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改革和发展十二五规划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26330973 上传时间:2017-12-25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16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改革和发展十二五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改革和发展十二五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改革和发展十二五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改革和发展十二五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改革和发展十二五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改革和发展十二五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改革和发展十二五规划(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改革和发展“十二五”规划(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第三届教代会第三次会议通过)“十二五”时期是我校承上启下加快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又一重要战略机遇期,是我校创建“高水平、有特色的人文社科类研究型大学” 、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攻坚期。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 、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 、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与第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 1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在全面总结我校“十一五”成绩、经验和问题的

2、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改革和发展“十二五”规划 。第一部分 学校“十二五”规划制定的基础和环境分析(一) “十一五”改革与发展的主要成绩“十一五”期间,学校紧紧抓住国家高度发展教育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跻身“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这是继 2005 年 9 月我校获批为“211 工程”高校后,学校发展的又一历史性突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取得优秀成绩,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成效明显,基本完成了“十一五”事业发展规划任务,为学校向“高水平、有特色的人文社科类研究型大学”转型奠定基础。1学科建设跃上新台阶学校跻身“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新增金融学、民商法学 2 个国

3、家重点学科、经济史 1 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至此我校的三大主干学科均进入国家重点建设行列;新增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工商管理 4 个湖北省重点一级学科,新增马克思主义哲学、农业经济管理 2 个湖北省二级重点学科,经济史、社会保障、宪法与行政法学 3个湖北省特色学科,新增了法学、公共管理 2 个博士后流动站;公共管理 1 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哲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6 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新增金融硕士、应用统计硕士、税务硕士、国际商务硕士、保险硕士、资产评估硕士、翻译硕士、工程硕士(计算机技术) 、农业推广硕士、旅游管理硕士

4、 10 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人才培养规模与质量并进“十一五”期间,本科生人数稳步增加,研究生和留学生规模大幅提高。截止到 2010年 6 月,全日制在校本科生 19309 人,硕士研究生 5843 人,博士研究生 637 人,非全日制2继续教育学生 26000 人。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1 篇法学博士生学位论文入选 2010 年度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经济管理与法学 2 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质量工程”二期建设中,知识产权、财政学、会计学等教学团队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团队, 货币金融学 、 国际私法等课程相继成为国家级精品课程,仅 2009 年就获国家“质量工

5、程”项目 34 项,资助经费 700 万元。我校学生屡次在各大竞赛中获奖,如国际大专辩论赛总冠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一等奖等,标志着我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3科学研究实力增强“十一五”期间,科研经费、科研成果的数量和质量都有较大提升。其中,科研经费快速增长,由 2005 年 547.6 万元上升至 2010 年 3991 万元,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课题 2 项,2010 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达 30 项,教师在中国社会科学 、 经济研究 、法学研究 、 管理世界 、 哲学研究 、 文学评论等国家级权威刊物上发表论文 800余篇,获省部级以上奖励 100 余项,科研实力获同行广泛认可。4

6、师资队伍建设有实效学校逐步健全人才引进、管理制度,加大高层次海外优秀人才引进和中青年学术骨干的培养力度。目前学校专任教师由 2005 年 1200 余人增加到 2010 年 1300 余人(含专职学生思想政治辅导员) ,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比例从 19.5%上升至 40%,聘任“楚天学者”9人、 “”1 人和校内“文澜学者”3 名,教师的学缘结构、年龄结构逐步优化。五年来,共选拔和资助 127 名教师出国进修,先后有 3 人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0 名教师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5 名教师获“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 、3 名教师获得“全国优秀教师” 、 “全国教育系统先

7、进工作者” 、全国教育系统巾帼建功标兵等荣誉称号;2 名教师入选“荆楚社科名家” 、3 名教师获“湖北省政府专项津贴” 、1 名教师入选“湖北名师” ;13 名教师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6 名教师入选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一、二层次。5教育国际化程度逐步提升来华留学生由 2005 年的 7 人增长至 2010 年的 253 人,国际教育学院招生培养规模逐年扩大;“十一五”期间引进海外博士教师 17 人,在校教师中赴海外进修和交流达 120 余人次;我校与加拿大爱德华王子岛大学、美国西乔治亚大学等院校签署合作协议,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合作建设孔子学院,加快了国际交流与合作的

8、步伐。表 1 学校“十一五”发展成就相关指标 “十五” “十一五”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 13国家级重点学科(个) 2 4+1(国家重点培育学科)省级重点学科(个) 114 省级优势学科3 省级特色学科4 省级一级重点学科2 省级二级重点学科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个) 0 2博士学位教师比例 19% 40%专任教师总数(人) 1200 1300(含外聘教师和辅导员)学术领军人(人)楚天学者:9:1年科研经费(万元) 547.6(2005 年) 3991(2010 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项) 7(2005 年) 30(2010 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 4(2005 年) 2009 年

