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病人气管切开的护理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26308519 上传时间:2017-12-25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3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ICU病人气管切开的护理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ICU病人气管切开的护理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ICU病人气管切开的护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ICU病人气管切开的护理(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 w w . C a i y i f a . C o m浅谈美在整体护理中的作用034000 山西省忻州市人民医院 王书英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对护理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求医院环境美 ,到医院如同到宾馆一样轻松愉快 ,要求医护人员语言美 ,良好的语言胜过灵丹妙药 ,要求护理人员行为美 ,给病人带来信任和安全感 ,要求护理人员心灵美 ,不但有高超的业务技术水平 ,还要有良好的素质修养。1 环境美在整体护理的作用当病人走进宽敞明亮的病房 ,看见雪白的墙、洁白的床铺、整齐的摆设 ,会感到心情由衷的舒畅 ,再看到医护人员面带微笑 ,穿着洁白庄重的白大衣 ,更增加了战胜疾病的信心。2 语言美在

2、整体护理中的作用常言说 ,良言一句三冬暖 ,恶语伤人六月寒。语言是心理护理的重要手段 ,良好的语言可以起到暗示和治疗的作用 ,护士与病人接触最多 ,在交谈的过程中护士的态度好坏 ,是否耐心、是否对病人以诚相待 ,都直接影响病人对治疗的信心和情绪。特别是重危病人 ,当他病情有一点起色时给予鼓励 ,他的精神状态会有明显好转 ,对病人说“你今天的气色不错” ,他马上显得高兴 ,这就给病人增加了信心。护士说话应和气、文雅亲切而富有感染力 ,多说鼓励和安慰性语言 ,给病人带来战胜疾病的信心 ;与不同年龄、不同病情的病人交谈时 ,要注意讲究交谈的艺术性和科学性。如病人心情焦虑闷闷不乐 ,对自己的疾病顾虑重

3、重 ,顾虑医护人员对自己的病情不重视 ,疑病心理重等。针对这一类病人的心理特点 ,护理人员应积极主动帮助解决病人的心理需求 ,主动用美好的语言打开沟通对方语言之门 ,解答病人提出的疑问。对精神极度紧张 ,情绪反应强烈波动大 ,应了解病人的心理活动 ,针对性地谈一些有利于健康的生活话题 ,给病人美的感受。消除对方心理上的障碍。积极配合治疗 ,以达到良好的治疗目的。3 行为美在整体护理中的作用节奏适度的步伐 ,轻巧敏捷的动作 ,娴熟的技术操作 ,优良的服务 ,给病人以悦目舒适的感觉 ,从而使病人产生信任感 ,增强治疗的信心。4 心灵美在整体护理中的作用护士在护理工作中 ,应以救死扶伤为己任 ,待病

4、人如亲人 ,一视同仁 ,而不以社会地位的高低、工作职业区别远近亲疏、富贵贫穷、老幼美丑、聪明愚昧、高雅与鲁莽粗俗之分别来看人办事。护理人员都应想病人所想 ,急病人所急 ,精心为病人服务 ,使病人感到自己被尊重、被爱戴 ,心理处于最佳的治疗和康复状态 ,起到了积极治疗的作用。护士是人类健康的维护者 ,必须具备高尚的品德和科学文化知识 ,较强的事业心 ,责任心和真诚的同情心。护士应为病人创建一个良好的修养环境 ,让病人在优美的环境中治疗疾病 ,早日恢复健康。(本文编辑 张建华 )ICU 病人气管切开的护理030001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吴志萍ICU 病房是收住危急重病人的场所 ,病情多变 ,病

5、人经常需气管切开 ,以改善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困难 ,减轻危重病人的痛苦 ,并给病人带来生机。护理质量 ,直接影响病人的治愈程度及身心健康。因此 ,气管切开护理显得尤为重要。我科自 2000 年8 月开办以来 ,收住气管切开病人 13 例 ,其中 1 例带管至今已达 9 个月。我们在气管切开护理常规基础上采用新方法进行护理 ,效果满意 ,13 例均未发生脱落、出血、感染等并发症 ,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气管套管的管理1. 1 气管套管入口端护理 气管切开后 ,为防止空气中的尘埃细菌进入气道 ,通常的护理方法是用生理盐水浸润纱布后覆盖 ,但病人经常由于咳嗽频繁 ,翻身使纱布脱落 ,起不到应有的

