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上的盗宝和寻乐:以欧洲为例

上传人:li45****605 文档编号:26350851 上传时间:2017-12-25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418.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丝绸之路”上的盗宝和寻乐:以欧洲为例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丝绸之路”上的盗宝和寻乐:以欧洲为例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丝绸之路”上的盗宝和寻乐:以欧洲为例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丝绸之路”上的盗宝和寻乐:以欧洲为例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丝绸之路”上的盗宝和寻乐:以欧洲为例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丝绸之路”上的盗宝和寻乐:以欧洲为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丝绸之路”上的盗宝和寻乐:以欧洲为例(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丝绸之路国际写作 XI 8I CHOU ZHILU aUO Jl XIE ZUo ZHU TI ZHENo WEN 主 题 征 文 “丝绸之路上的盗宝和寻乐: 以欧洲为例 英国】罗宾吉尔班克 译胡宗锋 伦敦八月一日(弥尔顿布诺勒)在中亚的荒漠里,不论是在寒冷的冬天,还是 在炎热的夏日,一位头发斑白、满脸胡须、身体强壮的小个子男人忍受着饥渴和当地部 落野人在大漠中探险。 每隔三年多,这个人就会回到文明世界,创作并用英文出版最贵的书。其最畅销的 一本书售价大约15镑,而推向学者的作品售价在60到100镑,但却都是抢手货。 这个人是出生在匈牙利布达佩斯,多年来深受王室尊敬的英国臣民奥莱尔斯坦 因。

2、 奥莱尔斯坦因曾任印度拉合尔东方大学的校长,也在其他的教育和政府部门任 职,他决意揭开从印度北部的帕米尔绵延到太平洋海岸的大漠隐秘。 奥莱尔斯坦因的发掘使已消失的文明遗物几乎再次完美的重见天日。 他发掘到了让学者们耳目一新的印欧语言的手稿。 他揭开了古希腊、中国和意大利文明“相会”的秘密。 但最为世人震惊的是,在基督纪年最初的中国边境,他发现了深埋在地下,绵延140 英里的城墙。 这里残留的有思乡心切的中国士兵执勤的岗楼、休息的房间和家书的残片。 更让世人震惊的是他发现了在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了九百多年,藏有大量经卷和绘 画的“千佛洞”。 在这些古老的经卷中,有世上最早的木刻画和最古老的绘画作品。

3、这些经卷和绘画 值得学者们在未来的岁月去钻研,为人类的知识宝库添加了崭新的一章。 今天,斯坦因还在大漠里,试图发掘出更多的秘密。 独立晚-E)1922年8月1日 在这篇简洁的短文发表的时候,斯坦因(1862-1943)大多数有意义的考古发现已经 是现代西方话语中对“丝绸之路”颇有争议和看法的老生常谈。“丝绸之路”是挑战环境 极限的产物那里白天异常的炎热,夜晚极度的寒冷,生活物质匮乏,许多路人因为 干渴和缺乏营养而丧命。然而,报文的作者在写到“文明”时显出自己对文明一词缺乏理 解。一方面,他以高高在上的口吻说斯坦因在自己发掘的间隙“回到”文明世界中,仿佛 是在说西方世界就是代表现代和品德的堡垒;

4、而另一方面,他又说考古学家对“丝绸之 路”的兴趣是因为这里是已“消失的文明”东西方文明的交汇点。作者把古中国 和古希腊与古罗马相提并论,指出“丝绸之路”虽然途经让人生畏的广袤蛮荒之地,但却 依旧是伟大的古文明之间的重要轴心,只不过是岁月的流逝让其不如当年辉煌罢了。 罗 宾 = 口 尔 班 克 卫 o c)_ o ()_ 47 罗宾量口尔班克,英国北约克郡人,中世纪英语文学博士200 年起在中国西北大学任英美文学专家。出版有英文专著=最美丽的 谎言家=一 0- 年一等,译著有=废都=等。 我要说的主要以在遥远的“丝绸之路”上寻 宝,并能抓住实质性民族问题的探险家和聪慧的 著名学者奥莱尔斯坦因。作

5、为那个时代主要文 明的代表人物之一,斯坦因面对的是一个很大的 困境,即怎样来看待考古发现,特别是在人们把 他从荒蛮的大漠中搜寻到的东西不识为宝时。在 发扬和传播“丝绸之路”沿途尚有争议的文明时, 在考虑斯坦因的遗产怎样会影响到后世的中英 双边关系时,我们不能不提到他。 斯坦因在历史上的地位是无可争议的,在其 先驱斯文赫定(Sven Hedin 1 8651 952)H他人 的基础上,他再次探险“丝绸之路”古道,发现了 塔克拉玛干沙漠中消失了的绿洲丹丹乌里 克遗址。他主持了包括黑成在内的多处考古发 掘,也被誉为是第一个涉足甘肃敦煌“干佛洞”的 西方人。他的这些业绩在其豪华的著作中有大篇 幅的详述

