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水往高处走》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26312664 上传时间:2017-12-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水往高处走》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水往高处走》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水往高处走》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水往高处走》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水往高处走》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水往高处走》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水往高处走》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水往高处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毛细现象;了解毛细现象发生的条件和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2.能力目标:(1)通过现象观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初步培养学生根据科学程序进行探究的能力(2)教给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设疑、探究、研讨、运用等活动,激发学生探索毛细现象的兴趣,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积极探究、求实创新的科学品质。教学重点:认识毛细现象和了解毛细现象发生的条件。教学准备:教师准备:2 片玻璃,带颜色的水,6个放大镜,利用毛细现象制作的花束、孔隙不同的玻璃管、酒精灯学生准备:吸管、毛线、布、面巾纸、粉笔、不锈钢棒、玻璃片、塑料棒或其

2、他有孔隙或没有孔隙的材料。教学过程:一、导入:1师: 同学们,老师想用纸盒变个小魔术,你们想看吗?请看这里有一朵白色的纸花,我想把它变成鲜艳的红色,你们说能吗?对老师这么有信心?请仔细观察花儿是怎样变红的?老师发现很多同学都睁大了好奇的眼睛,你能猜猜其中的秘密吗?刚才我们发现:水能沿着物体自动往上爬。这是为什么?里面有什么秘密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研究 14水往高处走 。 板书课题。二、大胆猜想设计 为了课堂上能够更顺利的进行,可以一起让孩子们认识一下实验材料。师:为了探索水往高处走的秘密,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个实验盒,快来看看实验盒里有哪些实验材料?哪些你认识?哪些不认识?学生交流。1师:水

3、能沿着纸向上升,那么,水还可能沿着哪些物体上升呢?请同学们根据生活经验大胆猜想一下。 水不能沿着哪些物体上升呢? 2师:要想知道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应该怎么办? 设计实验方案温馨提示做实验三、探究毛细现象及其特点(一)探究毛细现象1小组合作实验,探究毛细现象。 师指导巡视。2汇报交流。 师:同学们验证的可真快,已经验证了五、六种材料。谁愿意展示你们组的实验结果?某同学其他同学注意倾听,他们验证的材料和你们组的相同吗?看哪位同学听的认真、仔细。3师:指读记录单:铝丝、玻璃片、玻璃棒等不能使氺上升;毛巾、卫生纸、细玻璃管、木片能使水上升,这些能使水上升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水可以沿着卫生纸、棉

4、纱布等上升,因为它们的材质中有许多细小的缝隙,这些细小的缝隙上下连通在一起,就像一条条细细长长的毛细管子,使水持续不断地上升。这种现象就叫做毛细现象。 学生齐读:水能沿着有孔隙的材料上升,这种现象叫做毛细现象。板书: 有孔隙 能上升 毛细现象(二)探究水爬升高低与孔隙大小的关系 同学们在刚才的实验中,还发现了许多小秘密:(读学生的实验记录单)卫生纸上水升的高,木片上水升的低。滤纸上水升的高,玻璃管水升的低。出示(细玻璃管、粗玻璃管,内有红色的水)请大胆猜想:水爬升的快慢高低可能与什么有关系?进行实验。师指导:细玻璃管孔隙小水升的高,中玻璃管水升的低,粗玻璃管水不升了。粗沙子的空隙大,水升的低,

5、细沙子的空隙小,水升的高。学生汇报: (三)创新设计,让水在玻璃片上爬升刚才的实验中,水能沿着玻璃片爬升吗?不能。老师有个奇怪的想法,就想让水在玻璃片上爬升,你能做到吗?能讨论出实验方案,做实验。教师巡视 。汇报交流 四、拓展创新 1生活中的毛细现象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水能沿着有孔隙的材料上升这种毛细现象,其实只要你留心观察,生活中有许多这种现象。2植物干旱时萎蔫了,下过一场小雨后,又重新生机勃勃。真是“润物细无声”啊。植物是怎样把水分从根运输到叶子的呢?植物的茎里可能有什么?学生猜想。3有一位老爷爷想外出旅游,又怕他心爱的花儿干死了,你能利用我们这节课所学到的知识,帮助老爷爷设计一种自动浇花的装

6、置吗?水往高处走教学反思毛细现象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教学时,我根据学生实际,采用学生喜欢的游戏的方式让学生从生活中认识科学,在活动中学科学,用科学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因此,我的教学设计让学生从观察水沿着纸条上升开始,提出思考问题,进入探究学习,整个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探究材料。学生在观察、实验、动手、思考的探究性学习进行活动;并适时利用多媒体优化教学,突破知识难点。课堂延伸中设计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离开课堂,使探究学习延伸到课后,使学生“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在教学过程 中,培养学生多动手、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的能力,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另外,通过学习我发现了本次课中的一些不足之处。1、要有一个简短课前交流时间,这样可以让学生熟悉新环境,逐步适应老师的教学方式。2、在导入时要设计好游戏,让学生能够直观的看到明显的现象,在我进行游戏时最好能把要实验的材料插入水中后固定好,让学生看到水慢慢的上升了。这样也同时也给学生做了一个演示实验。3、在老师给出实验操作注意事项时,要在加入一条,就是把物体插入水中后不要乱动,以免观察不准确。因为在学生做实验时就有学生因为乱动,结果做的实验不准确。4、在学生实验时要给学生充足的实验时间和思考时间,并鼓励学生大胆发言。5、把实验材料放在一个小盘内,避免学生把材料弄湿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