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定教,全面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26351448 上传时间:2017-12-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学定教,全面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以学定教,全面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以学定教,全面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以学定教,全面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以学定教,全面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以学定教,全面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学定教,全面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以学定教,全面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教育部规划课题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子课题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有效教学与质量监控课题研究中期总结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有效教学与质量监控课题组在新课改实践不断深入的背影下,国内外教育专家和教育工作者从关注课堂教学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理论基础出发,更重视用观察、实验、行动研究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其关注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有效性,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还是低效或无效?教师在长期的课堂教学中关注自身的“教”较多,而忽略了学生的“学”,特别是面对学生知识背景、学习能力、学习体验差异显著的学生群体,如何让每位学生至少大多数学生实现学习

2、目标的达成,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机会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获得知识与发展,有机会充分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意见,让每位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让每位学生都能获得成功,这是摆在每位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因而应大胆地积极地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注重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力求避免无效教学,减少低效教学,为此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势在必行。在此形势下,我们参加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教育部规划课题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的研究并确定研究子课题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有效教学与质量监控,这是一个很有实践意义和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一、课题研究概况本课题于 2007 年 9 月正式开题,预期到 2010 年 9 月结题,历时三年时

3、间,现将前一阶段的研究概况作一总结:1.课题研究的目的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教学管理进入精细化的背景下,要进一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就必须向课堂教学要质量,课堂是教师成长的基石,课堂状态是学校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最直接、最集中的反映,让“教”与“学”两大行为实现“和谐”,是我们教学管理追求的目标,要产生这个“和谐”就应关注“教”和“学”两者的焦点,这个焦点就是课堂。通过课题研究,构建一个教、学、研合一的平台,来聚集集体的智慧,促使老师在“自我反思、同伴互助”的基础上,通过专业引领来完成实践与理论的对话。本课题以现代教育学与心理学理论为指导,以建构主义与师生互动为核心,

4、关注学生的全面进步和发展,关注过程,关注教学效益,关注教学策略,从而形成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此,教师必须引导、维护、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以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具体说来,一是要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二是要指明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学内容,激励学生有意识地主动参与,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三要科学灵活设计教法,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四是运用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反思自己的教学,建构自己的有效课堂教学新模式。我们将用三年的时间,对有效教学进行探讨,力争形成自己的有效教学新模式和评价体系,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形成课题研究的一个重要成果“以学定教、强化目标

5、、精细管理课堂教学模式群的建构”。2.课题研究的内容“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是指通过系统地采集和分析信息,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结合本课题的研究,我们的思路是重建课堂。重建课堂,意味着我们要按照多元智能、建构主义理论和新课程的理念研究、改变和重塑各学科课堂教学,探索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各学科有效性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改变惯有的思维方式和教学行为,使课堂教学发生一种结构和性质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会体现在教师的思维中,而且要体现在教师的教学操作和教学行为中,更要体现在现实的课堂中和学生当前的学习和发展中。对于本课题,我们拟从建立体系和结构框架的维度,采用

6、因素分析方法,分别从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过程、教学组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去研究课堂教学。比如从教学过程与教学组织、教学结构与教学要素、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等范畴去研究和把握课堂教学,进而去构建融合新理念、新行为、新变化的新课堂。3.课题研究进展情况前阶段,课题组全体成员紧紧围绕课题实施方案中所确定的研究内容、研究目标、研究方法开展了一系列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在课题论证、课题分解、研讨交流、课题实施、经验总结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研究成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加强学习,提升理论素养课堂

7、教学的有效性其实质针对学生的“学”而言,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而大面积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当前要对课堂教学的无效低效行为表现进行梳理,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而这一切要求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提高,这是根本的支撑。因此,我们的实验研究,首先要更新我们教师的观念。我们的教师必须具备与现代素质教育宗旨相吻合的教育观、学生观、管理观、质量观、人才观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施我们的研究。因此我们把促进教师的学习作为课题研究前提,学习怎么开展课题研究,学习新课程的理念,学习一切有利于课题开展,学生发展的知识等。为此,以课题研究为背景,首先在我校掀起了每学期“读一本好书”的热潮,学校

8、每学期为老师购买一本理论书籍如著名教育学者、诗人、生命化教育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张文质先生主编的教育是慢的艺术、美国教育名著教书匠等,并要求教师做读书笔记,撰写读书心得,同时成立 “知行思”金山校区书友会,搭建学习交流平台,业余学习成为老师们的自觉行为。其次,发挥专家引领作用,学校聘请了生命化教育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张文质先生到校开设“生命化教育与教师快乐人生”讲座,福建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组成员、福建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林斯坦教授开设“学校教育科研课题研究与组织管理”讲座等,提升教师对于教育理论学习的水平和层次。第三,组织优秀青年教师外出学习。我校在资金比较困难的情况下,为促进教师尽快成长,仍积极选送

9、优秀教师出外学习。如:2008 年 1 月我校组织了四位老师前往上海参加全国中学教育科研联合体举办的 2008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课题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初期阶段交流研讨会,送送二节优质课参加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教学大赛均获得一等奖。2008 年 11 月组织了教研组长到课改先行区厦门学习等。这些活动不仅给教师们增加了学习的机会,增强了科研的意识,更是在试验课题的过程中多方听取宝贵意见,使课题不断深入开展。(2)课堂实践,组织交流研讨我们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学校确定每月一天的教研日,每学期一月的教研月活动,聘请福州市名师、三中本部名师及本校骨干教师开展讲座、