6、,正如前面引用的记者之语所言,他也 是大多数普通读者喜欢的作者。他的探险对当代 旅游业的影响也是不可低估的。在网上搜寻“丝 绸之路”的包办旅游,大多数旅行社推荐的专项 线路精华包括斯坦因发现的大漠城市和遗址。 2014年推出的26天的普通游报价3500英镑, 从西安出发,乘火车到兰州,然后返回夏河,再到 嘉峪关,随之在敦煌过夜,接着去吐鲁番、喀什, 最后到乌鲁木齐。 把斯坦因当作现代“丝绸之路”旅游的先驱 来歌颂纯属误导。前面所引的报刊文章中鲜有提 及的是斯坦因去世后所卷入的颇有争议的声名 漩涡。他在考古和社会人类学领域的建树是无可 非议的,而他从所探险的土地上带走的文物以及 带走的方式对当地

7、人的文化和感情却是一种侮 辱。 斯坦因所涉及的文物底数大得让人难以相 信。在其四次的中国西北和临近地区的探险中, 他带出境和运走的文物大约有五万件。其中许多 是易风化的文物,这些文物的存在证明在以前干 旱的大漠家园中无人碰过它们。这些文物为人们 打开了一扇回溯历史的宝贵窗口,让人们洞察到 了早年边境生活的野蛮和单调。在伦敦的维多利 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珍藏(或者说是永久借用) 48 着600件精巧的针织品,如从棉布和丝绸上剪 下来的小小的莲花,这些珍品是在塔吉克自治县 和罗布泊湖之间的米兰遗址发现的。在1 906年 到1908年的探险中,为了得到这些珍宝,斯坦 因付出的代价是冻掉了几个脚趾头。

8、更有价值的 是也许是从附近堡子的一个垃圾场找到的手工 染色布残片。这个防御堡垒位于昆仑山下的丘陵 地带,是西藏人在八世纪末期修建的,大约100 年后被抛弃了。这些珍贵的手工艺品从唐代走到 了今天这样的时间跨度真的让西方人感到 震惊。 近年来对斯坦因的批评依旧是由他的遗产 引起的。一位汉学家称他是“最后的洋鬼子”,实 际上,在彼得霍普金克(Peter Hopkirk)的经典 研究著作“丝绸之路”上的洋鬼子(1980年出 版)一书中,斯坦因是其中的主角。霍普金克通过 与中国文物研究专家夏莱的深谈以后,认为当代 中国给予斯坦因的评价全是否定的认为他 “毫无疑问是一位最可憎的外国考古学家”。 然而,在

9、斯坦因去世60周年的时候,BBC(即“英 国广播公司)的新闻网址发表了一篇评价他的文 章:“第一个收藏中国的人。”该文在谴责斯坦因 对远东的掠夺上轻描淡写,说当地人对文物的掠 夺司空见惯,实际上外国收藏家的介入是保护了 这些文物的完整。 中国人对斯坦因反感也波及到英国的另一 位收藏家,他也将自己的收藏捐给了大英博物 馆,这个人就是苏格兰绅士托马斯布鲁斯 (Thomas Bruce1766年1841年),他是埃尔根 的第七位伯爵,金卡丁的第11位伯爵。由于他 在任英国驻奥斯曼帝国大使时的所作所为,希腊 人至今恨他。希腊当时已被土耳其殖民了大约 300年,两国之间的小摩擦危及到了希腊最宝贵 的考古

10、遗址。埃尔根伯爵为了子孙后代,雇佣意 大利画家鲁西埃里(Giovanni Battista Lusieri),计划临摹和揭下五世纪巴台农神庙的 绘画和雕塑运回英国。奥斯曼帝国当局虽然同意 了他的计划,但由于巴台农神庙的一部分被当作 了清真寺,埃尔根的牧师便私作主张,下令炸碎 并运走那些大理石雕像。1 1年当中,几乎有一半 的的雕像被搬走。1816年,埃尔根成功地以 35,000英镑的价格把这些宝物卖给了英国皇 室。当时的好多英国人觉得为了保护文物很有必 要采取这一行动,并称赞大英博物馆为人们欣赏 这些宝物提供了一个好场所。也有人觉得这种行 为是人为的破坏。诗人拜伦对所谓的“埃尔根石 雕”的美学

11、价值就很不在乎。在恰罗德哈罗尔 德游记中描写巴台农神庙的现状时,他感慨到: “看到这一幕,只有白痴的眼睛不会哭;你的 墙被玷污,你坍塌的神龛被拆除,是英国人动的 手” 希腊的爱国者将这位外交官丑化为霸道的 伪君子,是一个帝国与另一个帝国合谋掠夺殖民 地人民的遗产,并从中大饱私囊的典型代表。 与埃尔根伯爵相比,斯坦因是小巫见大巫, 根本谈不上是在滑稽的模仿傲慢的殖民者。斯坦 因在亚=;=II的探险的确是在所谓的“大游戏”背景 下展开的,当时俄国和英国为了争夺中国边界附 近的控制权发生了一系列小摩擦。这些摩擦激发 了各种各样胆大妄为的举动,其中男子汉的勇 气、爱国者的冒险以及占领远东的妄想好奇地交

