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论文:高三数学高效复习的破冰之旅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26405255 上传时间:2017-12-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数学论文:高三数学高效复习的破冰之旅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数学论文:高三数学高效复习的破冰之旅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数学论文:高三数学高效复习的破冰之旅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中数学论文:高三数学高效复习的破冰之旅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中数学论文:高三数学高效复习的破冰之旅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数学论文:高三数学高效复习的破冰之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数学论文:高三数学高效复习的破冰之旅(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知识的传承到智慧的启迪高三数学高效复习的破冰之旅 【摘要】本文结合多年的高三教学经验,试从学生和教师两个维度来解答高三数学高效复习之困惑。文章论述了如何以学生实际为主体,拓展学生的思维角度、提升学生的思维高度和加快学生的思维进度,从而达到课堂教与学的高度和谐;以及如何以教师为主导,去控制教学的思维梯度和思维强度,来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低耗。由此达到由单一的知识传承到合理的智慧启迪的教学转变,并以期实现外在功利价值到内在生命价值的飞跃。【关键词】思维角度 思维高度 思维进度 思维梯度 思维强度高中数学课程教学已愈趋开放,由传授知识的单一性作用转向教学功效的多元化作用。我认为数学教学既是数学知识的

2、教学,更是数学思维方式的教学,在教会学生数学知识的同时,更要教会学生这知识是如何发生、获取和应用的。在面对高三复习教学中,如果只注重知识的单一传承,那给学生带来的将是不断受挫、自信全无的灾难性后果。为了让更多的学生认识数学本质并完成知识建构,逐步理解数学思想方法,建立科学的思维方式,养成对事物进行理性思考的习惯,从根本上提高学习能力,就需要教师一方面从学生实际出发,营造出一个高度和谐的课堂;另一方面精心整合教学素材,打造高效低耗的课堂教学。这样,在化解学生与教材的矛盾的同时,也提升了思维的“五度” ,必将开启一段启迪智慧之旅!1 发现学生实际问题,达到课堂教学的高度和谐在高三数学教学过程中,受

3、时间、进度、精力所限,许多老师只顾自己,不理学生;只讲方法,不管原因;只讲结论,不谈过程。导致许多学生对高三数学学习有一种恐惧心理和畏难情绪。为了营造出一个高度和谐的课堂,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去实实在在地了解学生知道些什么、知道得是否全面、还有哪些方式方法是模糊不清的!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尽可能关注学生的成果,通过心灵沟通去打动和影响学生;尽量全面揭示数学问题的实质,将枯燥的数学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努力创设学生熟悉、擅长的情境,重视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让数学不再神秘莫测,而是可亲可近的。更多地关注数学思想对学生的熏陶以及学生素养的提高,只有掌握了数学思想方法和精神实质,才能演绎出千变万化

4、的生动结论,显示出其无穷无尽的魅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笃其行” 。 1.1 关注学生成果,提倡一题多解,拓展学生的思维角度布鲁姆说过:“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 ”课堂教学不应是一个封闭的系统,也不应当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式。教学应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随机生成的过程。课堂教学之所以成为教学艺术,是因为课堂实施中的不可预知性,所以当我们面对无法预设的课堂生成时,要树立正确的课堂教学观,灵活应对,将课堂上的生成性资源发挥到极致!案例 1 由学生提供:数列 所想到的)1(12nnan 2在放缩法习题课中,我预设

5、了 ,但在上课时,n)(2 )(有的学生给出了这种超出预期的方法:生: 。1)1(12 nnnan )2(师:表面上虽然也是将分母缩小( ) ,但结果却是将一部分放大、一部2分缩小( ) ,最终还是放大了一点点( ) 。11n )1(2n对于这样意外的思维角度,我们不止要肯定,还要联系、挖掘和发扬。师:请同学们思考:1.已知 ,证明: ;2.已知 ,证明: 。134na617nSnna)1(32nS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得到了如下放缩:1. 。nnn352. 111 )()(3nnna 13n)(为 奇 数评析由于对学生解法的重视,特别是经过打磨后,呈现出了一种光彩夺目的解法,让学生感受到了的艺术

