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部门预算管理情况介绍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26373401 上传时间:2017-12-26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4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央部门预算管理情况介绍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中央部门预算管理情况介绍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中央部门预算管理情况介绍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中央部门预算管理情况介绍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中央部门预算管理情况介绍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央部门预算管理情况介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央部门预算管理情况介绍(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央部门预算管理情况介绍,财政部预算司中央支出二处薛 伟,2013年7月,2,中央部门预算管理情况介绍,一、部门预算管理的主要内容二、部门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三、下一步加强部门预算管理的重点工作四、关于推进项目评审工作的几点思考,一、部门预算管理的主要内容,1.1 部门预算编制及批复规程1.2 基本支出预算管理1.3 项目支出预算管理1.4 部门预算调整1.5 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管理 1.6 预算绩效管理1.7 预算公开1.8 “三公经费”预算管理,3,1.1 部门预算编制及批复规程,“一上”预算编制阶段(6月初7月31日):财政部布置预算编制工作,中央部门从基层预算单位起,逐级汇总编制部

2、门“一上”预算,报财政部。“一上”预算审核和“一下”预算测算阶段(8月1日10月25日):财政部对各中央部门报送的预算建议数进行审核、汇总,报国务院批准后向各中央部门下达预算控制数。 “二上”预算编制阶段(10月26日12月10日):中央部门根据财政部下达的“一下”预算控制数编制“二上”预算,报财政部。“二下”预算审核和批复阶段(12月11日次年4月30日):财政部审核部门“二上”预算,汇总形成上报国务院和全国人大的部门预算草案。在全国人代会审查批准预算草案一个月内,财政部批复部门预算。各部门在财政部批复本部门预算之日起15日内,批复所属各单位的预算,并负责具体执行。,5,1.1 部门预算编制

3、及批复规程,基层预算单位,中央部门,财政部,全国人大,编制报送,汇总审核,审核测算,审查,分解下达,细化下达,编制报送,汇总审核,汇总,报告,预算批复,预算批复,批准,“一上”预算阶段,“一下”预算阶段,“二上”预算阶段,“二下”预算阶段,1.2 基本支出预算管理,基本支出预算是行政事业单位为保障机构正常运转、完成日常工作任务而编制的年度基本支出计划。 财政部从2001年起开始实施基本支出定员定额试点,当年选择了10个试点部门。以后年度试点范围逐步扩大,从行政单位到事业单位、参公单位,包括武警部队都进行了试点。从编制2004年部门预算起,财政部选择了5个中央部门进行实物费用定额试点,实行“虚转

4、”的运行方式。以后年度试点范围逐步扩大,并逐步向“实转”方式转变。从编制2012年中央部门预算开始,对在京行政单位,全部实现了按照定员定额和实物费用定额相结合的方式编制基本支出预算。,1.3 项目支出预算管理,1.3.1 项目预算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则1.3.2 部门预算项目的审核程序和内容1.3.3 项目支出定额标准体系建设情况,1.3.1 项目预算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则,项目支出预算的定义 项目支出预算的是部门支出预算的组成部分,是中央部门为完成其特定的行政工作任务或事业发展目标,在基本支出预算之外编制的年度项目支出计划。包括基本建设、有关事业发展专项计划、专项业务费、大型修缮、大型购置、大型

5、会议等项目支出。,1.3.1 项目预算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则,项目支出预算管理遵循的原则综合预算原则。项目支出预算要体现预算内外资金,当年财政拨款和以前年度结余资金统筹安排的要求。科学论证、合理排序的原则。申报的项目应当进行充分的可行性论证和严格审核,分轻重缓急排序后视当年财力状况择优进行安排。 追踪问效的原则。财政部和中央部门对财政预算资金安排项目的执行过程实施追踪问效,并对项目完成结果进行绩效评价。,1.3.1 项目预算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则,项目库管理项目库是对项目进行规范化、程序化管理的数据库系统。 项目库分为中央部门项目库和财政部项目库。中央部门项目库,由中央部门按照申报项目支出预算的要

