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主共学”卓越课堂导学案编制策略

上传人:li45****605 文档编号:26354426 上传时间:2017-12-25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132.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双主共学”卓越课堂导学案编制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双主共学”卓越课堂导学案编制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主共学”卓越课堂导学案编制策略(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十 船辅 20l3第31期 双主共学卓越课堂导学案编制策略 王化斌 陈宇寒 方艳 刘春燕 刘冰容 易娟 蒙佳 基金项目:本文系重庆市北碚区级课题“基于卓越课堂背景下的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120oo4。 一、编制导学案的背景 2012年9月开学之初,我校集中学习了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于2012 年7月17日印发的重庆市义务教育“卓越课堂”五年行动计划,并结 合我校“361”教学模式、北碚区“双主共学”卓越课堂教学方式,立即实施 全市义务教育“卓越课堂”行动计划,分阶段推进“卓越课堂”建设。一 年多以来,我校围绕“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转变教 师教学方式和学生

2、学习方式,建立师生学习共同体,彰显多元、开放、包 容的课堂教学文化,最大程度地优化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 段,形成最优化的课堂形态,突出了“卓越课堂”总体目标,落实了课程建 设计划、师生学习共同体构建计划、新课程领导能力提升计划、教师课堂 教学能力提升计划、学生能力提升计划、现代教育技术助推计划、课程辅 助活动推进计划、课堂教学评价改革计划、课堂开放计划,我校“卓越课 堂”教育体系已具雏形。 我校“卓越课堂”教育体系形成了两大核心课堂要素,一是学习小组 的构建与培训,二是导学案的编制与使用。学习小组的构建是“师生学 习共同体”的主要形式,转变了教师知识传授者、教学支配者的角色,建 立

3、了民主平等、合作互动、和谐融洽的新型师生关系,促进了师生教学相 长和共同发展。导学案是落实“卓越课堂”的有效载体,导学案是教师和 学生之间的互动桥梁。“双主共学”卓越课堂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 体、以导学案为载体,以小组学习为平台,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 了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扩大了学生的参与度。“双主共学”卓越课堂得以 顺利开展,编制完善的导学案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导学案是“双主共学”的载体,是为了完成学习目标,由备课组老师 根据学习内容、结合学生学情设计,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 合一”的学习方案。导学案也是衔接教师“导”与学生“学”的综合性文 本,是教师的“导案”、学生的

4、“学案”。 编制导学案要充分发挥学科备课组的集体智慧,各个成员分工合 作,以导学案的基本原则为前提,设计导学案的基本要素,按照导学案规 范的流程,由分到合,不断修改,不断完善,逐步形成了具有我校特点的 教师的“导案”、学生的“学案”。 二、编制导学案的原则 编制导学案要遵循以下八大原则。 1主体性原则导学案是学生的学案,所以编制导学案首先要尊重 学生及个体,不仅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要能够体现学生的 自我效能感。学生依托导学案,能够“自主”学习,能够“合作”学习,能 够进行“探究”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 2目标性原则 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学情设计适合学生学习的目 标。可以

5、一课时设计一个学习目标,面向全体学生;可以一课时设计几 个学习目标,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导学活动和导 学流程要围绕学习目标展开,以达到“双主共学”的目的。 3导学性原则导学案的主要作用是引导学生学什么、怎样学,所 以导学案的目标明确、学法得当、导学有效,真正成为指导学生学习的指 南针。 4合作性原则导学案是全体学生学习的载体,设计的导学内容要 适合学生个体。只有这样,学生才有合作的基础,共同学习的因素。 5探究性原则 导学案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在“双主共学”课堂中进 行自主探究或合作探究,所以设计的内容要由简到繁、由易到难、逐步深 化,探究呈现出阶梯性。 6层次性原则不同层次的学

6、生有不同层次的需求,导学案设计的 学习内容要适合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由浅入深,让全体学 生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 7实用性原则导学案设计的学习内容不能脱离文本,不能脱离学 生的学习实际,拓展延伸也不能漫无边际,问题更不能偏、怪、难。 规范性原则。编制导学案要统一要求,格式一致,流程清晰,形成板 块,规范模式。 三、编制导学案的要求 1格式规范化纸张大小统一,格式一致。页眉可设置编号、课题、 主备人、审核人、学生姓名等内容,页脚可设置与课题有关的名人名言, 页面右侧可设置教师复备栏和学生笔记栏。 2知识问题化学生学习的内容可以设计成不同的问题,学生通过 探究质疑,从而达到学习知识、提高能

