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十年的文学1928-1937文学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26353814 上传时间:2017-12-25 格式:PPT 页数:195 大小:1.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个十年的文学1928-1937文学_第1页
第1页 / 共195页
第二个十年的文学1928-1937文学_第2页
第2页 / 共195页
第二个十年的文学1928-1937文学_第3页
第3页 / 共195页
第二个十年的文学1928-1937文学_第4页
第4页 / 共195页
第二个十年的文学1928-1937文学_第5页
第5页 / 共19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个十年的文学1928-1937文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个十年的文学1928-1937文学(19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 第二个十年的 文学创作,第一节 诗坛三杰第二节 戏剧群英第三节 小说流派,第一节 诗坛三杰,一、革命诗人殷夫 二、农民诗人臧克家 三、现代派诗人戴望舒,一、革命诗人殷夫,年轻而富有才华的诗人,可惜,在22岁时,被罪恶的枪口夺取了生命。,1、殷夫诗歌的类型,殷夫的诗歌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青春与爱情的圣歌;一类是革命与时代的赞歌。,“圣歌”真诚、明快、甜美,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如啊,我爱的、给、祝、放脚时代的足印等。这其中有年轻人在追求爱情过程中的敏感、兴奋,也有“甜蜜的折磨”带来的期盼、忧伤。,啊,我爱的,阿,我爱的姑娘在那边,一丛青苍苍的藤儿前面;草帽下闪烁着青春面颊,她好似一朵红的

2、,红的玫瑰。南风欣语,提醒了前庭:疏淡的新月在青空阑珊,我们同坐在松底溪滩,剖心地,我俩密密倾谈。古刹的钟声,清淡,她的发香,似幽兰;我们同数星星,笑白云儿多疏懒。看,她有如仙(女山鬟),胸中埋着我的情爱,阿,我的爱是一朵玫瑰,五月的蓓蕾开放于自然的胸怀。(该诗纯真、清新、甜美),给(忧伤与企盼),F哟,我何时再见你呢?我纯洁的初恋哟,你是东方的Beatrce(贝亚德),我何时得见你于梦的天堂? (爱得死去活来评语)在珠山的绿荫下,依旧醴泉溜过白石,只有你的小脸,何时再与我同映一次?西寺的高桥边,长松依然晖映着夕阳,只是我得何时,再去此醉你幽香?爵溪的黄沙十里,依然是平坦无际,只我得何时,和你

3、共作球戏?哟,姑娘哟,往事重提,愈想愈有深意,旧创再理,刺心的苦痛怎禁得起?你是离我而去了,我每空向浮云道你安宁,若我今日即撒手长逝,我最宝贵着你的小影。,“赞歌”:高亢、昂扬,饱含革命的豪情。其中血字、别了,哥哥是其代表作。,2、殷夫诗歌的特点:,浪漫主义的情调,明朗新鲜的意象(形象),流畅清新的语言。这无论在“圣歌”还是在“赞歌”中均是如此。不过,借用学术界关于浪漫主义不同形态的说法,“圣歌”的浪漫主义情调属于积极浪漫主义;“赞歌”的情调则是“革命浪漫主义”的。,3、代表作别了,哥哥分析,此篇为“赞歌”的代表作。这是一篇由感情与理智交融而成的“宣言”。这种构成方式也就反映了这首诗篇的特点。

4、首先,感情是真挚而坦率的。这种真挚的感情由对立的两种内容组合而成:一是骨肉的亲情;一是阶级的敌意。,在诗的第12段,写的主要是“亲情”,诗人真切地表明了对哥哥的那种兄弟之间的“感激之情”,表达了对哥哥的“爱和怜”。“别了,我最亲爱的哥哥,你的来函促成了我的决心,恨的是不能握一握最后的手,再独立地向前途踏进。”“二十年来手足的爱和怜,二十年来的保护和抚养,请在最后的一滴泪水里,收回吧,作为恶梦一场。”,这种感情是真的,是符合人作为社会关系总和的本质属性的。诗人写出的这种亲情,极为有效地揭示了诗人显意识中包容着的人类最基本的感情。因此,我们读来感到“亲切又真切”。,诗后面的各自然段写的则是阶级的“

