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科学《做一块卵石》说课稿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26311932 上传时间:2017-12-2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版小学科学《做一块卵石》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青岛版小学科学《做一块卵石》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青岛版小学科学《做一块卵石》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青岛版小学科学《做一块卵石》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小学科学《做一块卵石》说课稿(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青岛版小学科学做一块卵石说课稿一、说教材做一块卵石是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的第 13 课,它与地球内部有什么 、 火山和地震 、 各种各样的矿物 、 地表的变化五课共同构成本册的第四单元地球和地表的变化 。做一块卵石一课是让学生初步认识各种自然力量对地表的改变作用。本课通过做卵石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一块棱角分明的大石块变小、变圆的过程,从而推想大自然中的风化、搬运、磨圆等地质现象。本课探究活动中,主要让学生根据实践经验对不易观察到的卵石形成现象进行推想,重点培养学生的推理和想象能力。整个教学内容按三个活动的顺序来体现,第一个活动是欣赏美丽的卵石,第二个活动是做一块卵石

2、,第三个活动是探究大自然中的卵石是怎样形成的。兼顾本课特点和科学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我对教材的整体掌控,我制定了以下目标:1.科学探究目标:体验科学探究中证据、逻辑推理的重要性;能用简单器材进行风化作用的模拟实验。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要他们喜欢大胆想象;愿意合作与交流;能从欣赏卵石中获得美的体验。3.科学知识目标:了解卵石的形成原因。教学重点:用科学的方法探究卵石的形成原因,培养学生的推理和现象能力。教学难点:利用模拟实验探究温差变化对岩石的破坏现象。二、说教法所谓教无定法,一节好课应该是浑然天成,不应该拘泥于形式。新课程的教学观告诉我们,教学不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

3、,而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我认为教学策略的选择,就是要在教学目标的主导下选择教学方法,在本课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用简单器材进行风化作用的模拟实验,在科学探究中体验证据、逻辑推理的重要性,教学重点是用科学的方法探究卵石的形成原因,教学难点是利用模拟实验探究温差变化对岩石的破坏现象,那么我就选择以引导发现法为主的教学方法,兼顾实验法。 “引导发现法”是通过老师的“引”,引导启发学生自觉独立思考,让他们自己尝试采用“发现法” 来学习,而实验法是利用一定的器材对科学现象进行模拟或再现,从而达到更深层次认识的目的。相互促进的两种教学方法会很好的完成教

4、学目标。三、说学法总体讲,学法是与教法相对应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实验、推理、想象,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能更好地掌握知识技能。在教学中,我对学生的学习方式采取很宽松的形式,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性格特点,不同的智力类型,每个学生都是天才,每个学生都能学会,但是我们不能要求他们用同样的方式学会,所以在我的控制范围内,他们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适合的学习方式,当然主体上还是采用了讨论法、实验法为主的学习方法,概括的讲就是“自主合作 探究” 的学习方法。四、说教学程序我在设计教学过程时不仅使其符合教学要求,还力求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在本课

5、教学中,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为了更好突破重点难点,我把教学过程分为三个阶段:(一)师生共同欣赏美丽的卵石此环节的设计,不仅能使学生感知到卵石的多种多样,还能通过欣赏卵石活动,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使学生受到良好的审美教育。(二)引导学生做一块卵石本环节我分三步进行。第一步:我先让学生想一想做一块卵石需要什么材料,用什么方法。然后我针对学生的设想分析其可行性,并对这些方法进行改进或提出一些建议。例如:做卵石应该用岩石作原材料,可是岩石太过坚硬,短时间很难看到效果,我就把岩石换成了砖块,进行模拟实验。第二步:让学生根据设想的方案做一块卵石。我参与到学生的活动当中,适当进行指导。做卵石之前,