6、魅力,拉近了与数学的距离。同时,上述三个问题形异质同,通过分析,都可以转化到这样的思维角度上加以解决,这种一法多题的变式训练有助于学生掌握这种方法的特点,拓展学生在解决放缩问题上的思维角度。这样,学生处理放缩问题的数学观念得到强化和有效构建,为培养学生的探索性思维奠定了较好的基础。在复习课中,我们要努力做到精心选好例题与训练题;在教学中时刻提醒自己宜细不宜粗,批改作业和批阅试卷细而实,努力从学生的作业和试卷中发现他们存在的问题和更好的解题策略,以便查找错误的根源和分享成功的喜悦;因此,我们在创造美的同时更要有发现美的眼光。这样,数学老师也能成为学生心目中的艺术家!1.2 理解问题实质,更新解题

7、方法,提升学生的思维高度往往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显得比较迟钝或无助,很大一个原因是方法理解的不够到位,导致不能灵活运用!其实,认知是一个走弯路的过程,要尊重学生的认知心理过程,要讲究民主,注意倾听,让学生把话说完,不要扑灭学生思维的火花。同时注意艺术性地引导启发,适时介入学生的探究活动,调整学生的思维方向,让学生不断更新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切实提高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高度。案例 2 对线性规划中区域选择的再认识许多同学在选择 所表示区域时,所采用的方法是将特殊点 代入验01yx )0,(证。但遇到选择 所表示区域时,则无能为力,因为特殊点法失效了!此时,m我们应回到最初的问题,去尝试理解该

8、问题的实质师:找“ ”所表示的区域,除了用定量的特殊点进行二选一之外,还01yx有别的办法吗?生:(思考许久,没有办法)师:(指着图像追问) “ ”所表示的区域为直线的左上方,与 轴越01yx x往右 越大(越往左 越小)有什么关系吗?xx生 1:“ ”中, “ ”是“ ”的,而 轴向左,才越来越小,所以应01y x向直线左侧。生 2:“ ”中, “ ”是“ ”的,而 轴向下,才越来越小,所以应xyy向直线下侧。怎么不符合左上方这种说法呢?生:(思考片刻后,开始争相发表看法)那是因为“ ”前还有个负号,应将“”移过去,看成“ ”就向上方了。yy师:恭喜大家能这样定性的看待问题了,不过是否所有同

9、学都明白其实质了呢?哪位同学能再具体分析一下?生 1:假设 在该直线上,则 成立。当 时,),(0yxP010yx01x是成立的,所以作为 左侧的 肯定在该区域内。0yx P),(Q师:揭示的很好,把抽象的直觉,变成具体的分析!评析通过对约束条件实质的理解,更新了对区域选择的方法,把握了该知识的实质,对相应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更为有效的手段。我们常说,学一门手艺,很重要,但换一种思维更重要。面对全新变化的世界,要有勇气、决心打破关注自己的这扇门。及时反思和提升自己的手艺,这样才能看到更多外面美丽的风景!在夯实学生基础的同时,又不断刷新思维高度。这样,数学老师也能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建筑学家!1.3 重

10、视方法起源,开展投石问路,加快学生的思维进度数学作为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它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重要的,从数学的发展历程中,我们认识到, “双基”包括:问题是怎样提出的,概念是怎样形成的,结论是怎样探索和猜测到的,以及证明的思路和计算的想法是怎样形成的。这样,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以学习主人的心态了解、参与数学知识的发生过程、思维的展开过程,改变被动学习、机械训练的状况,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此来加快学生思维完善的进度。案例 3 判别式法的生成判别式法在解决求范围问题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对于学生而言,最不解的是为什么可以这样用“ ”;最遗憾的是自己怎么想不到;最佩服的是老师怎么运

