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算器》中机器文明与人性的对立

上传人:li45****605 文档编号:26423896 上传时间:2017-12-26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53.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算器》中机器文明与人性的对立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加算器》中机器文明与人性的对立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加算器》中机器文明与人性的对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算器》中机器文明与人性的对立(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加算器中机器文明与人性的对立 马礼霞 (江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西 南昌330022) 引 言 埃尔默赖斯是美国最早用戏剧形式描绘现代 机器文明对人性摧残的剧作家之一,其代表力作 加算器是一部杰出的表现主义戏剧,该剧于 1923年在百老汇上演,不仅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赞 誉,更奠定了赖斯在美国戏剧发展史上的重要地 位。剧中的主人公零先生是公司的一名普通会计, 他在那里服务了25年之久,唯一的希望就是得到老 板的赏识和提拔从而获得加薪。然而,他的殷切期 盼却因为公司引进了一台先进的加算器化作了泡 影,他首当其冲地成为老板为技术革新、提高效率 而被辞退的职员,盛怒之下他用文件夹杀死了老 板,随后锒铛

2、入狱并被判处死刑。零一生的悲惨经 历谱写了一曲关于机器文明与人性对立的哀歌,这 人间惨剧说明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社会里,人 成为机器的奴隶和附庸,人被机器取代的现象日趋 严重和普遍,人的价值遭到贬值,成为机器文明发 展中的受害者和牺牲品。 加算器这部剧作就体现了这一突出的现实 问题,科技的高速发展并未将人们带入美国梦的天 堂,相反却给人们带来了新的精神压抑和心灵创 伤。该文将从人的主体身份的丧失和不和谐的人际 关系两方面来剖析此剧中机器文明与人性的对立。 一、主体身份的丧失 在“异化”语境里,人为那种非人的、异己力 量所逼迫,丧失了他的自我、他的人的本质,而变 成“非人”。“人本身是高贵的,但

3、一个工业至上、 科学至上的社会,却将他降低为机械的奴隶,使他 沦为 非人 。(汪义群,2004:12)加算器 中的人物形象被淡化,人物个性比较模糊,不少人 物连名字都消失了,失去了个人标志,有的被编上 了号码,有的被称为表类别的“老板”“警察”等, 他们都成了抽象的、带有符号性质的人。主人公被 称为“零先生”,非常具有象征意义,他代表的是 类人,是-LL人,是现实生活中普普通通的“小 人物”的典型代表。机械、乏味的工作抹杀了零先 生生活的全部意义,他在世界上完全丧失了存在的 价值。赖斯对在工业高度发达的社会里人沦为机器 的奴隶,变成“非人”的人生际遇寄予了深刻的理 解与同情。在第三场中,零先生

4、家有客人来访,他 们也没有姓名,仅被标上了数字符号,分别是一号 至六号先生,一号至六号太太。他们的着装几乎一 样,像机器一样地生活、工作,也丧失了人的主体 身份,仅剩下空洞、抽象的数字符号。 零因为杀死老板而被判死刑,终结了他在人间 充满期待又无可奈何的25年会计生涯,之后升入 “天堂”。在天堂里,他遭遇了同样的尴尬处境,被 要求操作先进的加算机,一干又是25年。当他在那 里过得惬意时,天堂的主宰者查尔斯中尉却又打发 他回人间去操作更加高级的加算器。零始终无法摆 脱命运的摆布,他从人间到天堂再被打发回人间操 作越来越高级的加算器,生动地再现了人类对提高 劳动生产率的技术装置的屈从。随着科技的进

5、步, 物品更新换代的速度也越来越快,这就不得不逼迫 人们去适应新的产品的发展,但在这个适应过程 中,却是以牺牲人的价值为沉重代价的,人的高度 工具性表明人性淹没在现代社会的悖谬处境中而不 能自拔:人永远也不能摆脱在机器文明时代人的被 动与附庸地位,人的价值正逐日沦丧。 二、不和谐的人际关系 在美国这个工业文明高度发展的社会里,机械 化、电子化程度越来越高,人也越来越被机器束缚 了手脚,变成了机器的附庸和奴隶,从而丧失了自 我。科技的发展已经抹杀了人们心中的价值观和道 德观,这使人生活在一个充满敌意的世界里。人与 人之间的关系变得疏远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也变 质了。加算器中零先生的故事就体现了他

6、与老 板、妻子、陪审团之间互相隔膜,不和谐的人际 关系。 (一)老板与零先生的尖锐矛盾 零在公司里干了25个年头,可从来没跟老板说 过话,只有一次例外,他曾替老板开门,老板对他 说了声“谢谢”。这足以说明老板与员工之间的冷 漠关系,彼此缺乏了解,缺少沟通,致使零对这个 象征权力与财富的“老板”产生了不可名状的景仰 和畏惧。他心里一直充满了加薪的渴望,可从来没 有勇气和老板交涉,而当老板真正出现在他面前 时,零“顿时紧张得浑身哆嗦”“吓得浑身像筛糠 似的”(632)。这种人与人之间紧张的相处显然不 是零想要的,但他不得不屈从于外力,顺从地向老 板走去。他满以为老板这次找他一定是要提拔他, 但等待