9、8、2010 年 3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项) 0(2005 年) 2006、2007、2008、2009 年度各 1教育部哲学社科重大课题攻关项目 2 项(2005 年) 2006、2007 年各 1 项本科生(人) 18734 193093723 硕士 5843 硕士研究生(人) 4230507 博士6480637 博士留学生(人) 7 253继续教育类学生(人) 16000 26000(二) “十一五”的发展经验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学校各项工作学校从发展规划、学科资源整合、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特色、党风廉政建设、精细化管理、加强社会服务、教育国际化八个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入手,

10、深入调研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分析原因,提出了解决的具体措施,并在工作中逐一落实。2坚持推进和谐校园建设学校在保持稳定的前提下实施渐进式改革,逐步扩大办学规模、提升办学层次,改善办学条件,优化校园环境,加强教学科研管理制度建设,实施教师评聘制度改革,提高教师福利水平,丰富学生文化活动,构建和谐校园。3科学定位学校发展“十一五”期间,学校将发展目标调整定位为建设“高水平、有特色的人文社科研究4型大学” ,与我校作为教育部直属的“211 工程”大学办学层次相适应,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发展方向相协调。(三) “十二五”面临的发展机遇和挑战1 “十二五”面临的发展机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

11、102020 年)对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以及优化结构办出特色、增加教育投入等方面做了全面的谋划和部署。纲要强调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促进高校办出特色。我校是全国最大的财经政法类人才培养基地,在长达 60 年的办学历史中凝练出“办特色、创一流”的办学理念,契合国家教改精神,符合教育发展规律。伴随着创新创业教育的全面推进、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全面启动,国家新一轮教育改革拉开了序幕。高等教育面临着又一战略机遇期,高等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必将进一步突出,大学文化的涵育功能必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使得教育投入力度必将进一步增强。这一切均将使

12、学校改革发展处于更为有利的氛围之中,学校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水平、加强国际化均面临着良好的机遇。未来十年是国家人才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了要实施“青年英才开发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等十二项重大人才工程,为我校人才培养和师资队伍建设提供了极为宝贵的机遇和政策环境。经济全球化、信息化推进教育国际化,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竞争将更加倚重人力资源的整体质量。未来十年,是我国基本建成创新型国家、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建设目标的关键时期,也是我校加快发展的又一个良好机遇。国家加大对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的支持,实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新增招生计划

13、向中西部高等教育资源短缺地区倾斜。这为学校争取国家和地方支持,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更有利的条件。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武汉市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我校融入地方经济法制建设,服务区域社会发展,提高自身办学水平提供了良好机遇。2 “十二五”发展面临的挑战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新变化,综合国力竞争和各种力量较量更趋激烈,世界范围内生产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经济社会发展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特别是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知识创新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在这种大背景下,各国为掌握国

14、际竞争主动,纷纷把深度开发人力资源、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作为战略选择。从总体上说,国际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呈现以下主要趋势:各国高度重视高水平的大学建设,在抢占世界学5术高地方面明显加快了步伐;研究型大学向学生提供融普通教育和专业教育为一体的完整、连贯的大学课程体系,强调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大学从社会的边缘走向社会的中心,在不同领域发挥社会服务功能,引导社会可持续发展;许多西方国家的高等教育已具有国际通用性、开放性和交流性的国际化特征。学校被置于世界高等教育竞争环境中,必须探索如何将本土化创新纳入国际化进程中,增强师生国际化意识,以国际先进水平为标准推进教学科研工作,处理好国际化带来的组织管理上的

15、复杂问题,应对日趋激烈的人才竞争。国内高水平综合性、理工类院校,以及一些行业性院校都开设了财经、政法专业,他们利用本校相关学科优势构筑了新的学科增长点;北京、上海及东南沿海地区利用区位优势网罗大批优秀人才;上海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华东政法大学等财经、政法类院校发展迅速,整体实力增强,对我校发展形成了挑战。市场人才需求对我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挑战。社会需要既有扎实专业基础,又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人才,能适应社会、善于创新等。学校必须适应社会需求,改革课程和教学方式,优化教育资源,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国家对高等教育投入不足,学校经费来源有限,学校持续发展面临资金短缺的严峻挑战。3 学校发展存在的问题

16、及原因分析(1)存在的问题主干优势学科核心竞争力尚待提升。2008 年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一级学科评估中,我校理论经济学排名第 20 位,应用经济学排名第 15 位,法学排名第 8 位,工商管理排名第 20 位,管理科学与工程排名第 39 位,公共管理排名第 28 位。主干优势学科的核心竞争力不强,直接导致我校在教育部同类直属院校中特色不鲜明,优势不突出,名声不显赫。师资队伍质量亟待提高,更多的表现在师资队伍的水平与结构上。一是“学术大师”、“教学名师”等高层次、顶尖杰出人才数量匮乏,主干学科中在国内外学术圈内有较高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的学术旗手和带头人严重不足,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与研究型大学的要求尚存在较大差距。二是教学科研团队和梯队建设滞后,教师之间缺乏充分的学术交流、分工与合作,不利于重大科研课题的申报及启迪创新思维,拓宽研究思路和方法,这制约了我校标志性成果的产生。同时学校教师老、中、青三支队伍发展情况不均衡,青年教师培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