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经济带”与区域传播研究

上传人:li45****605 文档编号:26350916 上传时间:2017-12-25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570.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丝绸之路经济带”与区域传播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丝绸之路经济带”与区域传播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丝绸之路经济带”与区域传播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丝绸之路经济带”与区域传播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丝绸之路经济带”与区域传播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丝绸之路经济带”与区域传播研究(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在政治、经贸、科技、文化、教育、能源、交通、旅游、环 保及其领域有效合作,共同致力于维护和保障地区的和 平、安全与稳定,推动建立民主、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 新秩序。可以说新的合作组织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打下 前期的基础。 2O多年来,上海合作组织实现了商品、资金、服务 及技术自由流动的经济合作目标,又广泛开展了政治合 作、经济合作、教育合作以及对外交往。签署了上海合 作组织成立宣言和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 义上海公约以及相关文件。凡此种种,都为“丝绸之路 经济带”打下坚实的现实基础。 从发展传播学和区域传播的角度看,现代化是世界 各民族的光荣和梦想。在社会变迁与转型中,现代化包 括经

2、济领域的工业化,政治领域的民主化,社会领域的 城市化以及思想价值领域的理性等社会各方面的互动 转变的过程。而在国家现代化的进程中,区域传播经济 合作和市场竞争起着十分重要的支撑作用。如伺开展国 与国之间、国与地区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的区域传播, 并在合作基础上实现双赢是当前“丝绸之路经济带”的 焦点和关注点。 在当今形势下,我们要发扬、发挥古丝绸之路的本 质就是服务于欧亚大陆商贸和物流通衢的优势,凭借现 代交通(空中、陆路、海洋)广泛深入开展国与国之间、国 与地区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全方位的合作与交流。习近平主席以高瞻远瞩的战略眼 光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现在,关注

3、欧亚大陆桥全方 位合作的机遇已经到来,他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 大学的重要演讲创新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 济带”中提到:(1)加强政策沟通;(2)加强道路联通; (3)加强贸易畅通;(4)加强货币流通;(5)加强民心相 通。这既为合作共通“丝绸之路经济带”打下从政策沟通 和民心沟通的现实基础,也为全国人民加强与欧亚各国 人民广泛合作与交往敲响鼙鼓,尤其是为西部地区人民 群众加强边境开放、合作交流、提升区域生产力向现代 化幸福生活迈进吹起了号角。 二、“丝绸之路经济带”与区域传播的 可能性与可行性 1“丝绸之路经济带”与区域传播的可能性 为了响应国家主席习近平的号召,2013年9月28

4、 日,西安市人民政府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 部、中国城乡发展国际交流协会等单位支持、协办的欧 亚经济发展综合战略规划研讨会在西安召开。国务院发 展研究中心党组成员、办公厅主任隆国强认为,“丝绸之 路经济带”是“最具潜力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区域” 。中 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 究员刘庆柱认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要“放在世界 平台上,做好现实与历史、本体与环境的两个结合”。他 建议“从已经开展的面向国内西部大开发的舞台,向建 设中国与中亚、西亚新丝绸之路的舞台转移” 。 从国家发展与区域传播的角度来看,传媒是“社会 进步与国家发展的支持力量,提升传媒的影响力,也成

5、 为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蜘。传媒作为软力量包括 “信息力”、“舆论力”、“产业力”和“文化力”等。在国际传 播中,文化作为对意识形态和相关产业的属性的反映在 国民经济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在社会经济发展中, 由于改革开放“先行一步”的发展战略在东部沿海地区 形成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力量,故在我国经济版图上形 成七大战略“区域极”,这些增长区域包括长三角区、珠 三角区、京津唐区、西陇海兰线区、长江上游经济区、东 北经济区,加之台海经济区和港澳经济区等,形成中国 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局面。但是,在西部大开发的背景下, 东西部社会发展呈现出“不平衡”现象。这一现象已经提 到国家战略发展的议事日程,启

