒的,像 沙子一样的东西,而不是气态的”,从而丰富了学生对 “白气”的认识,有学生推测“可能是很小很小的小水 珠”。由于很小,“收集更多的白汽”则是探究的必然 走向。每个孩子都是带着先前的理解和期望进行实 验的,活动中学生亲眼见证了“一粒粒的小东西越来 越多,变成了水珠,有的水珠越积越大,还滴了下 来”。很多学生开始运用活动中获得的信息进行推 理。经历由多个判断推出一个新判断的思维过程,推 动了学生的思维向高一层次概念发展。这时的手

5、电 筒光就是扭转学生前概念的“脚手架”。 在科学课教学中,我们应该通过各种策略揭示学 生的前概念,设置合理的探究活动,让学生直面错误 概念,引发认知冲突,寻找证据,创建新模型,与自己 的初始想法进行比较,在新的情境中运用新模型进行 解释,以改变原有的朴素的理解。顽固的错误前概念 在学生头脑中形成长久,不会轻易改变,除了让学生 经历过认知的“割裂”、“重组”的历程,打破原有概念 的结构体系,以新的认知结构来重新认识事物外,为 了防止原有错误又会很快排斥新建概念,我们往往还 要课后跟进,将新概念整合到概念系统中。为此,我 们还需要设置一定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迁移新概念, 让学生能运用新的科学概念解决

6、前概念无法解决的 问题,让学生意识到科学概念比前概念更合理,能解 释更广泛的现象,从而将科学概念系统化。 匪 至亟 1O3 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梧田蟠凤小学 (325000) 其他物体来观察物体的振动很有必要。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会做物体振动发声的实验,观察、比较、描述物 体发声和不发声时的不同现象,借助其他物体来观察 不容易观察到的现象。 3细致观察物体振动发声的现象,用自己的语言 积极大胆地阐述出来,与同学分享。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钢尺、皮筋、音叉、鼓、锣、铁架台+ 线+乒乓球、水+杯、试管。 2学生准备:钢尺、皮筋、音叉、水、抹布。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

7、入新课。 二、初步探究物体发声的原因。 1使皮筋和钢尺发出声音,分组实验。 2演示:怎样使鼓产生声音?怎样使锣产生声 音?它们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3演示:我们对钢尺、皮筋、锣用力挤压、弯曲、拉 伸时,它们会发出声音吗?它们为什么不发出声音? 4分组探究:观察皮筋、钢尺发声和不发声时的 现象,做好记录。 5讨论:钢尺、皮筋发声时有什么特点呢?(物体 发声时会怎么动?)你能用手模拟一下物体的这种运 动吗?(教师板书和板画:快速、来回运动) 钢尺发声时的状态: r_1_ t I_J 橡皮筋发声时的状态: 6初步结论:钢尺、皮筋发声时都在快速、来回运动。 三、其他物体发声时也在快速、来回运动吗? 1

8、利用音叉来研究声音的振动现象。 (1)小组观察实验:音叉发声时在快速、来回地运 动吗? (2)汇报:音叉发声时在快速、来回地运动吗? (3)音叉的这种运动是一种不容易观察到的现 象,我们还可以怎样观察? 音叉发声时,用手指轻轻接触,手很麻。 观察音叉插入水面时的现象。思考:水珠为什 么会弹溅开去? 教师演示用音叉靠近乒乓球。思考:乒乓球为 什么会弹开? (4)思考:对这种不容易观察到的现象,我们可以 怎样观察? 2演示:鼓、锣发声时在快速、来回地运动吗?用 什么办法帮助我们观察到?(再次体会可以借助其他 物体来观察不容易观察到的现象。) 3小结:钢尺、皮筋、音又、鼓、锣发声时都在快 速、来回运

9、动。科学家把这种快速、来回运动叫做振 动。科学家研究发现,所有物体在发出声音时都在振 动。有些物体发声时的振动不容易观察到,我们可以 借助其他物体观察。 4应用 (1)人讲话的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吗?什么物 体在振动?这种振动容易观察到吗?怎样观察?我 们一起试试? (2)视频:慢镜头下琴弦发声时的振动。琴弦的振 动不容易观察到,我们可以借助摄像机慢镜头来观察。 四、进一步探究声音和振动的关系。 1讨论并玩一玩: (1)你能让发声的音叉立刻停止发声吗?怎样 做?为什么? (2)你能让振动的音叉立刻停止振动吗? (3)为什么不让物体停止发声和停止振动的方法 相同? 2演示:让发声的锣停止发声,让振动的锣停止 振动。 3说一说声音和振动的关系。 4反例讨论:有没有物体发声时不振动,你能举 个例子吗? 5小结:许多物体发声时的振动不容易观察到, 需要借助非常精密的科学仪器才能观察,目前科学家 还没有发现发声时不振动的物体。当你怀疑某个物 体发声时没有振动时,建议借助更精密的仪器观察。 五、全课小结 1通过今天的研究,你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2说说我们击打、撞击等动作起的作用,整理概 念图。 3回家后你能做一个物体振动发声的实验吗?有 些物体发声时的振动不容易观察到,你有什么好办法? 浙江省温州市瓦市小学(325000)辛 臣夏 翌 10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期刊/会议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