10、示范课等活动,将教研纳入常规。在2008 年教学研讨会上专门以该课题作为中心议题,重点研讨针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构建适合本校特色的“以学定教、强化目标、精细管理”的教学模式群,会上还共同学习了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并对后期的课题研究作了部署。在 “校本教研月”活动中,我们分别于 2007 年 12 月邀请了福州市地理名师工作室、2008 年 4 月邀请了福州市数学名师工作室到校开展教研活动,由我校的老师与名师工作室名师开展“同课异构”,以此为载体通过评课、讲座、座谈等进行“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有效教学”的教学研讨。2007 年 12 月学校举办了以“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有效教学”为主题,

11、以同课异构为主要方式的教学教研公开周活动。2008 年 10 月我校开展了以该课题为研究平台,深入开展构建适合本校特色的“以学定教、强化目标、精细管理”课堂教学模式群的实践研究,由各骨干教师以模式构建为特色的教学示范周活动。每次活动都把交流讨论“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作为重点,使老师在言语交锋中,思维碰撞中进行课题研究的探索,更在不懈地追求中,使自己逐步成为高品位、科研型教师。事实也证明,这些教师不仅自身成长,也以点带面,推动了全体教师的进步。(3)不断反思,提高实践能力 为使课堂研究经常化、常态化,真正形成专业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的教学氛围,要求教师做好反思。一是授课前的反思:怎样对教

12、材进行重组?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生该怎么学?学生怎样学才有兴趣?二是授课中反思:怎样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怎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怎样合理利用课堂内的课堂资源?课堂的评价是否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三是授课后反思:根据教学中所获得的反馈信息,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教案,并及时记录下教学的背景、效果、上课的具体感受、存在的问题,以及通过反思得出的改进策略等,从而明确课堂教学改进的方向和措施。学校的反思活动可谓形式多样。一是要求教师坚持撰写每课的“教后小记”,逐步养成勤于思考,注重积累,厚积薄发的良好的研究习惯。二是开设公开课、示范课在评课的基础上须撰写“教后反思”。三是定期征集“案例

13、反思”。每学期,我们都要在教师的案例反思中评选优良的,结集汇编,并选送参加各级比赛。三是举行论文评选活动,积极鼓励老师将活动过程中所思、所想、所做记录下来,并加以升华。不断的反思活动中,增强了教师对新理念的内化水平和对教育教学现象的洞察能力,从而为科研型教师的成长开辟了一条新途径(4)及时总结,促进专业成长我们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根据课题研究方案的目标要求,把课题研究和日常的教研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选择不同的方面作为研究的途径,多形式、多渠道开展课题研究,规范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我校不定期出版“教学质量监控简讯”,及时报道课题活动、进展情况,定期出版知行思为老师撰写反思、案例、体会、论文等搭建

14、交流平台。近一年来,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教师的教育理念得到更新,课堂教学水平和理论研究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也加深了对课标、教材和学生的研究。二、前一阶段研究成果(1)初步完成了“以学定教、强化目标、精细管理”的教学模式群的建构针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构建适合本校特色的“以学定教、强化目标、精细管理”教学模式,强调针对我校的校情、生情,“以学定教”是基础,“强化目标”是根本,“精细管理”是关键。立足本校特色的“以学定教”,就是在课前对学生的知识背景、学习能力及学习对象等进行深入分析,使一切的教学活动立足于充分了解学习主体、学习内容的基础上。“强化目标”就是在研究学情基础上对课堂预习、课内知

15、识点学习达到的层次、课后作业的分层要求制定详尽可操作的目标,意在通过目标引领、任务驱动,强化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实现学生思维活动与教学知识场的运行同步。“精细管理”就是为了实现学习目标,加强细节管理。对课前预习、教学过程、课后作业进行目标细化与管理,形成约束机制,重在抓落实,通过外部的强化约束来实现每一位学生每一个目标的达成,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各学科根据学科特点、课型特点实践研究,初步构建了学科教学模式。如:政治的“七步教学法”;语文的“关注学情、合作探究、实现认知的提高”; 数学的“掌握、应用、突破、提升”;英语的“教师启动、师生互动、学生主动”;物理的“目标掌握

16、”,“自主学习实验探究”;化学的“导入激趣、质疑问难、拓展迁移”;生物的“问题情景、建立模型、解释应用”;地理的“目标导学、目标管理” 、“目标探究式”, 等。各科骨干教师以模式构建研究入手,在2008 年 10 月公开周上开设了示范课,以此为范例作为课题研究的载体,促进课题研究的深入,目前已将模式设计说明、案例设计汇编成册。(2)构建了较为广阔的校本教、学、研平台学校定期举办学术讲座、学术沙龙、学友会、课题活动小组等,构建了一个较为广阔的校本教、学、研平台,通过此平台来聚集集体的智慧,促使教师在“自我反思、同伴互助”的基础上,通过专业引领来实现实践与理论的对话。每位教师已能自觉将课堂教学作为研究载体,并将实践研究常态化,只要老师开设公开课,学校都一一给予录象,并赠送给老师,一用于学校或教研组作为案例研究,一是供教师自己课后进行反思。所有开公开课及出外参加优质课、说课、片断比赛的老师都要求写出反思,学校会定期举办学术沙龙,不定期出版“教学质量监控简讯”及时报道课题研究活动情况,定期出版校刊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