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TI与DTT在外伤性脊髓半切综合征中的应用

上传人:li45****605 文档编号:26330995 上传时间:2017-12-25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941.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DTI与DTT在外伤性脊髓半切综合征中的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DTI与DTT在外伤性脊髓半切综合征中的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DTI与DTT在外伤性脊髓半切综合征中的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DTI与DTT在外伤性脊髓半切综合征中的应用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DTI与DTT在外伤性脊髓半切综合征中的应用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DTI与DTT在外伤性脊髓半切综合征中的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TI与DTT在外伤性脊髓半切综合征中的应用(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3年第24卷第12期J Chin Clin Med Imaging,2013,Vo124,No12 DTI与DTT在外伤性脊髓半切综合征中的应用 邹志孟 ,巩 涛 ,曹庆勇 ,沈晓君 ,王 滨 (1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山东烟台264100;2滨州医学院,山东烟台 264003) 869 摘要】 目的:探讨DTI和DTT对急性脊髓损伤导致脊髓半切综合征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外伤后导致脊髓损伤并出 现脊髓半切综合征症状的患者在1周内行常规MRI及DTI检查,分别测量脊髓损伤水平损伤侧(A区)、相对正常侧(B区)、损 伤近端(C区)及远端(D区)的FA值和ADC值,然

2、后绘制DTI参数图及DTF图。比较各区域之间的FA值及ADC值的差别并 对各区域间的差别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区FA值为02960011、ADC值为(1957041)xl0。mm2s,B区FA值为0734+ 0059、ADC值为(12870416)xl0 mmZs,A区与B区比较,FA值、ADC值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区与B区、C区、D区比较,FA值明显降低有统计学差 异(PO05),ADC值升高有统计 学差异(P005)The reduction of FA values and the rise of ADC valu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

3、cant(P005)DTT images showed the fiber bundles of the injured side were fractured and closed to the relatively normal side in the leve1 of spinal cord injuryConclusion:The FA and ADC values change obviously in the group A,B,C and DDTI and DTr images can show the damage and degree of asymmetry in the

4、nerve fiber bundles more precisely,and consistent with the nerve function injury of patientsDTI and DTF can provide the image information of patients with BrownSequard syndrome caused by trau ma accurately Key words:Spinal cord diseases;Spinal cord injuries;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脊髓半切综合征(Brown-S

5、equard syndrome, BSS)是一种少见的临床症状,其特点为同侧肢体运 【收稿日期】20130621【修回日期】20130828 【作者简介】邹志孟(1971一),男,山东烟台人,主治医师。 【通讯作者】王滨,滨州医学院,264003。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171303,30470518)。 动功能及本体感觉的减弱或丧失,同时伴有脊髓丘 脑束功能障碍而导致的对侧肢体痛觉和温觉的减弱 872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3年第24卷第12期J Chin Clin Med Imaging,2013,Vo124,No12 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DTY图形象地显示出脊

6、髓损伤水平损伤侧的纤维束向相对正常侧靠拢,且 部分纤维束断裂。 3讨论 常规MRI检查依据脊髓内的信号变化提示损 伤,但无法判断脊髓神经纤维束损伤的程度。由于 DTI对大脑半球白质纤维传导束病理改变非常敏 感,在脑部病变中已得到广泛的运用,并且其价值已 得到证实,但因脊髓体积较小和易受运动伪影的影 响等缘故,DTI在脊髓的研究方面以往一直是仅仅 作为科研序列,并未广泛应用于临床。在Kim等l 5l对 成年老鼠的急性外伤的研究中证实,DTI在评价动 物急性脊髓损伤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Fujiyoshi 等61用9T磁共振对脊髓半切损伤后的普通猿猴行 DTI检查,重建后的DTT图像清晰的显示脊髓

7、的投 射系统,也可显示皮质脊髓束明显断裂的纤维束。然 而,如此高场强的MRI检查无法应用到临床的常规 检查中。近几年来,国内外学者运用DTI技术对脊 髓损伤进行研究,结论为DTI可以作为评估脊髓损 伤程度的有效的检查方法 DTI应用于急性脊髓损伤后伴随BSS的报道少 见。以往的临床研究显示在急性脊髓损伤的24 h之 内,FA和ADC值均减低 ,本研究曾收集1例急性 颈髓损伤8 h行DTI检查,DWI序列显示颈髓内片 状高信号,ADC图为低信号。测量FA和ADC值均 减低,其结论与之相符,继续随访中。在本研究中,发 现BSS的病例脊髓损伤部位的FA值明显减低而 ADC值呈升高趋势,可能是由于随着

8、时间的变化损 伤程度增加,反映了神经水分子扩散在方向和大小 方面受到明显的影响,正如在之前动物急性脊髓损 伤模型中所描述的。DTT直观地显示受损神经纤维 束断裂、走形不完整,与临床判断受损平面相一致。 还有研究表明,在急性脊髓损伤的DTI研究中,主 要集中在研究FA指标而不是DTT,DTT比前者更 具有描述性l 7】,能够直观地显示神经纤维束受压移 位、稀疏、断裂等损伤表现。对于DTI评价急性脊髓 病变的实际应用,研究者间一直存在争议。本次和以 往的研究结果表明,应用15T MR行DTI在脊髓急 慢性损伤方面,DTI指标的变化与脊髓损伤程度具 有相关性。 BSS是由于外部的压迫或脊髓内的病变引