6、动西北大开发第二轮工 程,国家在西部工、农业和第三产业以及城市化进程中, 明显地向交通、能源、矿产、航天、科技、生物、化工等方 面倾斜,呈现出“信息力”、“舆论力”、“产业力”和“文化 力”综合发展的态势。 如上所述,国家在发展战略中明显呈梯次推进的发 展模式,这就形成了东南沿海发达西部落后的不平衡现 象。国家要改进、改革这一梯次推进的模式,首先要意识 到西部信息产业所包涵的交通、能源、矿产、航天、医药、 生物、化工对国民经济的重要性,促使工业、农业和第三 产业向信息化建设发展。其次,也应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对 国民经济的增值性。文化不仅是意识形态的反映,而且也 是一种社会文明的表现形式。“文化是

7、一种物质、知识与 精神构成的整个生产方式” 。先进文化本身就是一种生 产力,这是人所共知的事实。第三,应高度认识新闻传媒 的舆论力量中外媒介史表明,舆论有推翻现行制度的功 能,也有创建未来社会的功能。“新闻就是力量,或者更明 确一点,为了取得权力、维护权力,就必须控制新闻传播 工具”日。新闻媒介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尤其是“三股势 力”对我国的影响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我国 凭借“丝绸之路经济带”在新合作组织的整体推进的优 势,利用新闻传播的力量,多做符合我国尤其是西部人民 的利益之事,也符合欧亚人民的利益之事。 2“丝绸之路经济带”与区域传播的可行性 “丝绸之路经济带”经过习近平主席提

8、出以后,不仅 从地理空间、地缘政治、经济合作等方面都已成熟并蕴 含巨大的可能性和机遇,而且从区域传播的角度看,其 可行性也是完全可以实践和实现的。 众所周知,“区域传播”是源于政府行政学和经济学 的“区域主义”的理念,它出现于20世纪30年代,一般 是指地理上彼此相连的国家或地区之间,通过政府间的 合作和组织机制,加强区域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互动意识 阐。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趋势,区域发展成为人 们关注的热点,从区域经济学的角度看,区域是指“拥有 多种类型的资源,可以进行多种生产l生和非生产生社会 经济活动的一片相对较大的空间范围” 。当前,在西部 大开发中,西部地区各种矿产资源、能源、交通、

9、科技、航 天、医药、生物、化工等都蕴藏巨大的商机等待开发。而 区域传播中,“丝绸之路经济带”成为目前国家战略发展 的重点。从国内层面看,它主要关注的是对地方的传播 研究,如地方传播、民族传播、区域传播等,从国际层面 看,它关注的是经济一体化基础各国联合性的区域传播 问题和模式,如跨国传播、跨组织传播、跨区域传播等。 区域传播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具有下列特征:(1)种族 间的信息交流;(2)民族间的交流;(3)国际间的交流; (4)同一文化的交流等11】。因此,区域传播作为传播的应 用学科在民族之间、种族之间国与之间、国与地区之间、 地区与地区之间、自然与生态之间、社会与文化之间等 都有广泛的信息

10、交流。“丝绸之路经济带”与区域传播在 逻辑关系上应把握国与地区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城 乡之间、社会政洽与文化之间等全方位的交流与互动传 播,遵循习近平主席以政策传播为导向、以亲民为突破 口、以文化为媒介、以生态保护为目的,逐渐形成西部区 域传播、西部与东部区域传播、西部与欧亚区域传播、东 部与欧亚区域传播中国与欧亚传播等梯次推进、互动交 流的传播模式。在区域传播中应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构 成对角关系:政治与经济、社会与文化、自然与生态、城 市与农村、国家与地区、军事与安全等区域传播的关节 点,毕竟国家提出的发展战略具有重大性和艰巨性,应 该从区域传播主要方面以舆论先入、文化先入做铺垫, 形成信

11、息互通。 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重心的转移,西部地区之 间的区域传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区域传播逐渐形 成一定的规模,尤其是东部地区各省市对西部地区无论 是经济投入还是文化建设都倾注了大量的资金和心血, 也赢得了西部地区人民群众的敬重和爱戴,特别是西部 大开发背景下,东部地区支持西部的经济发展使西部地 区逐渐发育了关天城市群、黄河上游城市群、河西走廊 城市群、北疆城市群、南疆城市群、哈中北部城市群、费 尔千纳盆地周边城市群、伊犁河谷一哈东南城市群等。 以这些城市群为支点,贯穿丝绸之路交通要道,形成古 丝绸之路发展优势向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转型,可以 说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与区域传播提供了可

