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类”主观题解题指要

上传人:li45****605 文档编号:26354341 上传时间:2017-12-25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93.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原因类”主观题解题指要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原因类”主观题解题指要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原因类”主观题解题指要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原因类”主观题解题指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原因类”主观题解题指要(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口刘顺然 “原因类”主观题命题遵循能力立意,可 以检测同学们知识掌握的系统性、知识面的 宽窄度以及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技巧,培养 同学们灵活运用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和 创新精神。 关于“原因类”主观题,同学们答题主要 失分点有:一是基础知识欠缺,答题随意发 挥,答案“口语化”倾向明显,鲜有得分点。 二是审题能力欠缺,题目读不准,不善于透过 现象看本质,被设问或材料的干扰信息迷惑, 无法准确把握答题指向,简单堆砌知识点,填 充卷面。三是思维严密性欠缺,题目理解不 透彻,问题分析欠深度,原因查找简单化,漏 答现象普遍。四是答题规范性欠缺,答案组 织缺乏条理性、逻辑性,未明确揭示因果关 系,而且字迹

2、潦草、卷面不整洁。 思想政治学科知识点繁多,要准确记忆 和理解绝非易事。不少同学重视单个知识点 的记忆,忽视教材知识体系的完整构建,不善 于将相关知识点进行归类整理,导致解题需 要的知识漏用。因此,同学们要将知识点用 “线”串起来,让每个知识点都成为知识网络 中的一个单元,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记 忆的缺失和遗忘,方便在有限的时间里迅速、 准确地提取知识和运用知识。 薅 一、“原因类”主观题常见设问方式 “原因类”主观题一般由立意、情景、设 问三部分组成,准确审题是成功解题的先决 条件。一些同学为赶时间,总是粗略看一眼 题目就匆匆下笔,缺少分析与推敲,常常答不 到关键点。同学们在学习中要善于做

3、有心 人,总结“原因类”主观题设问类型,选择典 型题目加以训练,纠正思维偏差,提高审题准 确度。常见设问方式主要有: 第一种,直指“为什么”、“原因”。如 2013年北京卷第38题,要求运用经济学常 识的相关知识,分析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为什么不能完全由“看不见的手”调节。海 南卷第24题,针对甲县和乙县在植树造林活 动中都付出了很大努力,但成效殊异这一事 实,要求运用矛盾特殊性原理,分析其成效殊 异的原因。 第二种,要求论证或反驳“观点”。如 2013年北京卷第39题,要求同学们谈谈对 “中国梦”的认识,并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相 关知识进行论证。江苏卷第37题“有人认 为,中国劳动力成本优势已不

4、复存在,欧美等 发达国家又掌握着制造业核心技术,高不 成、低不就所导致的中国制造业发展困境 难以摆脱。请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反驳这 一观点。”无论是反驳还是论证,实质就是要 求分析赞成或反对某一主张的原因。 第三种,探究“合理性”、“依据”、“必要 性”。如2013年福建卷第39题,要求运用 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勤俭节约的时代内 涵”的合理性。安徽卷第39题,要求从历史 唯物主义角度,说明居民收入倍增目标确定 的理论依据。浙江卷第4l题,要求运用“中 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有关知识,阐述中国 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必要性。 二、“原因类”主观题解题策略 解答“原因类”试题,常从“必要性”和 “重要性”角度

5、进行思考。“必要性”一般是 从理论和现实条件(实际、国情)角度进行剖 忻 U机 ityEntra帆 imztioH蝴 群 析,“重要性”主要是分析其积极意义或消极 影响。 解题时,建议同学们先读设问,后读材 料。有的同学f于习惯常常先读材料,后看 设问,在不了解答题方向和要求的情况下阅 读材料,这样会具有盲目性,可能会在无关信 息上耗费精力;如遇到冗长而复杂的材料,易 产生惧怕心理,影响解题。所以,我们通过先 读设问,看清题目设定的解题角度(限定的 知识模块),将材料内容定位,从材料中捕捉 有效信息,调动知识储备,确定答题思路。 具体解题一般可以用以下方法: 1依据设问找原因 例1(2013年

6、南通二模)当今世 界,粮食危机、环境危机频频出现,反对铺张 浪费正成为全球性潮流。在中国,餐桌浪费 由来已久。据调查,我国每年有2000多亿元 的餐桌浪费,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 一年的口粮。这其中“面子文化”的影响不 可小视,奢华浪费的吃饭方式成为中国人讲 面子、讲排场、体现热情的表达方式。浪费折 射出奢华的思想观念和浮华的社会心态。 请运用社会发展规律的相关知识分析餐 桌浪费的文化成因。 【解析】 文化成因直指“面子文 化”,此种设问方式,将需要探究的原因直接 隐藏在问题中,仔细推敲、反复研究设问,适 当结合材料,不难找到相应的原因。此题审 题时还需注意,设问要求用社会发展规律的 相关

