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专题1第1讲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26353348 上传时间:2017-12-25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1.8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部分专题1第1讲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第一部分专题1第1讲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第一部分专题1第1讲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第一部分专题1第1讲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第一部分专题1第1讲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部分专题1第1讲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部分专题1第1讲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论述类文章重要概念含义的理解1“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指要解释的词语在具体的语 言环境中体现出来的、具体而动态的、和字典义有 着某种联系的意义。2“文中”是指具体的语言环境,包括两个层面:一是 整体文章的词语理解,一是具体语言环境的词义。一 个概念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受上下文的影响,会有 一定的临时的具体的意义。,3“重要概念”有下列内容: (1)体现作者意图、立场观点,表现文章主题思想的 词语; (2)对文章结构起总领、照应或过渡作用的词语; (3)表现作者感情倾向的词语; (4)反映深层次含义的含蓄的词语;,(5)作者反复强调的词语;(6)有修辞作用的词语;(7)有特殊指代义的词语;(8)

2、概括性极强的词语。,例(2009全国高考卷改编)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现在一提到“经”,就给人以庄重严肃的感觉,实际上“经”字的本义只是指纺织上的一条条竖线,而横线则叫“纬”。没有“经”,“纬”就无所依托,因此在汉代被命名为“经”的应该是朝廷最重视的文献。不过,清代今文经学派认为只有孔子亲手所定之书才能称作“经”,而古文经学派则认为诗书礼乐等都是周代官书,“官书用二尺四寸之简书之”,所以称作“经”。,汉代凡是重要的文献、官书,大都用二尺四寸的竹简书写。春秋属于“经”,简长二尺四寸;孝经据说是汉人所著,低了一等,简长短了一半;解经的文字,如左传公羊传穀梁传则用六寸的简来写。即使是书写在绢

3、帛上,也分二尺四寸和一尺二寸两种,用整幅或半幅的绢帛横放直写。可见,当时书籍虽非印刷出版,但其抄写也必须遵从社会规定的格式。,与社会流行的二尺四寸的大书比较起来,论语只是个“袖珍本”,才八寸。论语虽然记孔子的言行,但并非孔子所作。当初孔子的弟子记录孔子的言行,受教的时间长,要记的文字多,采用八寸的竹简,也是为了记录简捷,携带方便。作为官方发表的文书和 “经”,简长二尺四寸,与现代人所用书桌的宽度差不多,了。南北朝以前没有桌子,宽达二尺四寸的书只能放在案子上,需要把臀部放在小腿上,正襟危坐地看,很累。_“袖珍本”则不同,拿在手中或坐或卧,_箕踞也可以看,_其庄重性大大降低了,_用现代的话说,_更

4、“人性化”了,与读者更接近了。,从作用上看,论语既是小学教科书,又可以终生涵咏。汉代最初级的读物仓颉篇急就篇等都是识字课本。以急就篇为例,三十四章二千余字,生字密度很大,内容也涉及社会生活诸方面。这些书编写目的比较单纯,就是识字。论语就不同了,论语的文字基本上是当时的口语,平易好懂;其中的道理多为常理常情,儿童易于理解,那些较深奥的也可以在以后的岁月中慢慢体会;论语多有故事,又富有感情,老幼咸宜,,所以它是可以读一辈子的书。唐代诗人杜甫有诗云:“小儿学问止论语,大儿结束学商旅。”这是嘲笑夔州人好经商,没有读书的习惯。现今则把读论语看作有学问,这也可算是学术变迁、世风推移的反映了。(摘编自王学泰

5、经典是这样铸成的论语编辑、流传小史),1下列关于“经”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所谓“经”是指古代经典,其实“经”最初只是指纺织上的经线,经线是无所谓庄重不庄重的。 B在纺织时,“经”是“纬”得以依傍的根基,受朝廷重视的文献被命名为“经”也是同样的道理。,C清代今文经学派认为古代经典被命名为“经”,这跟孔子亲定有关,而跟“经纬”之“经”没有关系。 D古文经学派认为诗书礼乐等都是周代官书,都用二尺四寸的竹简书写,所以称作“经”。,思路分析C项,“跟经纬之经没有关系”的说法无中生有。原文只是说“清代今文经学派认为只有孔子亲手所定之书才能称作经”。这样说来,清代今文经学派还是承认“经”