12、行 。 三、“丝绸之路经济带”与区域传播的 创新愿景及创新路径 1“丝绸之路经济带”与区域传播的创新愿景 古丝绸之路发展启示人们:两千多年的历史证明, 只有坚持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原 则,不同种族、不同信仰的国家完全可以共享和平、共同 发展。如今,上到社会精英下到黎民百姓都在构筑“丝绸 之路经济带”的宏伟愿景,国家各部委、大专院校、研究 机构把“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随 着“丝绸之路经济带”继续升温,人们会继续提出新思 想、新思路、新建议。 在2013年9月28日召开的欧亚经济论坛会议上, 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毕吉耀认为,“丝绸之 路经济带”建设

13、应以上海经济合作组织为依托,开展丝 绸之路经济带自由贸易,深化欧亚经济合作。促进欧亚 经济一体化发展,循序渐进,率先推动中国与欧亚国家 的贸易去建设。国家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院 长霍建国认为,应加强丝绸之路沿线的沟通合作,依靠 技术产业支撑牵头,和沿线城市衔接。欧洲物流协会主 席乔斯马里努斯认为,加强各国的交流,以及市场营销 和宣传,让人们认识到欧亚大陆桥的市场价值。中亚陕 西商会会长吉延伟认为,丝绸之路是普通商人走出来 的,普通商人应成为丝绸之路的主角。 从国家发展和区域传播看,笔者认为勾画“丝绸之 路经济带”的创新愿景,应遵循既着眼于当前实际,又前 瞻于超前设计的原则,在欧亚大陆桥

14、和国家合作的大背 景中 爆“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愿景,这就要求起于 行、成于思、重于果,本着基础设施先行、文化建设先入 的原则,着力抓好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础工程建设,以 文化亲民普惠于欧亚大陆,形成长久地、广泛地异于古 丝绸之路能载入世界历史的全方位合作区域。 2“丝绸之路经济带”与区域传播的创新路径 从社会发展的逻辑来看。自从1997年党中央发布 西部大开发以来,经过国家发展战略西移,尤其是国家 发布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把全国建成内陆 经济开放的战略高地以来,又布局了陕甘宁经济区、呼 包经济区、兰西格经济区和天山北坡经济区等,从现实 看,这些经济区也应视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雏形,

15、我们在规划好的蓝图上进行现代化建设,不仅是一代人 的盛事,而且也是几代人世代人的努力目标。 从国家发展和区域传播来看,“丝绸之路经济带”作 为国家发展的战略目标,从制度设计到创新路径都应有 全新思维和求异思维。在我国海洋环境中,较之于陆地 环境是相对安全的,这为我国经济发展战略转型提供了 契机,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尤其是人民群众现代化建 设实现强国之梦铺垫了道路。 围绕这一战略目标,从区域传播角度应创新设计符 合“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规律的创新路径,我认为应从 地缘性、先行性、层次性、阶段性、生态性、互动性等方面 加以研究。 从基础设施先行和文化先入来看,应建设交通、能 源、通信、矿产、航天、

16、医药、生物、化工、物流、贸易等现 代化的信息网络,沟通西安自河西走廊到新疆再西亚、 欧洲的交通体系。利用文化交流、感情沟通的优势,以各 国人民信息交流作为前哨,促使政治、经济、贸易的广泛 交流并取得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利益。正如习近平主席所 说“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文化相连。恩里克 达赛尔说,“人类生活是文化生活。人类生活在一种文化 之中,而不是生活在荒漠之中。如果人类消灭文化,就消 灭了自身生活的一个基本组织部分。所以全球化进程带 来的问题不仅仅是物种(昆虫、动物等等)的灭绝。而且 也是文化的灭绝” 。在欧亚经济论坛结束不久,陕西省 常务副省长江泽林就表示,“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先行” 【1司,看来基础设施和文化建设已被实实在在列入政府议 事日程。 从层次性来看,“丝绸之路经济带”应放在国际背景 来认识。这就要讲求西部地区之间、西部与东部地区之 间、西部与全国之间、全国与跨国之间区域传播等的关 系,本着平等性、互动性的原则,既要寻求传播的渐进 性,又要寻求传播的深入性。同时要注意传播不是单向 的单极传播,而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期刊/会议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