6、效果。我们大胆引用人工鼻与气管套管入口端连接的新方法 ,从而解决了这一难题。人工鼻模拟人体解剖湿化系统 ,能加温加湿改善肺功能、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 ,且有利于吸痰 ,也减轻了护理人员操作的繁琐程序。1. 2 气管套管出口端的护理 气管切开可保证呼吸道通畅 ,插管后须观察气管套管是否脱落 ,通气是否正常 ,有无气道出血等。用注射器给气囊充气 5ml 10ml 可保证通气正常 ,气管套管不易脱落 ,而且不会对气道黏膜造成损伤 ,坏死。1. 3 气管套管的消毒 气管切开后 ,为防止痰液分泌物堵塞呼吸道 ,临床上常用硅胶气管套管 ,它可减轻对气道的损伤 ,并可进行清洗、消毒。消毒的方法是用戊二醛液浸泡

7、消毒 ,时间为30min ,再用蒸馏水冲洗后备用 ,每日更换 1 次 ,可降低气管切开感染的发生率。2 人工气道的管理2. 1 人工气道的湿化 气管切开后气道开放 ,进入肺内气体失去正常呼吸道黏膜加温 ,湿化 ,过滤作用 ,致气道黏膜干燥 ,痰液干涸、结痂 ,不易排出而影响通气功能。通常是用生理盐水或生理盐水加庆大霉素气管滴入 ,但效果欠佳 。我们尝试使用1. 4 %碳酸氢钠气管滴入的护理方法 ,其结果不仅有利于呼吸道黏膜湿化、化痰 ,特别对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 ,致菌群失调的病人 ,可抑制霉菌生长。 13 例气管切开病人使用此法 ,均未发生霉菌感染。2. 2 病室清洁消毒 气管切开的病人 ,在

8、不能拔管的情况下 ,气道长期开放极易造成感染 ,所以病室清洁、消毒是非常重要的。保持病室温度 22 24 ,湿度 40 % ,尽可能使病人入住单人间 ,设立特护 ,以减少探视 ,避免人群流动所造成的交叉感染。每日清洁地板后 ,用浓度为 500mg/ L 的含氯 84 消毒液擦拭地板 ,紫外线消毒空气。64 护理研究 2003 年 6 月第 17 卷第 1 期增刊下 CHIN ESE NURSIN G RESEARCH J une ,2003 Vol. 17 No. 1B Suppl.W w w . C a i y i f a . C o m3 胃管护理气管切开后影响到病人的正常吞咽功能 ,给病

9、人进食带来困难 ,需长期留置胃管来保证足够的营养。从胃管内注入食物的方法不当 ,易造成反流 ,以致呛咳 ,影响气道的畅通。因此在注入食物时应抬高床头 ,使病人半卧位 ,把胃内滞留物抽空 ,将气囊放气减轻对食道压迫后 ,再注入食物 ,可防止食物反流。4 吸痰的护理套管长期刺激 ,痰液分泌物增多 ,病人不敢用力或无力咳痰 ,使痰液增多 ,堵塞气道致通气障碍。要求护士要正确吸痰 ,解除堵塞、积聚等问题。吸痰前护士应洗手 ,戴口罩、帽子、手套 ,以防交叉感染。吸痰时动作要轻柔 ,压力不要过大 ,时间要短 ,以防损伤黏膜 ,增加感染机会 。吸痰前充分的给纯氧 1min 2min 是非常重要的 ,这样可防

10、止或减轻吸痰时病人缺氧的现象 ,一旦发现病人呼吸急促 ,血氧饱和度下降 ,有缺氧表现 ,立即停止吸痰 ,给予纯氧吸入。随时观察心率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 ,以确保吸痰的顺利进行。5 心理护理气管的长期插入 ,给病人的身心造成极大的痛苦 ,而且不能通过语言来正常地进行医患交流 ,从而出现急躁、厌烦、抵触、不予配合等心理反应。护理人员应给病人耐心细致地讲解 ,让病人真正感到“三舒” ,即舒心的心理、舒适的环境、舒畅的情绪。用真心使病人感动 ,用真爱使病人感同 ,用真情使病人感怀 ,让病人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 ,早日康复。综上所述 ,气管切开 ,开放气道 ,不仅要做好气道的湿化、净化、恒温 ,通畅的管理

