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企业党支部书记述职报告与医院2017年度科学基金工作研讨会议总结讲话稿

上传人:yoush****ohua 文档编号:26350664 上传时间:2017-12-25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4.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企业党支部书记述职报告与医院2017年度科学基金工作研讨会议总结讲话稿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2017企业党支部书记述职报告与医院2017年度科学基金工作研讨会议总结讲话稿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2017企业党支部书记述职报告与医院2017年度科学基金工作研讨会议总结讲话稿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2017企业党支部书记述职报告与医院2017年度科学基金工作研讨会议总结讲话稿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2017企业党支部书记述职报告与医院2017年度科学基金工作研讨会议总结讲话稿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企业党支部书记述职报告与医院2017年度科学基金工作研讨会议总结讲话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企业党支部书记述职报告与医院2017年度科学基金工作研讨会议总结讲话稿(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 企业党支部书记述职报告与医院 2017 年度科学基金工作研讨会议总结讲话稿合集医院 2017 年度科学基金工作研讨会议总结讲话稿同志们:我总结发言的题目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建设中国特色的基础研究强国” 。主要从四个方面展开,即建设中国特色基础研究强国的背景、目标、路径和举措。一、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准确把握建设基础研究强国的背景这次工作研讨会是在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的背景下召开的。十九大确定了新的“三步走”目标:到2020 年决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 2035 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 2050 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五个形容词和“五

2、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一致:经济建设对应富强、政治建设对应民主、文化建设对应文明、社会建设对应和谐、生态文明建设对应美丽。富强是使中国人民富起来和强起来,民主是人民的权力得到尊重,文明是人民的文化水平和素质的提高,和谐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改善,美丽是人与自然的共生关系得到弘扬。(一)基础研究成果的数量与质量快速攀升基金委“十三五”规划中提出了三个并行:总量并行、贡献并行、源头并行。2020 年我们希望达到总量并行。目前,我们的学术影响力已经达到世界第二。从所有指标看,总量并行目标可望实现。目前,材料学科学术产出和学术影响力已经居世界第一。化学学科与工程学科学术产出世界第一,学术影响力世界第二,但已经

3、超过美国的 80%,预计到2020 年会成为第一名。中国学术产出占世界的份额快速上升。美国、德国、英国、日本、法国等国占世界份额比例则徐徐下行。中国十年后学术产出会超过美国,但这只说明我们是学术产出大国。很有意思的是,源于中国的引用为前千分之一的论文占世界比值快速上升,从 20 年前的 0.2%到现在20%。20 年的时间上升 100 倍:10 年上升 10 倍,再10 年又上升 10 倍。真是“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高水平论文的世界份额比所有学术产出的世界份额还高。如果取领域加权学术影响力的世界均值为 1.0,则 20 年前我国为 0.38,现在已经超过 0.9,但还没有达到世

4、界均值。中国的学术发展具有动力发展特征。虽然目前还没有达到世界均值,但后续上升的动能十足。Elsevier 对 2012 年-2015 年世界论文引用情况进行了分析:2012 年时,中国占世界 13%,美国是中国的 3 倍接近 40%;而现在我们超过美国的一半。即短短四年,就从当初的 1/3 到大于 1/2。前 1%高被引论文方面,我们也是一天天好起来。(二)基础研究人才队伍快速成长1.研究者数量不断上升。来自中国大陆的可以在WoS(Web of Science)发表学术工作的作者人数,2008 年为 23 万人,2015 年达到 64 万人。其中,致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的,2009 年为

5、14 万人,2015 年为 45 万人,占全部作者人数的 70%。通过面青地、重大研究计划等项目的支持,研究者的学术产出大幅度上升,影响力也大幅度上升。2.科研队伍年轻化趋势凸显。新时代的两个重要时间节点是 2035 年和 2050 年。在新时代将做出重大贡献的人现在应该 30 岁左右,或者更年轻些。到2050 年他们才 60 岁出头。面上项目不仅量大面广,而且是所有年龄都可以申请,从其获得者的年龄分布能说明当前研究者的情况。2010 年,面上项目主持人的年龄分布曲线呈现出三个峰:一个峰是年轻人,第二个也是最高的峰是第一批大规模从国外回来的人,另一个小峰是改革开放后培养出的第一代大学生。经过

