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上传人:lizhe****0920 文档编号:26350683 上传时间:2017-12-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三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课标要求: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识记:汉代的“中朝” ;唐代的三省六部制;宋朝削弱相权的措施;汉代的郡国并行制及州的设置;元朝的行省制度;汉代的刺史制度;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理解:从汉到元中央政治制度的演进特点;从汉到元地方管理制度的演进特点;运用:通过引导学生整理汉到元政治制度的发展脉络,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运用图表法加强对主干知识的理解,形成本课的知识框架与结构。引导学生联系时代背景分析各项措施,理解历史概念。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概括中国古代政

2、治制度的发展趋势及特点。师生合作探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对当今社会政治发展的借鉴作用。引导学生分析图示、引文等材料,初步掌握处理历史资料的一般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史实及其特点,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古代曾经有的政治文明,了解我国先人的政治上之精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有许多优良的部分是值得我们传承和发扬的。通过了解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史实及其特点,使学生认识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它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但它也有黑暗和腐败。二、教学重点:从汉代到元朝中央及地方政治制度演进的史实及特点

3、三、教学难点: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进的史实来分析、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四、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法、合作探究法五、板书设计: 三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一) 、君权和相权1、汉朝:中朝制度2、唐朝:三省六部制3、宋朝:分相权的措施(二)地方行政制度的演进:中央和地方的矛盾1、汉:郡国并行制2、元:行省制度(三)监察制度的演进1、西汉监察制度的概况:2、监察制度的影响(四) 、选官制度的变化1、世官制:2、察举制: 3、科举制: 六、教学过程:导入:请大家看下面的材料:投影:“法令出一”“ 别黑白而定一尊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回答非常好

4、。材料精辟地概括了秦朝君主专制政体中皇权的至高无上。事实上这种君主专制制度一直为秦以后的历代封建王朝所沿袭,并且不断加以强化。那么君主专制政体到底是怎样得到强化的呢?它的演进和强化造成了什么影响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从君权和相权的斗争、监察制度、选官制度和地方管理制度这四个方面来了解一下。新课讲授:请大家翻到课本第 9 页,先请大家看一下教材第三节的第一、第二两部分内容。学生阅读教材“法令出一”这部分属于阅读内容,大家只要了解就可以了。 “法令出一”指出了在君主专制政体下皇权的至高无上。而皇帝最主要的助手丞相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相权成为了皇权独断地位的最大威胁。削弱相权也因此成为历代强

5、化君权的必然措施。那么秦朝之后的历代都采取了哪些削弱相权措施呢?请大家根据教材内容简单概括一下。学生概括投影;自秦以后削弱相权的主要措施简表:朝代 主要措施汉 中朝制度唐 三省六部制宋 设副宰相,分行政权;设枢密院,分君权;设三司,分财政权;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汉朝主要要注意一个人物汉武帝。投影:汉武帝像、电视剧照汉武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非常著名帝王,也是现在的人们非常感兴趣的一个历史人物,象电视剧大汉天子 汉武大帝都是描写他的。汉武帝的一生可谓是跌宕起伏、波澜壮阔,哪位同学能来介绍一下汉武帝的历史功绩啊? 汉武帝是西汉历史上非常有作为的一个帝王,在他执政时期采取了许多强化君权的措施。象频繁更迭

6、丞相。投影:汉武帝时期丞相更迭简表:这在某种程度上属于“治标”的方法。对汉武帝来说建立“中朝制度”才是“治本”的方法。这里我们要注意几个概念:投影:中朝:针对“外朝”而言,指由皇帝的亲信左右、侍中、尚书等组成的参谋、决策机构,。外朝是指由丞相、御史大夫为首的外朝官组成的官僚机构。汉武帝故意提拔布衣亲信组成“中朝” ,并由中朝对国家政事先作出决策,将原属丞相的决策权分割给了中朝,由此达到了削弱相权、强化君权的作用。唐朝削弱相权的主要措施是三省六部制。请大家根据唐朝三省六部制的机构示意图及唐朝三省六部制的相关材料,并结合自己所学知识来分小组讨论一下,为什么说唐朝三省六部制使相权“实际上”有所分散?

7、投影:材料一:唐朝三省六部制机构示意图材料二:隋唐时期,确立了“中书取旨,门下封驳,尚书奉而行之” 的原则。即中书省主要负责秉承皇帝旨意起草诏书;门下省主要负责纠核朝臣奏章,复审中书省的诏书,如果认为不当,可以加以封还和加以驳正;尚书省负责都省职事,总领六部。中书、门下两省为决策机构,尚书省为行政中枢,相互牵制。学生讨论,教师指导。唐朝的三省六部制首先将原来丞相一个人的权力,分配给了三个部门,是相权的分散。此外三省分工明确,既相互合作又相互牵制,这样就保证了君权的独尊。宋朝从三大方面来削弱相权:设副宰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枢密院,分割宰相的军权;设三司,分割宰相的财政权。这些措施确实有效地分

