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新课程实施的若干体会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26405753 上传时间:2017-12-2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数学新课程实施的若干体会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中数学新课程实施的若干体会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中数学新课程实施的若干体会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中数学新课程实施的若干体会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中数学新课程实施的若干体会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数学新课程实施的若干体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数学新课程实施的若干体会(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数学新课程实施的若干体会纲要:一、高中新课程实施中的收获二、高中新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三、对选修课程开设的几点思考一、高中新课程实施中的收获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从教育理念、教学内容到教学实施都有很大的变化,实施一年来,在提高教师教育观念,改进教师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学习自主性,全面提高学生学习质量方面都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现将实施新课程中的收获总结如下:1.1 转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此次新课程的实施,不仅是内容上的改进,更重要的是通过新课程的实施,转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可以讲,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程度关系新课程实施成败。因此我们积极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对照自己以往教学中的得与失,查

2、找与新教育理念存在的差距,并在一年教学中提高对教育教学观念的认识,一年来我们在以下两个方面转变较大:1.1.1 对“以学生发展为本” “全面提高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能力培养”的认识。我们讲要全面提高学生数学水平,为学生学习数学打下扎实基础,培养学生数学能力,并不是要求所有学生都达到同样基础,发展到同一个水平。每个学生都有其不同的基础和能力发展空间,新课程在强调共同基础方面更侧重每个学生的不同基础,使不同程度学生打好不同的基础,发展不同的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上,从选课的学习上都要承认这种差别,以此为基础来为每个学生实施不同的基础与能力要求,如作业的布置、问题的设计都应体现不同层次性。目标是使

3、每个层次同学都比原来有所发展。1.1.2 对“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认识关于教学过程中侧重“过程与方法” ,并不是近几年才开始提出的,早在 10 年前,我国部分著名数学家就提出:“拿数学当一个过程来教,要让学生亲自去尝试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可能学生的尝试是一种失败的结果,但过程更重要。我手中有一份 95年的中学数学,在第一期中提出了“MM 教学法” ,并开设了“教学微型设计”栏目。十年来,数学界一直呼吁这项改革,但种种原因一直在中学数学教学难以落实。 “填鸭式”的教学仍很普遍,学生只看到教师的精彩表演和完善结果,而不能亲自尝试探索学习的过程与方法。 ,因此,本次课程标

4、准中较为明确地提出这一点,并在教材中得以体现,特别明显的一点是教材将过去明确告知学生的结论改成一个个填空形式,让学生亲自去思考后再填,让学生参与探索的过程。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也充分利用这一点,坚信“告诉学生一种方法与过程比告诉一个结论更重要” 。另一方面是对学生学习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认识。在这次课程标准中,涉及到学生数学学习的好奇心,求知欲,自信心,不怕困难的意志,对数学价值的认识,实事求是的态度,理性思维等方面。说实话,情感、态度、价值观很难用确切的言语给予表达,但现代心理学研究和我们在教学中的体会表明,情感、态度、价值观确实对学生学习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但过去我们往往重视学生知识的学习

5、与能力的培养,忽视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表现,忽视里学生的情感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即使认识到,也感到难以操作。我们认为学生学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必须贯彻在平时教学中。比如,在教学中通过生活中的大量实例引入某一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设计出一个个恰到好处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斗志,通过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自信心,即使问题没有解出来,可鼓励学生继续检查,培养孩子严格求实态度和锲而不舍的精神.。比如在教材中较多的用类似“你能解决- 问题吗? ”这种句子。1.2 教师教学方法得到改进,教师的学习和研究性有所增加。我们在认真学习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探索

6、实验形成高中数学“问题引导,探究学习”教学法。下面就本教学法谈三点意见:(1) “问题引导、探究学习”教学模式提出的原因。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高中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与高中教学实际的结合。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 明确指出:为实现高中教育培养目标,普通高中课程要“引导实践与创新” 、 “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应该讲,创新是每个人生下来就有的继承物质,人人都有创新的倾向。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马斯洛指出:“几乎所有的角色和工作都既可以有创造性,又可以没有创造性。 ”。 ”但人们创新倾向的主动性是相对很弱的,人很难

7、自动挖掘自己的潜能。但“创新又具有极强的可开发性,几乎所有的人在受到鼓舞的时候,都会显示出惊人的创造力”。因此要真正落实新课程的教育目标,就要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的教学环境。结合高中数学的特点(知识容量大、逻辑性强) ,高中生学习状况(求知欲强,接受能力强)及教学资源的限制,实际教学中不能让每个学生完全自由地去自主探究,因此我们在具体到课堂教学这个微观层面上,就想到为学生创设好问题情境,通过一个个问题情境, (有些是事先由教师设计的,有些是学生学习中新提出的,特别是对后一种问题,更应当加强重视)挑起学生认识上的矛盾,形成“认知冲突” ,激发学生的追求知识本源的欲望,引导学生在解决问

8、题的过程中自主地建构知识亲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第二,对“数学探究”的全面认识。数学探究即数学探究性课题学习,是指学生围绕某个数学问题,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数学探究是高中数学课程中引入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初步了解数学概念和结论产生的过程,尝试数学研究的过程、体验创造的激情,培养学生发现、提出、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数学探究往往被理解成一种规模较大的教学行动,非有专门的探究课题才可以实施,而实际上数学探究课题应该多样化,既可以是课外的,更主要的应是课内的。教师可以从教材提供的案例和背景材料中发现和建立,也可以从自己

