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复习

上传人:li45****605 文档编号:26354579 上传时间:2017-12-25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31.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复习(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备考导航】 1政治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 成部分,它与社会经济、文化活动密切相关, 相互作用。学习和了解古代历史上重要的政 治制度、政治事件,探讨其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 作用及其影响,从而为现代社会的政治活动提 供经验与教训,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2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对于古 代的宗法制、分封制和秦汉以来的中央集权 制度,要善于结合具体的历史条件进行辩证 分析。如对于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评 价,既要看到它对巩固国家统一、形成以华夏 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所起的重要作用,也要 看到由于封建专制的高度强化,极大地妨碍 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从而使 中国社会的发展步伐“大大落

2、后于西方”。 3要多角度认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1)联系现实的认识角度。注重历史问 题的现实思考以及现实问题的历史分析。如 关于西周宗法制,可以联系有关家谱、各地宗 宗等现象,关注宗法制度对当今社会的影响。 (2)中外比较和联系的认识角度。如地 理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古代中国和希腊 的政治体制;西周分封制和雅典民主政治相 同的阶级实质;元朝的行省制度和罗马法在 加强对辽阔疆域管理过程的作用和认识;复 习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时,可以联系当时的 西方国家政治状况,从而了解明清君主专制 强化的严重后果。 (3)用文明史观视角认识古代中国政治 制度。首先要认识到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 制度创新对历史发

3、展影响深远,所以有必要 从文明史观的角度对中国古代分封制、郡县 制、行省制度、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等进行全 面考查;其次要尊重文明多样性,批判传承制 度文明成果,不同地区以及同一地区不同历 史阶段会有不同的制度文明,要相互借鉴,包 容共处。 【重难点突破】 1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的特点、作用和 祠、家庙,以及民间存在的尊宗敬祖、认祖归 相互关系。 分封制 宗法制 地方行政制度;以权利和义务为纽带建立周天子 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规定了相对的大 特点 与诸侯的关系 小宗;是以血缘为纽带的等级制度 建立在血缘之上的奴隶主统治阶级内部的一种 按血缘关系对国家权力和财产的分配制度, 实质 等级制度 是家

4、、国一体化的政治制度 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使西周 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 作用 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但地方诸侯独立性 强,为以后诸侯争霸、国家分裂埋下隐患 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两者 两者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体现,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纽带;都是 关系 建立在血缘基础上的等级制度 篓 一 y z 题 一 专 _ ” 度 一 一 - 一 。 _ lIl 2宗法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属中央,地方完全听命于中央。两个概念相 (1)使人们形成了尊老爱幼、孝敬长辈 辅相成,不可分割。 的中国传统文化伦理型范式; (2)两大基础:经济

5、基础是分散的小农 (2)使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一种 经济;理论基础是韩非子关于中央集权和法 “国”与“家”密不可分的观念,有利于家庭亲 情和民族凝聚力的形成; (3)消极影响:过分的注重亲情和血缘 关系,会任人唯亲,不利于人才选拔和社会进 步;重男轻女、传宗接代的观念。 3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全面 认识。 (1)含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括 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两层含义。专制主义是 指中央的决策方式,主要由皇帝个人专断独 裁,集行政权、财权、军权于一身;中央集权是 治的思想。 (3)基本矛盾: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 政府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其基本趋势 是: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

6、废 除;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不断加强。 (4)特点:皇权至上原则;终身制和皇位 世袭制;主要官吏由皇帝直接任免;皇帝掌握 立法、司法、行政等独断权力;宣扬“君权神 授”;思想文化的专制统治。 4比较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异同,分封制 到郡县制的转型体现了我国古代政治体制发 指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行政权、财权、军权归 生了哪些重大变化?如何认识这些变4g? 分封制 郡县制 相同 性质都是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目的都是为了巩固统治;结果都在一定时期内产生过积极作用 以血缘划分 按地域划分 不同 拥有封地,可以世袭(贵族政治) 长官直接由皇帝任免,有俸禄(官僚政治) 诸侯国独立性强,地方分治 中央垂直管理地方;地

