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26354475 上传时间:2017-12-25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1,01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产业结构:,生产模式:,经营方式:,男耕女织,精耕细作,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土地制度?,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土地制度2.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课程标准】,简单说就是土地归谁所有,如何使用、管理的制度。,我国现在的土地制度是什么?现在农村土地的经营方式是什么?,土地私有制,确立过程,发展,经营方式,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一、土地私有制的逐步确立,1.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如何理解这种土地的公有制呢?,表现:,氏族公有集体耕种平均分配,实质:,生产力水平低下,一、土地私有制的逐步确立,1.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2.奴

2、隶社会:,井田制,材料三:井田的土地名义上为国家所有,由周王将全国土地层层分封给各级贵族。,通过以上三段材料结合教材分析商周时期土地制度的性质、特点并分析井田制与分封制的关系。,材料二: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孟子滕文公下,材料一: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诗经小雅北山,一、土地私有制的逐步确立,1.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2.奴隶社会:,井田制,贵族占有,分授劳动者,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一、土地私有制的逐步确立,1.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2.奴隶社会:,井田制,实质:,以国有为名的贵族土地所有制,特点:,国家公有

3、(国王),贵族占有公田,私田只有使用权,集体耕种,一、土地私有制的逐步确立,1.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2.奴隶社会:,井田制,?与分封制关系?,井田制经济制度,分封制政治制度,井田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分封制建立在井田制之上。,井田制和分封制都适应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一、土地私有制的逐步确立,1.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2.奴隶社会:,井田制,(1)产生:,商代,(2)盛行:,西周,(3)开始崩溃:,春秋时期,原因:,表现:,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调整,(铁犁牛耕),(税制改革),“公田”被抛荒,“私田”变私有,(贵族间频繁争夺土地),一、土地私有制的逐步确立,1.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2.奴隶

4、社会:,井田制,(1)产生:,商代,(2)盛行:,西周,(3)开始崩溃:,春秋时期,(4)废止:,战国商鞅变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依军功行田宅”,从法律上废除了私有制,确立了土地私有制,二、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多种形式,封建社会,1.土地私有的三种形式,君主私有土地,收入用于君主的私人开支,地主私有土地,自耕农私有土地,自给自足交纳赋税,占主导地位,此消彼长同时并存,二、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多种形式,封建社会,1.土地私有的三种形式,君主私有土地,地主私有土地,自耕农私有土地,此消彼长同时并存,请问这三种土地私有制在中国历史上消亡的时间分别是A.1840 1949 1956B.1

5、912 1949 1978 C.1912 1952 1956 D.1840 1956 1978,二、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多种形式,封建社会,1.土地私有的三种形式,君主私有土地,地主私有土地,自耕农私有土地,此消彼长同时并存,设问:封建社会只有土地私有制这一种土地所有制吗?,二、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多种形式,封建社会,国家政权直接掌握土地,土地所有权属于国家,当时被称为“公田”或“官田”。这部分土地由国家经营,或用于封赏和对百姓授田。唐宋以后国有土地数额越来越少,但一直存在。,土地国有制:,二、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多种形式,封建社会,2.地主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变化,(1)土地来源:,公田转化军功赏赐土

6、地买卖,你认为它不断发展后,会导致什么情况出现?,(2)土地兼并,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巧取豪夺,二、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多种形式,封建社会,2.地主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变化,(2)土地兼并,如何演变?,汉代宋初明清,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古者税民不过什一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汉书食货志,二、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多种形式,封建社会,2.地主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变化,(2)土地兼并,如何演变?,汉代宋初明清,有何危害?,政治:经济:,如果你是统治者你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避免这样的后果?这样做的目的何在?有

7、没有根治的“灵丹妙药”?,均田令,土地国有制,二、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多种形式,封建社会,(2)土地兼并,如何演变?,汉代宋初明清,如果你是统治者你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避免这样的后果?这样做的目的何在?有没有根治的“灵丹妙药”?,土地兼并不能抑制的原因,均田制实行基础是国家拥有大量的土地资源土地自由买卖的存在根本原因:,土地私有制的存在和发展,三、土地私有制的经营方式,1.自耕农私有:,男耕女织,2.地主私有:,租佃关系,“农无田者,受田于人,名为佃户;无力受田者,名为雇工。”,(1)材料说明在土地的经营中出现了什么方式?,(2)这种方式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3)你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土地兼并,人多地少,三、土地私有制的经营方式,1.自耕农私有:,2.地主私有:,租佃关系,(4)随着租佃关系的发展,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是变强了还是变弱了?这种变化有何积极意义?,租佃关系的影响:,佃农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相对 减弱,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新的生产关系的产生。(雇佣劳动关系),土地私有制,君主,自耕农,地主,政府掌握,国家分配,“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私人开支,自给自足交纳赋税,获得方式,经营方式,产品分配,土地兼并,主要,主导,小 结,井田制(商周时期),土地公有制(原始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