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分析及复习对策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26313724 上传时间:2017-12-25 格式:PPT 页数:108 大小:5.3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题分析及复习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108页
试题分析及复习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108页
试题分析及复习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108页
试题分析及复习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108页
试题分析及复习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10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试题分析及复习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题分析及复习对策(10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8高考试题分析和2009年高考备考对策,稳定,求实,能力,创新,变化,特点,2008试题整体特点,(题型、题量),(内容、素材),(出题、技巧),(试题呈现),(提升、迁移),2008年全国文综卷(、)地理试题保持了往年的以能力立意的命题思路,试题的结构、难度、区分度基本保持稳定。试题以考核地理主干知识和基础知识为主,与前两年相比,自然地理内容增多且难度有所增加,试题的灵活度和能力考核要求有所提高。,2008年试题特点 总体印象:较好地保持了连续性、稳定性和平行性,难度适中。 从整个试题看,无偏、繁、怪、难和超纲题,考查基础知识的意图十分明显,对中学地理教学起着一种正面的导向作用。地球运

2、动选择题难度大。 具体特点:稳、新、实、适 “稳”表现在以下几点: 稳定以“能力立意”的命题指导思想; 稳定试卷结构、题型、题量; 稳定以中心问题的题组设问方式; 稳定突出学科主干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主考方向; 稳定灵活运用知识、地理思维过程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 稳定以综合性、区域性、实践性、图像性考查的宗旨;,“适” 难度适度,即体现公平、公正,同时也有利于选拔需要,较好地体现了试卷的信度、效度和区分度。,高质量的试题并不是难题,好题是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一、2008全国文综卷(、)地理试题的主要特点(一)突出主干,强调基础知识的考查,文科综合能力考查,强调考

3、生对各学科知识整体把握和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2008年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地理部分,继承了前几年试题的特点:围绕中心问题的进行系列设问,突出主干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与往年试题相比,今年试题的地理性、地理味更加浓烈。,从知识角度分析,今年试卷涉及的主要知识有:文综卷中考查了农业结构变化、城市人口年龄结构变化、产业重心的空间变化、地球运动意义(昼夜分布图分析)、刚果河流域的自然地理特征、中亚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等主干知识。文综卷中考查等高线地形图(坡度判断与比例尺应用)、生态工业的产业链、地球运动意义(昼长统计图分析)、日本本州岛的自然环境特征、某湖泊(南美洲)气候特征和气象灾

4、害及与农业生产关系、驼峰航线(印度至中国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的自然环境特征等主干知识。,(二)以地图为提供信息的主要载体,突出地理核心能力的考核,2008年的地理试题继续反映出“能力立意”的本质要求,凸现出考查地理学习能力的命题趋向。试题的设计十分重视新情境设置和信息的多样化呈现。在新情境中,地理信息获取和解读能力的考查表现得淋漓尽致,凸现了“获取试题信息,体会考查意图提炼信息价值,进行分析整合调运储存信息,形成综合解读探寻信息与问题关联,说明与论证问题把握事物本质和规律,作出科学合理阐释”这一解答地理试题的思维过程。文综卷、的全部地理试题的设计均遵循这一命题原则,并且在信息的呈现上以图表形式

5、为主,如文综卷有8图1表,文综卷有8图。利用图像信息充分考核了考生的读图、析图、用图等能力,考核了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考查了图图转换能力。,2008年的地理试题,除进一步强化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考核外,还突出了地理空间思维和综合思维能力等地理学科核心能力的考查。如文综卷、的综合题第36、39题,均以区域为背景设计相关问题,要求考生根据区域空间信息综合性地分析自然要素特征及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又如文综卷选择题第1题(耕地所属区域判断)、第4题(城市名称判断)、第5题(三次产业判断)、第811题(Q点位置或月份判断),文综卷选择题第5题(生态工业园区所在区域判断)、第6题(四地纬度判断)、第911题