7、方受制于中央 重大变化:从贵族体制到官僚体制;从世 袭到任命;从地方分治到集权。 认识:官僚体制是顺应中央集权和皇权 的需要,从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管 理体制。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要求,有利于加 强中央集权和维护国家的稳定,但也强化了 5政治制度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 段的产物,古代东西方政治制度有很大的不同, 以古代中国和希腊为例,说明在不同的地理环 境下,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价值观念的形成有 何不同趋向(如下表)?两种不同的政治制度 在当时起到了什么共同的作用?你认为应怎样 皇权的专制,造成许多负面影响。 正确看待东西方不同政治文明的差异? 地理环境 经济发展 政治制度 价值观念 对外贸

8、易和工商业 不易形成统一的中 重商重利,开放、民 古希腊 环海,多山多岛 发达 央集权的专制国家 主、自由、平等 适宜发展农耕经济, 古代中国 平原多,河流文明 形成相对封闭的自 易形成统一的中央 比较闭塞、保守、重 集权的专制国家 农抑商 然经济(小农经济) 相同作用:巩固了统治,促进了经济文化 的发展。 关于东西方不同政治文明差异的认识: 文明的发展由国情决定;世界文明具有多样 。; A H, t觑 t 露墩 堡 i卿 玎# j |。 | 。 性和多元化;尊重文明的多样性,不同文明要 相互包容、和谐发展等。 【经典例题】 1全球通史中指出:“随着经济商品 化,土地成为可以自由买卖的一种财产

9、。富 有的商人获得了大笔地产,贵族们为了增加 自己的收入,不再像过去那样向村社头领收 取一定量的地租,而是派人直接向农民索取 更多的地租。”古代中国出现这种现象之时, 政治上主要表现为 ( ) A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B开始实行分封制 c分封制被严重破坏 D礼乐制度的崩溃 2司马迁在史记中有一段叙述:“诸 侯稍微,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数十里, 上足以奉供职,下足以供养祭祀,以蕃辅京 师。而今郡八九十,形错诸侯间,犬牙相 邻强本干,弱枝叶之势,尊卑明而万事各 得其所。”这段话反映了司马迁 ( ) A,否定了西汉的推恩令 B赞扬了汉初的郡国并行制 c对西汉的推恩令持肯定态度 D否定了汉朝的郡国并行

10、制 3起居注是由职业史官(记注官)记 录皇帝言行的档案。汉时,皇帝不允许观看 起居注。唐朝开了观看起居注的先例。 到宋朝,皇帝观阅成了惯例。清康熙帝甚至 以“记注官泄密”为由,停止编纂起居注。 这最能说明 ( ) A历朝皇帝历史知识日益丰富 B皇权呈现出不断加强的趋势 C清代君主的权力不再受制约 D起居注史料不够真实 4元朝赵天麟说:“今立行省于外,维持 错综,众建其官,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 可谓于审力之形矣。”材料表明元代设置行 省制是为了 ( ) A拓宽选官渠道,扩大统治区域 潆 瑚罄 蔫曼 t B分割官员权力,牵制地方重臣 c管辖边疆地区,提高行政效率 D削弱地方割据,减少财政开支

11、5明史记载“居正为政及史部左 侍郎张四维人,恂恂若属史,不敢以僚自处。 诏尽削居正官秩,夺前所赐玺书、四代诰 命,以罪状示天下,谓当剖棺戮死而姑免 之”。内阁首辅张居正的生前死后的不同状 况折射出 ( ) A内阁权力源自于皇帝的旨意 B内阁成为制约皇权的中央机构 C皇权与内阁的矛盾不可调和 D内阁首辅演变为事实上的宰相 【参考答案及解析】 1C据材料含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 展,土地可以自由买卖,贵族可以收取地租, 说明奴隶制的井田制开始遭破坏,政治上表 现为分封制开始遭破坏,答案为C项。 2C按照汉武帝颁布的“推恩令”,诸 侯死后,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子弟分割 部分土地为列侯,列侯归郡统辖,这样诸侯 国势力(枝叶)越来越小,中央集权(本干) 得到加强,司马迁认为这使“尊卑明而万事 各得其所”,表明他肯定推恩令的积极 作用。 3B从汉、唐到宋再到清,皇帝对起 居注的控制力越来越强,以至于最后取消 起居注,从本质上反映了皇权的不断 加强。 4B抓住题干中关键信息“众建其官, 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可谓于审力之形 矣。”是指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 5A 明朝内阁首辅权压众臣,张居正 任首辅时,大权尽归内阁。但内阁始终只是 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其权力大小依 皇帝旨意而定。张居正生前大权在握,死后 被削夺官秩,正说明其权力在否关键看皇帝 旨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期刊/会议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