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意外”中的担当之惑

上传人:li45****605 文档编号:26420116 上传时间:2017-12-26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35.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意外”中的担当之惑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教学意外”中的担当之惑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教学意外”中的担当之惑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教学意外”中的担当之惑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教学意外”中的担当之惑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意外”中的担当之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意外”中的担当之惑(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意外”中的担当之惑 张成斌 (江苏省运河高等师范学校附属小学,221300) 每一次教学意外,都是一种生动的教育 资源、一次鲜活的生命搏动有的是关乎 语文本质属性的,而有的却已超越了这一点, 在言语生命意识的驱动下,指向了言语之上 的Ih我实现的人生需求,这是语文教育所应 有的社会担当。 一次口语交际课上遭遇的“精神洗礼”, 让我对语育教学的社会担当产生了深深的困 惑与思考。 执教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练习四 中的口语交际学会解释。 当我引导学生完成审题、明确要求后,便 进入练习阶段。练习内容为:“根据课本提供 的情境练习解释,做到心平气和,使用称呼, 说清原因,注意礼貌。” 我创设了

2、三个口语交际情境:第一个情 境“解释上学迟到的原因”。第二个情 境“陈文彬很喜欢读课外书,爸爸看见了 总是说:你就是不好好学习功课,看起闲书 来倒挺起劲儿的。第三个情境“李东方 放学回家,路上看到一个小妹妹跌倒了,便跑 过去把她扶起来。一位阿姨走过来,不高兴 地说:你怎么把我的孩子碰倒了?” 按照预设,两个交际情境通过练习、交 流,教学目的水到渠成;但进入第三个情境 时,出现了一个“教学意外”。 站起来的是一位胖嘟嘟的男生张 弛,他替李东方解释道:“阿姨,你真是不明事 理,不分青红皂白。这位小妹妹是自己跌倒 的,我把她扶起来,你不谢我,还抱怨我,你真 是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这一解释 实在出

3、乎意料,学生也都哄笑起来。而张弛 却更理直气壮地争辩道:“她就是狗咬吕洞 宾不识好人心!” 这一意外让我始料未及,但随即意识到这 样一个问题:张弛这种认识事物的思维角度、 意识和处理误会的方式方法,折射出一种典型 的社会心理人们习惯于把误会产生的矛 盾冲突,升级为仇恨。更为可怕的是,这种社 会心理已经滋染了孩子们幼小的心灵。如何 引导孩子从健康的角度,用积极的心态看待生 活中的不和谐呢?一种源于语文的社会担当 意识在我的心中腾起,我决定改变教学思路。 就从张弛的用词着手。我先把“不明事 理”、“不分青红皂白”、“狗咬吕洞宾不识 好人心”这三个词语(组)板书在黑板上 叙褰磺瓷1 教育研究与评论小

4、学教育教学 2013年第11期 师张弛同学的词语积累是很丰富的,而且 有了运用的意识,这一点很值得表扬。 (学生鼓起了掌,张弛很是得意地坐在座 位上。) 师我们都知道,词语也是有感情色彩的,也 是有温度的,能够体现使用者的思想感 情。我们看看这三个组词组体现着张弛 什么样的心理情绪呢? 生这三个词语都是贬义词,尤其是第三个, 显得比较没礼貌。 生都含有批评、指责的意思。 师是的。大家说说看,使用这样的词语能 化解这场误会吗?为什么? 生不能,这样的用词只能使那位阿姨更 生气。 生不能,这样的说法一定会把这场误会升 级为矛盾,甚至会导致冲突。 师同学们的分析都有一定的道理。解释的 目的是为了化解

5、误会,所以要注意选择 恰当的用语来解释,让对方比较容易接 受,这样才能避免误会升级。 学生再一次认识了正确解释的重要性。 更重要的是,这样的语文课堂,更具有了生活 的美丽和意义。 下课了,我夹起语文书,大步走出教室。 正走着,张弛急匆匆地从我身后赶了上 来,很认真地对我说:“张老师,您说得很有道 理。但是,我觉得生活中并不能这样。”不容 我讲话,张弛又补充了一句:“没有黑暗就没 有光明!”说完转身就走。 我怔住了。岂不是“摁下了葫芦又起了 个瓢”?白忙乎了!我还是低估了这个问题。 这一节课原来也只是完成了“破题”,“话题” 这才真正展开。 看来,在学生心灵深处播撒道义的种子 绝非一时之功。 治