6、(日本本州岛樱花初放日期空间差异与其主要影响因素分析),对这些选择题的正确判断,均需要考生有良好的空间意识和空间感知能力。,(三)主观题开放度增大,判断、分析、推理、归纳和语言表述等能力要求提高,与2007年的文综卷相比,2008年文综卷中地理主观题分值还是56分,但设问形式变化较大, 07年的主观题中存在着较多填空式设问,而08年则全部采用简答题形式,其答题的开放度明显增大,对考生的读图、判断、分析、推理、归纳和语言表述等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的要求,尤其是分析、推理、归纳和语言表述能力的要求大大提高。如文综卷36题第(1)小题要求“推测D湖沿岸地区气温的年变化、日变化特征,并简述原因”主要考核

7、考生的推理分析能力。第(2)小题考核考生的看图说话能力(对图示信息的分析归纳和语言表述能力)。第(3)小题要求考生在第(1)(2)两小题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推理分析,“指出威胁D湖沿岸地区发展耕作业的主要气象灾害及发生时间”。第(4)小题答案的逻辑性很强,对考生的逻辑推理和表述能力要求很高。第39题第(3)问“简要说明驼峰航线穿越地区的主要地形特征”,主要是对考生空间定位、地形分布知识掌握和应用的考核;第(4)问要求说出“当时的运输机沿该航线飞行面临的主要困难有哪些?”就侧重于考生的分析、推理能力的考查。,(四)与现实生活生产联系密切,关注学以致用能力的考查,“关注现实,体现国家意志和社会价值观

8、”是文综命题的“主旋律”之一。2008年的文科综合地理试题比较好地反映了这一命题特点,但与往年所不同的是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大多采用“隐性”的手法,从侧面来关注相关的“现实问题”。如文综卷第39题,通过对“土尔扈特人回归”这一历史真实问题的考查,折射出对“祖国统一(台湾问题、问题)”这一社会热点的关注;文综卷第35题,通过对“某雏形生态工业园区”的考查了,引导考生关注“我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这一重大现实问题;第36题,通过D湖沿岸地区主要气象灾害的分析,隐性反映了对 “2008年南方地区严重的低温雨雪冰东灾害”这一重大自然灾害的关注。,(五)渗透课改理念,突出地理学习能力的考查,

9、在新课程改革不断向前推进之际,今年的文科综合地理试题在评价改革上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导向作用,较好地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倡导生活化地理,命题取材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关注人口、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等问题;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重视试题信息提供的新颖性、多样化,重视问题设计的探究性。,(1)情境问题的选择尽力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考生实际。 如文综卷中考查的农业结构变化、城市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祖国统一问题等,文综卷中考查的生态工业的产业链、本州岛的樱花初放日期变化、气象灾害问题等,其相关素材选择,比较贴近考生的生活实际,让考生觉得所学的知识有助于他们认识和理解社会。,(2)追求情境创新,信息多样

10、化和大容量,问题设计的探究性。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优化与变革,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这一教与学的要求反映到考试评价上,则要求命题观念发生相应的变化:一是强调新材料提供、新情景营造,让考生在新的情境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考查考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二是强调问题分析的过程,尤其是问题探究的思维方法和过程考查考生的探究学习能力。今年的文综地理试题在些方面已有较好的体现,如文综卷第57题“中国区域产业重心空间变化”,不但设计新颖的图像信息,而且还提供了新的学习内容,要求考生对相关知识进行“现场学,现场用”;第39题中的“说明土尔扈特汗国和伊犁河谷地水资源丰富的原因”等问题的设计,则

11、较好地体现出对探究学习能力的考查。,二、2008年高考试题的归类分析,地 图,地理试题归类分析,1、四地段中平均坡度最大的为 A B CD2海拔低于400米的区域面积约为 A005 km2 B 0.5km2 C 5 km2 D50 km2,图5为某平原地区土壤表层解冻起始日期的等值线图。完成1718题。,17.推测P地属于A.草原区 B.森林区 C.都市区 D.农耕区18.图示区域可能位于A.美国 B.法国 C.澳大利亚 D.巴西,某次地理夏令营活动的主办者策划了一次“寻宝”活动。在活动前,每位营员均会获得一张地图(图3)和一张瀑布照片(图4)。据此回答5,6题。,5图3中藏宝地及其相对于营地

