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化学化学键与分子结构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26333382 上传时间:2017-12-25 格式:PPT 页数:130 大小:3.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无机化学化学键与分子结构_第1页
第1页 / 共130页
无机化学化学键与分子结构_第2页
第2页 / 共130页
无机化学化学键与分子结构_第3页
第3页 / 共130页
无机化学化学键与分子结构_第4页
第4页 / 共130页
无机化学化学键与分子结构_第5页
第5页 / 共1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无机化学化学键与分子结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无机化学化学键与分子结构(1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无机化学,第四章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 Chapter 4 Chemical bond and molecular structure,基本内容和重点要求,4.1 离子键理论4.2 共价键理论4.3 金属键理论4.4 分子间作用力,掌握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的基本特性及其它们的区别,掌握价键理论、杂化轨道理论、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分子轨道理论,掌握金属键的改性共价键理论、了解能带理论,理解分子间作用力的概念、氢键的特性和形成条件。,为什么要讨论分子的内部结构?,分子的内部结构包含哪些内容?,分子中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即化学键问题; 分子或晶体的空间构型; 分子与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分子结构与物质性

2、质的关系。,什么是化学键?元素的原子之间为什么能化合?,化学键分子或晶体中原子间的强相互作用 ( 40 kJmol-1),离子键理论1916,共价键理论1916,科塞尔(Kossel),路易斯(G.N. Lewis),海特勒,伦敦,价键理论 1927,鲍林,杂化轨道理论 1931,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西奇威克(sidgwick) 1940吉来斯必(R.J. Gillrdpie),分子轨道轨道理论,密立根(RS Mulliken) 1928休克尔(E.Huckel) 1931,4.1.1 离子键的形成4.1.2 离子键特点4.1.3 离子特征4.1.4 离子晶体4.1.5 晶格能,4.1 离子键

3、理论,离子型化合物:活泼金属原子与活泼非金属原子所形成的化合物。如KCl,CaO等。,主要以晶体形式存在 较高熔点和沸点 熔融或水溶解后能导电 ?,4.1.1 离子键的形成,(1)离子键理论 1916 年德国科学家 Kossel ( 科塞尔 ) 提出,当活泼金属的原子与活泼的非金属原子相互化合时,均有通过得失电子而达到稳定电子构型的倾向; 对主族元素,稳定结构是指具有稀有气体的电子结构,如钠和氯;对过渡元素,d 轨道一般处于半充满,例外较多。,原子间发生电子转移而形成具有稳定结构的正负离子,当正、负离子的吸引和排斥力达到平衡时形成离子键。,离子键: 原子间发生电子的转移,形成正、负离子,并通过

4、静电作用形成的化学键。,NaNa+ 2s 2 2p 6 3s 1 2s 2 2p 6 ClCl- 2s 2 2p 5 2s 2 2p 6,首先形成稳定离子,然后由静电吸引形成化学键,以NaCl为例,(2) 离子键的形成条件,1. 元素的电负性差比较大 1.7,发生电子转移,产生正、负离子,形成离子键; 1.7 ,实际上是指离子键的成分大于 50 %),2. 易形成稳定离子,Na + 2s 2 2p 6,Cl 3s 2 3p 6 ,只转移少数的电子就达到稀有气体式稳定结构。,3. 形成离子键时释放能量多,Na ( s ) + 1/2 Cl 2 ( g ) = NaCl ( s ) H = 410

5、.9 kJmol1在形成离子键时,以放热的形式,释放较多的能量。,4.1.2 离子键特点,(1) 离子键的本质是静电引力,q1 ,q2 分别为正负离子所带电量 ,r 为正负离子的核间距离,F为静电引力。,(2)离子键没有方向性,与任何方向的电性不同的离子相吸引,所以无方向性。,(3)离子键没有饱和性,只要是正负离子之间,则彼此吸引,即无饱和性。,(4)键的离子性与元素的电负性有关, 1.7,发生电子转移,形成离子键; 1.7 ,实际上是指离子键的成分大于 50 %。,AB型化合物单键的离子性百分数与电负性差值之间的关系,简单负离子的电子层构型一般都具有稳定的8电子结构如F-,4.1.3 离子的

6、特征,(1)离子的电荷,(2)离子的电子层构型,电荷高,离子键强。 +1, +2, +3, +4,相应原子的得失电子数,正离子的电子层构型大致有 5 种, 8电子构型,如, 2电子构型,如, 18电子构型,如, 9 -17电子构型,如, (18+2)电子构型,如,8电子构型离子 9 17电子构型离子 18或18+2电子构型的离子 NaCl CuCl,离子的电子层构型同离子的作用力,即离子键的强度有密切关系。在离子的半径和电荷大致相同条件下,不同构型的正离子对同种负离子的结合力的大小规律:,(3)离子半径,1. 概念: 将离子晶体中的离子看成是相切的球体,正负离子的核间距 d 是 r + 和 r

