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的裂缝成因与控制监理论文

上传人:ji****72 文档编号:26308776 上传时间:2017-12-2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9.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混凝土的裂缝成因与控制监理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混凝土的裂缝成因与控制监理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混凝土的裂缝成因与控制监理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混凝土的裂缝成因与控制监理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混凝土的裂缝成因与控制监理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混凝土的裂缝成因与控制监理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混凝土的裂缝成因与控制监理论文(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监理论文混凝土的裂缝成因与控制编辑:岳国强2014 年 7 月 19 日目录一、裂缝的成因1、设计原因2、材料原因3、混凝土配合比原因4、施工现场养护原因二、裂缝的控制措施1、设计中的“抗”与“放”2、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技术3、设计应注意开裂部位4、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5、施工方面6、混凝土浇筑方面7、混凝土养护方面三、混凝土裂缝的处理方法摘要混凝土自从发明以来便在工程建设中被广泛使用,然而混凝土裂缝、渗漏问题一直在工作中困扰着我们,在各种混凝土结构中裂缝几乎无所不在,即使我们采取了各种措施,但裂缝仍时然出现,针对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在混凝土结构设计、混凝土材料的选择、配合比的优化、以及施工现

2、场养护等方面提出了控制裂缝发展措施。一、裂缝的成因裂缝产生的形式和种类很多,有设计方面的原因,但更多的是施工过程的各种因素组合产生的,要根本解决混凝土中裂缝的问题,还是需要从混泥土裂缝形成原因入手,正确判断和分析混凝土裂缝的成因是有效地控制和减少混凝土裂缝产生的最有效途径,裂缝原因是设计、材料、环境及管理等相互影响的综合问题,解决裂缝控制问题应当采取综合方法。1、设计原因1)设计结构中的断面突变而产生的应力集中造成构建裂缝。2) 设计中构件刚接配置过少或过粗等引起构件裂缝(墙板、楼板) 。3)设计中未充分考虑混凝土构件的收缩变形。4) 设计中采用的混凝土等级过高,造成用灰量过大,对收缩不利。5

3、)荷载收缩,使用环境温度变化,管线配置不当,保护层厚度不足,容易造成裂缝出现。2、材料原因1)粗细集料含泥量过大,造成混凝土收缩增大,集料颗粒级配不良或采取不恰当的间断级配,容易造成混凝土收缩的增大,诱导裂缝的产生。2) 混凝土外加剂、掺和料不当或掺量不当,严重增加混凝土收缩,造成裂缝的出现。3) 水泥品种原因,矿渣硅酸盐水泥收缩比普通硅酸盐水泥收缩大,粉煤灰及矾土水泥收缩值较小,快硬水泥收缩大。4)水泥等级及混泥土强度等原因:水泥等级越高、细度越细、早强越高对于混泥土开裂影响很大,混泥土设计强度等级越高,混泥土脆性越大、越易开裂。3、混凝土配合比原因1)配合比中水灰比(水胶比)过大易产生裂缝

4、。2)单方水泥用量越大、用水量约高,表现水泥浆体积越大,坍落度越大,收缩越大易产生裂缝。3)配合比设计中砂率,水灰比选择不当造成混凝土易性偏差,导致混凝土离淅、泌水、保水性不良,增加收缩值。4)配合比设计中混凝土膨胀剂掺量选择不当易产生裂缝。4、施工现场养护原因1)现场浇捣混凝土时,振捣或插入不当,漏振、过振或振捣棒抽撤过快,均会影响混凝土密实性和均匀性,诱导裂缝的产生。2)搅拌不均(特比是掺用掺合料的混凝土),搅拌时间不足或过长,搅拌后到浇筑时间间隔过长,易产生裂缝。3)高空浇筑混泥土,风速过大、烈日暴晒,混凝土收缩值大,易产生裂缝。 4)施工现场养护措施不到位,混凝土早期脱水,引起收缩裂缝

5、。5)现场模板拆除不当,引起拆模裂缝。这些因素都会造成砼较大的收缩,产生龟裂裂缝或疏松裂缝,致使砼微观裂缝迅速扩散,形成宏观裂缝,养护是使砼正常硬化的重要手段,养护条件对裂缝的出现有着关键的影响。二、裂缝的控制措施1、设计中的“抗”与“放”在建筑设计中应处理好构件中“抗”于“放”的关系,所谓“抗”就是处于约束状态下的结构,没有足够的变形余地时,为防止裂缝所采取的有力措施,而所谓的“放”就是结构完全处于自由变形无约束状态下,有足够的变形余地时所采取的措施。2、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技术在常见的混凝土裂缝中,有相当部分都是由于混凝土收缩而造成的,要解决由于收缩而产生的裂缝,可在混凝土中掺用膨胀剂来弥补

6、混凝土的收缩,实践证明效果是不错的。3、设计应注意开裂部位a: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房屋中的现浇混凝土易裂部位。1)房屋平面体形有较大的凹凸时,在凹凸交接处的楼板易出现裂缝。2)两端阳角处及山墙处的楼板易出现裂缝。3)房屋顶层的屋面层易出现裂缝。4)与周梁、柱、墙等构件整浇且受约束较强的楼板易产生裂缝。 5)楼板中有预埋线管时,洞的四角处易出现裂缝。6)设有后浇带的楼板,沿后浇带两侧部位易出现裂缝。b:框架结构房屋中的框架梁在以下部位易出现裂缝。1)顶层纵向和横向框架梁的截面上部区域。2)长度较长的端部或中部框架梁。3)横向框架梁截面中部。c:冬季停工春季再继续施工时,地下室在以下部位易出现裂缝

