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经典”伺以化大众

上传人:li45****605 文档编号:26354373 上传时间:2017-12-25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63.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去经典”伺以化大众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去经典”伺以化大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去经典”伺以化大众(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l_艨 “去经典”伺以化大众 新学期开学之际,传来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编初 中一年级语文教材删除了鲁迅风筝的消息。为 何要“去经典”呢?综合教材编辑、出版方和一些 受访教师的言论,理由有两点:其一,为了及时追 踪新人新作,给时新作家的文章及时入选教材挪地 方;其二,以更适合中学生阅读兴趣的新人新作替 换,就是为了新编教材“更接地气”、更“大众化”。 文章代有不同,教材编选因时变更,这无可 厚非:所谓因材施教,编选教材要针对受教育者 的接受能力,这也是不容置疑的。但是,为了标 榜求新而“以新去旧”,为了迎合学生而“从浅避 深”,真的是语文教材“新编”的当然准则吗? 语文教材范文的编选,是文学作品经

2、典的编 选。用萧统的话说, “事出于沈思,义归乎翰 藻”,即入选文章当以思想性和文学性两者为胜。 鲁迅的风筝用一个亲情的故事,揭示了一个 深于亲情的人生哲理。姑且不论文章的思想性, 单就语言艺术而言, 风筝文字自然贴切而道 劲醇厚,并非艰涩到不可为初中生所接受。 不同时代培养不同的读者,而不同读者也能培 养不同时代的文学和文化。经典阅读的缺失正在导 致国民阅读力和语言表达力的退化。以教师难教、 学生难懂为由,把经典“请走”,正是当前社会过 度娱乐化、大众阅读过度浅表化的反映。 “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教师的职责,就 是要通过传授新知识、解除疑问迷惑,提高学生 的认知水平和思考能力,拓展其视野,提升其精 神。以“去经典”迎合学生“兴趣”和“接受 力”,其实是放弃了教育的提升功能。编教材就是 要注重经典。不教经典,何成教材?如果教材的编 选以学生的兴趣为导向,而教师的教学以学生既有 知识为水准,那么何谈教育学生和提升学生?从小 学升到中学,本是儿童步入少年,向社会开启心灵 的时机,范文的选择,应当给学生一个跨入心智 新阶段的启示。这个原则恐怕不能因为“创新” 而丢弃。何况, “去经典”带来的阅读转变,丝 毫不意味着创新和创造。 (摘自人民日报2013年9月17日作者: 肖鹰) 锐评 201310描止教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期刊/会议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