6、跟“经纬”之“经”有关系。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能力,需要准确把握原文信息作答。比如C项需要考生阅读第一段两处信息,加以整合才能正确判断。,答案C,2文章最后一段“这些书编写目的比较单纯,就是识字”句中“这些”指代的内容是什么? 答:_,思路分析“这些”指代的内容一般应该在前文或者前句。这里,“这些”指代的内容就应该在上一句或几句。概括时,不能简单化,如答成“仓颉篇、急救篇”;也不能照搬原句,答成“汉代最初级的读物仓颉篇急救篇等都是识字课本。”应该根据文意及题干要求进行适当地变化。,参考答案汉代最初级的读物仓颉篇急救篇等识字课本。,3. 在下面的句子中填入恰当的关联词。 南北朝以前没有桌子,宽达二

7、尺四寸的书只能放在案子上,需要把臀部放在小腿上,正襟危坐地看,很累。_“袖珍本”则不同,拿在手中或坐或卧,_箕踞也可以看,_其庄重性大大降低了,_用现代的话说,_更“人性化”了,与读者更接近了。,答:_;_;_;_;_。,思路分析在论述类文本阅读实际考查中不会运用这种命题形式,但关联词不仅关系到文章内容与信息之间的联系,而且包括文句之间的层次及逻辑关系,对于文意及句意的理解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呼应上句的内容,从书的大小的变化,说明体积小的书给人阅读带来的阅读方式上的变化,“甚至”,紧承上句,语意递进。,“虽然但”构成转折关系,说明“庄重性”并不是重要的,接着用“也”进一步指出了“人性化

8、”的趋势。),参考答案而甚至虽然但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就是对文中重要概念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的内涵及外延能够清楚、确切地领会和把握,它要求我们不仅要理解重要概念的字面意义,还要准确理解它的特定意义。这是我们正确理解、准确把握阅读材料内容的关键,是进行高层次鉴赏的前提,也是高考的必考内容,能力层级为B。 具体说来,主要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对概念的理解要以准确判断的本质属性为基础 一般的,要理解的概念在材料中一定会用一定的篇幅 进行说明的。解题的关键是要弄清楚概念的内涵,对 照选项一一对应,找出选项中与材料具体内容的区别, 把握住概念的本质属性。如第1题中关于

9、“经”的含义 的理解,就应抓住其作为“古代经典”这一本质属性。,2. 联系具体语境理解 理解概念的关键是把握它所处的具体的语言环境, 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指对文章全局的“整体把握” (大语境);二是指结合词语所在的上下文来理解词语 (小语境)。在理解概念时,这两种“语境”同时起作用。,一个词语在语言中不是孤立存在的,总是与其他词语组成句子表达某种意思;反过来看,上下文中总是或多或少、或隐或显地包含这个词语的意思,或制约这个词语的含义。解题时要有整体观念,认真理解语境,把握上下文的意思。如第2题中,对“这些”这个指代词语的理解,就要求联系前面的具体语境,特别是前两句的内容来,把握。又如例题中最后

10、一段的“它”“这”都属于这种情况。另外,由于汉语词语的多义性,在不同的文章、句子中就会表达不同的意义,这都要我们学会“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3要学会理解概念之间的关系 有些词语之间孤立起来看似乎没有什么关系,但在一定 的语言环境中就有联系。这也就要求我们注意句子中的 复指关系,以及那些看起来“没有实际意义”的关联词和 虚词。如在理解“经”这个概念时,可以从它与“纬”联 系起来,在对比中进行理解;第3题中的关联词,组成了一 个句群,其关系比较复杂,只有将它们联系起来综合考 虑,才可能得出正确的答案。这在文意的理解类题目中时 有涉及。,4要紧扣写作背景、主旨及作者的思想倾向理解词语 阅读时,如果对个别词语在理解上遇到困难,不妨 将其同文章的写作背景、主旨以及作者的思想倾向联 系起来。,5要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及其附加意义 词语的感情色彩是指附加在某些词语上的褒扬、喜爱、 肯定、尊敬或者贬斥、厌恶、否定、鄙视等感情。附 加意义主要指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意义。,词语有不同的感情色彩褒义、中性、贬义,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的语境中,褒义的词语可以表达讽刺的意味,贬义的词语可以表达喜爱或赞美的感情。这种用法往往在文学色彩较浓的论述类文章出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