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专题科学发展观:发展理念的重大创新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26353344 上传时间:2017-12-25 格式:PPT 页数:67 大小:2.8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专题科学发展观:发展理念的重大创新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第七专题科学发展观:发展理念的重大创新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第七专题科学发展观:发展理念的重大创新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第七专题科学发展观:发展理念的重大创新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第七专题科学发展观:发展理念的重大创新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七专题科学发展观:发展理念的重大创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专题科学发展观:发展理念的重大创新(6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发展理念的伟大创新: 科学发展观的确立二、构建和谐社会: 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归宿,一、发展理念的伟大创新:科学发展观的确立,“发展是硬道理”,(一)演变轨迹:国外发展观的逐步深入,放眼世界,国外发展观也经历了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1962年,美国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出版了一部科普图书,名叫寂静的春天。,以生动而严肃的笔触,描写因过度使用化学药品和肥料而导致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最终给人类带来不堪重负的灾难。,当时,虽然美国的有些城市已经出现了非常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但因政府公共政策中没有“环境”的条款。该书一问世就像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一样遭到了猛烈的抨击。然而,历史是公正的。1992年该书被选为近

2、50年来最有影响力的书。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在任职期间专门为此书作序,称赞此书是一座丰碑,“改变了历史的进程”。正是这部科普书引发了一场关于发展理念问题的世界性大讨论。,二战后的50多年里,在世界各国致力于战后重建的大背景下,人类的确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增长奇迹,但是也引发了生态恶化、能源短缺等自然现象以及失业人口加剧、两极分化严重等一系列社会问题。与此相适应,先后形成了如下几大发展观:,1、单纯经济增长的发展观20世纪50年代以后,大多数国家,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普遍把国内生产总值(GDP)作为评判发展的标准,把发展单纯归结为物质财富的积累。这是发展经济学最早的发展观。它根据对发达国家的经验总结

3、,认为只有促进经济增长,落后国家才能实现追赶的目标。,2、“经济增长+社会变革”的发展观正是在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观的指导下,不少国家出现了很多经济社会问题。于是,20世纪60年代后,人们在肯定经济增长的基础上,更多地注意到发展中质的变化,认为发展不只是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而且包括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还要进行相应的社会变革。这一发展观考虑了全面、协调,没有考虑到可持续。但它比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观要全面、成熟些。它表明人们的发展观开始由单一性、片面性向多元性、全面性转变。,3、“合理+可持续”的发展观20世纪70年代初期,由于全球性污染、资源短缺、经济发展不平衡等

4、问题越来越突出。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诞生了“合理+可持续”的发展观。罗马俱乐部的报告经济增长的极限和联合国斯德哥尔摩会议通过的人类环境宣言,明确提出“持续增长”、“合理的持久的均衡发展”的概念,强调以未来的发展规范现在的行为,主张实现在保护地球生态系统基础上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类社会的永续发展。它表明人们的发展观在多元性、全面性的基础上又向前迈了一大步。,罗马俱乐部是1968年成立于罗马的国际非政府组织,该俱乐部聚集了大量学者和专家,他们从人类生存角度出发,以“人类困境”为主要研究对象,以系列报告形式向人们发出了世界未来潜伏危机的警告。,4、“以人为中心+社会综合发展”的发展观 20世纪80年

5、代,联合国推出法国 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弗朗索瓦 佩鲁的发展学论著新发展 观,强调发展应该是“整体的”、“综合的”和“内生的”,提出发展应以人的价值、人的需要和人的潜力的发挥为中心,促进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社会每位成员的全面发展。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综合发展观。,综合发展观把关注的中心已由客体移向了主体,标志着发展观上的一个质的转变。从50年来国外发展观演变的轨迹可看出,人类对发展观的认识越来越深化,越来越把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人的发展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起来考虑。,(二)实践呼唤:科学发展观的提出,1、诞生的背景,“十五”城乡居民收入呈“剪刀式”增长(图表来源:中宏网),能源告急!,改革开放以来,

6、我国能源消耗翻一番支撑GDP 翻两番, 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付出了极大的代价。我国能源消耗的弹性系数2003 年、2004 年达到1.6, 能源消费强度约为美国的3 倍, 日本的7 倍。,按当期市场汇率计算, 2004 年我国每吨标准煤创造的GDP为859 美元, 而日本、德国、美国、澳大利亚、巴西、印度分别是5663 美元、3868 美元、3135 美元、2226 美元、2022 美元、1068美元。我国单位GDP 能耗比世界平均水平高2.4 倍, 是日本的6.58 倍, 德国的4.49 倍, 美国的3.65 倍, 澳大利亚的2.59倍, 巴西的2.35 倍, 就是象印度这样的发展中国家, 我

7、国的能耗强度也是其1.24倍。,可见, 我国是世界上单位能耗最高的国家之一, 可30年来我国也是世界上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如此发展下去,必然出现能源告急!,人均GDP的地区分布,萎缩的土地是中国的“软肋” !,我国人均耕地不足1.4亩,世界平均水平的32%,但耕地还以每年近千万亩的速度在减少。据国土资源部最新统计,最近7年间,我国耕地总量已减少1亿多亩。600多个县市的人均耕地面积在世界公认的警戒线0.8亩以下。资源禀赋与人口不断增长之间的矛盾将长期存在。目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阶段。耕地紧缺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没有摆脱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近年来我国大气污染已相当于发