6、7 年以后,原来的最高峰平移后变小了,而代表改革开放后第一代大学生的峰已经移出了面上项目的舞台,而在 31、32 岁一直到 40 岁左右形成一个大峰,无论高度还是宽度都可以用巨大来形容,这就是所谓的新一代。新一代将是新时代的主力军,这一主力军目前已经占面上项目主持人的一半以上。3.优秀青年学者陆续从海外回国。2000 年时,每出国 7 个学人只能回来 1 个。根据中组部披露的数据,去年出国留学人员 56 万人,回来 45 万人。不再是“出七回一” ,而是 “出七回六” 。再过两三年就有望“出一回一”了。4.高水平学者数量快速上升。两三年前,中国高被引学者只占世界的 4%,这代表中国高水平专家的

7、匮乏。据统计:这一比例现在已经达到 7.5%。我们可望实现我委制定的到 2020 年该比例达到 10%的目标。(三)国际合作走向中心美国国际合作的体量最大,它的第一大合作伙伴是中国。中国的体量仅次于美国,我们和美国的合作占我国全部对外合作一半。我们正在走向国际合作的中心。今年夏天在北京召开的“一带一路”研讨会上,相关国家科研资助机构看好我们。他们说:“中国先启动,咱们就干起来” 。谁都愿意变成“一带一路”的成员,伊朗和蒙古都说自己是“一带一路” ,欧洲说自己是“一带一路” ,非洲也说自己是“一带一路” ,英国说“一带一路”也可以跨越英吉利海峡。(四)人们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有更多期待我们目前已经

8、实现了三个目标。一是 10 年累计学术产出超过美国一半。二是资助金额上升到美国NSF 的近三分之二。今年我委的预算为 286 亿,折合美元 43.3 亿。而美国 NSF 去年的预算为 70 亿多美元,今年被砍成 67 亿。我刚到基金委时,我们的预算是NSF 的 40%,现在是 65%。我们希望通过努力和争取,在十年内达到美国 NSF 的水平。我委到 2020 年的总量并行目标也应该包括资助金额的总量并行。三是国家自然科学奖多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我目前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奖评委会主任,欣喜地看到该奖项多致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其中致谢最多的是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中国人有诺贝尔奖情结,我们资助

9、的项目目前还没有获得过诺贝尔奖。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的工作是70 年代的,那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还没有成立。从取得科研成果到得诺贝尔奖一般需要 28 年左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986 年成立,如果再过十年、二十年还没有获得诺贝尔奖,就会受到质疑。在过去一年里,基金委经历了三次巡视、两次审计。我们要把“抓革命”的成果转换为“促生产”的动力。进入新时代后,我们要为科技强国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二、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统领,擎划新时代科学基金发展目标(一)建设基础研究强国的三步走目标第一,2020 年建成基础研究大国。实现总量并行,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在基础研究方面实现富起来,达到学术产出足够多的目标。什

10、么是创新型国家?科技部常用“创新力指数”来说明。该指数由多项指标复合在一起,这些指标往往不是总量指标,而是强度指标。我国排名 20 出头,个别年可以跳到第 19 名。2020 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要进入前 20 名,应该问题不大。目前只有成为基础研究大国的指标,即学术产出占世界的百分比,学术影响力占世界的百分比,等等。现在还没有合适的指标能衡量基础研究强不强。请政策局研究,评价基础研究强不强应该用什么指标。第二,2035 年基本建成中国特色的基础研究强国,实现贡献并行。去年“科技三会”提出的国家目标是 2030 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相当于进入创新力指数的前 10 名。应该在其 5 年之后,

11、即 2035 年,基本建成中国特色的基础研究强国,与中央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 2035 年目标相一致。第三,2050 年成为举世公认的基础研究强国。届时很多学术源头将诞生于中国,并带动建成世界科技强国。2050 年要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先决条件必须是建成世界科技强国,建成世界科技强国的条件必须是基础研究的强国。不是基础研究强国,不可能做科技强国,只能做科技大国。(二)建设基础研究强国的四个维度第一,原创维度。基础研究强国必须具有原创性。要有重大成果,而不只是成果很多。重大成果包括重要成果、标志性成果、里程碑成果、奠基性成果。我们要积极支持产生这样的成果。第