6、病探根,理丝找头。思索再三,我决定 给张弛下“三剂猛药”。 (一)旗鼓相当的辩论会 第二天下午的第一节课是阅读课,我临 时调整了教学内容:“这节课,我们来搞个辩 论会!”学生马上来了精神,坐得笔直。 辩论的正方观点是:遇见误会需要心平 气和而又有礼貌地解释;反方观点是:遇见误 会不要心平气和而又有礼貌地解释。 我安排张弛作为反方的一辩。没想到的 是:愿做反方二辩、三辩的学生竟然超过了三 分之一!我暗自庆幸设计了这场辩论会,同 时,也对自己关于这次教学预想的不周详而 深感白责。 我选了伶牙俐齿的孙佳正同学作为正方 的一辩,也给他配上了“精兵强将”。 辩论会开始了。最为激烈的辩论,在张 弛和孙佳正

7、之间展开: 正请问辩友,世上有很多不讲理的吧? 反是的。 正误会你的时候,你认为不能跟他们心平 气和、有礼貌地解释,对吗? 反是的。 正你和他们做不到心平气和,也不注意礼 貌,他们岂不更不讲理吗?那你最终怎 么样来解决问题呢? 反批评他,抨击他。 正你这不是把误会搞大了吗?这样会给自 己带来更多的麻烦。合理解释才能很好 地、快速地解除误会。 2013年第1 1期 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 叙葛 胃浚 反我不同意你的看法。你和他好好地解 释,他会认为这是你心虚的表现,他因此 会更加坚信自己的判断。 正我举个例子吧。我曾经走过一个泼妇的 身边,她双手抱着个西瓜,正好掉下来 了,摔碎了,她硬说是我

8、碰了她。你说我 怎么办? 反和她讲理呗!据理力争! 正你错了,妈妈心平气和地和她谈了十几 分钟,就很快化解了这场误会。 反十几分钟,这得有个时间。 正花时间,是因为我妈妈找了个拉车的老 爷爷,他看到了当时的情景。 反原来有证人呀!她是心虚了才不再追 究。我们如果独立面对会这样吗? 孙佳正同学被驳得一时找不到更为合适 的话语,气得哭了起来,只能边哭边用手指比 画了。 既然辩论不能进行下去了,那只好打住。 这场辩论,正反双方你来我往,唇枪舌 剑,环环相扣。作为语文老师的我,站在一旁 只有干着急的份儿,因为我不知道在何时、何 处插上一句,似乎说上一句话也不能解决问 题。因为张弛的话语体系周密、反应机

9、敏,在 很短时间之内就把能言善辩的孙佳正同学逼 进了死胡同;加之,教学时间的因素,原本就 计划不掺和的我更坚定了一个信念就做 一次教学中的看客和忠实的听众。更为重要 的是,张弛的话语中透露出的观点似乎也有 一定的现实代表性:生活中,毋庸否认,当我 们面对这样的误会之时,有时是没有解释的 机会的,更是缺少证据的;有时虽然有证据, 为了一点误会再耗费一段时间来找寻,颇费 周折,存在很大的困难,再加上社会中人的素 质各异等因素,误会的解除确实存在难度。 显然,张弛的观点是有社会性的,社会生活给 予了他这样的认识。这是我放弃教师角色选 择无所作为的主因。从这个角度来看,教育 确确实实会时时面临着生活的

10、挑战,因而用 教育来改变人,真的应该是一种不懈的追求 和教育者理应永远坚守的理想。我的不作为 还有另一个原因,就是我想通过挑起“战争”, 让一场“群众斗群众的战争”,演变为一场学 生自我教育的“战争”。 (二)感人至深的故事 静观虎斗之后,我的第二套方案听 故事便开始实施了,要旨就在于“诱发和引 领”,希望学生能通过故事实现自我感悟、自 我教育。 第一则故事: 美丽的误会 在一家餐馆里,一位老太太买了一碗汤, 在餐桌前坐下,突然想起忘记取面包。她起 身去取面包,重又返回餐桌。然而令她惊讶 的是,自己的座位上坐着一位黑皮肤的男子 汉,正在喝着她那碗汤。 “这个无赖,他无权喝我的汤!”老太太气 呼

11、呼地寻思,“可是,也许他太穷了,太饿了, 我还是一声不吭算了,不过也不能让他一人 把汤全喝完了。”于是,老太太装着若无其事 的样子,与黑人同桌,面对面地坐下,拿起了 汤匙,不声不响地喝起了汤。 就这样,一碗汤被两个人共同喝着,你喝 一口,我喝一口,两个人互相看看,都默默 无语。 这时,黑人突然站起身,端来一大盘面 j 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 2o1311期 条,放在老太太面前,面条上放着两把叉子。 两个人继续吃着,吃完后,各自直起身, 准备离去。“再见!”老太太友好地说。“再 见!”黑人热情地回答。他显得特别愉快,感 到非常欣慰,因为他自认为今天做了一件好 事,帮助了一位穷困的老人。黑人走

