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教学案例

上传人:li45****605 文档编号:26424661 上传时间:2017-12-26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211.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声声慢》教学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声声慢》教学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声声慢》教学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声声慢》教学案例(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声声慢教学案例 王莹莹 (常州幼儿师范学校,江苏常州213000) 一、案例背景 李清照的声声慢是一篇愁绪非常浓重的婉约词,这首 迟暮之作,是有着几十年的国恨家仇的作者生活由繁华幸福 到衰落孤独的鲜明对比的词作。对于涉世不深的高职二年级 学生来说,这种浓愁是难以深切体会的。如何让学生充分体会 这首词的意境和情感美呢?为此我准备了大量的课内课外资 料试图加深学生的理解。但如此煞费苦心的准备未必能深入 学生心怀。如何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如何让学生 在自主探索的体验中鉴赏这首词呢? 二、案例呈现 本词意象鲜明,愁情明显,按照我最初的教学思路,先请 学生找到这些意象,并逐个分析。下面以意象梧

2、桐雨的分析为 例展示如下: 教学片断一: 师:词人仰视过雁。是勾起往事的旧相识,俯瞰是满地黄 花堆积,哀愁自己的憔悴迟暮,触目皆是愁;那干脆闭上眼睛, 可是眼睛闭上了,耳朵能闭上吗?什么又引发愁绪扑漫过来? 生:听见雨打在梧桐上面的声音。 师:是的,雨打梧桐。梧桐叶大不大? 生:大。 师:因此人们说,“梧桐叶大,一叶落而知天下秋”,所以会 引起人们悲秋的情绪。并且诗人李煜说,“无言独上西楼,月如 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梧桐还是寂寞的愁,和词人此时的 感触是契合的。那么秋雨又有什么特点呢? 生:秋雨连绵。 师:秋雨连绵亦如连绵不绝的愁啊,词人秦观说,“自在飞 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细雨

3、和愁也是因缘不浅啊。那么 这样的雨打在这样的梧桐上,又会是什么声音呢? 生:点点滴滴,愁更多了。 师:词人温庭筠说。“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苦;一叶 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这次第,怎能用一个愁字了得呢?话 再说回来,这点点滴滴的声音大不大? 生:不大。 师:同样是细雨,在杜甫笔下是怎么写春雨的声音的?“随 风” 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师:对呀,在杜甫诗那里是无声的,在李清照这里这点点 滴滴的声音就显得格外 生:刺耳。 师:所以这声音似乎不止滴到她的耳朵里,更滴到 生:她的心里。 师:更滴到她的心里,她孤寂的灵魂里。 这段教学过程是对话式教学,虽然也较好地描摹了词中 的意境,但老师

4、的话语量很大,主要是教师的描摹,学生只是 回答一些简单问题,个人的思考和话语太少,不能充分体现其 主体地位。如何改变这种现象呢? 在另一个班级上课时,我决定让学生合作探索。把鉴赏的 任务大胆地分配给学生。学生很容易找到本词的词眼“愁”和 意象,于是请学生分组讨论这些意象是如何表达“愁”的。然后 请小组代表发言。 教学片段二: 生一:我114,组讨论的是酒的意象。词人是因为“乍暖还 寒”,天气冷。才吃酒取暖,但这酒抵不上秋风之急,是因为词 人实际是借酒消愁,借酒消愁愁更愁。 师:非常好,这个小组看到词人喝酒表面是为了御寒,但 实际是消愁。酒与愁自古都有不解之缘,请大家回忆与此有关 的诗句。 生:

5、“借酒消愁愁更愁”“潦倒新停浊酒杯”,“何以解忧, 唯有杜康” 师:所以在词人品来,这酒味是 生:淡酒。愁浓。 生二:我们小组讨论的是黄花的意象。黄花就是菊花虽 然菊花满地,但是词人也无心赏菊。所以都憔悴不堪。词人因 大雁旧相识而想起往事,古今对比,更显今日的惨淡,所以满 是愁绪,无心赏菊。而且我记得李清照说过“人比黄花瘦”,说 明她对菊花是很有感情的,在这里更突出她的落寞。 师:分析得很到位并且能够引用李清照自己的词句赏析 这首词,说明有一定的文学积累。这首菊花词是什么? 生:“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 风,人比黄花瘦。” 师:那么这憔悴的只是菊花吗? 生:也是词人自己