11、用的这么熟练。因此,为了加快学生对判别式法从无到有、从了解到运用的思维进度,我们不能一讲到底,一定要还原判别式法形成的过程,引导学生探究;求 的值域13)(2xf师:(第一次面对这样的问题,大多数同学束手无策)便将它改为一道选择题再思考。A. B. C. D. 2,6),26,(2,4),24,(生 1:令 ,方程 无解,说明值域中没有 ,所以选 B432x0742x 4师:很好,通过特殊值的试探,得到了答案。请同学们回到填空题的时候,再思考!生 2:令 ,方程 有解,即 ,得 B。tx132 032ttx 0)3(42tt师:通过特殊值的投石问路,得到了一般情况的处理方式。请同学们为这种了不

12、起方法起个名字,以便以后交流。生 3:因为这个方法中最关键的地方是 ,就叫判别式法吧!评析学生无法下手解决的问题,大多数是因为读不懂题目,不明白题目所表达的意图,那么,试探法无疑是拨开云雾,理清思路的最有效办法。通过寻找判别式法的发源地,使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它的诞生和应用,为今后的灵活运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数学教学应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认真求实,追求效率的学习态度和习惯。这种(判别式法)来源于实践(求值域的问题) ,又服务于实践(求其它类似值域的问题)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在课堂中很自然的得以体现,我们数学老师也能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哲学家!2 发挥教师主导地位

13、,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低耗评价一节课的好坏,不仅仅是看教学方法、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的好坏,更主要的是看课堂的思维容量的大小,学生思维密度和强度如何。也就是要对课堂教学怎样精心设计和科学安排。对于较难的问题,在教学时有意识地将其分解,通过解题训练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然后再慢慢引申,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寻找条件和结论之间的联系,展示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我坚信,只要这样坚持下去,学生明白知识的来龙去脉,就会记得牢,用得准,就能实现由懂到会,由会到掌握,由掌握到灵活运用的飞跃。2.1 把握教学主线,倡导变式训练,控制教学的思维梯度数学课堂教学的本质是思维活动的教学,一节课的思维密度的控

14、制,直接影响学生的接受程度。在知识编排和问题设计中,应当抓住主体,适度拓展,通过变式教学渗透知识的相互联系,从而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案例 4 线面角范围的教学设计(1)过平面内一个角AOB 从的顶点 O 的斜线 OC,与 OB、OC 所成角都为 ,则OC 在平面 AOB 的射影为AOB 的平分线 。/C(2) 。 与 成正比, 的最小值为/cos2scoCAOB/2AOB(3)已知异面直线 成 60角,过空间中任意一点 A作直线 ,使之与 都成nm, lnm,60,这样的直线有几条?(4)已知异面直线 成 角,过空间中任意一点 作平面 ,使之与 都成, ,,则满足条件的平面 有几个?03评析问

15、题不断变化,由浅入深,但解决问题的本质没变,这就强化了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如果直接给出问题 4,其思维能力要求较高,思维的密度也必然加大!通过这类问题的解答,树立的是学生的信心,增强的是学生的勇气,获得的是成功的喜悦!2.2 优化教学手段,串联相近知识,提升教学的思维强度波利亚认为:“数学有两个侧面,它是欧几里得式的严谨科学,但也是别的什么东西。有欧几里得方法提出来的数学看来像是一门系统的演绎科学,但在创造过程中的数学看来却像是一门实验性的归纳科学。 ”编织知识网络,寻找所学内容主线,在主线的引导下,以全新的逻辑链和学生的思维链将原来知识重新梳理与整合,挖掘知识的内在联系。在教学中要做到,串点为

16、线,聚线为面,面中显点,以点带面。案例 5 函数周期性和对称性的串联在通过特殊值发现、一般性证明后知道了:; ;)()axffT)()(axffT2对称轴 ; 对称中心2)(xf )0,2(a师:还要请同学们对比、总结、归纳来串联函数周期性和对称性:生 1:若括号内和为常数 考虑周期性;括号内差为常数 考虑对称性a生 2:在周期性中若值相等,则常数 为周期;若值相反,则常数的两倍 为周期。生 3:在对称性中若值相等,则常数 的一半为对称轴 ;若值相反,则常数2ax的一半为对称中心 。a)0,2(a师:不错,在对称性中,令 ,会得到什么?生 4:就是以前学过对称性中的关于 轴对称,和关于原点对称,是函数的奇偶性。y师:很好,我们再将这些以逻辑链的形式呈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