7、知识分析,是哲理题,但要探究的是餐桌 浪费的文化成因,又需要运用文化生活的 知识有针对性分析,这种命题方式的创新,增 加了答题和得分的难度。 【参考答案】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 独立性,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文化 发展有其相对独立性,虽然反对铺张浪费正 成为全球性潮流,但“面子文化”对国人的消 费行为仍起着深远持久的影响;落后的社会 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面子文化”潜 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 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 式,造成餐桌浪费。 2结合材料找原因 例2(2013年天津卷)“一锅一 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 艰。”然而,近年来我国“舌尖

8、上的浪费”非常 严重,每年餐桌上浪费的食物相当于2亿人 一年的口粮。2013年初,为响应中央“厉行 节约、反对浪费”的号召,北京市一家民问公 益组织发起了吃尽盘中餐的“光盘行动”;人 民日报微博随即响应,并得到众多网络媒体 的关注和转载,使之急速升温。这一活动唤 醒了人们的节俭意识,反映了社会公众对节 约光荣、浪费可耻的广泛认同。 依据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 “光盘行动”引起社会共鸣的原因。 争【解析】 此类设问方式,仅通过研 究问题,一般无法找准、找全原因,甚至根本 无法找到原因。真正的原因隐藏在材料中, 需要结合设问,仔细推敲材料,将材料信息转 换成教材相关知识,才能找准、找齐原因。

9、此 题材料第一句“一锅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 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即反映了传统美 德、传统文化的影响;微博与网络媒体的推 动,体现了大众传媒的作用;中央的号召体现 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作用。 【参考答案】 大众传媒具有强大 的文化传递、沟通、共享功能;中华传统美德 对人们有着深远持久的影响;社会主义荣辱 观具有导向作用。 3回归教材究原因 例3 最近几年,中央财政用于民 生支出的增长幅度远高于中央财政预算的增 长幅度。根据2012年财政部在十一届全国 人大五次会议上所做的报告,2011年中央财 政实际支出比上年增长167。其中,教育 支出增长275,医疗卫生支出增长 17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

10、出增长232, 住房保障支出增长528。在2012年的中 央财政预算中,中央财政支出增长137。 其中,教育支出增长164,医疗卫生支出 增长16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21 9,住房保障支出增长231。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我 国政府为什么提高民生支出在财政预算中的 比例。 警【解析】 该题设问的主题词是我 国政府,需要理清的是政府与人民的关系。 我国的国体决定我国政府是人民利益的捍卫 者和人民意志的执行者。因此,这里的“为 什么”需要回答根本原因、现实原因。回归 教材主要是我国政府的性质、职能、宗旨、原 则等相关知识点,将它们与材料紧密结合,就 可以组织本题的答案。 【参考答案

11、】 在我国,人民是国家 的主人。我国政府提高民生支出,是坚持以 人为本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的要求。 我国政府具有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 能,政府要对人民负责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我国政府提高民生支出,是改善人民生活条 件,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要求,有利于缩小贫 富差距,维护社会稳定。我国政府提高民生 支出,是提高公共服务能力,保障基本公共服 务的需要。 4相关时政补原因 例4(2013年连云港高三调研 卷)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是2012年中央农 村工作会议的亮点之一。创新农业生产经营 体制是指在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 基础上,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 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

12、结合的新型农 业经营体系。 结合材料,说明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 的经济理由。 肇【解析】 此类问题多是依据社会 热点话题设题,解题既要立足教材,又不可拘 泥于教材,有时需要适当运用时政语言,才能 更好地说明原因。答案的主体部分还是由体 现材料的相关教材知识构成,时政观点不宜 大量引用。本题围绕“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 制”设题,这种创新是发展的动力,也是加快 推进城镇化的要求,因为城镇化是扩大内需 的最大潜力。同学们需要有平时的阅读与积 累,需要对时政信息具有一定的敏感度,才能 更好地理解材料。 【参考答案】 改革是社会主义的 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 力,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是农村生产力发 展的要求。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 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有利于发展现 代农业,保证粮食安全,巩固农业基础地位; 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城镇化建设,全面 建成小康社会;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农 业资源利用效率。 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做支撑,有科学的解 题方法做保障,通过必要的训练,举一反三, 同学们解答“原因类”主观题就会变得得心 应手。 婚 蹴 ;c imttio 鲻 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期刊/会议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