跻身国家级开发区先进行列座谈会发言

上传人:ji****72 文档编号:26370882 上传时间:2017-12-2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跻身国家级开发区先进行列座谈会发言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跻身国家级开发区先进行列座谈会发言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跻身国家级开发区先进行列座谈会发言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跻身国家级开发区先进行列座谈会发言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跻身国家级开发区先进行列座谈会发言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跻身国家级开发区先进行列座谈会发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跻身国家级开发区先进行列座谈会发言(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争当鲁南临海产业区排头兵早日跻身国家级开发区先进行列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2010 年 6 月 日)日照经济开发区始建于 1991 年 8 月,起步区 8.5 平方公里。建区 19 年特别是 2007 年以来,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 三为 主、两致力、一促 进” 的要求,根据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围绕加快建设国内一流开发区这一总目标,坚持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集中力量抓好组织经济运行、招商引资与项目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培育、民生体系建设“ 五个重点” ,强化干部 队伍建设、基层组织建设、平安稳定建设“ 三个保障” ,不断 开放创新

2、,干事创业,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经济总量、效益、后劲等指标始终保持了 30%以上的增速,在日照市以 2%的面积、4%的人口,创造了 14.2%的地区生产总值、15.7%的地方财政收入、16.6%的固定资产投资、61.2%的实际利用外资。2008 年、2009 年,均在省级开发区综合评价中居第一;连续五年被表彰为全省先进开发区;今年 4 月,顺利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成功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一、坚持上项目、增后劲,狠抓招商引资,项目招引和建设实现了新突破。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开发区的生命线,狠抓引、建、育三个关键环节,不断扩大经济总量和提升发展质量。2一是实施选商择资,提高招商质

3、量。按照国家产业要求和我区产业布局,聚力招引经济外向度高、科技含量高、投资强度高、项目产出高、社会贡献率高、产业辐射带动能力强的“五高一强” 项目 。对外主攻 韩日,拓展欧美,突破港台,重点放在世界 500 强;对内瞄准大城市、大企业、大科研院所,重点放在行业百强。针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大力服务已在我区投资的威亚发动机、森博浆纸等项目,加快二期进度,发挥对外招商的示范作用;对内把注意力转移到央企,发挥和放大现有产业、项目和企业的优势,拉长产业链招商。建区以来,已累计引进内资企业 180 个、250 亿元,外资企业 98 家、15 亿美元,其中近三年累计利用内资 112 亿元、外资 7.37

4、亿美元。二是创新服务机制,加快各类项目建设。建立领导包保、园区主办、部门联动办等制度,实施一线工作法,保证了总投资230 亿元的 7 个大项目顺利建设。近三年,大项目新征建设用地 3500 余亩,拆除各类企业、居民户 1800 余户,均实现了和谐拆迁建设。总投资 47 亿元的华能电厂二期 20 个月就实现“双机双投产”, 创国内同 类工程建设工期新 纪录;总投资 113 亿元的森博浆纸二期已基本完工,六月初试产;总投资 4.9 亿美元的威亚发动机一工厂、二工厂已投产,三工厂年底建成;总投资 5600万美元的威亚模具项目、总投资 1.2 亿元的凌云海糖厂续建项目、总投资 3 亿元的青啤日照项目已

5、投产;总投资 1 亿美元的中储粮、总投资 7 亿元的中纺粮等大项目正加快推进,瑞宇蓄电池等 38 个投资过亿元的项目也实现了和谐建设。三是抓大扶小,打造骨干企业群。在抓项目招引和建设的3同时,通过政策扶持、运行调度、服务优化,帮助现有企业做大做强。已培育了威亚发动机、森博浆纸、凌云海制糖等 6 个年销售收入过 20 亿元的龙头企业,青啤公司、金马机械等 26 个年销售收入过 5 亿元的骨干企业。去年,这些骨干企业的产值已占到全区工业总量的 75%。二、坚持转方式、调结构,加快构筑特色产业新格局,全区产业结构明显优化。依托靠海临港优势,把培育特色产业作为转变发展方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

