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解题指导3-鉴赏古代诗词的表达技巧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26371566 上传时间:2017-12-26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582.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鉴赏解题指导3-鉴赏古代诗词的表达技巧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诗歌鉴赏解题指导3-鉴赏古代诗词的表达技巧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诗歌鉴赏解题指导3-鉴赏古代诗词的表达技巧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诗歌鉴赏解题指导3-鉴赏古代诗词的表达技巧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诗歌鉴赏解题指导3-鉴赏古代诗词的表达技巧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歌鉴赏解题指导3-鉴赏古代诗词的表达技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鉴赏解题指导3-鉴赏古代诗词的表达技巧(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诗歌鉴赏解题指导,鉴赏古代诗词的表达技巧,考 纲 要 求,鉴赏评价 E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了解常见的艺术手法(表达技巧),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诗歌修辞手法的鉴赏,诗歌鉴赏常见修辞格及其表达效果:比喻、比拟:描绘事物生动、形象、鲜明,增强了感染力。比喻用在议论中可以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易于理解、接受。借代: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夸张:引起丰富的联想,突出了事物的本质和特征,便于抒发强烈的感情。双关:使语言幽默,饶有风趣;生动活泼,含蓄曲折地表达微妙的神态和情思。对比:使事物特征鲜明突出,表达强烈的感情。对偶:音节整齐匀称,节奏鲜明,

2、有结构美和音乐美。,赋得自君之出矣(唐)张九龄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诗歌的后两句,诗人采用了那种修辞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例题一:,答:比喻。写出了思妇因为日夜的思念,容颜憔悴,宛如那圆圆的明月,再逐渐的减弱清辉,变成了缺月。突出了他对远行丈夫的思念,写得极为含蓄委婉,又真挚动人,给人鲜明的美感。,竹枝词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简析这首诗歌运用的修辞手法。,例题二:,答:运用谐音双关含蓄而又成功地表达了女子希望而又疑虑、欢喜而又担忧的微妙心理。,早梅齐己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风递幽香出,禽

3、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例题三:,简要说明第一联运用的艺术手法及其表达作用。,答:第一联用对比手法,以万木来反衬早梅不畏严寒的品格。,诗歌表达方式的鉴赏,诗歌鉴赏常见表达方式:叙述议论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等)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动静结合,诗人描写景物非常注重景物动态与静态的相互映衬,可以动静结合,也可以以静写动,以动写静,以动衬静。效果:多角度描写景物,景物之间互相映衬,构成鲜明画面。“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以动衬静;“山舞银蛇,原驰蜡象”以动写静。,兰溪棹歌戴叔伦凉月如眉挂柳湾,月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这是一首借

4、景抒情的诗。请简要分析这首诗动静结合的表达技巧。,例题四:,答:前两句写静景,“挂”“看”二字静中有动;后两句写动景,“三日桃花雨”可见连下了三天雨,结句尤为生动传神,点出兰溪山水的勃勃生机。,虚实结合,眼前之景为实,想象虚构之景为虚;景物为实,情感为虚;形象为实,抽象为虚;有限为实,无限为虚;正面为实,侧面为虚。虚实结合的作用: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可使作品的结构更加紧凑,形象更加鲜明,并使作品的容量增大,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吴宫李商隐龙槛沉沉水殿清,禁门深掩断人声。吴王宴罢满宫醉,日暮水漂花出城。 清代刘熙载说:“绝句取径贵深曲,盖意不可尽,以不尽尽之。正面不写写对面、旁面,须如睹影知竿

