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营业部关于“两管理、两综合”工作的自查报告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26308195 上传时间:2017-12-2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银行营业部关于“两管理、两综合”工作的自查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银行营业部关于“两管理、两综合”工作的自查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银行营业部关于“两管理、两综合”工作的自查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银行营业部关于“两管理、两综合”工作的自查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银行营业部关于“两管理、两综合”工作的自查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银行营业部关于“两管理、两综合”工作的自查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银行营业部关于“两管理、两综合”工作的自查报告(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银行营业部关于“两管理、两综合”工作的自查报告根据银行中心支行关于印发和的通知(兴银发【】16号)文件及村镇银行年“两管理、两综合”工作实施方案文件要求,结合村镇银行营业部(以下简称“我部” )实际情况,我部对我行营业部“两管理、两综合”工作进行了自查。现就对我部“两管理、两综合”工作情况汇报如下:二、会计财务类会计资料报送我部能按时、按要求向人民银行报送会计科目及使用说明备案、变更资料;上年度会计决算报告;涉及重大会计改革事项的资料,包括会计财务制度、会计业务系统、会计财务报告表式或编制方法等。三、支付结算类(一)支付系统管理流动性管理:我部已经建立了清算账户资金头寸日常监测和应急处理机制,

2、并报备人民银行;同时截止至年6月末未出现清算窗口开启事件或大量日间排队业务。业务管理:我部严格按照支付系统管理相关制度规定办理支付结算业务,并建立有业务办理内控制度、操作规程等,有效防范业务风险;按照人民银行的政策要求开办地方特色的支付业务;重大支付结算纠纷事件能够及时上报;全年未出现支付结算业务投诉事件。系统管理:我行的行名行号申报准确,并制定有支付系统维护管理规章、运行维护日志以及相关内控制度,及建立了支付系统应急预案制度,并定期进行应急演练;定期检查维护主、备机硬件设备和软件环境;重大事件、突发事件能够及时报告人民银行。安全管理:我部严格按照文件要求完善了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机制,由于我行机

3、房属于独立机房,其网络主要环节都有信息科技部门统一管理,核心网络与其他网络物理隔离。不存在预防黑客、对网络设备和主机设备评估等环节。所以我部支付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未发生病毒感染、重要信息泄露等影响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事件。其它内容:我部经常开展支付结算业务宣传活动;定期向业务人员进行支付系统业务知识培训;并按要求报送支付系统相关文件、调研、信息、季报等;能积极配合人民银行的相关现场或非现场检查工作。(2)支付信息报送我部能按时、按要求向人民银行报送各项支付业务报表,并保证报表报送的准确性、及时性、完整性。按时随支付报表报送报表说明,并清晰阐述报表数据变动原因而非简单罗列变动比例;按时报送了支付

4、信息分析报告;按时报送了临时需要的相关业务数据。(三)账户业务我部按照人民银行制定的账户管理制度规范管理了各类账户;及时、准确向人民银行提交账户批量迁移、账户批量变更的相关资料;能积极配合人民银行开展银行结算账户现场及非现场监管。(四)联网核查业务 我部接入了公民身份信息联网核查系统;能够按照相关制度规定办理客户身份联网核查业务;能够按照相关制度快速、妥善的处理联网核查业务社会公众咨询、投诉。(五)对账管理电子对账管理:对账系统用户采用实名制,划分了不同权限,实行了分级管理,不存在同一用户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用户代码的情况;操作员代码和口令均妥善保管;定期对计算机进行查、杀毒,且未与互联网连接;

5、账务余额核对不一致时,均逐笔勾对发生额,及时查清原因,由主管确认对账结果,并予以说明。(六)支付清算系统运行管理支付系统:日常运行、识别信息修改、地方押错误业务处理、运行登记、业务处理、基础数据、系统对账、系统状态、用户管理、维护及安全管理、设备管理等均符合人民银行总行及呼和浩特中心支行制定的相关制度和办法。支票影像交换系统:日常运行、外挂软件、扫描参数设置、影像采集、系统对账、系统状态、识别信息、提出提入业务处理、核验管理、用户管理、安全管理、维护及设备管理等均符合人民银行总行及呼和浩特中心支行制定的支票影像系统相关制度和办法。发生支付清算系统故障,我部制定了相关制度,均规定进行处理方法并向

6、人民银行报告。(七)支付清算纪律管理 我部按时登录了大额支付系统;小额支付系统、支票影像交换系统、均始终处于登录状态(停运除外);我部规范了办理支付系统及支票影像系统查询查复、退回申请及应答、止付申请及应答业务。规范处理了支票影像系统退票业务收到付款指令的应答业务。加强了清算账户管理及净借记额度调整,确保各类支付业务及时处理和清算,避免大额系统开启清算窗口、小额业务出现轧差排队。(八)协调配合我部按时完成了人民银行关于系统升级、补丁安装、应急演练、系统停启运等工作;按要求及时报备了系统变更情况。积极配合人民银行完成现场检查,按时报送了相关资料,完成支付清算系统职责的其他相关工作。(九)其他工作