6、加快建立现代产业体系。一是明晰产业发展思路。坚持“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特色产业” 的思路,以大 项目为龙头 ,以产业园区为载体,引导同类项目向园区聚集,推动了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在区域布局上,着力打造“两 带三基地” 的格局, “两带”就是以上海路和深圳路为主轴,建设两条临港产业带;“三基地” 就是依托港口在奎山以东建设临港大工业基地,依托科技孵化中心在奎山以南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依托疏港大道在奎山火车站周围建设商贸物流基地。在产业布局上,集中力量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壮大以威亚发动机为龙头的汽车及发动机零部件产业,培育以造修船为龙头的海上装备制造业;突出培育港口物流、电子

7、商务和服务外包三个重点;主攻电子信息、海洋化工及生物医药、新材料及节能环保三个领域。二是落实产业扶持政策。出台了关于加快产业园区建设培育特色优势产业的意见等产业发展文件,制定了八大专项资金扶持政策,财政每年拿出 4000 万元,重点扶持先进装备制造业、4高新技术、现代物流业发展,鼓励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实施名牌战略和节能减排;出台了 21 条措施,采取减、缓、免、补、奖等方式扶持企业发展,去年财政拿出 4560 万元扶持了近 100 家企业。三是完善产业推进机制。设立了高新技术、现代物流等产业园区,分别成立管理办公室,确定了承接项目落地、服务企业发展和开展产业招商三大职能,配齐配强管理服务人员,

8、建立起适应产业发展的园区管理和运行机制。目前,以威亚发动机为龙头的汽车及发动机零部件产业初具规模,产值已占工业总量的 10%;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西岸国际中心、保税物流中心、航贸服务中心等均建成投入使用,全区商贸物流企业已经达到180 家,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 11%;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良好,科技孵化中心将于今年上半年投入使用,软件科技园已有32 家高新技术企业及科研机构进驻,鲁光电子等 12 个高科技项目顺利建设,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达到 21%。三、坚持打基础、利长远,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承载能力显著增强。按照“打基础、利 长远” 的要求,紧紧围绕“奋战三年,冲破基础设施瓶颈制约”

9、 的目 标,自觉把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市区一体化、区港一体化和蓝色经济区一体化进程之中,着力推动“ 深化规划、完善框架、 强化配套、精细管理、改善生态”五个重点,达到“今天 项目签约,明天就能落地建设” 的标准。近三年累计投入 50 亿元,是 2006 年底前 15 年基础设施投资的总和。(一)不断完善路网框架。近年来,先后建成了兰州路、现代5路、深圳路傅疃河桥等重点工程,道路通车里程达到 338 公里,路网密度达到了 292.4 公里/百平方公里,分别是全省、日照市的 2 倍和 3 倍多,全区路网框架已经初步拉起。(二)切实加强设施配套。围绕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需要,集中解决供水、供电、治污、供热

10、、燃气等问题。近三年,铺设各类地下管线 35.5 万米,财政出资收购了阳光热电,新建了绿源工业废水处理中心和奎山前水厂。目前,区内已具备 15 万吨的日供水能力,720 吨/ 小时的供热能力,25 万吨的污水处理能力,每 4 个平方公里就拥有一座 110 千伏变电站,天然气门站坐落区内,能够满足今后五年工业发展需要。(三)努力改善生态环境。按照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创建标准,编制实施了园区规划,把循环经济理念贯穿到企业、产业和社会三个层面,探索了“小、中、大” 循 环经济发展模式。投资4 亿元实施了崮河和沙墩河综合治理、奎山封山绿化、傅疃河入海口湿地保护“三大生 态工程” ,生态环 境得到持续改

11、善。四、坚持抓创新、激活力,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发展软环境进一步改善。把创新体制机制、创优发展环境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以办事规范、服务高效、公开透明、廉洁行政、环境一流为目标,着力打造国际仿真投资环境。一是创新管理体制。按照“小政府、大社会” 的管理模式,不断完善与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与国际惯例相接轨的精简高效的新型管理体制。强化经济建设这条主线,设立了 3 个专业招商局和 9 个产业园区管理机构,不断充实经发局、建设局等经济部门力量;强化保障发展,在全省省级开发区中率先设立独立6的检察院、法院;完善工作目标责任制管理考核办法,考核结果作为年终评价单位和个人实绩最客观的依据。二是创新选人