5、方妙”。试从这个角度分析这首诗。,例题五:,答:从始至终没有一笔正面描绘吴宫奢华。前两句写吴宫死气沉沉无人居住,第三句交待原因,引导读者想象君主贵族疯狂享乐的场景。最后一句写细节,反衬“满宫醉”前的喧闹。写出吴宫的静寂,还使人联想到吴宫的繁华行将逝去。,间接抒情,即景抒情:“一切景语皆情语”。是否情景交融,是判断古典诗歌有无意境的重要标志。诗歌句句是写景,句句又是在抒情,情和景高度统一起来。分析间接抒情的效果时一定注意要把景和情的结合起来进行分析。,端 居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注端居:闲居。素秋:秋天的代称。 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

6、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例题六:,答:在艺术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诗人借助对“青苔”、“虹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诗歌表现手法的鉴赏,诗歌鉴赏常见表现手法白描衬托用典托物言志(象征),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辛弃疾 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 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该词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答:白描。表现了朴素的农村生活,勾勒了鲜明的艺术形象。,例题七:,马嵬袁枚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石壕村里夫妻

7、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这首诗在写法上最显著的特点是什么?请联系作品加以分析鉴赏。,答:妙用典故。有白居易长恨歌对李、杨爱情的赞美,有牛郎织女银河的阻隔,还有杜甫石壕吏里夫妻的生离死别。作者活用这些典故,表达了对民间疾苦的关注和同情。,例题八:,墨 梅王冕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该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的?,答:此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抒发了作者要像梅花那样的高洁、淡雅,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例题九:,白 描,白描法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它要求画家只用白线勾描,不着颜色,不加渲染地勾画出物体的特征。描写景物采用白描

8、法,是指以简洁、质朴的语言,粗线条地勾画景物轮廓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绘景,往往能取得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 特点:白描不用浓丽的形容词和繁复的修饰语,而须用准确、简洁的语言进行朴素、单纯的描写,做到既省俭,又传神。,用 典,用典的效果:使语言精练,内容丰富。用典能使诗歌或鲜明强烈、或含蓄曲折的表达自己的情感,在表达上增强艺术感染力。鉴赏诗歌的用典主要明确两点:1、典故的来源及其含义。2、用典的作用。在唐以前的诗歌中主要表现为增加诗歌的容量,使诗歌典雅耐读,富于文采;在唐以后的诗词曲中主要是怀古伤今,借古讽今,咏史言志。,托物言志(象征),托,寄托,借助;物,客观事物;言,表达;志,志向,志愿,思

9、想,情感,哲理等等。托物言志就是借助具体外物来表达自己的抽象的思想情感、志向节操等。,利用事物间近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些事物的艺术手法。利用事物的近似条件来衬托另一事物,称正衬;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反衬。 作用:突出某些事物的某些特征,给读者鲜明深刻的印象。,衬 托,古典诗歌表达技巧题文字表述基本程式,这首诗(或者词、曲)采用了何种技法(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写出了(意象)的(什么)特点,表现(突出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具有(哪些)作用。,古典诗歌鉴赏题基本题型解题点拨,简答型:抓问号,有几问,就回答几问。问什么,答什么。要什么,给什么。综合表

10、述型:若无角度,按“写了什么(主要对象)怎么写的(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什么表达效果”思路来回答,若有分析角度,按题目要求作答。评价型:首先读懂评价语(尤其是文言评价语),针对题目中的评价语,首先要表明你的态度(同意与否),然后根据评论的角度联系原文来具体阐释缘由,注意点面结合。比较型:通读给定的几段诗文,宏观把握各自的内容和写法,再根据题目要求(思想感情、表达技巧)进行异同比较。注意要点全,条理清,层次明。,西 施罗隐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西 施 滩崔道融宰嚭亡吴国,西施陷恶名。浣纱春水急,似有不平声。,从写法特点上简析两首诗的不同之处。,例题十:,答:罗诗以议论为主。作者认为如果西施是颠覆吴国的罪魁祸首,那么越国的灭亡又该怪谁呢?尖锐的批驳通过委婉的发问语气表达出来;崔诗也发议论,但后两句不仅诉诸理智,而且诉诸感情,寓情于“春水”,借此为西施鸣“不平”。,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