6、先引导学生观察石块的棱角,可以用手摸一摸,待做完卵石之后,再摸一摸石块。通过对比,学生会感知到棱角变得平滑圆润了。第三步:展示学生的作品。要启发学生说一说自己用了哪些方法,总结出使石头变圆大约需要哪些外部力量。本环节设计的目的,是通过让学生做一块卵石的活动,让学生感知、体验石头变圆要经过的一些过程,为推想大自然中卵石的形成原因作铺垫。(三)探究大自然中的卵石是怎样形成的本环节我分四步进行。第一步:引导学生推想大自然中卵石的形成。此活动设计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想象大自然中的卵石存在环境,将做卵石用到的方法与大自然的力量进行类比,推想卵石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想象能力。第二步,推想高山上的

7、岩石崩落下来的原因,认识风化现象及风化作用的模拟实验。实验的方法是:用镊子夹一小块岩石,先放到酒精灯上加热,再放到烧杯里的冷水中,反复几次,观察一下岩石有什么变化。 (这里酒精灯代表大自然中温度升高,凉水代表大自然中温度降低, )通过实验,多数实验小组会发现岩石出现裂缝或破裂的现象,并以此进行推理,岩石出现裂缝或破裂表示大自然中的岩石在温度影响下所出现的变化。这个时候,我顺其自然的介绍风化的现象。自然界中,不仅是温度对岩石有破坏,水、植物对岩石都有破坏作用,气温、水、植物等自然因素对岩石的破坏现象叫风化。而且这些因素往往是同时起作用的,并且要经过很长时间的作用,才能使岩石风化、崩塌。这时候我要

8、补充一下: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刚才实验的时候,有的小组的岩石没有出现裂缝或破裂的现象,可能是你的岩石块太大了,时间相对来讲不够用,破坏性小,效果不明显。此活动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模拟实验,用事实证明风化对岩石的破坏作用,使学生体会到证据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意义。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能力以及类比推理能力。第三步:我引导学生对卵石的形成进行概述。通过以上的推想、实验、分析、讨论,学生可以大概得出:高山上的岩石由于风化作用崩落下来,在河水的搬运过程中,受到水的冲刷和相互摩擦、碰撞,逐渐失去棱角而形成了卵石这样的结论。我在引导学生得出卵石成因的结论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注意综合性,既要体现岩石

9、的风化作用,又要突出河水的搬运和磨圆作用。此活动是本课知识方面的重点,是探究活动的一个目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归纳能力。第四步:我引导学生在研究了河滩上的卵石成因以后,推想海滩上的卵石是怎样形成的,培养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一活动的开展,可以使学生对卵石的成因获得更全面的认识,进一步培养他们的类比推理能力和想象能力。做一块卵石的教学反思科学课做一块卵石的教学思路是:通过做卵石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一块棱角分明的大石块变小、变圆的过程,从而推想大自然中的风化、搬运、磨圆等地质现象。本课探究活动中,主要让学生根据实践经验对不易观察到的卵石形成现象进行推想,重点培养学生的推理

10、和想象能力。看到做一块卵石一课的教材时,我的第一反映是学生没有知道卵石是怎样形成的,怎么就可以做卵石呢?可是细细的品味教材,我又逐渐改变了我的想法。科学课中探究卵石的形成是通过学生做卵石,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一块棱角分明的大石块在变小、变圆的过程中受到哪些外部力量,然后借助一些事实依据和做卵石过程中获得的经验来推理卵石的形成。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充分锻炼了推理和想象能力,也从实验中,体验到了卵石的形成需要受到哪些外部力量,以及风化现象对岩石的破坏性,体验到科学探究中证据、逻辑推理的重要性。在实际教学中,两个实验环节的把握对我考验很大。本课的第一个实验制作卵石,有些不可预测性,实验的场面有些混乱,有一些意料之外的事情发生,但是都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时间的掌控也把握的很好。第二个实验温差变化对岩石的破坏作用,虽然有一定的危险性,但是我很好的控制课堂,我在学生实验的时候环视四周,将可能的危险降到了最低,让每一环节都顺利实施。整节课的设计和实际教学,我的个人感觉和学生反馈都是满意的。本课在设计的过程中,得到了许多老师的帮助和建议,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也努力达到了教学目标,但由于知识水平和能力有限,不当之处敬请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