6、。 师:对。词人自己也进入了迟暮之年。 课堂气氛活跃,各小组跃跃欲试,并且鉴赏得比较到位, 看来放手让学生参与课堂是成功的。 三、案例评析 诗词可以培养学生高雅的审美情操。如何让学生学会欣 赏古典诗词呢?首先要排除学生的畏难心理,在引导学生鉴赏 的过程中让学生掌握诗词鉴赏的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 以渔。”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身体验,发现其实自己能够鉴赏诗 词,就愿意学习诗词了。在改善后的课堂中,本课通过多种形 式的吟诵,了解作者生平和思想,学生自主鉴赏意象等方式, 引导学生总结出鉴赏诗词的三个基本方法:知人论世。诵读感 知,意象赏析。这种教学方式的变化,是因为教学思路的转变, 即接受教师是导

7、演的理论,把舞台交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发挥 主体性,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 新教师尚未脱离高校的研究授课的方式容易把课堂理所 当然地误认为是教师展现自身才华的地方。认为只要教师备课 充分,课堂上旁征博引。振振其词,学生就能领略到教师的风 采,跟随教师进入这种文学的意境,就能理解吸收文章的精髓。 其实不然。高中生不同于大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 限。教师如果尽展风采就占据了课堂的主体地位,精力旺盛的 学生将不甘于配角的地位。因此,教师应该转变教学思路,让 学生担任舞台上的主要角色把舞台交给学生,教师只是控制 和引导课堂的导演。正如德国的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不好 的教师是教给真理的教师。好的教师是让学

8、生发现真理的教 师。”让学生通过“表演”体验自主发现真理。 叶圣陶先生对教师的主导作用作出精辟论述:“我意如能 令学生于上课之时,主动求知,主动练习,不徒坐听教师之讲 说即为改进教学之一道。教师不易以讲课本为专务,教师指 示必须注意之点,令白为理解,彼求之弗得或得之谬误,然后 为之讲说。如是,则教师真起主导作用,而学生免处于被动地 位矣。”因此要把获取知识的舞台充分交给学生,教师居于幕 后导演的位置,师生之间建立导演和演员的关系。 17 墨 璧 -_ 语文课分组教学的几点建议 劐 文恒 (玉田县唐自头镇东三乐台中学,河北玉田064100) 摘 要:初中语文合作探究学习的重要表现形式是学生 分组

9、讨论交流,在当今语文课堂上,可谓蔚然成风。应用这种 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效率而且促进了 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的形成。 关键词:语文教学分组教学 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 所谓分组教学,就是把学生分成小组上课。打破以往的单 人单桌或双人一桌的习惯。把学生按小组(每小组四至六人) 上课。古语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这样,教师可以通 过学生集体的智慧,创造所希望的课堂学习气氛。如学生阅读 课文、思考问题、做练习时,一个同学的困难,可以由几个学生 在轻松的环境中加以研讨解决在绝大部分语文成绩基础较 差的学生中,教师可以按组辅导。改变以往课堂单一个别辅导 的做法。为激发学生对学习语

10、文的兴趣,教师有时可以按组提 问,避免提问个别学生,以免出现没法回答的尴尬场面,也可以 表扬一个小组的形式,达到鼓励一大片的目的。特别是分小组 进行思考回答问题和练习时,把每小组中的每一个成员的思想 凝聚在一起集思广益,减少个别学生懒动脑、开小差、搞小动 作的现象。这样既取得了学生与学生互相督促,组与组之间争 抢回答问题的效果,又使学生回答教师所提问题的正确性大大 得到了提高。由此可见,分组教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凝聚力和 集体智慧的优势,强化课堂教学效果。 然而纵观如今的农村语文课堂,分组讨论交流却多半收 效甚微有些甚至流于形式,未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如何有效 实施语文课分组教学提高小组学习效率

11、呢?我认为应该从以 下几方面人手。 1科学合理分配学习小组 (1)课桌排列。课桌椅的排列力求变化,有别于传统式的 直排方式。以便于互动、沟通。座位安排的基本形式:分组方阵 式,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学生相向对坐,形成学习方阵。当然, 也可以根据自己的不同需要,适当尝试其他形式,比如方框 式、圆桌式等。 (2)优化分组。以学生的语文成绩作为参照,进行成绩的 优化分组从每组挑选一名语文学习程度较好的同学担任组 长,按语文能力水平编排副组长,以及其他组员,并从组长到 组员依次编号。在上课过程中,语文教师注意观察学生的活跃 程度、基础情况,为下一步小组调整做好准备。 (3)小组命名。这是实现小组共同协作、

