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言表达和运用考向预测及复习方法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26411619 上传时间:2017-12-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言表达和运用考向预测及复习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考语言表达和运用考向预测及复习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考语言表达和运用考向预测及复习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考语言表达和运用考向预测及复习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语言表达和运用考向预测及复习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言表达和运用考向预测及复习方法(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语言表达和运用考向预测及复习方法为了更好的迎战的高考,牢把复习方向,我们对近三年的全国考题和地方考题中语言运用板块的考查情况进行了纵横向比较分析,并大胆预测未来命题的走向,以期从中寻找出一些命题规律,以帮助大家更好的引导学生认真扎实、高效有序的复习好这一重要考点。一、命题规律探寻高考语言运用板块共包括 5 个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选用、仿用、变换句式,图为转换,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近三年,这一板块命题的总特点是稳中有变,变中求新。1.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考查的命题规律(1)题型灵活多变。扩展语句的题型有对所提供的情境进行具体的描绘,如201

2、0 年湖北卷第 20 题“请根据王维的诗句竹喧归浣女写一个场景”;有根据所提供的词语写一段话,如 2009 年全国卷第 19 题“利用所给词语写一段话,介绍征集全民健身口号活动的结果”。压缩语段的题型有拟一句话新闻,有概据语段内容阐述个人看法,有根据语段信息提取关键词等。(2)命题材料一般与现实生活有密切联系,涉及到社会动态、民生问题、时事政治、文化科技等方面。2.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考查的命题规律(1)考查由单一走向综合,常与修辞手法(比喻、排比、对偶等)和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结合在一起考查。(2)常见题型为客观题和主观题两种。客观题重在辨析选用句式,值得注意的是 20

3、10 年湖南卷第 5 题,要求考生为所给的诗歌选填恰当的一句。主观题形式变化多样,常常出新,或仿写句子,或补写语句,值得注意的是 2010 年浙江卷第 6 题,以 “拆拼汉字”的形式考查了仿用句式。3、图文转换的命题规律图文转换题综合考查学生对图表的分析能力,要求考生根据图文中的有关内容,分析有关材料,辨别或挖掘某些隐含性的信息,或对材料进行综合性评价。这类题型属于语言应用能力的考查。图文转换的类型: (1)从所供材料角度分为两种: a、表(格)文(字)转换题. B、图( “徽标类”“漫画类”)文转换题。 (2)、从表达角度分为两种: a、直接表述图表信息。 b、对图表信息推断总结。解读图文转

4、换题的流程:源信息(图表)观察认读分析理解归纳概括文字表达。4.修辞手法考查的命题规律考查题型主要是主观题与客观题两种。但近年来更倾向于主观题,并且常与仿写和语言表达结合起来进行考查,如 2010 年全国卷第 20 题。5.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考查的命题规律(1)对“语言表达简明、得体”的考查,主要是对成分赘余的语段进行判断、修改。如 2010 年安徽卷第 18 题,要求“找出下面文字中的五处语病,先写出有语病句子的序号,然后加以修改”。同时,2010 年也出现了新题型,即根据提供的情景和要求,代拟一段对话,如 2010 年重庆卷第 21 题。(2)对“语言表达连贯”的考

5、查,一般是以衔接题或选关联词填空题的形式呈现的。如 2010 年全国卷第 19 题。有时也与仿写等结合起来考查,如 2010年山东卷第 17 题和广东卷第 22 题,或为节目写串联词,如 2010 年广东卷第23 题。(3)对“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的考查形式多种多样。或选填实词,如 2010 年全国卷第 18 题;或拟标题,解说画面内容,如 2010 年天津卷第24 题,要求考生给一组漫画配上一个恰当的标题,并分别解说每幅画面;或说明漫画的内容及其寓意,如 2010 年江西卷第 21 题;或根据所提供的情景或画面进行描写,如 2010 年四川卷第 19 题;或根据所提供的材料,拟写一份海

6、报,如 2010 年浙江卷第 7 题。二、高考考向预测探寻出了近几年来高考语言运用板块的命题规律,我们就可以对高考的考向作出预测。1.扩展语句、压缩语段的考查,除了常见的对所提供的情境或画面进行描绘、拟一句话新闻、概括语段内容、阐述看法、提取关键词等题型外,还会出现一些新题型,如提炼观点、概述材料内容等。2.选用、仿用、变换句式的考查,重点是仿用句式。题型主要是运用比喻或排比或对偶进行仿写或续写等,选材有意引导学生抒写自己对生活和人生的感悟,从而表达个性化的认识。3图文转换的考查,要求考生能全面、准确地把握图表中的关键信息,并运用准确、简明的语言进行表述,内容贴近现实生活,体现语文学科的基础性

7、、工具性特点,更加突出对考生语文综合能力的考查,注重考生创造能力的发挥。考查类型两种:“图表文字”转换型和“图画(徽标等)文字”转换型.4.修辞手法的考查,不会单独设题,仍会与仿写和语言表达结合起来进行考查。考查的重点是比喻、排比、对偶、比拟、借代、夸张、反问、设问等。5.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考查,题型会多种多样,并会有所创新。考查语句的连贯一般仍会采用衔接题或选关联词填空的题型。同时,还有可能出现图文转换题,拟写开场白、表扬信、请柬、推荐信、演讲词、公益广告语等。三、复习建议和应试策略1.熟悉考纲要求,明确复习目标“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考生在复习前应对最新考试大纲进