12、 织在了一起。就在斯坦因第一次踏上中国大陆的 前几年,有两位军官,一个是马克拜耳上校,一 个是弗朗西斯杨哈伯德上校,为了确定从北京 到印度的最快线路,两人骑马从不同的地方出发 举行了一场比赛。拜耳获胜,他用了五周的时间, 对于一个比对手年长20岁的人来说,这实乃是 令人相当满意的成就了。 文物专家斯坦因来中国时拿的不是刀枪,而 是经纬仪和铲子。斯坦因看上去像个结实的犹太 人,一点也没有正规军人的风采和大英帝国民族 霸权者的气势。他出生在匈牙利布达佩斯特的一 个犹太人家庭,是个路德会教徒,过了不惑之年 才成为英国公民。在谈到他的身份时,伦敦非洲 和东方研究院的首任院长爱德华戴尼森罗斯 (Edwa

13、rd Denison Ross)爵士称其为“两个国家 的骄傲”。从早年期,他就醉心于东方的语言,包 括梵文和古波斯语。他也热衷于印度学(即对印 新生绸之路国际写作主题征文 度文明的学术研究)和语文学(即对古文本的考 证)。25岁时,在澳大利亚的一所大学和德国的 两所大学完成学业后,斯坦因在印度的高等教育 管理界开始了其职业生涯。正是在印度的旁遮普 邦和孟加拉州政府的资金支持下,他于 1900-1901年开始了对中国西北的第一次探险。 斯坦因的初次调查极有成果。他轻松地穿越 塔克拉玛干沙漠,找到了消失已久的丹丹乌里克 遗址。斯坦因是一位涉猎广泛、训练有素的制图 师,他似乎把自己的信念最后锁定在1

14、300年 前,唐玄宗时代大唐西域记中的描述上。虽然 他并非真正的佛I、弟子,但他常以佛I追随者的 口吻写作。显著的是,在到达海拔高处时,与其说 他是为当地的地貌而着迷,倒不如说他是因为意 识到自己在步玄奘的足迹而激动。 “城(武山)西二百余里至大山,”大唐西域 记中讲到:“山气巍嶷,触石兴云,崖缣峥嵘,将 崩未坠。其巅卒堵波,郁然奇制也。闻诸土俗日: 数百年前,山崖崩圮,中有菇刍,瞑目而坐,躯量 伟大,形容枯槁,须发下垂,被肩蒙面。”(卒堵波 Stupa即舍利塔译者注)。 玄奘接着讲到: 有田猎者见已白王,王躬观礼有芯刍对 日:“此须发垂长而被服袈裟,乃入灭心定阿罗汉 也段食之体,出定便谢。宜

15、以酥油灌注,令得 滋润,然后鼓击,警悟定心”而此罗汉豁然高 视,久之,乃日:“尔辈何人?形容卑小,被服袈 裟?”对日:“我菇刍也。”日:“然,我师迦叶波如来 今何所在?”对日:“入大涅榘,其来已久。”闻而闭 目,怅若有怀,寻重问日:“释迦如来出兴世耶?” 对日:“诞灵导世,已从寂灭。”闻复俯首。久之乃 起,升虚空,现神变,化火焚身,遗骸坠地。王收其 骨,起率堵波。 摘自古代和田:中国新疆考古发掘的 详细报告第一卷第85页 奥莱尔斯坦因著牛津大学出版社1907年 这种对中国诗意般、甚至是捕风捉影似的 描述露出了斯坦因的“阿基里斯之踵”(即软肋或 49 致命弱点译者注),虽然他在中东研究上很 博学

16、,但离一个汉学家还差得远。 这位探险家的缺陷被暴露得一览无余,否则 他那片刻的喜悦将名留青史。六年后,在另外一 次的探险中,他来到了甘肃的莫高窟,干佛洞的 壮观震撼了他,在佛洞里,斯坦因发现了珍藏在 17号佛洞里文本形式似的真正时间胶囊。这个 洞里的一切逃过了一连串劫难,最后在敦煌不再 辉煌、人口变得稀少时被封存在这里。公元845 年,这一地区还在西藏的辖区,当唐武宗开始迫 害佛教徒时,这里还不允许破坏者插手。更多的 经卷被藏到了洞里,包括最有名的金刚经,其 末页的日期是公元868年5月11日。斯坦因是 这样来描写自己的感受的: 让人特别高兴的是,当我发现了一本保存 完好的经卷,设计精美,卷首插画为刻板印刷,显 示的印版年月为公元860年。这一确凿的证据说 明刻板印刷术发明的时间被人们原来认为的宋 朝要早得多,那时已进入了九世纪,印刷术已经 有了很大的改进。在中文的经卷中间还有精彩的 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期刊/会议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