5、敌意”。是“我”(诗人)与哥哥的不同追求。哥哥追求的是名誉、地位、金钱,我追求的是“真理”,是人类的解放;哥哥要的是个人的荣耀与幸福,我要的是劳苦大众的幸福。因此,在价值观上,兄弟二人代表着不同的阶级。,其次,理智是清醒的,态度是鲜明的。诗人明白、清楚地表达了对于哥哥代表的阶级的憎恨和对于革命与真理的向往。,最后,在真挚的情感与清醒的理智的结合中,升腾起整首诗的意境:情与理结合,个体与群体结合,铿锵的语调与鲜明的形象结合。从而使美的艺术,借助善的良知和真的情理,形成了雄健、高昂的氛围与意境。,二、农民诗人臧克家,“农民诗人”这一称谓本身就反映了臧克家诗歌创作的特色。,1、臧克家诗歌的“意象生成

6、”,臧克家诗歌的个性风貌首先就体现在他诗歌的“意象生成”上。那么,他的诗歌意象生成有什么特点呢?概言之:“我”(诗人)与农民的生活遭遇和遭受的精神折磨休戚相通(意);荒凉的乡村、疲倦的人群、沉重的生命三位一体(象)。例如,村夜描写的就是冬天夜晚乡村的荒凉;难民写的就是流浪中疲倦的人群;老马塑造的是沉重的生命。,诗人就在荒凉乡村的背景下,在疲惫不堪的人群里,塑造了一个个被压在“大石”下的沉重的生命典型,抒发了“我”(诗人)对农民遭遇的深切同情和与之一致的困苦、忧郁的情绪这就是臧克家诗歌的“意象生成”。,2、臧克家诗歌的“味”,“味”,是中国古典美学、文论的重要概念。它从魏晋南北朝时起,就一直是美

7、学家们关注的艺术理论概念。如魏代阮籍在乐论中说:“乾坤易简,故雅乐不烦,道德平淡,故五声无味”。晋代的陆机也说:文章“阕大羹之遗味,同弦之清泛。”刘勰也有“张衡怨笛,清典可味”之说。等等。总之,“味”,是关于艺术风格的一种感悟描述。,臧克家诗歌的“味”是什么呢?,苦 涩! 臧克家诗歌的这种“味”,直接源于他诗歌的“意象生成”(可结合起来思考)。这种苦涩之味,既表现在他诗歌的整体意境中,也渗透于各种各样的形象与场景里。如难民、渔翁、老马等。,这种“苦涩”,不仅是诗歌形象(意象)本身的属性,如老马、渔翁,也是诗人自身的一种心理状态。臧克家1905年10月出生在山东诸城县臧家庄。18岁以前,他一直生

8、活在胶东半岛的农村,亲眼目睹了农民们终年劳苦而不得温饱的悲惨生活,面对满眼的罪恶和数不尽的灾难,他虽心中愤懑,却又回天无力,这就使他在体验农民生存之苦的同时,自己心中也饱尝了这种“苦涩”之味。,1932年,当他开始写新诗抒发“农民”的痛苦情感时,也自然而然地将苦涩之味渗透其中。 当年他的诗篇老马问世后,有人评论说:“老马与其说表现了劳动人民的遭遇与命运,不如说它是某一时期诗人自己的写照”,“它(老马)凝练地表现了诗人在黑暗残酷的现实里领略到的生活的体味和特有的生活态度。” 当臧克家看到这段分析评论后,曾用红笔在上面写了六个字:“老马”、“农民”、“个人”。可见他对此评说是深表赞同的。,3、代表

9、作老马分析,主要讲一个问题:这首诗的中心内容和主导思想倾向是什么?,所有中国现代文学史(至少20世纪90年代前)都曾认为,这首诗写的是劳苦农民的生活痛苦,认为其价值也就在这里:形象、生动、深刻地写出了农民的生活痛苦。我认为,这种理解是不符合作品本身的思想与价值倾向的。事实上,诗人不仅写了农民的生存之苦,更展示了农民(老马)的精神病苦;诗人既同情农民的生活遭遇,更不满农民的精神萎靡与不觉悟。,老马,总得叫大车装个够,它横竖不说一句话,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它把头沉重的垂下!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它有泪只往心里咽,眼里飘来一道鞭影,它抬起头望望前面。,三、现代派(又称“雨巷”)诗人戴望舒,他的诗歌创作

10、有一个发展过程,其基本轨迹是:从感伤的浪漫主义到现代主义,再由现代主义,到现实主义。戴望舒诗歌创作的高峰期是其倾向现代主义的时期。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是他的雨巷。戴望舒因这首诗而闻名,并得到了“雨巷”诗人的称谓。,雨巷分析,1、全诗的基本内容与特色 全诗以“等待”与“希望”为线索,以孤独的我立于绵绵的细雨和悠长寂寥的雨巷为背景,以丰富、轻巧的想象为手段,在空寂、清冷的底色上展开悠婉、凄迷的抒情,将淡淡的忧愁,甜美的咏唱完好地融为一体,构造“清奇”的意境。,何谓“清奇”?,“清奇”,唐代文论家司空图在诗品中是如此解说的:娟娟群松,下有漪流。晴雪满汀,隔溪渔舟。可人如玉,步榍寻幽。载行载止,空碧悠悠。