12、用人机制。在全市率先实行科级干部竞争上岗和工作人员双向选择,坚持逢进必考,择优录取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在无锡、温州、寿光、上海等地建立异地培训“大课堂” ,在西安高新区、天津生态园区、青岛保税区等地区设立挂职锻炼基地,全面提高干部素质和能力。在对村居干部实行常规选配的基础上,采取能人回请、脱产干部下派、一人兼多村等方式解决一部分村无合适人选的问题;推行农村干部规范化管理,规范村干部岗位责任、绩效考核和经济待遇等,由区财政对农村干部发放工资,并建立动态增资机制。三是创新开发建设机制。坚持“三不” 原 则,即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我区产业规划的项目不招,技术水平不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和达不到节能环保要求的

13、项目不招,没有较高税收回报的项目不招。近三年,拒绝了“三不达标”项目 29 个,舍弃了 19 亿元的投资。为被征地村居设立 15%的工业预留地,用于建设标准化厂房;引导固定资产投资额小于 5000 万元的工业项目租用厂房。探索与莒县、五莲挂钩置换建设用地办法,缓解了我区建设用地指标压力。成立了 3 家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与各大银行开展信贷合作;采取 BT、BOT 等方式,顺利推进了各项城建工程、民生工程的建设。四是创优发展软环境。以打造“真诚相约、温馨相待” 服务品牌为目标,全面推行首问负责、限时办结、服务公开承诺、软环境监测、投资项目代办员、执法检查预告与登记等制度,加快建7设一口收费区。把警

14、务室纳入社区和产业园区规划建设,建成了 20 处标准化警务室,警务服务半径达到 5 公里 10 分钟,有力维护了大局稳定。经过 19 年的开发建设,日照经济开发区由小到大,由弱渐强,逐步成为全市的经济龙头、科技高地、城市新区,成为鲁南经济带中临港产业发展最快、经济综合实力最强的开发区。这次能够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对我们来说,是荣誉更是责任,是机遇更是挑战、是动力更是压力。特别是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照国家级开发区的建设标准和定位,对照省、市领导对我们的殷切期望,我们还面临着经济总量小、科技含量低、产业结构不合理、节能减排任务重等突出矛盾,面临着土地、资金、人才、体制等瓶颈制约。能否统筹解决好

15、这些问题,关系到我区能否在鲁南临海产业区和蓝色经济区建设中发挥支撑、示范、带动作用,关系到我区能否在转方式、调结构上实现率先突破。为此,我们围绕国家级开发区的发展定位和省商务厅提出的“要实现三个率先突破”的要求,着眼我区升级后可持续发展,组织了一系列学习考察和调研活动,进一步升华了全区的总体工作思路和发展目标,即深入实施开放创新“ 双轮驱动” ,聚力推进招商引资、特色产业培育、基础设施建设“三个 战略重点” , 加快实现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促发展,全面提升国内一流开发区建设水平。确保今年及“十二五” 期间,地区生 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的年均增长 20%、30%和 40%以上,

16、到 2015年主要指标进入国家级开发区前列。真正成为日照市的经济龙头、开放窗口、改革先行区,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成为半岛蓝8色经济区和鲁南临海产业区的重要增长极,发挥好排头兵作用;同时,积极融入江苏东部沿海和新亚欧大陆桥沿桥经济带的开发,争取得到这些区域的战略辐射,也为这些区域发展做出更大贡献。(一)更加注重科学发展,加快开发区转型升级。经过 19年的开发建设,我区已经走过起步创业、搭建框架、扩张规模的时期,走过 “挖到 篮子里就是菜”、经济粗放式发展的时期,新起点上,我们将正确处理好三大关系,推动科学发展,实现由外延扩张型发展模式向内涵式发展模式、以要素驱动型向创新推动型、从单一经济园区向多功能城市新区“三个转变” 。一是统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走项目低碳化、经济循环化、环境生态化之路。坚持绿色招商,提高准入门槛,大力引进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新型战略产业,形成初具规模的低碳产业格局;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的原则,充分发挥 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以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