12、后,老太 太这才发现,旁边的一张饭桌上,放着一碗无 人喝的汤,正是她自己的那一碗。 我读完了这个故事,教室里静悄悄的,似 乎每一位同学都在深深地思索着 这是教育的大好时机。我先是引导学生 梳理自己的听后感受,再组织学生之间交流。 多数学生最终认识到了这样一个道理:生活 就是这样的纷繁复杂,人与人之间的误会时 常都会发生,只要心存善良,互谅互让,误会 怨恨也能变成令人感动和怀念的往事。 这个教育显然是正面的,颇具积极意义。 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看,反面的实例会起 到强化的作用,一正一反,会构成一个完整的 教育链条引领与修补。 于是,我给学生朗读第二则故事: 误会的后果 早年在美国阿拉斯加地方,有一对

13、年轻 人结婚,婚后生育,他的太太因难产而死,遗 下一孩子。 他忙生活,又忙于看家。因没有人帮忙 看孩子,就训练一条狗,那狗聪明听话,能照 顾小孩,咬着奶瓶喂奶给孩子喝,抚养孩子。 有一天,主人出门去了,叫它照顾孩子。 他到了别的乡村,因遇大雪,当日不能回 来。第二天才赶回家,狗立即闻声出来迎接 主人。他把房门打开一看,到处是血,抬头一 望,床上也是血,孩子不见了,狗在身边,满口 也是血。发现这种情形,他以为狗性发作,把 孩子吃掉了,大怒之下,拿起刀来向着狗头一 劈,把狗杀死了。 之后,忽然听到孩子的声音,又见他从床 下爬了出来,于是抱起孩子;虽然身上有血, 但并未受伤。 他很奇怪,不知究竞是怎

14、么一回事,再看 看狗身,腿上的肉没有了,旁边有一只死去的 狼,口里还咬着狗的肉;狗救了小主人,却被 主人误杀了,这真是天下最令人惊奇的误会。 我的朗读,引发了部分女生的哽咽,一些 男生也在蹙眉沉思。我的心头也是涩涩的难 过,有谁能坦然面对这样的凄楚和意想之外 而不动容! 学生的讨论是在沉寂之后慢慢开始的: 生误会的时候,人往往不去了解,缺少理智 和耐心,不能体谅对方,反省自己。 生误会一开始,人们只会想到对方的千错 万错,从而使误会越陷越深,弄到不可收 拾的地步。 生人对无知的小狗发生误会,尚且会有如 此可怕严重的后果,人与人之间的误会, 其后果更是难以想象。 生多思考,多体谅对方,多反省自己

15、,误会 就会烟消云散。 我知道我的教学预期达到了,这一正一 反的两则故事,就像是一泓清泉,既切合本次 教学主题,又能荡涤学生稚嫩的心灵。为此, 我暗自庆幸。 当走出教室的时候,我猛然看见张弛那 双充满疑惑但更清亮的眼睛。 (三)与张弛爸爸的对话 我决定再约张弛的爸爸,和他谈一谈。 张弛的爸爸如约而至。一番交谈后,我 2013年第11期 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 叙事研究 明白了:原来张弛受家长的阅读影响较深,尤 其爱读读者、杂文选粹、杂文选刊等一 些直面人生的报刊杂志,其阅读内容较之同 龄人更为“成人化”。同时,张弛的爸爸还向 我讲述了张弛妈妈曾经遭遇的误会,并描述 了处理这个误会过程中所遭

16、遇的尴尬,因而 很可能影响张弛,使他逐渐尝试着用成人的 眼光来看待世界,认识事物,理解生活。从这 个角度来看,家庭阅读环境、文化氛围甚至家 人的生活经历,对于儿童心理的发展以及情 感涵养的影响是不容忽视和低估的,语文教 育工作者以及广大家长都有责任来积极关注 儿童的阅读宽度、阅读质量以及生活导引。 最后,我请他晚上和张弛谈一谈。 任何一项教育教学活动,既要重视过程, 又要重视结果。围绕“学会解释”所展开的这 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结果会如何呢? (一)甜蜜的收获 当天,我布置的唯一一项家庭作业就是 写一篇日记。 第二天,我打开了学生的日记,目光在69 本日记中,追寻着他们闪光的思考。大部分 学生能忠实地记录整个事件的过程,发表白 己的看法。可贵的是,张弛的一部分“粉丝” 写出了自己思想转变的过程,令我有了些许 的欣慰。其中有几篇日记中谈到的感受是很 有代表性的: 刘通:要善良地面对他人,不要一遇见事 情就慌了手脚或是十分粗暴地解决,否则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期刊/会议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