7、我部愿意接受人民银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电子结算中心的业务和技术指导;能够相互沟通,协调配合,共同拓展支付清算业务,促进支付清算系统的稳定健康发展。四、反洗钱类(一)内控制度建设与执行情况我部建立健全了本机构反洗钱内部控制制度,内容包括:反洗钱领导小组工作制度、反洗钱领导小组各成员部门职责、反洗钱工作岗位责任、反洗钱客户身份识别制度、反洗钱客户资料和交易记录保存制度、反洗钱大额和可疑交易报告制度、反洗钱内部监督检查制度、反洗钱保密制度、反洗钱档案管理制度等。我部制定的反洗钱内部控制制度与监管部门要求相符,完整覆盖我行反洗钱的各项业务,及与反洗钱义务相关的各个环节。我部制定的内控制度符合反洗钱法等有

8、关规定。我部会根据反洗钱的新规定、新办法和新要求及时修订内控制度。我部制定的内控制度均能有效执行,各项反洗钱相关的工作制度均能贯彻落实到位,我部会根据需要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操作规程、实施细则等。我行建立了内审部门负责反洗钱内部监督检查工作,开展内部反洗钱检查监督,我行会针对内部检查的结果进行积极及时整改。(二)组织机构建设情况我行设立了专门的反洗钱组织部门负责本行的反洗钱工作。各级反洗钱工作人员职责明确。我部将承担以下职责的部门纳入反洗钱组织机构成员:法律合规、会计核算、风险控制、科技信息保障等相关管理部门,并由一个部门牵头负责本行及同内外机构反洗钱工作的协调联系工作。各内部部门均指定专、兼职

9、人员负责反洗钱工作。反洗钱工作人员保持了相对稳定性,如遇更换我行会及时报备人民银行。反洗钱工作领导小组工作机制保持畅通,我行会根据人员变动情况及时调整反洗钱领导小组成员。(三)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情况我行均按规定流程和渠道采集、报送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对可疑交易报送经过了必要的人工甄别。 交易报告内容做到了完整、规范和及时(四)客户身份识别和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情况采取了有效的身份识别措施,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完整保存了客户身份资料,按规定期限保存,账户资料保管依照档案管理规定。对客户洗钱风险等级进行合理划分,客户洗钱风险等级分类按照标准规定实施进行调整,在制度和系统中及时更新客户洗钱风

10、险等级分类。(五)宣传培训开展情况我行向社会公众通过报纸、电视、电台、知识问答等多种形式开展反洗钱宣传;针对自身的客户群体特点,制定符合我行实际业务开展情况的宣传计划,加强对自身客户的反洗钱宣传。制定了完整的培训计划和措施,组织对自身员工开展反洗钱培训,组织开展了反洗钱技能考核。我行的宣传培训具有持续性和实效性。(六)报表资料报送情况我部按时报送了反洗钱统计报表、信息资料、交易数据、工作报告以及内部审计报告中与反洗钱工作有关的内容。上报的非现场监管信息准确、有效,能够如实反映反洗钱工作情况。我部按照“同级报送,逐级汇总”的原则完整报送反洗钱非现场监管报表,履行反洗钱报告义务。 五、货币金银类(

11、一)现金供应工作存取款预约制度执行情况。报送现金收支分析调查报告情况。旺季现金投放回笼预测情况。人民币流通状况预警监测分析。业务库库存总量、券别结构及同业户代理情况。客户座谈会或市场券别结构调查。人民银行部署的其他现金供应工作完成情况。(二)现金收付业务工作现金收付业务内控及培训。金融机构营业场所公示内容。只收不付人民币、停止流通人民币收兑的执行。残缺污损人民币兑换工作开展情况。柜面小面额货币零钞券别调剂业务。柜面硬币收付业务。对外支付回笼券面整洁度。人民币知识宣传。人民银行部署的其他现金收付业务工作完成情况。(三)反假货币工作反假货币知识、技能培训工作。假币收缴业务办理情况。 假币实物的上缴及反假信息系统日常维护。货币真伪鉴定业务受理情况。反假货币知识宣传。客户座谈会、民意反映情况。人民银行部署的其他反假货币工作完成情况。(四)缴存款质量管理残损人民币回收任务完成情况。现金缴存款现场管理。缴存款是否符合分类整点要求,是否达到“五好”钱捆质量标准。专职清分、复点业务员工相关技能培训。缴存款长短款及差错情况。(五)现钞处理设备管理点钞机、清分机等现钞处理设备是否符合国家质量标准,是否对其鉴伪能力定期进行技术升级。点钞机、清分机等现钞处理设备管理使用情况。客户座谈会、民意反映情况。(六)与现金业务相关的其他工作便利客户和公众的现金业务创新服务项目。其他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