9、提供案例的和材料中发现和建立。我们认为,数学探究更主要的是为学生学习提供了一种新的学习方式,从教师这个角度讲,主要是转变教学观念,通过数学探究真正落实学生学习的主动地位。不应认为课题大才有探究意义和味道,课题小就不进行探究学习。具体到每个新知识的解决都应尽量让学生去自主探究,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主动性,真正落实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因此我们提出:“将每一节课堂学习内容都设计成一个探究的过程,用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尽管学生学习是需要感知的)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学生的学习过程应表现为一种问

10、题回答再问题的状况连接。教师将教材内容问题化,通过问题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通过学习又生成新问题,特别是自主发现和提出的新问题,通过对问题的解决(有些不一定能在课堂全部决定,可延伸到课下) ,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是高中数学新教材的编写体例,特别适合于利用“问题引导,探究学习”教学法。我们用的是人教版(A 版)教材,该版数学较好地贯彻了数学实验标准的要求,体现了基础性、时代性、典型性和可接受性,用该版教材书主编的一段话讲:该教材有以下特点:“亲和力”教材通过选取与内容密切相关的、典型的、丰富的和学生熟悉的素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创设能够体现数学的概念和

11、结论,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以及数学应用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引发学生“看个究竟”的冲动,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问题性”以恰时恰点的问题引导数学活动,培养问题意识,孕育创新精神。在知识形成过程的“关键点”上,在运用数学思想方法产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关节点”上,在数学知识之间联系的“联结点”上,在数学问题变式的“发散点”上,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内,通过“观察” “思考” “探究”等栏目,提出恰当的、对学生数学思维有适度启发的问题,引导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活动,使他们经历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反思等理性思维的基本过程,切实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2) “问题引导,探究学习”教学法的

12、一般步骤:所以称为“教学法”而不是“教学模式” ,是我们从以往课改实验中体会到:一个本来很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一旦被模式化,则就成了一种“样板” ,如果被一些教师生搬硬套后,就失去了其自身的开放性和可发展性,从而走进“死胡同” ,实验也就宣告终结。“教无定法”才是唯一的真理。每种教学法都各有所长,只有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实际情况,特别是学生学习状况及老师的教学水平情况,集众家之长才能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因此我们根据我校学生水平及教学中实践情况,制定一般步骤,仅供参考。第一步:课程内容问题化。一般是在集体备课时,认真研究教材、学生基础的前提下,将课程内容分解成一个个问题,特别要商量好问题的设计。注

13、意问题的提出方式、层次、学生可能出现的新问题等等。第二步:在课堂教学中将问题展示给学生,用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第三步:课后反思,调整问题,形成学案。因此问题的设计是关键,一般来讲,应随课堂内容而定,可能是一个大问题下一串小问题,也可以是相关的几个问题。但一般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设计问题应立足学生知识基础,不可跨度太大。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及探究。在问题情境中提供相关的基本概念。(3)对本教学法的两点思考是教师事先设计好问题,引导学生在教师所划定的圈子中走下去,是否会限制学生自主提问及探究能力。我们在具体教学中,尽管将问题都精心进行了设计,但课堂教学有好多不确定因素,教师应随时注意学生在

14、解决问题中产生的新想法,提出的新问题。特别是那些我们事先没能够发现或准备不足的提问,一旦发现不可回避,应善于引导学生去解决,以保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非所有课程都适于探究,讲授法仍是很重要的方法,特别是有些概念性较强的课。有些课课让学生阅读讨论,教适用问题来进行检验学习效果。1.3 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本次课程改革中体会明显的第二点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表现以下三点: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了。提出问题的能力增强,对某些问题表现出强烈的兴趣。比如在算法与框图一章当中,对设置 flag 的作用是什么?三角函数图像的变换当中,两种不同的变换有何关系?等等。学习的途径更广了。除了常规教学外,我们结合教材

15、中的探究问题,安排学生进行实际的调查研究。学生根据安排自己查找材料中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然后整理出一个个小论文。学生还自办了数学报 ,样式新颖而且丰富,这既提高了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又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实习作业得到落实,比如用正余弦定理来测量楼的高度,画学校中蘑菇亭的三视图等等,1.4 信息技术与数学知识的整合新教材中大量地应用了信息技术,我校每班都配有一套完整的多媒体设备,学校备有充足的信息技术资源,我们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加强信息技术与数学内容的整合,利用信息技术对教材中难以呈现的问题充分给学生演示。比如,的图像随和变化而变化的情况;随底数 a 变化的情况,算法中程序语言的实

16、施情况,确实感觉到了信息技术的作用。但是信息技术毕竟是一种教学的“辅助” ,而不能成为“主体” 。因为数学毕竟是一种思维性、操作性比较强的科目。我们曾经做过一次试验,在三角函数图像的变换当中,尽管让学生观察多个图像的变化,学生仍旧掌握不住,只有让学生亲自去手去画,才能真正得到理解。因此要防止完全依赖信息技术这种倾向。二、新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在一年的新课程实施中,我们也感到新课程实施中存在很多问题,现结合一年的实施情况汇总如下:21 教育观念与教师教学实施中的差距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最大可能地贯彻新课程的教育理念,是当今教学中的最大问题,由于对新课程的认识水平差距,自身教育教学水平的差异,可能会在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方面有所不同。比如一个教师在课堂上提问学生回答问题时,学生的回答可能与教师原先设计的思路不一致,教师应当如何处理,是按学生的思路继续下去,还是回到自身的思路上来。建议:教师要积极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适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