8、割了宰相的权力,确保了君权的独断地位,但它也给宋朝带来了官僚机构膨胀臃肿、官员人浮于事的困境。宋朝以后仍然有不同形式措施出台以削弱相权、强化君权。而这一渐强、一渐弱也是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强化在中央的表现之一。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不仅仅表现在中央政治制度的变化上,也体现在地方管理制度的变化上,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秦朝以后的地方管理制度的变化。秦朝在地方的行政管理上实行什么制度?和分封制相比较,最大的变化是什么?学生回答在地方行政管理制度上,汉朝可以说是“汉承秦制,略有变通” 。具体是怎么“承” 、怎么“变”的呢?我们先来看段材料。投影:汉承秦制,略有变通。汉初,郡县制是基本行政体制,但又“惩戒亡秦孤立

9、之败” ,在剪除异姓王和功臣的同时,分封同姓王。因而形成郡县制与封国制并存的局面。诸侯王名义上受朝廷节制,但实际上有独立管辖一方的权力,专制皇权不能施行于王国所属的郡县。从材料我们可以发现,事实上在西汉初在地方行政管理制度上存在郡县制与封国制并存的现象。我们称其为郡国并行制。投影:材料一、西汉郡国交叉局部示意图材料二、西汉初年的王国问题请大家结合材料思考西汉的郡国并行制有什么弊端?西汉初的郡国并行制,便于地方上的诸侯国壮大自己的力量,并最终造成了“七国之乱” 。直到汉武帝时期,通过“推恩令”才解决了这个问题。中国古代历史上周武王始创分封制,维持了长期的政治稳定;秦始皇拒绝分封,推行郡县制,巩固

10、了统一;刘邦实行郡国并行制,导致了王国问题的出现;汉武帝推行推恩令,解决了王国问题,实现了大一统。结合这段政治制度史,来谈谈你对当今社会中新、旧制度的“立”和“废”的认识。(适当提示:历史经验教训、现实需要、实践检验等)师生合作探究任何一种政治制度的沿革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古代中国如此,当代中国也是如此。我们必须在实践中、在曲折中寻找最符合现实需要的制度。汉朝的地方管理制度经历了郡国并行制、郡县制以及州郡县三级制多种变化就是现实需要变化的结果。而唐朝和宋朝的地方行政制度相对比较稳定主要是三级制。投影:唐道、州、县;宋路、州、县;我们重点来看看元朝的行省制度。投影:空白的元代行政区划示意图请大

11、家把这张图上相应的元代行政区划名称填写起来。学生填图,教师提醒不要忘了“腹里”和宣政院管辖区。投影:“腹里”:即中书省直接管辖地,包括大都(今北京)及其周围地区。宣政院:元代中央机关之一,专门为管理全国宗教事物和西藏地方事物而设置,西藏地区受其管辖。除了西藏正式成为一个行政区域外,元朝行省的设置中还有另外一个对中国行政区划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内容,那就是澎湖巡检司的设置。它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也就是现在的台湾,是台湾正式归于中央行政管辖的开始。投影:元、明、清三朝地方行政区划简表 元代行省制度的确立是我国地方行政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行省的设置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对于加强中央集权,调整好中央和地

12、方的关系有中央的意义。因此为明清统治者所沿袭。元代的行省制度是君主专制制度在元代得到强化的主要表现。而它对中央集权的强化则是中央各项节制措施的结果。投影:元代中央对地方行省的节制措施:政治、军事、财政权力节制;定期觐见述职制度;监察制度;省官互迁制度。事实上当时不但对地方有监察机构,对中央也有相应的监察机构,并且有一整套相对完善的监察制度,作为中央集权的有利保障。监察制度本身就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一部分。那么这个制度是怎样发展的,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任何一种政治制度都要求有相应的监察制度。在秦朝刚刚建立君主专制制度时就有相应的负责监察的官职设置。西汉时期监察制度开始走向健全,有了相对完备机

13、构设置和职责安排。投影:西汉中央和地方监察机构设置情况简表当今社会,我们仍然需要监察制度作为国家政治机器正常运转的有力保障。既然我们今天学了古代的监察制度,我们不妨来探讨一下,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得失对当今社会的政治建设有哪些借鉴作用?师生共同探讨(无定论,可从纪委、检察、反腐、舆论监督等等角度来考虑。 )除了监察制度外,选官制度也是历代王朝控制官员,维护皇权的重要制度。官员是古代中国专制统治的真正操作者,是使帝王“令出必行”的关键,因此古代中国的帝王历来重视官员的选拔。而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古代中国的选官制度也在不断的演进。请大家看一下教材选官制度的相关内容来了解一下具体情况。投影:有关选

14、官制度的习题,以习题提炼知识点我们来完成这些相关的习题,巩固一下。我们今天从君权和相权的斗争、监察制度、选官制度和地方管理制度这四大方面介绍了汉朝到元朝政治制度的演进情况。回顾我们介绍的具体史实,你能否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呢?大家可以相互间讨论一下,到底汉朝到元朝的政治制度演进有什么特点?会造成什么影响?学生讨论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进,无论是中央制度还是地方制度都是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强化的过程。这就使得权力高度集中。小结我们今天主要介绍了汉朝到元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其突出特点是权力的高度集中。其主要表现是:一、在中央行政制度上,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二、在地方行政制度上,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控制日益加强。此外监察制度和选官制度的发展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起了促进作用。因为时间关系我们今天这节课就上到这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