12、合作进取的精神 需求。只要相信学生,放手给学生,学生的潜能和智慧就得到 淋漓尽致的发挥。尤其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提倡听、说、 读、写,要给学生充分的个人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组组员都 进行热烈讨论。努力搜集积极向上、富有新意、朗朗上El的组 名,既有利于凝聚人心,形成小组目标,体现团队精神,又能体 现并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 2努力创造自主学习的环境和空间 自主学习是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 我监控的学习方式。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开发,促进学生有特色 地发展、可持续发展。重视学生有感情投入、有内在动力支持、 有积极的情感体验有自由选择的广阔空间。苏霍姆林斯基说: “世界上没有任何东

13、西比人的个性更复杂、更丰富多彩。”罗杰 斯说:“自由程度愈高的学习身心投人的程度就越高。”语文老 师要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环境、自主学习的空问,让学生充 分享受阅读的自主权和选择权,经历一个自我选择、自我提 问、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习得、自我情感体验、自我评价 的过程引导学生寻找、利用自己所喜欢的方法探究自己感兴 趣的问题。 3努力强化学生合作学习意识 合作学习是学生在小组中为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 责任分工、有竞争的互助学习。语文老师肩负着引导学生在学 习语文中既要发挥个性特长又要紧密合作,既要配合又要竞 争。既当老师又当学生,既有探索又有交流的重任。并要帮助 学生尽快进入合作学习的角

14、色中,使每一位学生都意识到:学 语文随时需要寻找合作者、随时被选择为合作者。自己是合作 组中不可缺少的一员,其他组员需要自己的帮助,自己也需要 别人的帮助。要学会“分享”与合作。 4巧设问题并给予指导 问题的设置要把握好问题的“度”,既要有一定的难度,激 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引起学生讨论的兴趣,又不应超过学生 讨论的能力范围,否则就会成为无效讨论。笔者认为讨论的问 题应该着眼于课文的重难点,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在讨论 过程中学生往往会将问题讨论的方向弄偏,或者得出偏颇甚 至相反的结论这就需要教师进行适时引导或点拨。在学生讨 论问题之前教师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友情提醒,或作品背景 重点介绍,或重音

15、朗读暗示,或进行学法指导,等等,这些都有 利于学生顺利展开讨论。 5明确考评内容 (1)语文课前准备。课前预习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开 端。尤其对于语文来说,包括语文课和语文基础知识的预习效 果当堂内容的熟悉程度及课堂上思考的深度。 (2)课堂认真态度。课堂积极认真的学习品质,是我们追 求的目标。语文课堂要做到活而不乱,闹中有序。让学生听从 老师的指挥,尊重其他学生,适时发表见解,不做与语文课无 关的事情。 (3)课堂的活跃度。语文课上积极评价别人的成果,并有 独特的见解:思考问题有创新,发表观点对其他同学有启迪; 积极配合小组长及小组成员完成语文老师分配的学习、讨论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正

16、如导演在导戏过程中需要时时 根据演员的表现调整演员对戏剧的把握一样,教师的主导作 用体现在对学生给予的信息的及时反馈和适当引导。比如,在 本案例中。老师组织学生讨论词中意象是如何表达词人的愁 的,并指出思考方向,如要结合意象所在的上下文,结合意象 常见的典型含义,结合词人的生平身世,等等。这样老师就隐 藏在舞台之后,但引领了表演的方向。通过合作探究,学生很 好地表达了“黄花”的意象的含义后,因为尚未表达出词人已 18 和黄花融为一体的意境,所以引导学生思索“憔悴损”的就单 单是黄花吗?从而启发学生体会在黄花的描写中融入自己迟 暮之年的感叹。学生经过积极思考,主动探索问题,经过引导 后再重读这首词,恐怕体会到的意境就更深一层了。 把课堂归还给学生,让学生担任课堂舞台的演员,教师作 为幕后导演通过这种角色转换,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培养 学生认真思考的习惯,营造活泼有序的课堂氛围,真正实现在 “做中学”的素质教育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期刊/会议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