8、行认真研究,这样才会使自己的复习更加有针对性。譬如 2010 年考试大纲明确规定,要求:“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能力层级D(表达应用)。准确,这是语言表达的最基本要求。从语言运用的角度讲,准确是指用词造句要能恰当地表达事物的特征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具体说,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注意:(1)注意辨析同义词,吃准词语的内涵和外延,准确把握词语的分寸,做到用词妥帖,大小合适,轻重合宜。(2)按照词义范围的大小和程度的轻重合理安排次序,不得颠倒词序。(3)适当添加修饰性或限制性词语,准确地表达出作者的本意。鲜明,是以准确为基础的。不准确,就可能鲜明。所谓“鲜明”,是指用词造句都能明白

9、、确切地表达思想感情,不模棱两可,不含糊其辞。语言鲜明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内容:(1)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精心选择不同色彩的词和不同语气的句子,把自己的褒贬好恶清楚明了地表达出来。(2)语言通俗明白,不生造词语,不用冷僻词语,不随便使用文言词和文言句式。(3)尽量用简洁明快的短句,不随便使用结构复杂,晦涩难懂的长句。生动,就是指具体形象,新鲜活泼,能使人感动。生动,往往是以准确、鲜明为前提的。有时做到了准确、鲜明也就做到了生动感人,而离开了准确、鲜明2.夯实基础,培养能力语言运用板块属于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部分,需要考生扎扎实实地复习。一是复习要系统,二是要抓住重点,三是要掌握方法。譬如复习语言简明

10、、连贯、得体是历年高考考查的重点。简明,是句子本身的问题;连贯,是句子之间的问题;得体,则是句子和语境之间的问题,它们各自的侧重点不同。 譬如,语言要表达得简明,就是“以尽可能少的语言符号,传递尽可能多的信息”,实际上是语言的清晰性。考查的形式主要有消除歧义、选择表意明确的句子和删改使之简明等。判断句子是否简明,要注意两点:一是推敲句子,看有无赘余;二是看有无歧义,是否费解。在语言运用上,使文字简明的主要方法有: a 、找出主干,理清枝叶,发现并删除赘余的词语,发现并消除歧义. b、把握文段主旨,发现并删除游离于中心或话题之外的内容。 c 、恰当地运用省略和指代。 d 、恰当地进行概括或合并。

11、 e、语言要表达连贯。语言要表达得连贯,就是围绕一定的中心,按照一定的叙述角度和一定的顺序来进行表达使句子前后照应,语气上下贯通。考查的形式主要有句子衔接判断、修饰成分及句子排序等。判断句子是否连贯,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理解句意,在一个语段中要看句与句的现有关系是否成立,怎样调整才更加通顺;二是话题必须一致,否则主语变换多,句子就不连贯;三是要注意分析语言的表达特点,如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然后考虑衔接问题。 保持语言连贯,要兼顾话题、句序和语言的运用三个方面。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点: 一是 把握文段大意,确定起首的句子; 二是将句子进行分组,理清思路结构; 三是进行逻辑分析,找准句子之间的内

12、在联系。 语言要表达得体,就是根据语境使用最恰当的语言,统筹考虑目的的差异、语体色彩的差异、场合对象的差异等来调整语言。考查的形式主要有依据语境进行转述说明、选词填空、指出并修改不得体的材料等。判断语言的运用是否得体,可以从语言表达的目的、对象、场合、表达方式等方面进行审视。在做此类题时要注意做到“三看两讲”,即看对象、看场合、看目的和讲礼貌、讲语体,要做到了解制约语言的因素;掌握语言得体的技巧。 但是,在专项复习中,语言表达运用部分,很多学生感觉力不从心,无所适从。这是因为,高考这部分题型常考常新,并且与现实生活结合紧密,面对比较新颖的题型,有的同学不知道该如何下笔。此外,同学们缺少语言积累

13、,尤其是古诗词积累,答题就缺少文采。因此,除加强课内基础知识的学习、复习和综合训练外,还要密切联系日常现实生活,留意教室、校园、街道、公园、广场、影剧院等社会公共场所的标语、口号、广告、招牌、匾额、警示语等,做到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丰富语言积累,夯实语言功底。 同时,要将语言知识和语言运用与阅读、写作和听说训练密切联系起来,从书籍报刊、电台电视等新闻媒体中,去发现问题,增强了语感,提高了整个语言运用的能力。这样,既可以充实语言知识,提高语言运用能力,还可提高阅读写作水平。3.逐步积累,持之以恒 语言运用板块的复习贵在积累,贵在持之以恒。比如扩展语句、压缩语段,选用、仿用、变换句式和语言表达

14、等更要靠平时的训练。俗话说 “熟能生巧”,多读、多记、多积累、多练习是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应试能力的不二法门。4.总结方法,巧于应试 在语言运用板块的训练中要善于总结方法,积累解题经验,提高应试能力。譬如扩展语句时,首先,要弄清“根据什么”,看清题目要求;其次,弄清“应该说什么”,弄清语句内容;最后,弄清“应该怎么说”,也就是弄清语言形式。辨析病句时,要运用“语感审读法”、“结构梳理法”、“逻辑分析法”、“仿造类比法”。做语句衔接题时,要注意陈述对象(即话题)的一致性、句子前后结构的一致性、词语前后照应、逻辑顺序恰当。掌握了这些方法,答题时就会得心应手了。陆游在一首教子诗中写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希望大家在复习的过程中勤于总结经验,善于掌握方法,努力提高能力,争取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的高考中续写新的辉煌。2010/12/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