7、。1)地下室顶板2)地下室的窗上墙和窗下墙。对以上容易出现裂缝的部位,目前在设计中通常采用“放” 、 “抗”或抗放结合的控制裂缝措施,工程经验表明在与材料、施工等部位密切配合的情况下,可取的较好的效果。d:材料的选择1)根据结构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及水泥品种、等级,尽量避免使用早强高的水泥。2)选用级配优良的砂、石原材料、含泥量应符合规范要求。3)积极使用掺合料和混凝土外加剂,掺合料和外加剂目标已做为混凝土的第五、六大组份,可以明显的起到降低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降低混凝土成本的作用。4)正确掌握好混凝土补偿收缩技术的运用方法,对膨胀剂应充发考虑到不同品种、不同

8、掺量所起到的不同膨胀效果,应通过大量的实验确定膨胀剂的最佳掺量。4、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1)坍落度在满足施工要求的条件下,应尽量采用较小的混凝土坍落度,基础、梁、楼板、屋面用的混凝土坍落度易小于 120mm,柱、墙用的混凝土坍落度宜小于 150mm,混凝土采用泵送时,高层建筑用的混凝土坍落度根据泵送高度宜控制在 180mm 左右,多层级高层建筑底部的混凝土坍落度值控制在 150mm。2)水泥用量,普通高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宜为 270-450 千克每立方米,高强混凝土不宜大于 550 千克每立方米。3)水胶比应采用适当较小的水胶比,混凝土水胶比不宜大于0.06.4)砂率,在满足工作性要求的前提下,应

9、采用较小的砂率。5)配合比设计人员应深入现场,依据施工现场的浇捣工艺、操作水平、构件截面等情况,合理的选择好混凝土的设计坍落度,针对现场的砂、石原材料质量情况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协助现场搞好养护工作。5、施工方面 a:模板的安装及拆除1、模板及支架应根据工程结构形式、荷载大小、地基土类别、施工程序、施工工具和材料供应等条件进行施工设计,模板及支架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能可靠地承受浇筑混泥土的自重, 、侧压力、施工过程中产生的荷载。 2、安装的模板必须构造紧密,不漏浆、不渗水,不影响混凝土均匀性和强度发展,并能保证构件形状正确规整。3、模板的支持立柱应置于坚实的地面上,并应具有足够的刚度、强度和

10、稳定性,间距适度,防止支持下沉,引起模板变形。4、模板及支架拆除顺序和相应施工安全措施在制定施工技术方案时应考虑周全,拆除模板时,不应对建筑物形成冲击荷载,拆除模板及支架应随拆随清运,不得对建筑形成局部过大的施工荷载,模板及支架拆除时混泥土结构肯能尚未形成设计要求的受力体系,必要是应加设临时支架。6、混凝土浇筑方面1、对现场浇筑的混泥土要进行控制,运抵现场的混凝土坍落度不满足施工要求时,可采取经试验确定的可靠方法调整坍落度,严禁擅自加水,在降雨雪时不宜在露天浇筑混凝土。2、当楼板、梁、墙、柱一起浇筑时,先浇筑墙、柱,待混凝土沉实后,再浇筑梁、楼板,当楼板与梁一起浇筑时。先浇筑梁、再浇筑楼板。3

11、、浇筑时要防止钢筋、模板、定位筋移动变形。4、浇筑的混凝土要填充到钢筋,埋设物周围及模板内各角落,要振捣密实,不得漏振,也不得过振,更不得用振捣棒拖赶混凝土。5、由于混凝土泌水,骨料下沉易产生塑性收缩裂缝,此时应对混凝土表面进行压实抹光,在浇筑混凝土时,如遇高温、太阳暴晒、大风天气,浇筑后应立即用塑料薄膜覆盖,避免混凝土表面出现裂缝。6、滑膜施工时应保持模板平整光洁,并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凝结时间与滑膜速率匹配,防止滑膜时产生拉裂、塌陷。7、板累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在初凝前二次抹压。7、混凝土养护方面1、养护是防止混凝土产生裂缝的重要措施,必须充分重视,并制定养护方案,派专人养护。2、混凝土浇筑完

12、毕后,在混凝土凝结即须进行保湿养护,尽量避免急剧变化、振动以及外力的扰动。3、底板和楼板等平面结构构件,混凝土浇筑收浆和抹压后,用塑料薄膜覆盖,防止表面水分蒸发,混凝土硬化强度可以上人后,可揭去塑料薄膜,铺上麻袋或草垫,用水浇透,有条件时尽量蓄水养护。4、冬季施工不准向裸露部位的混凝土直接浇水养护,应用塑料薄膜或保温材料进行保温、保湿养护。5、当混凝土外加剂对养护油特殊要求时,应严格按要求进行养护。三、混凝土裂缝的处理方法混凝土裂缝处理方法主要有:表面处理法、填充法、灌浆法、结构补强法、混凝土置换法、电化学防护法、仿生自愈合法。裂缝是混凝土结构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它的出现不仅会降低建筑物的抗渗能力,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而且会引起钢筋锈腐,混凝土的淡化,降低材料的耐久性,影响建筑物的承载能力,因此要对混凝土裂缝进行认真研究、区别对待,采用合理的方法进行处理,并在施工中采取各种有效的预防措施来预防裂缝的出现及发展,保证建筑物和构件安全、稳定的工作。2014 年 7 月 19 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