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军权的加强(要)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26336984 上传时间:2017-12-25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4.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明朝军权的加强(要)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明朝军权的加强(要)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明朝军权的加强(要)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明朝军权的加强(要)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明朝军权的加强(要)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明朝军权的加强(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明朝军权的加强(要)(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故宫皇权的中心,天坛,建于明朝永乐年间,是旧皇城南端的正门,那时叫作承天门。以后经清代改建后,改名为天安门。,明长城(八达岭),明十三陵 十三陵位于北京北郊,是明朝13个皇帝的陵墓群,也是全世界现存埋葬皇帝最多,保存情况最好的帝王陵墓群。其中,定陵的地下宫殿已经发掘并向游人开放。长陵、昭陵也可供游人参观,长陵内的金丝楠木大殿是我国古代建筑的典范之一。整个十三陵面积广达40平方公里,建造用时超过200年,其工程极为浩大。 位于北京市昌平县天寿山南麓。明代十三个皇帝陵墓的总称,即成祖长陵、仁宗献陵、宣宗景陵、英宗裕陵、宪宗茂陵、孝宗泰陵、武宗康陵、世宗永陵、穆宗昭陵、神宗定陵、光宗庆陵、熹宗德陵

2、、思宗思陵(另太祖孝陵在南京,代宗景泰陵在北京西郊金山)。每陵均依山而建,共占地40平方公里。周围建有陵墙,七公里的总神道列石牌坊、大红门、神圣功德碑等,各陵建筑大体相同,有祾恩殿、明楼,明楼后是宝城,即墓冢所在地。十三陵中以长陵规模最大,定陵地宫最为豪华,永陵的明楼全用花斑石筑成,最为精致坚固。陵东建有十三陵水库。环境幽美,景色壮丽,是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明长陵牌坊,明朝君权的加强,第15课,1、识记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的基本史实2、理解厂卫特务机构的实质和八股取士的影响;明成祖加强君权的措施。3、通过学习,认识到明朝君权的加强一方面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另一方面

3、又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在政治上的表现4、通过学习,认识到只有与时俱进,进行制度创新,才能保持活力。,学习目标,1、封建社会形成、初步发展,首次大一统时期 战国、秦汉;2、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融合时期 三国、两晋、南北朝;3、封建社会的繁荣发展时期 隋唐4、封建国家的再次分裂和封建经济继续发展 五代辽宋夏金元;5、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 明清(13681840),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历程,张生是元朝末年的一名书生,饱读诗书,一心想去朝廷做官,治国安邦。但元朝末年政治黑暗、战乱频繁,他的梦想一直未能实现,只能在家无所事事。一天在街上他看到好多人都围在一起看什么东西,他也凑了上去,原来是一张皇榜!,皇

4、榜上写着:天下初定,新朝建立,百废待兴。召天下有识之士共举国是。,请思考:,他看到皇榜是哪一年?新朝是哪个朝代?其建立者是谁?,第一幕 张生看榜,“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是个好地方,自从有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凤阳花鼓,朱元璋出生于安徽,家境贫困,从小给地主放牧牛羊。17岁那年,父母、大哥都死于灾荒和瘟疫,他只好出家到一座寺庙当和尚。元末农民起义爆发后,寺庙被战火烧毁,他就投奔起义军,由于朱元璋足智多谋,作战勇敢,几年后成为这支起义军的首领。他率领队伍南征北战,建立了明朝。,朱元璋利用元朝军队被刘福通红巾军打的晕头转向的时机,大力发展自己的势力。他吸收李善长、刘基、朱升充当谋士,并采纳朱升

5、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的建议,实力不断壮大。,1368年初,朱元璋在应天(南京)称皇帝,建明朝,年号洪武。朱元璋就是明太祖。同年秋天,攻占大都,灭元。,像朱元璋这样参加过农民起义的开国皇帝还有谁?,汉高祖刘邦汉光武帝刘秀,想一想,第二幕:张生应试,看过榜文,张生欣喜若狂,机会终于来了。他决定应考以实现自己多年的梦想。那么他该做哪些准备呢?,熟读四书五经,研究程朱理学,钻研八股文。,明太祖对科举制进行了怎样的改革?,命题范围:答题观点:文体:,只能在四书五经范围,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题,必须分为八个部分,那么,对这种考试方式应该怎样评价?,“八股文的毁灭文化,等于秦始皇的焚书!八股文的败

6、坏人才却比秦始皇在咸阳外郊坑儒还要厉害。”,评价科举制:,积极作用: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采用考试办法选择官员的国家,对西欧文官制有示范作用。它使中小地主凭借自己的才学,通过科举考试进入统治阶层,扩大了统治基础,稳定了社会局势。它是封建社会完善的选官制度,推动了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 八股取士增加了考试标准的客观性,是考试向标准化、规范化的重要发展,对以后的考试制度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消极作用:科举制度维护了封建社会,是造成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因素之一。它禁锢了知识分子的创造性,使其致力于钻研四书五经,脱离实际,尤其是压抑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中国传统科技不能发展为近代科学技术。最严重的是到了近

7、代继续阻碍知识分子开眼看世界,于西方文化格格不入,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文化因素。,经过层层选拔,张生终于如愿以偿,科考一举高中。并被选入中央任职。因为是新朝刚建立,机构改革。为了不出差错,所以入职之前,他想先了解一下明朝的行政机关情况,你能为他画一张简表吗?,第三幕 张生当官,第四幕 张生的惶恐,张生勤政为民,官越做越大,但心里却越来越害怕,特别是最近发生了一件事:,一天早朝,朱元璋问张生,昨晚为什么发怒,张生先是一惊。只见朱元璋拿出一幅画,正是张生昨夜生气表情的画像。一时间张生毛骨悚然,解释道:因有下属打坏了茶具。明太祖这才放心。,思考:什么人给张生画得像?,锦衣卫的职能是什么?,哪一点最

8、可怕?,锦衣卫是皇帝的亲兵,由皇帝的亲信组成,明太祖让他们兼管、侦察逮捕和审讯。由皇帝亲自指挥,不受司法部门管辖。,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有利于皇帝对臣民的监视和侦查,加强了君权.对维护中央集权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这种特务统治使得臣民们终日诚惶诚恐,唯命是从,凡事按部就搬,不求进取;同时,这种做法也使法律受到严重破坏。司法机构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伴君如伴虎,张生过够了这种提心吊胆的日子,决定辞官投奔燕王朱棣,想在他那里过几天太平日子张生在燕王朱棣那里能过上太平日子吗?,第五幕:张生辞官投燕,“靖难之役的原因是什么?结果又如何?”,1402年,靖难之役以燕王朱棣的胜利而告终。朱棣夺得帝位,即明成祖

9、,年号永乐。 明成祖为加强北方的防御力量,于1421年,从南京迁都到北京。同时,他继续推行削藩政策,以加强君权。,经历了这么多年的风风雨雨,张生由一个意气风发的少年变成了行将就木的老人,他现在哪也不想去了,就想在家好好梳理一下他的一生。,张生的一生,张生这一生一共经历了明朝的哪些皇帝?经历了明朝的哪些事?,明太祖:改革行政机构 设锦衣卫 八股取士,建文帝:削藩,明成祖:迁都北京 继续削藩,明朝统治者加强君权的措施,特别是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说明皇帝对谁都不信任,只有依靠特务统治、高压政策来维护统治。 君主专制的空前加强,暴露了封建统治的危机四伏、矛盾重重。 所以,它恰恰反映了封建社会已逐步走向衰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