11、,而且要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护理得当可减轻病人的痛苦 ,减少感染的发生率 ,降低病死率 ,增加病人治愈疾病的信心。(本文编辑 张建华 )对精神科病人低年龄发病率增高的分析030001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吴惠英030001 山西省心血管研究所 徐 蕾 为了了解近年来精神科病人年轻化上升率发病情况 ,针对我院 2001 年 2002 年对住院精神科病人进行了对照统计调查。1 临床资料与方法对 2002 年 1 月 12 月我院精神科 108 例住院病人进行了统计 ,其中男 68 例 ,女 40 例 ,年龄最大 74 岁 ,年龄最小 14 岁 ,职业多见于学生、干部、工人等。2 结果2. 1 1

12、4 岁 27 岁 大多数为学生 ,占总数的 45 % ,多见于癔病、精神分裂症。初步了解为 :学生功课压力大、学习时间长、造成生活不规律 ,致使成绩下降或考学校不理想 ,发病时间大约在6 个月左右 ,具体临床表现为内向、不配合生活自理、认为自己无病、不愿接受治疗。2. 2 28 岁 40 岁 职业多见于市民、农民 ,男性多于女性 ,多见于焦虑、强迫症 ,占总数的 25 %。造成发病原因 :由于社会竞争力强工作不稳定 ,经济困难 ,思想承受压力大。临床表现为一味地钻牛角 ,与人沟通较少 ,发病大约在一年左右。2. 3 41 岁 50 岁 多见于郁抑症 ,男性多于女性 ,职业多见于工人 ,占总数的

13、 25 %。发病原因 :下岗无正式工作 ,思想负担重 ,临床表现内向 ,不愿与人沟通 ,言语较少 ,别人未发现异常。2. 4 51 岁 60 岁 多见于郁抑症 ,男性多于女性 ,职业多见于工人 ,占总数的 25 % ,发病原因 :下岗无正式工作、经济思想负担重。临床表现内向、不愿与人沟通、别人未发现异常。2. 5 60 岁 76 岁 多见于脑血管病引起的抑郁症、躯体功能障碍、老年狂躁症。职业多见于干部 ,尤以男性多见 ,造成发病原因 :由于自己年龄偏大、自身有病又不好拖累子女、心情烦躁 ,不愿与人沟通。在临床上不配合治疗 ,生活不能自理 ,发病在一年多。3 对比分析根据 2001 年与 200

14、2 年对我院精神科住院病人统计 ,2002年年轻化、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 (见表 1、见表 2) 。表 1 2001 年精神科住院病人情况年龄岁 例数 职业 病种14 27 26 学生 精神分裂症 强迫症28 40 48 农民 抑郁症41 50 30 干部、工人 抑郁症51 74 31 退休干部、农民 狂躁症 躯体疾病表 2 2002 年精神科住院病人情况年龄岁 例数 职业 病种14 27 40 学生 精神分裂症、强迫症28 40 26 市民、农民 抑郁症、焦虑症41 50 24 工人 抑郁症51 76 18 退休干部 躯体疾病、狂躁症4 讨论通过 2001 年与 2002 年住院病人的对比 ,得出一个结论 ,随着精神病人低龄化发病率在上升 ,尤其是学生 ,这应引起社会的关注和重视。建议开办学生心理学讲座 ,适当减轻学生负担 ,正确树立人生观 ,面对现实、积极进取。对已患病者及时调整心态 ,多进行沟通。事实证明 :预防心理疾病比治疗心理疾病更为重要。(本文编辑 范秋霞 )74护理研究 2003 年 6 月第 17 卷第 1 期增刊下 CHIN ESE NURSIN G RESEARCH J une ,2003 Vol. 17 No. 1B Supp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