7、 之和 。,d 值可由晶体的 X 射线衍射实验测定得到。,1926 年,哥德希密特 ( Goldschmidt ) 用光学方法测得了 F 和 O 2 的半径,分别为 133 pm 和 132 pm。 结合 X 射线衍射所得的 d 值,得到一系列离子半径,称为哥德希密特半径。 离子的作用半径,例: MgO d = 210 pm,1927 年,Pauling 把最外层电子到核的距离,定义为离子半径。并利用有效核电荷等数据,求出一套离子半径数值,被称为 Pauling 半径 。,Z为核电数,为屏蔽常数,Cn为取决于最外电子层主量子数n的一个常数。,2. 离子半径的变化规律,同主族从上到下,随电子层增

8、加,具有相同电荷数的同族离子半径增加。 Li + Na + K + Rb + Cs + F Cl Br I,1976年,Shanon通过归纳氧化物中正负离子核间距数据并考虑配位数、几何构型和电子自旋等因素,提出了一套新数据。,同一元素,不同价态的离子,电荷高的半径小。 如 Ti 4 + Ti 3 + ; Fe 3 + Mg 2 + Al 3 + K + Ca 2 +,4.1.4 离子晶体,(1) 离子晶体的特性,正负离子间的静电作用力较强 熔点、沸点较高,因离子键强度大 硬度高 受到外力冲击时,易发生位错 导致破碎 。,离子的定向迁移 导电性,离子晶体中不存在单个分子 巨型分子,(2)离子晶体

9、的类型,(a)CsCl型晶体 属简单立方晶格 配位比 8 8 晶胞中离子的个数: Cs+: 1个 Cl: 8(1/8) = 1 个,AB型离子化合物的三种主要的晶体结构类型,异号离子间的距离,(b)NaCl型晶体 属立方面心晶格 配位比 6 6 晶胞中离子的个数: Na+: 12(1/4)+1=4个 Cl: 8(1/8)+6 (1/2) = 4 个 异号离子间距离,(c)立方ZnS型 属立方面心晶格 配位比 4 4 晶胞中离子的个数: Zn2+: 4个 S2: 6 (1/2) + 8(1/8) = 4 个 异号离子间距离,(3) 离子半径比与配位数和晶体构型的关系,从六配位的介稳状态出发,探讨

10、半径比与配位数之间的关系。,如果 r+ 再大些, 则阴离子同号相离, 异号相切的稳定状态。,结论 时 ,配位数为 6 , NaCl 式晶体结构。,+,如果r+ 小些, 则阴离子同号相切, 异号相离的不稳定状态,使晶体中离子的配位数下降。,结论 时 ,配位数为 4 , ZnS式晶体结构。,八配位的介稳状态的对角面图。,结论 时 ,配位数为 8 , CsCl 式晶体结构。,四配位的介稳状态图。,结论 时 ,配位数为 3 。,AB型化合物离子半径比与配位数和晶体类型的关系,注意点:,对于离子化合物中离子的任一配位数来说,都有一相应的正负离子半径比值范围。例外,RbCl 0.82当一个化合物的正、负离

11、子半径比处于接近极限值时,则该化合物可能同时具有两种构型的晶体。GeO2 0.38离子晶体的构型除了与正、负离子的半径比有关外,还与离子的电子层构型、离子数目、外界条件等因素有关。CsCl离子型化合物的正、负离子半径比规则,只能应用于离子型晶体,而不能用它判断共价型化合物。,4.1.5 晶格能,晶格能的数据是指在0K和100k Pa条件下上述过程的能量变化。如果上述过程是在298K和101325 Pa条件下进行时,则释放的能量为晶格焓。晶格能 U 越大,则形成离子键得到离子晶体时放出的能量越多,离子键越强。,(2)晶格能测定:玻恩 哈伯循环,Born 和 Haber 设计了一个热力学循环过程,

12、从已知的热力学数据出发,利用Hess定律计算晶格能。 P255,(1)定义:互相远离的气态正、负离子结合生成1 mol 离子晶体时所释放的能量,用 U 表示。 Na+ ( g ) + Cl ( g ) = NaCl ( s ) U = -rHm ,以NaCl为例, Born-Haber循环,S: 升华能I1:电离能D:解离能E1:电子亲合能U:晶格能,盖斯定律,(3) 影响晶格能的因素, 离子的电荷(晶体类型相同时), 离子的半径(晶体类型相同时), 晶体的结构类型, 离子电子层结构类型,Z,U 例:U(NaCl) U(CaO),born-Land公式 无机化学(大连理工大编P302),R0:

13、 核间距(pm);A: Madelang常数,与晶体构型有关;n: Born指数,与离子电子层结构类型有关。,离子电荷数大,离子半径小的离子晶体晶格能大,相应表现为熔点高、硬度大等性能。 P141,晶格能对离子晶体物理性质的影响,4.2.1 价键理论4.2.2 杂化轨道理论4.2.3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4.2.4 分子轨道理论4.2.5 键参数与分子的性质4.2.6 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4.2 共价键理论,1916 年,美国科学家 Lewis 提出共价键理论:分子中的原子可以通过共用电子对来形成稀有气体的稳定电子结构。,成功地解释了由相同原子组成的分子(H2、O2等)以及性质相近的不同原子组成的分子(HCl、H2O等),并揭示了共价键和离子键的区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