12、二,学科维度。第一波次有可能变强的是化学与工材。目前尚不能说我国在这两个学科已经领先,而只是其他国家目前在这些学科上的发展速度不快。由于后发优势,我们逐渐在这两个学科占领了先机。第二波次,数理、地学、生命、信息。第三波次,医学、管理。第四波次,社科、空间科学、心理。据爱思唯尔分析服务机构的统计,当前,我国工程、物质科学、数学相对活跃。在健康营养、临床医学、人文、商科、社会科学等领域不活跃。对ESI(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中的 22 个学科领域,若按照国家排名,预计中国在 2020 年的影响力有半数以上能达到世界第二。材料目前已经是世界第一,预计在 2020 年化学也可以变为世界第一。第三,人才维

13、度。什么是人才?人才要有冲击性,能够为学科发展起栋梁作用;人才应具备领导力,是能够成为学术领袖的人;人才应该是开拓者,可以开拓新领域;最佳的人才可以成为学科奠基人。我们对人才要有充分的文化自信,不必“言必称希腊、贤必举欧美” 。第四,机构维度。科学基金要支持高水平的团队、群体、平台和中心,并期待着形成有特色的学派,只有这样才能在世界基础研究的版图中形成高峰。爱因斯坦是一个人,但有时需要杰出学者的群像。比如,物理学的哥本哈根学派就是一例。(三)可能产生突破的七个方向未来在哪些领域中国科学家有希望取得重要的成果?可能产生突破性的领域有哪些?这里列出七个方向,不一定全面,请大家指正。1.智慧数据。把

14、数据和人互通,实现智慧化。2.新物理。我们在暗物质物理、中微子物理、低维物理等领域有一定先机。3.动态化学,在原子层次非常准确地追踪到化学动力学行为。4.合成生命。合成生物学将来会往合成生命的方向发展。5.量子信息。无论是量子通讯还是量子计算,中国正在进行系统的部署,也有较强的团队。6.三元世界。三元就是物理世界、人类世界、信息世界。7.超级工程。中国超级工程特别多,如超级大桥、超级大坝,它所对应的科学基础问题很多。三、路径我们回顾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建立时的初心,如基金委网站上所陈述的前几句话:“突破以往计划经济体制下科研经费依靠行政拨款的传统管理模式,引入和实施先进的科研经费资助模式和管理理念

15、” ,这体现了改革;“确立依靠专家、发扬民主、择优支持、公正合理的评审原则,建立科学民主、平等竞争、鼓励创新的运行机制” ,这体现了民主;“发挥对我国基础研究的导向、稳定、激励的功能” ,我们是有国家意志和利益导向的;“健全决策、执行、监督、咨询相互协调的科学基金管理体系,形成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为核心的规章制度体系” ,体现了全面依法治理基金的理念。我们应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努力建设基础研究强国。(一)量变引发质变有人统计,世界所有科技论文每 8.6 篇中就有 1篇致谢中国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我们基金委在全世界所有资助机构里排第一位。量变引发质变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三个核心组成部分之一

16、。我们的学术产出越来越多,高水平的成果越来越多,产出速度越来越快。(二)以体制优势加速超越步伐德国人干事认真,非常系统化,他们依靠这种优势在 20 世纪初期超越了英国。这种优势中国也有。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我国在执行力方面为全球翘楚。美国在 20 世纪中期超越德国靠的是引进人才。爱因斯坦和很多大科学家都去美国了,研究原子弹、氢弹的人也去了。德国战败后,前苏联把机器都拿走,美国把专家挖走了。钱学森和冯卡门到德国,把冯卡门的导师 Prandtl 接到了美国。我国目前在引进人才方面的力度也非常大。(三)以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引导正确的学术价值观现在实行的评价体系有行政条例型、客观量化型、学术共识型和结构引导型。客观量化型的评价在一定的发展阶段有进步作用,但发展到更高阶段会起阻碍作用。目前基金委实行的评价体系是学术共识型,请三位或五位专家,每位专家有自己的学术价值观。专家根据自己的学术价值观做评价,看他们之间能否形成共识。加和分高则代表共识度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