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主题再探

上传人:li45****605 文档编号:26423884 上传时间:2017-12-26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70.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主题再探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主题再探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主题再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主题再探(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YUWENJIAOXUEyANJIU 9 I l。1_r I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主题再探 山东省泰安泰山区泮河中学汪洋 王燕辉 关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主题,众说纷纭。主 要有两种观点:一是认为在于批判封建的教育制度;二 是认为贯穿全文的,是甜美欢乐的回忆,是一颗天真调 皮的心。就目前来看,大多数人更倾向于后者。但是,笔 者在讲授时发现,这篇课文的主题还可以更进一步地 深化,那就是:作者以委婉的笔触否定了自然状态下获 得文化知识的随意l生和不科学性,以含蓄的笔墨肯定 了学校教育的规范和实效。 这篇课文的内容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写百草园, 后一部分写三味书屋。在这两部分中,写了六件事,每 一部

2、分写了三件。前一部分中写的三件事是:百草园玩 耍,听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雪地捕鸟。后一部分的 三件事可以概括为:请教“怪哉”这虫的原委,到后花园 折腊梅花,描绣像画。共写了三个方面:自然生活的影 响,获得人文知识,习得生存技能。这六件事是呈对应 关系的,见下表: 自然生活 人文知识 习得技能 影响方面 教育方面 训练方面 百草园 玩耍 长妈妈讲故事 雪地捕鸟 三味书屋 折腊梅花 请教“怪哉”原委 临描绣像 单从这三个方面的内容来看,分析不出隐含的深 意,但是从这些事情的效果来评价,就能看出鲁迅先生 的态度来了。 在情感上,虽然开篇就说百草园是“我的乐园”, 并且好像也写得美不胜收,但并没有几

3、个美好的事 物。鸣蝉的聒噪,黄蜂的毒针,给人的感觉都是厌恶, 叫天子带来的也是无聊和惆怅,“忽然从草间直窜向 云霄里去了”(引文出自课文,下同)。更令人恶心的是 蜈蚣和斑蝥,竟然还让斑蝥放屁。这些事物给“乐园” 打了折扣。为什么会有如此笔调呢?我想这可以看做 是鲁迅先生对幼年痛苦生活的调侃。作者对情感的描 摹是如此,对自然状态下文化知识的获得写得就更清 楚了:“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 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 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 这就足以说明,“有人说”的这种知识是随意的,是不 可靠的,也是不科学的。何首乌是中药,幼年的鲁

4、迅先 生由于痛恨中医药耽误了家人的病情,所以去学习西 医,对中医药的态度也就不言自明。也就是说,鲁迅先 生对在百草园中获得的这些文化知识,在态度上是否 定的。 如果说对百草园的描写是通过调侃的手段进行明 褒实贬的话,那么对三昧书屋生活的描写就是明贬实 褒了。先是腊梅花,这在情感上就给人美好的印象。 然后是逃课,作者提到了戒尺和罚跪,但都“不常 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说“读书!”这样对比 出来的却是宽容和和蔼。先生的宽容及和蔼,实际上 课外学习之中。 参考文献: 1张华研究性教学:教学改革的方向J基础教育课 程,2011,(12) 2转引自皮连生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 行)的心理

5、学基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3谢友明我是这样引导学生学习记念刘和珍君的 J语文建设,2007,(8) 4钱为民提升专业素养绽放语文精彩第二届 “中语杯”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观后J教育艺术, 2010,(10) 5张华课堂教学的重建:走向研究性教学J基础教 育课程,2005,(1) 2014年第1期(总第287)巨 就在学生心里种下了爱的种子,这种教育的效果是潜 移默化的。 对比百草园的生活和学校生活,可以看出,它们给 幼年鲁迅带来的影响是不同的:在情感的获得上,前者 是无奈的调侃,后者有美好的联想;在自然生活和学校 生活对人生的影响上,或者说在文化上的获得上,对前 者是否定的,对

6、后者是积极肯定的。在字里行间,鲁迅 先生的态度还是能看得出来的。在对自然戏耍和读书 学习两者的态度上,鲁迅先生的另一篇文章风筝中 有更加明确的表达,虽然这个态度到了中年以后有了 改变。 在人文知识的获得方面,鲁迅先生的态度就比较 明显了。一是对人物身份的对比,长妈妈“毕竟不渊 博”,而寿镜吾老先生“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 人”,这一对比,高下立明了。其次是知识内容的对比, 长妈妈讲的是美女蛇的故事,这种故事是捕风捉影、 不可确信的,但长妈妈信,并积极地传授这些东西, 并且希望年轻的一代也信。同样不可信的是“怪哉” 这虫,在老先生那里,他遭到了训斥。再次,这两件事 的影响是泾渭分明的,对长

7、妈妈的故事,幼年的鲁迅 先生听了,信了,但结果是被否定了:“直到现在,总 还没有得到,但也没有遇见过赤练蛇和美女蛇。”而 对“怪哉”这虫的询问,幼年的鲁迅先生没听到解释, 也就无所谓信奉。但先生的训斥,却得到了正面的效 果,让鲁迅先生知道了“做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事 的,只要读书”。幼年的鲁迅是听话的学生,“我就只 读书,中午习字,晚上对课”,所以学习的成效也越来 越好,“给我读的书渐渐加多,对课也渐渐加上字 去”。正是由于鲁迅先生听从了先生的训诫,专注地 学习科学的知识,而不是去关注玄学传说,才成为后 来具有理性批判精神的伟大的文学家。由此可以看 出,鲁迅先生对长妈妈传授的知识是持否定态度的,

8、 而对老先生对教育内容的选择以及选择以后的结果 是肯定的和满意的。 任何教育的成果最终都要落实到生存技能上,不 能生存,一切都谈不上。在这方面,鲁迅先生写了两 件事:一是雪地捕鸟,二是临摹绣像。这两件事的结 果如何呢?先说捕鸟,闰土的父亲是“小半天便能捕 获几十只”,而自己常常是“明明见它们进去了,拉了 绳,跑去一看,却什么都没有, 费了半天力,捉住的不 过三四只。”什么原因呢?闰土的父亲说:“你太性急, 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这就是说,鲁迅先生幼年 时的性子是欠磨砺的,技巧是待习练的。再来说画绣 像。鲁迅先生上学以后的性子是怎样的呢?通过练字 和画画来磨砺,而写字和画画是最需要耐得住性子

9、的。先是将“荆川纸”蒙在小说的绣像上,然后是“一 个个”描下来。“读的书多起来”,画的成绩也不少了, “都有一大本”。修身养性,这是体现教育效果的一个 方面。 捕鸟没有得到什么实惠,而画绣像得到了实惠。画 绣像,使个性沉静了许多。从这两个不同的结果中,就 可以看出鲁迅先生对学校教育的推崇态度来了,在学 校里即使没有按照老师的要求专注于学习,从事了自 己感兴趣的活动,比如逃课折腊梅花、偷画绣像等,在 一定意义上也取得了正面的效果。 从进私塾读书到留学日本,鲁迅先生对老师是尊 敬的,对教育是推崇的。对待封建礼教,鲁迅先生的 文章是匕首、投枪;而对待学校教育,鲁迅先生虽没 有“呐喊”,但也没有“彷徨”,而是唱出了推崇教育的 深情曲调。 冈2014年第1期(总第287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期刊/会议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