9、起的 脊髓损伤,导致脊髓损伤平面以下同侧肢体上运动 神经元瘫痪,深感觉丧失,精细触觉减弱,对侧肢体 痛温觉消失,双侧触觉保留的临床症状。可以引起脊 髓半侧横断损伤的伤病均可导致BSS,临床最常见 的原因为外伤所致的急性脊髓贯穿伤。在发生贯穿 伤导致的BSS中,T WI呈高信号,T WI信号决定于 病变的发展过程91。然而常规MR1不能清晰的显示 脊髓纤维束中断的程度。尽管临床表现和BSS的严 重程度多种多样,MRI的特征与此相对一致I9。本研 究发现DTT可以清晰显示脊髓纤维束在损伤部位 的断裂,清晰描述脊髓横断损伤的程度。MRI可以 显示损伤脊髓,但是不能对病人神经功能的恢复进 行预ijn,

10、4,DTI能显示脊髓纤维是否断裂。动态观察确 定DTI指标与脊髓损伤随时问而变化的趋势和病 人神经功能是否能较好的恢复将持续跟踪,需要更 多病例数补充,本研究组已经启动了病人在伤后固 定的时间间隔行DTI检查的对比研究。 已有研究表明,DTI的FA指标对于评价急性脊 髓损伤具有很高的敏感 71。不同的研究表明FA值 和ADC值作为独立、敏感预ijn,4指标,可以分析外伤 后脊髓的神经损伤程度。在本研究中,FA值和ADC 值在损伤的部位明显改变。FA值在脊髓损伤水平的 损伤侧明显减低,与其他3个区域相比具有统计学 差异,但相对正常侧与损伤近、远端相比无统计学差 异,FA值的高低提示脊髓损伤后神经

11、纤维完整性的 程度。相对正常侧的脊髓只是存在水肿的改变,并未 引起纤维束的断裂,对FA值的影响相对较小:在损 伤近、远端脊髓的FA值,因与两者的上下距离相对 较近,差异不明显。与FA值不同,ADC值在近、远端 脊髓内见明显差异,在损伤水平的损伤侧及相对正 常侧均明显升高。完整髓鞘的丧失、神经纤维束的减 少和细胞外基质的增加可以解释这些指标数值的变 化。但是为了得到可靠的结论,这些改变需要用更多 的病例来验证。在我们对胸椎脊髓的研究中发现平 均FA值和ADC值与其他文献不符10-1i1。这些数据 的不同可能是因为b值不同、方向梯度的多少及脉 冲序列选择和感兴趣区的划分等差异。本研究中梯 度方向选

12、择为6,主要是因为选择较多的梯度方向 会明显延长扫描时间,外伤病人较难长时间配合,且 前期DTI相关文献已表明梯度方向的增加对图像 质量和数值的结果会有一定的影响,但数值的大体 趋势改变不大。此研究需要创建在大宗病例通过标 准图像采集和后处理技术规范的数据库基础上。 总之,典型的BSS主要表现在临床症状和MRI 上脊髓损伤部位的T2wI高信号。本研究表明外伤性 BSS患者DTI中的FA值和DTI可以量化和清晰显 示脊髓纤维束损伤的程度,DTY可以区分损伤的和 完好的脊髓纤维束,可以提供临床相关信息来补充 常规MRI检查,它在临床疾病中的应用值得关注。 (下转881页)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

13、13年第24卷第12期J Chin Clin Med 竺 呈竖: : ! :圣兰: !: 881 fluorine一18-fluorodeoxyglucose or fluorine一18一fluorodeoxyuridine L一methyl一14Cmethionine,【6-3Hthymidine,and gallium-6713 J Nucl Med,1991,32(1 1):21 18-2123 【1 1MunchPetersen B,Cloos Jensen HK,et a1Human thymi dine kinase 1Regnlation in normal and malig

14、nant cells13Adv Enzyme Regnl,1995,35:69-89 12Boothman DA,Davis Tw,Sahijdak WMEnhanced expression of thymidine kinase in human cells following ionizing radiation 【J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1994,3O(2):391398 13Kauffman MG,Kelly TJCell cycle regulation of thymidine ki nase:residues near the carboxy

15、l terminus are essential for the specific degradation of the enzyme at mitosis13Mol Cell Biol, 1991,1 l(5):2538-2546 14Schoder H,Gonen MScreening for cancer with PET and PET CT:potential and limitations13J Nucl Med,2007,48(Suppl 1): 4S一18S 15Cook GJ,Maisey MN,Fogelman INormal variants,artefacts and

16、interpretative pitfalls in PET imaging with 1 8-fluoro一2-de oxyglucose and carbon一1 1 methionineJEur J Nucl Med,1999, 26(1 o1:13631378 【16Hhutzel H,MUllerGartner HWEarly changes in fluorine-18- FDG uptake during radiotherapy13J Nucl Med,1997,38(9): 】384-1386 4Rasey JS,Grierson JR,Wiens LW,et a1Validation of F up take as a measure of thymidine kinase-1 activity in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期刊/会议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