8、达国家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污染最严重时期的程度。以二氧化硫和氮氧化合物为例,我国单位GDP排放的二氧化硫,分别是美国的8倍,加拿大的5倍,澳大利亚的2.8倍,丹麦的12.3倍,捷克的1.5倍,韩国的6.2倍,墨西哥的6倍,经合组织国家的9.3倍。,我国已成为二氧化硫的第一大排放国,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的排放也居世界前列。每年,我国由二氧化硫排放所造成的损失约为1165亿元,其中,对农作物造成的损失达218亿元,对人体造成的损失达172亿元,对森林造成的损失为776亿元。而每年由室内空气污染引起的超额死亡数达11.1万人,经济损失高达107亿美元。,经济增长与社会事业发展相对失衡,经济增长与社会事业

9、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的最突出的问题。,教育,我国文化产值是每年120亿美元美国是9000亿美元我国教育经费年相当于GDP的,比印度、土耳其还低,仅为菲律宾的一半。,卫生,卫生医疗体系中,我国在世界卫生组织191个成员国中,排名144位,比孟加拉、印度还低。人均卫生经费,只相当于非洲最穷的国家一半。,经济增长与社会保障相对失衡,我国财政用于福利保障性的支出在财政总支出的比重过低。这一比重从1978年以来一直徘徊在1%2%之间,如果将我国企业负担的社会保障资金计算在内,这一比重就会升到15%左右。以2002年为例,达到了4.82%; 而在发达国家这个比重一般在3

10、0%50%左右,发展中国家也都占到20%左右。,经济发展的代价?,所有这一切说明什么? 同学发言:,拉美现象:一些拉丁美洲国家如墨西哥、巴西、阿根廷、智利等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由于在追求经济增长时,面对各种矛盾凸现,处理不当,结果走向贫富悬殊、失业激增、分配两极化、社会矛盾激化,导致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徘徊不前,甚至引发社会动荡和倒退。,正是在这一大背景下,我党吸取了国外的经验教训,针对我国现实矛盾与问题,于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正式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明确提出科学发展观,2、科学

11、的内涵党的十七大在十六届三中全会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1)明确一个主题, 发展是强国富民的根本, 历史课题和主要矛盾, 转变理念 改变方式(又好又快), 偏离发展会导致曲解或误读,(2)坚持一个核心, 以人为本, 维护整体 协调群体 保障个体, 执政理念的提升坚决纠正把GDP的增长当作衡量经济发展的唯一标准这种“见物不见人”的片面认识。,体现人道主义和人文精神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3)遵循三个基本要求,全面 协调 可持续, 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四大文明是

12、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生态文明第一次出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之中,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四大建设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社会建设第一次出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之中,也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发展的整体性、多样性、人文性解决社会与生态这两个失衡问题,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重要保证。,(4)把握根本方法, 统筹兼顾, 抓住重点, 关注薄弱环节, 更加重视社会事业和农村建设,二、构建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归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在党的十六大已有所体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概念正式提出是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2004年

13、9月19日)。2005年2月19日胡锦涛在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提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就是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2006年10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六全会通过了,(一)当前社会、经济不和谐因素,我国社会不稳定因素增长速度明显超过经济增长速度。劳资关系、劳企关系紧张、纠纷、冲突呈快速上升趋势;社会秩序受到严重破坏,各类犯罪、治安事件已经成为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各类交通、火灾、工伤、建筑事故频频发生;腐败案件日益上升,大案要案比例愈来愈高;中国社

14、会不稳定因素激增,影响范围愈来愈大,涉及人群愈来愈多。,中国社会稳定状况指标指数(1996=100),2006年世界清廉指数排行榜,1芬兰1冰岛1新西兰4丹麦5新加坡6瑞典7瑞士8挪威9澳大利亚 9荷兰14 加拿大15 中国香港16 德国17 日本,2006年世界清廉指数排行榜,18 法国20 美国26 中国澳门26 葡萄牙34 以色列34 中国台湾43 韩国70 中国大陆 70 印度 121俄罗斯160几内亚160伊拉克160缅甸163海地,从国际经验和理论分析表明,最容易发生社会不稳定和政治动乱的国家,既不是穷国,更不是富国,恰恰是一些由穷变富的过程中、社会变革速度过快、社会分化过大且超出

15、了社会承受力的国家。,1、各类社会不安全因素,(1) 社会各类案件迅速上升,诉讼标的金额巨大 19982002年期间,全国法院共审结和执行各类案件4188万件,平均每万人口326件,比前5年增长36%。其中全国各级法院审结一审民商案件2362万件,比前5年增长20%,诉讼标的金额31971亿元,增长2.4倍,相当于同期GDP总量的7.2%。 2003年地方各级人民法院(不包括最高人民法院)共审结各类案件5687905件,涉案标的金额7685亿元,分别比上年上升0.78%和8.33%,涉案标的金额相当于2003年GDP的6.6%。,刑事案件居高不下,社会治安形势严峻改革开放前,中国的犯罪率一直很低,犯罪率维持在每10万人30起至60起刑事案件的水平,每年刑事案件不过20万起至30多万起,是世界上发案率最低的国家之一。 1978年全国发生的刑事案件只有53万多起,犯罪率为56000(每10万人56起刑事案件); 2003年为439万多起,犯罪率为340000。这就是说1978-2003年,全国刑事案件以年均8.8的速度在增加,刑事犯罪率以年均7.5的速度在上升。1986年全国治安案件为111万多起,发案率为104000;2003年达到约600万起,发案率高达464000 。这就是1986-2003年,全国治安案件以年均10.4的速度在增加,治安案件发案率以年均9.2的速度在上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