6、求,结合本部门特点,对所属单位申报的项目进行筛选排序后设立。财政部项目库,由财政部根据项目支出预算管理的需要,结合财力可能,对中央部门所报项目进行筛选排序后设立。,1.3.1 项目预算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则,项目申报条件符合国家有关方针政策;符合财政资金支持的方向和财政资金供给的范围;属于本部门履行行政职能和促进事业发展需要安排的项目;有明确的项目目标、组织实施计划和科学合理的项目预算,并经过充分的研究和论证。,1.3.1 项目预算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则,项目分类项目申报分为新增项目和延续项目。新增项目,是指本年度新增的需列入预算的项目。延续项目,是指以前年度已批准,并已确定分年度预算,需在本年度

7、及以后年度预算中继续安排的项目。项目按照部门预算编报要求分为国务院已研究确定项目,经常性专项业务费项目,跨年度支出项目和其他项目四种类别。,1.3.1 项目预算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则,项目文本项目申报文本由项目申报书、项目可行性报告和项目评审报告组成。 中央部门申报当年预算时,应按照财政部规定,填写项目申报书并附相关材料。 有预算分配权的部门通过财政拨款安排的基本建设项目和科学技术项目,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申报。 新增项目中预算数额较大或者专业技术复杂的项目,应当填报项目的可行性报告、项目评审报告。 延续项目中项目计划及项目预算发生较大变化的,应当重新填写项目可行性报告和项目评审报告。,1.3.2

8、部门预算项目的审核程序和内容,项目申报程序项目单位应当按照预算管理级次申报项目,不得越级上报。中央部门对申报的项目审核后,将符合条件的项目纳入中央部门项目库。根据年度部门预算编制的要求,中央部门对其项目库中的项目,择优排序后统一向财政部申报。项目中涉及资产购置的,中央部门应按要求将涉及的新增资产配置预算内容和相关材料一并报送。,项目支出预算审核内容项目单位及所申报的项目是否符合规定的申报条件; 项目申报书是否符合规定的填报要求,相关材料是否齐全等; 项目的申报内容是否真实完整; 项目的规模及开支标准是否符合规定; 资产购置项目是否已按规定经财政部审批; 项目排序是否合理等。,1.3.2 部门预

9、算项目的审核程序和内容,1.3.3 项目支出定额标准体系建设情况,项目支出定额标准体系建设的目标和主要任务项目支出定额标准体系是由各类项目定额标准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有机整体。目标是基本建立起与公共财政相适应的内容完整、结构优化、定额科学、程序规范、修订及时的中央本级项目定额标准体系,形成项目定额标准的有效运行机制和监督评价机制,提高财政预算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和透明化水平。主要任务是形成财政部标准和部门内部标准相补充、通用定额标准和专用定额标准相结合的定额标准体系,为预算申报、审核和安排提供依据。,项目支出定额标准体系建设职责分工项目支出定额标准体系建设实行“统一领导,分工负责

10、”的管理体制,由财政部统一领导,财政部和中央部门分工负责。通用定额标准由财政部负责制定发布。 专用定额标准一般由部门具体承担制定任务,报财政部批准后,由财政部和相关部门联合发布。相关标准具体制定任务也可委托中央部门、地方财政部门或者社会中介机构承担。,1.3.3 项目支出定额标准体系建设情况,项目支出定额标准制定情况印发了中央本级项目支出定额标准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中央本级项目支出定额标准管理暂行办法和中央本级项目支出定额标准管理部内规程。先后启动了通用和专用定额标准各12项建设任务。目前,中央行政单位通用办公设备家具购置费预算标准、在华举办国际会议费用开支标准和财务管理办法等2项通用定额标准和

11、体育总局运动员保障经费标准等6项专用定额标准已制定并发布,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大中修定额标准已作为内部审核标准试行,其他各项标准尚在制定过程中。,1.3.3 项目支出定额标准体系建设情况,预算调整申请中央部门年度预算一经确定,除无法预见的临时性或特殊支出事项外,不得随意调整。 预算执行中确需调整的,由中央部门提出本部门调整预算申请,说明调整理由和具体调整方案,并附有关说明材料及证明文件等,正式行文报财政部。 预算调整申请时间:上半年原则上不得追加预算;部门申请追加预算,除特殊事项外,应在8月31日前将追加预算申请报财政部。,1.4 部门预算调整,预算调整审核对中央部门提出的预算调整申请,由财政部部