12、的方位是 A甲,西北方 B乙,东北方 C丙,西南方 D丁,东南方6为更好地欣赏瀑布,拟修建一处观瀑台。最佳选址是A B C D,36(28分)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图5所示地区属于北温带季风气候区。当冷空气缓慢进入并滞留于图中某些地区时,气温下降致使水汽过饱和会产生浓雾,并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影响。,(1)甲、乙两路段多发浓雾,试说明其原因;两路段中哪一段受浓雾影响频次更多,时间更长,为什么?(14分)(2)随着人口的增加,丙村要扩建居民点。若只考虑沿着山前公路扩建,试比较说明在丙村东北方向和南偏西方向建设民居条件的差异。(14分),36.答案要点:(1)地势比较低(冷空气容易进入) 水汽较

13、多(靠近河流) (易产生浓雾)。乙路段 乙路段地势较甲路段(更)低平,(离山较远,冷空气更容易进入) 接近(开阔)河谷的路段比甲路段更长(水汽较多)(2)东北方向:山前到公路间的区域较狭窄 相邻山坡比较陡,有峭壁,存在洪水、滑坡等自然灾害的隐患南偏西方向:山前到公路间的区域较宽阔,可以使用的建筑用地较多 相邻山地比较和缓,一般不存在洪水、滑坡等自然灾害的隐患,电视收视率是指在某个时段收看电视的人(户)数占电视观众总人(户)数的百分比,2一般情况下,图1中表示北京地区电视收视率变化的曲线是 A B C D,地球运动,地理试题归类分析,地球运动高考从不回避的知识点 地球运动的知识既是地理学习的重点

14、,也是难点。高考中的采分点,也是学生的失分点。重点:地球运动决定了地球上各自然要素的分布或运动特点,同时也间接地影响到人类的生产、生活等活动,因此,本部分内容是研究人地关系的基点,也是以下各章节复习的基础。,难点:由于地球运动是三维立体空间随时间变化的四维运动,学生要依靠想象来理解、感悟和学习,这就对学生的空间思维和想象能力有很高的要求。考点:在近几年高考文综地理试卷中,地球运动这一知识点,从未被忘记过,每年都有812分,主要考查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和时间计算,这也是高考不回避主干知识和突出能力考查的具体体现。因此,建立空间概念,借助日常生活经验正确理解地球运动所产生的地理意义,是高三地理复

15、习的关键。理清知识点,建立空间概念,将解题关键知识灵活运用,找典型试题分类研习,从中归纳出解题的方法和窍门。,图3中a是经线,Q点为晨昏线与该经线的交点。完成811题,8若Q地的地方时为5时30分,则Q地所处位置和月份可能是 A北半球、10月 B南半球、5月 C北半球、5月 D南半球、8月,9若Q地的地方时为2时30分,则Q地的纬度可能为 A3040 B4555 C5l 5 D6070,全国1,不同纬度昼夜长短时间,10当Q地位于北半球低纬时,可能的月份及时刻是A12月、17时30分 B9月、17时C6月、4时30分 D4月、5时,11.一年之内每天同一时刻(6时、18时除外),Q点在该经线上A密集分布于南北回归线之间 B均匀分布于整条经线C密集分布于南北极圈之间 D集中分布于南北两个区间,图3示意不同纬度四地白昼长度变化。完成68题,6若该图表示上半年a、b两月(a月早于b月),则、四地纬度依次是 A66 5N、66N、40N、40S B66 5S、66S、40S、40N C66 5N、66N、0、40S D66 5S、66S、0、40N 7根据图中各地的白昼长度变化可知 Aa月内各地的夜长均长于昼长 Bb月内各地的昼长均长于夜长 C地较地昼夜长短的年变幅大 D地与地之间的某一纬度上昼夜长短变化为零8地在a月与b月的平均昼长变化Pa与Pb的关系应符合 AO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