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中期山西工业新型化进程评价

上传人:li45****605 文档编号:26354025 上传时间:2017-12-25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58.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二五”中期山西工业新型化进程评价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十二五”中期山西工业新型化进程评价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十二五”中期山西工业新型化进程评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二五”中期山西工业新型化进程评价(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思维I N ew T h i n k i n g “十二 五中期山西工业新型化进程评价 文I刘晔(山西省社会科学院能源经济研究所能源政策研究室主任) 十二五”以来,山西将工业新型化作为资 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根本举措之一,按照 “以煤为基、多元发展”的思路,着力打 造传统产业新型化、优势产业规模化、新兴产业高端 化、支柱产业多元化的具有山西特色的现代工业体系, 扎实推进资源型地区工业新型化进程。从重点领域和重 大工程完成情况看,山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 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确定的工业 新型化重点领域各项改革发展任务稳步推进,工业新型 化取得了新进展。 首先,工业结构调整扎实有效

2、。山西以加强传统 产业改造提升、培育壮大接替和新兴产业为抓手,大力 实施工业结构调整,工业结构明显改善。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强劲。通过“减存量、优增 量”,加大对传统产业的整合重组和改造提升,传统产 业素质和实力显著增强。 “十二五”前两年,山西均全 面或超额完成了国家下达的年度淘汰落后产能任务,为 新上优势项目腾出了巨大市场和产能空问。通过整合重 组,传统产业集中度、关联度和行业竞争力显著增强。 煤炭行业,36座整合重组矿井进入联合试运行,l5座完 成竣工验收;电力行业,22户省调主力火电企业实现煤 58 电联营,装机容量占主力火电企业的66;87户焦化 业完成实质性重组。加大传统产业技术改造

3、项目建设 太钢热连轧生产线技术改项目、冷连轧及配套技改、 煤兆丰铝业年产100万吨氧化铝二期70万吨、孝义金 年产500万吨焦化园区、潞宝年产200万吨焦化等近百 重大项目建成投产或部分投产。大企业大集团引领作 明显提高,全省共有9户工业企业进入全国500强。 接替和新兴产业陕速发展。山西有效引导接替 新兴产业投资,加快培育壮大接替和新兴产业,接替 新兴产业已具有了一定的发展规模和基础,共有31( 新兴产业项目建成投产或部分投产。全省新兴产业占 业比重由2011年的157提高12012年的17 6。新 产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装备制造业在煤机装备、勒 交通装备、重矿机械、液压系统及元器件、高档纺

4、织 械等方面打造了一批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企业和产品 领军作用进一步发挥。新兴能源投产运行发电装 660万千瓦,比“十一五”末翻一翻,占“十二五” 划装机4l。煤层气作开发利用步伐加快,煤层气发 装机50万千瓦,占“十二五”计划装机的16。电子 息产业发展初具规模,新材料产业领域优势凸现, 钢、镁合金等深加工产品品种和规模不断扩大,特利 火材料、煤系高岭土生产技术和规模居国内领先地位, 钕铁硼磁性材料及元器件产量占全国的30。生产性服 务业亮点频现,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实现全面上线, 2013年5月发布了中国首个主产地煤炭交易价格。实施 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新培育销售收入超亿元的小巨人企 业ll8

5、户,新兴产业领域的企业占比高达93。 其次。循环经济渐成基本路径。山西坚持以煤为 基,循环发展,将循环经济作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主 要手段,作为新产业、新项目的准入门槛,作为资源配 置的优先领域,推动资源循环式利用、产业循环化发 展。全省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52、煤矸石综合利用率 47、粉煤灰综合利用率56,脱硫石膏综合利用率 3l,冶炼渣综合利用率82,赤泥综合利用率3,较 “十一五”期未均有所提高。 围绕提升资源就地转化率。加快重组整合保留矿 井建设步伐,推动焦化、钢铁、电力、建材行业整合重 组,促进煤矸石、粉煤灰、焦炉煤气等资源综合利用。 煤炭行业推进利用劣质煤生产煤基合成油,焦化行业推

6、进煤焦油深加工、焦炉煤气综合利用,冶金行业推进固 态、液态、气态废弃物回收利用,电力行业推进煤矸石 发电和粉煤灰综合利用。围绕提升传统产业循环率,全 省先后通过了4个国家级循环试点市和15个试点园区、 121个试点单位先行引领,总投资约l 400亿元的100个 循环经济项目80以上建成投产。全省煤矸石发电装机 达5845万千瓦;粉煤灰综合利用走出制砖、制墙体装 饰材料、制陶瓷纤维、提取氧化铝和白炭黑等路径;投 产或在建焦炉煤气制甲醇制烯烃项目31个,总产能达 400万吨以上。随着省内一批以煤电一体化、煤焦化、 煤气化、煤液化为特征的循环经济项目和转型标杆项目 的全面推进,具有山西特色的工业循环

7、经济发展模式、 技术标准和政策体系雏形初显。 第三,“两化融合”持续深入推进。山西将“两 化融合”作为实现工业新型化的重要动力,重视信息技 术创新引领。根据山西产业特色,在煤炭安全监控、节 能减排、物流等领域确定了数百个“两化融合”重点项 目;认定l6个省级企业信息化重点实验室,确定了87项 重点研发专项;太钢、阳煤两户企业获得工信部“两化 深度”融合专项资金资助,资金额度排全国第六。太原 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山西焦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阳泉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分别在钢铁、能源电 力、安全生产三个行业(领域)荣获“国家级信息化和 工业化深度融合示范企业”称号。工业企业信息化应用 不断深入

8、,大型制造业企业系统集成取得重大进展,全 省重点企业资源计划(ERP)普及率和装备数控化率分 别达到45和4637。 第四,产业集聚效应逐步显现。山西积极开展新 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创建,以工业基地、产业集 群、工业园区为主体的集聚型新型工业产业布局初具 规模。全省共创建国家级示范基地4个,包括:太原经 济技术开发区装备制造(能源装备)产业基地、太原 不锈钢产业园区(特殊钢)产业基地、洪洞精细煤化 工产业集聚区(煤焦化深加工)产业基地和山西长治 高新技术开发区(矿山装备)产业基地。省级层面, 颁布了山西省创建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管理办 法(试行)(晋政办发2011136号),并已公示了三 批

9、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共计17个。山西以 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创建为载体,积极推动重点 行业集聚发展,钢铁行业中太原、长治、临汾、运 城、吕梁等五市总产能占全省的85;焦化行业中孝 义、洪洞、河津、介休等十大焦炭生产集中区产能占 全省的55;煤化工形成了运城区域日化特色化工、太 原区域精细化工、长治一晋城区域化肥生产基地、临 汾晋中区域焦化深加工基地的格局。 从“十二五”中期山西工业新型化指标、主要任 务、重大工程完成情况看,全省工业新型化发展呈现 如下特点:一是传统产业整体素质有所改观,新兴产 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但工业经济结构仍需进一步优 化。二是“两化融合”持续深入推进、技术创新

10、能力 稳步提升,但信息化、科技化的贡献率仍不强;三是 产业集聚效应逐步显现,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仍显落 后;四是生产服务业发展不够,对新型工业化的促 进作用亟待加强。 “十二五”中期山西工业新型化显著提质,但距 全省工业新型化发展的目标要求仍存在一定差距。中国 共产党第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 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经 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并明确了改革的 具体任务,为山西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开创资源型地区 新型工业化发展新局面注入改革活力。山西应以此为契 机,加快相关领域改革步伐,攻坚克难,加速工业结构 优化升级,促进工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进一步提升资 源型地区工业新型化水平。 5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期刊/会议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