7、力的目的。 3问题层次化设计的问题要有层次和梯度,既要有思维含量,又 要有探究分量。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了探究的收获与喜悦,就会增强探究 的自信心。 4问题简单化难于理解的问题可以进行分解,化为多个小问题, 把大困难化为小困难,从而降低探究难度。 5避免重复化设计的问题前后不能交叉,更不能重复。问题雷 同,不仅降低了思维含量,而且没有探究的必要性。 四、编制导学案的结构 1设计学习目标 设计学习目标要明确、要简介,具有可达性。目 标设计不宜过多,也不宜面面俱到,以一到三个目标为宜,以适合全体学 生和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是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目标可采用“能记住”

8、、“能说出”、“会运用”等表述 形式。 2设计学习重难点 根据课程标准、结合文本、针对学生的认知水 平和学生学情,设计出学生学习的重点难点,激发学生克服困难、解决问 题的信心。 3设计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的内容要温故知新,注重基础知识,为 学习新知扫障碍做铺垫。教师要明确预习时间、预习内容、检测预习情 况。导学案加强了对预习活动的设计、指导和评价,使课前预习真正成 为学生先行探究的自主学习活动;同样,导学案也使得复习活动更加有 针对性,帮助学生进行前后知识的衔接。这样的课前预习活动有利于培 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有利于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4设计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是“双主共学”的主导环节,可

9、细分为 三步:提出问题、引导学习、组织展示。探究问难是探求知识的开始,也 是思维的起点。设计合作探究的内容要坚持五个原则:内容化原则、问 题情境化原则、参与化原则、方法化原则、层次化原则。 内容化原则就是根据学习内容设计的问题,要围绕学习目标,学生 由浅人深进行探究,循序渐进完成任务,探究才会有效。问题情境化才 能将知识转变为探究性的问题。通过设疑、质疑、展示,学生才能积极参 与,主动探究。设计的问题要面向全体,具有参与性,提高问题的设计, 创造人人参与的机会,激励人人参与的热情,提高人人参与的能力,增强 人人参与的意识,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在探究中深入。探究的问题要 有方法性,比如探究什么?

10、如何探究?这些要进行方法指导或方法提 示。设计的探究问题要由易到难,具有阶梯性,符合各层次的学生参与 探究。 设计巩固练习 设计的巩固练习题量要适中,不宜太难,以便课后5分钟能够完成。 巩固练习不仅能起到检查学习情况的作用,还能呼应“学习目标”的作 用。所以,巩固练习难度也要适中,紧扣目标,面向全体。当然,巩固练 习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 五、导学案是落实“双主共学”的有效载体 对学生而言,导学案是显性的学习支架和隐性的学习策略,它能让 学生明确教师的导学目标与意图,明确自主学习目标乃至学习的重点难 点,明确运用某种学习技巧与思维。由此可见,导学案是教师和学生之 间的互动桥梁。 由上可知,编制的

11、导学案结构由学习目标、重点难点、课前预习、合 作探究、巩固练习等几部分组成。 开展“双主共学”,首先要对学习目标进行解读,目的是让学生大致 了解本节课需要达成的学习目标,做到心中有数。课前预习是为组织课 堂学习扫清障碍,通常可以把课堂教学需要用到的一些知识以问题或练 习的形式设计其中,由学生自主完成。合作探究的主要问题是针对具体 知识和特定学习内容而设计的具有层次性递进性的问题,能够引导学生 一步步深入思考,使课堂讨论围绕既定学习目标循序渐进。如果问题设 计能结合学生实际并体现学习内容的实践价值,则更有利于激发和维持 学生的兴趣,扩大参与度。巩固练习是讨论释疑后的巩固训练,练习设 计要紧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能力培养目标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重在 训练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比如运用领悟到的知识或道理解决某个新问 题等。 从导学案的编制可以看出,导学案是教师从学生的角度围绕学生这 个学习主体来编写的,对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作出有效的指导。所以 说,导学案是落实“双主共学”的有效载体。 (作者单位:重庆市北碚田家炳中学400700) 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期刊/会议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