12、门预算管理司提出审核意见,会签预算司后报部领导。预算调整审核时间:除申请动支中央预备费和中央财政超收收入等安排的特殊支出外,部门预算管理司提出调整部门预算意见的时间应在9月10日之前。,1.4 部门预算调整,预算调整批复财政部部门预算管理司根据经部领导批准的调整预算申请,办理预算调整批复发文。预算调整批复时间:预算调整批复发文的截止时间,原则上为当年9月30日。属于动支中央预备费和中央财政超收收入安排的特殊项目,批复发文截止时间可以适当延长,但原则上不得超过当年12月20日。,1.4 部门预算调整,1.5 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管理,财政拨款结转资金是指当年支出预算已执行但尚未完成,或因故未执

13、行,下年需按原用途继续使用的财政拨款资金。财政拨款结转资金结转下年按原用途继续使用。财政拨款结余资金是指支出预算工作目标已完成,或由于受政策变化、计划调整等因素影响工作终止,当年剩余的财政拨款资金。财政拨款结余资金应全部统筹用于编制以后年度部门预算。,基本支出结转资金是指部门预算批复的基本支出预算,按照国家有关预算管理规定执行后,当年未支出的资金。包括人员经费结转资金和日常公用经费结转资金。基本支出结转资金原则上结转下年继续使用,用于增人增编等人员经费支出和日常公用经费支出,但人员经费和日常公用经费间不得挪用,不得用于提高人员经费开支标准。,1.5 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管理,项目支出结转资金

14、是指部门预算批复的项目支出预算,当年已执行但尚未完成,或者项目因故当年未执行,下一年需继续使用的资金。项目支出结转资金结转下年按原用途继续使用。结转资金原则上不得调整用途。项目支出结余资金是指支出预算工作目标已完成,或由于受政策变化、计划调整等因素影响工作中止,当年剩余的财政拨款资金。对某一预算年度安排的项目支出连续两年未动用、或者连续三年仍未使用完形成的剩余资金,视同结余资金管理。中央部门在年度预算执行结束后,形成的项目支出结余资金,应全部统筹用于编制以后年度部门预算,按预算管理的有关规定,用于本部门相关支出。,1.5 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管理,1.6 预算绩效管理,建立绩效评价制度。财政

15、部于2011年出台了统一指导中央和地方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2012年,又印发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规划(2012-2015年),明确了今后一段时期我国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重点工作。开展绩效评价试点。中央部门积极开展预算支出绩效评价试点,覆盖范围逐年扩大,评价项目逐年增多,涉及的资金量逐年增加。,中央部门预算支出绩效评价试点范围不断扩大,1.6 预算绩效管理,夯实绩效管理基础。建立和完善评价指标和标准体系,构建管理信息系统,组建绩效评价工作专家库,为开展绩效评价提供智力支撑。探索评价结果应用。逐步将评价结果与预算编制、资金安排和改进预算管理相结合,将评价结果用于促进预算

16、管理和加强监督。,中央财政预算决算公开情况2007年,公开了财政体制、预算管理制度、相关政策规章、预算报告以及全国财政收支决算表等。2008年,开始公开中央财政决算,并公开月度财政收支执行情况。2009年,首次向社会公开了中央财政收入预算表、中央财政支出预算表等4张报表。2010年,报送全国人大审议通过的中央财政预算12张表格向社会进行了公开,并公开了中央财政预算有关数据及编制情况说明。目前,中央财政预算进一步细化,教育、医疗卫生、农林水事务等重点支出细化到项级科目,并实现了按项级科目细化公开中央财政决算。,1.7 预算公开,部门预算决算公开情况2010年3月,国土资源部、财政部等部委开始陆续公布本部门年度部门预算,实现了中央部门预算首次向社会公开。2010年,共有75个中央部门公开了部门预算。2011年,首次向社会公开2010年度部门决算草案。目前,报送全国人大审查部门预决算的国务院部门和单位全部公开了本部门预算和决算,公开时间相对集中,格式基本规范,内容更加详细,教育、医疗卫生等重点支出细化到项级科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