11、神出古异,詹不可收。如月之曙,如气之秋。,2、意象分析,全诗主要有四个意象: 一个是幻想(也是理想)意象,这就是姑娘。这是全诗的核心意象。 一个是比喻意象:丁香。这是美、高洁、愁怨三位一体的意象。 一个是现实意象:雨巷。 一个是主体意象:我。,四个意象之间的关系:,“比喻意象”与“现实意象”以“理想意象”和“主体意象”为中心设置。比喻意象“丁香”,象征地映显了姑娘的内在与外在美,也自然地表露了我的希望;现实意象“雨巷”,真实地显示了我的处境,也形象地表露了我的心境与思想。,“姑娘”美在那里呢?,“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外在美)丁香一样的芬芳,(内在美。)(“芬芳”是一种气质,而气质 是人的内

12、在涵养的外在 显现。是“装不出来的”。)丁香一样的忧愁”。(内外结合的美。如“病西施”)“姑娘”的这种内在、外在统一的美,正是“我”的希望,正可抚慰“我”的灵魂与心境。“我”的心境与思想是什么呢?从诗中看,是怅惘、凄凉、彷徨。,探讨:为什么用丁香比喻姑娘?,这个意象的选择,颇具匠心:(1)恰切、生动、形象地烘托了核心意象“姑娘”。(2)具有丰厚的文化内涵。这一意象巧妙地化用了中国传统诗词用来比喻愁苦、哀怨的意象。如唐代诗人李商隐代赠中的“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李璟涴溪沙“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同时,这一意象与英国诗人艾略特诗集荒原中的经典意象“痛苦的丁香”在某些方面相

13、合,是“荒原”上芬芳理想的显现。,3、情感内涵与意境,这首诗表达的是一种什么情感?有人认为,表达的是诗人在1927年的“大革命”失败后的迷茫、忧愁的心情,折射出的是当时一部分知识分子的普遍心态。此种分析有一定的道理,这个道理主要与本诗的“背景”有一定的吻合之处。在本诗的“背景”下来看这首诗,可读出这种意味。但在全诗的核心意象和比喻意象构成的情境中,得不到有力的证据。所以,我们要换一个角度来分析其情感内涵。,这首诗,是诗人的诗集我的记忆中的一首。戴望舒在诗集我的记忆的扉页上,用法文写下了“给绛年”的题签。这个“绛年”,就是著名作家施蛰存的妹妹,是诗人热恋过的姑娘。戴望舒的这个题签对我们理解诗人创

14、作雨巷的本意是有帮助的。应当说,雨巷所表达的情感就是两个字:爱情。咏唱的是年轻人“爱”的苦闷与追求。,有诗为证: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诗人在诗的开首就将自己对于美好爱情的向往表达出来了。,然而,“向往”毕竟只是“向往”,希望也仅仅只是希望,由于诗人的“向往”、“希望”是建立在一种虚幻的基础上的,所以,当“向往”、“希望”的寄托者姑娘,像清风一样不留一点迹象飘过后,留下的就只有“寂寞、苦闷、怅惘”。于是,爱情追求过程中的苦闷,也就在“姑娘”“静默地”远去后形成了一个难解的愁结,这个“愁结”酿成了甜中带苦的韵味,这种韵味力透纸背地渗透出来,诗的意境也就水到渠成了。,本诗的意境:朦胧、飘逸、凄婉、韵雅。,这种意境的内核,由纯真的理想,忧郁的情感和不懈的追求构成。“理想”与“情感”是“朦胧”、“凄婉”意境的内容;“追求”则是飘逸、韵雅意境形成的原因。,4、艺术成就,(1)虚实结合的手法。(2)复沓、回环的结构。(3)隽永、新鲜的意象。(4)舒缓、悠扬的节奏。(5)柔和、美妙的音调。(6)清丽、生动的词藻。 正因为这首诗在艺术上无处不成功,尤其在“音节”方面更是成就显著,所以,当这首诗1928年在小说月报上发表时,叶圣陶先生就称赞说,这首诗“替新诗的音节艺术开了一个新的纪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