7、他的却是被解雇的下场,因为老板刚购入的 加算机有着人无法比拟的优势。 总第449期 零赖以生存的期望顷刻间土崩瓦解,老板使零 自身的价值丧失殆尽。当他感觉自己被社会所摒 弃,他就失去了自己行为的目的和依据,失去了精 神支柱,他的人格和心理毫无疑问地受到严重的压 迫和扭曲。此时零发现他与老板的矛盾让他无法保 持自我,实现其自身价值,无所依赖的他需要为自 己在世界上的存在寻找一个内在的支撑,以抵御带 给他痛苦和伤害的世界的一种力量。于是,他在盛 怒之下,选择了非理性的暴力手段杀死了老板。零 随后的生活也将笼罩在死亡的阴影里。在赖斯看 来,人的生活是一场持续不断、谋求生存的斗争, 一场人必然归于失败

8、的斗争,因为人无法摆脱机器 的主宰。零本性是善良而真诚的,他有着美好的愿 望,却被现实剥夺了一切可以实现自己作为人的价 值的可能性。 (二)陪审团与零的冷漠关系 零被警察带走后,在第三场将在法庭接受审讯 和判罪。他希望通过法庭陈述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同 情,从而让陪审团能再给他一次生的机会。在他语 无伦次的辩解中,他反复强调他25年兢兢业业的工 作,他这么一位恪尽职守的公司职员怎么会杀老板 呢?像大多数人那样为自己的杀人行为找到理由, 求得法庭的从轻处罚,零还对他的杀人动机做了申 辩,他杀人的理由是很简单的,由于一时激愤,把 老板杀死了,与杀人惯犯邪恶的作案动机迥乎不 同。他的申辩能获得陪审团的同

9、 陪和理解吗?他的 行为影响到了这个社会所谓的道德和秩序,陪审员 们怒目而视,齐声喊“有罪”,便匆匆离席。 体现公平与正义的法庭本应根据他的犯罪事实 和杀人动机量刑定罪。作为代表国家和法律的检察 官和陪审团却用司法冷漠的逻辑,推理出零杀了 人,那么他肯定是个坏人,一个好人谁会去杀人7 那应当被定罪处以死刑。有了这种“必然性”固定 的思维模式,零必须死!陪审团裁决他“有罪”, “死刑”。零深切地感受到了陪审员们对他判决得简 单和粗暴,直呼“你们对我判得不公平”,他生的 希望彻底破灭了!他感觉到被抛弃在一个陌生的、 疏离的世界中,与他人之间产生了无法沟通的隔膜。 (三)妻子与零的紧张关系 加算器不

10、仅展现了零与老板的尖锐矛盾, 与陪审员们的隔阂,还揭示了夫妻之间的紧张关 系。在美国喧嚣的20年代,消费逐渐成为社会生活 的主流,传统的道德、价值观念逐步沦丧,人与人 之间的关系逐渐被金钱关系所左右,家庭面临着分 崩离析的危机给人们造成思想上的不安和恐惧。 “在家庭关系中,金钱成为衡量人的价值的尺度, 家庭成员不再看中对方的价值,而是把彼此定位为 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人的内在价值被逐渐 剥离。”(张生珍,2011:59)现代家庭成为一个失 去了灵魂的空壳。 182 剧中第一场发生在卧室里,零太太一直在不停 地唠叨,她对零先生工作了25年还没得到高升非常 不满,牢骚满腹。她对丈夫的声讨尖酸

11、刻薄,充满 了不屑和鄙夷,甚至懊恼跟零先生这样的人结婚, 而零先生躺在床上默不作声,工作的压力、生活的 无情早已使零先生丧失了健康和活力,他的失语体 现了人的价值和尊严在家庭中悲剧性地无可挽回地 失落了。在第二场中,他自言自语妄想置老婆于死 地,可见零潜意识里对妻子也充满了不满和憎恶, 他们之间心里的裂痕久已存在。在第三场中,当零 先生下班回来,零太太对丈夫不是嘘寒问暖,而是 冷嘲热讽,完全忽略其因杀死了老板而惶恐不安的 情绪,反而把被血迹浸染过的红领子看做是被红墨 水污染过的,着实让人啼笑皆非。浪漫的婚姻关系 被异化了,夫妻双方以金钱、地位来衡量对方的价 值,金钱的多少、地位的高低被用来决定

12、爱情的多 寡,感情变成了可以买卖的商品,婚姻双方看重的 是对方的交换价值,这导致了夫妻关系的变异、不 协调。 结语 加算器揭示了以机器代替人工为标志的工 业化造成个1人主体身份的丧失,沦为机器的附庸, 以及对家庭和谐、美满生活的摧残,同时,对人的 尊严、价值的肆意践踏。零的悲剧也是现实生活中 成千上万的普通人在技术革新的浪潮中面临的生存 困境。零所遭受的心灵创伤依然为现代人所体验。 他代表着人们普遍的不安和疑虑,是美国社会普通 人物形象的缩影。赖斯借此表达了他对机器文明消 极面的忧虑,引发了人们对自身前途命运的理性 思考。 参考文献 1郭继德当代美国戏剧发展趋势M济南:山东大学出 版社2009 2郭继德美国戏剧选读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 社2006 3郭继德美国文学研究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 社2008 4汪义群西方现代戏剧流派作品选(三)M北京:中国 戏剧出版社2004 5吴光耀西方演剧史论稿(下)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 社2oo1 6张生珍,金莉-3代美国戏剧中的家庭伦理关系探 析J外国文学,2011(05) 作者简介 马礼霞(1977一),女,四川隆昌人,硕士,江西师范大 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 责任编辑谭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期刊/会议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